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
- 格式:docx
- 大小:29.15 KB
- 文档页数:5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对其论证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议论文阅读的论证思路,并提供解题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议论文。
一、理解作者观点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通常是通过论点来表达的,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理解:1. 仔细阅读引言部分:引言部分通常包含了作者对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介绍,通过阅读引言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观点。
2. 寻找主题句:在文章的段落中,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它可以提供关于作者观点的直接信息。
3. 注意修辞手法和态度词语:作者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和态度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使用情感色彩的词语、强调某个观点的重要性等。
二、分析作者论证过程理解作者观点后,我们需要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
作者的论证过程决定了他们的观点是否令人信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分析:1. 识别论证方式:作者可能使用不同的论证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举例、比较、对比、归纳、引用权威观点等。
我们需要确定作者使用了哪些方式,并理解其意义和效果。
2. 辨别论据和论点:在作者的论证过程中,他们会提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是论据,哪些是论点,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逻辑。
3. 评估论证的逻辑和说服力:我们需要评估作者的论证逻辑是否严密,并思考论据是否充分和有效。
同时,考虑论证过程中是否存在偏见或逻辑漏洞。
三、解题方法在解答议论文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我们组织和表达答案:1. 揭示论点和主旨:首先,确定题目中议论的主要点和作者的观点,然后在答案中明确表达。
可以使用直接引用方式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析论据和论证方式:在回答问题时,分析并阐述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可以列举具体的论据或引用文章中的片段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探讨论证的逻辑和有效性:对作者的论证逻辑进行评估,并提供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议论文——论证结构与思路(一)考查方式1.直接考查,辨别文章结构,段落层次梳理;根据文章(某几段)的思路与结构,完成填空,表格;2.间接考查,删除段落;段落互换;给材料放位置。
(二)议论文结构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强弱。
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2.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准确性。
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3.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三)思路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总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为出发点,所以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
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全文思路(1)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2)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3)先论述……再论述……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最后归纳总结:……(4)先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再树立正确的观点,用……的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结论:……(5)先论述……的重要性、必要性,再进一步指出其危害性,并挖掘其根源,最后得出结论:……2.局部思路(1)先提出本段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2)先举……事例论证……再从道理上论证……最后得出结论:……(3)提出本段观点:……,再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四)答题技巧1.分析论证结构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4种,分析时,应首先找到论点,再辨别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从哪些方面证明论点的,然后考虑各方面、各角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和论证思路1.论证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方式):(1)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总分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其中,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a、总—分: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层论述b、分—总:先从不同的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归纳论点c、总—分—总: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得出结论(3)层进式:由浅入深。
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4)对照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5)并列式: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或“从xxx上看”“从·xxx ·上分析”等形式。
2.分析议论文全文论证思路:(又叫论证过程、写作思路)答案用“首先…………,接…………,(然后…………),最后…………”的句式连贯。
①(论点在开头)首先提出…………的论题(观点),接着从几个方面(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强调…………的论点)(提出号召);②(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引用…………的事例(典故、名言)引出论点(论题),接着从几个方面(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述,证明了…………的观点/揭示了…………的主题,最后总结全文,归纳出…………的中心论点。
3.分析议论文段落的论证思路(又叫论证过程、写作思路)答案仍然用“首先…………,接…………,(然后…………),最后…………”的句式连贯。
①(某段)先提出观点(本段论题)(作者观点)……,接着分析(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点明)……的观点;②(某几段)第x段+概述段落内容(用……论证方法)。
第x段+具体内容。
(按段落顺序,用关系词连接该部分论证内容)4.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区别?(补充题)议论文的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授之以“渔”——《议论文之论证思路》的教学反思《议论文之论证思路》是一节针对九年级中考考点所设计的方法指导课,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想真正的掌握议论文的论证的思路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订正答案,也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无休止的训练,而是真正的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
该节课的设计就是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提高正确率。
首先,我从《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针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向学生加以解读,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作为议论文要考什么?要怎样考?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有的放矢,明确目标”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专门将两个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论证思路考查的题型;2、学会针对不同题型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在幻灯片上专门加以展示。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了解考查的题型,我设计了“知己知彼,观察题型”环节。
在该环节中我分成两个小环节,在“考题呈现”环节中将2014年中考试题——《宽容与智慧》的23小题: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2016年中考试题——《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复》的24小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具体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合作探究,结合中考题型和平时的训练小结考查题型。
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下小结了三种题型:1、请具体(简要)阐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2、请具体(简要)阐述第(X)的论证思路。
3、作者是如何证明(提出)论点的?在学生的亲自观察,七嘴八舌中明确了考查的题型,印象更为深刻。
要想解决好有关议论文论证思路的问题必须要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因此,我设计了“温故知,明确方法”环节。
先从“温故”入手,让学生回忆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引论”“结论”的方式有哪些?顺势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引领作用进入到“知新”环节。
而“知新”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专门针对“本论”部分所做的方法的探究。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讲解议论文是我们在学习和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体,也是我们在各种考试中需要解答的一种题型。
正确理解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并善于运用解题方法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论证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对议论文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一、论证思路在阅读议论文时,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论证思路。
1. 因果推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思路,通过列举因果关系来说明问题。
作者通常会通过提供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意观察文章中的转折词、关联词等,来判断作者论证的逻辑关系。
2.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说明问题。
作者会通过列举类似的案例或事例,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共鸣,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作者的比较对象,以及它与作者观点之间的联系。
3. 比较对照比较对照是通过对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来说明问题。
作者通常会列举各种优缺点,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留意作者对不同观点的评价,以及作者论证的重点是什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论证思路,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积累经验,灵活应用各种论证思路来理解文章的观点。
二、解题方法在解答议论文题目时,我们需要善于运用一些解题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1. 仔细审题首先,我们需要仔细审题,确保我们理解题目的要求。
这包括理解问题的背景、要求我们写出哪些方面的内容等。
只有明确了要求,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2. 善用标记和笔记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可以使用标记和笔记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观点。
比如,我们可以对重要观点进行标记,划出关键词等。
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回答问题时更加有依据。
3. 分析论据在解答问题时,我们需要分析作者的论据,判断其合理性和说服力。
这包括考察论据的来源、依据、逻辑关系等。
通过分析论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回答。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原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想一想,孟子是怎么论证点的?【考点解读】议论文中运用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除了讲究一定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过程展开,这就是论证思路。
阅读议论文,需要梳理论证思路,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
一篇议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清楚地把握。
通过对2015--2019年宿迁4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议论文阅读中梳理论证思路的题目不少,分值一般在3-4分,主要是让你指出某些段落的论证思路,或者是全文的论证思路。
试题的呈现方式多以简答题为主,它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作者的论述过程。
易错点17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 (抓住文中点示思路的语言标志)①明确论点②判定论证结构(即如何“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④准确语言表述(使用表承接关系的词语:首先一然后一接料■最后) 论证思路分析题的常见题型1.简要分析第X 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2.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3.选文(第X 段)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 4 .第X 段和第X 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易错陷阱1.辨析文中点示思路的语言分析论证思路时要抓住点示思路的语言标志。
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
®Q@©【易错点提醒一】辨析文中点示思路的语言【变式1—1】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本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①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
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
回顾自己的成长,师延财说,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③厘清段落层次华的时代,一定要努力实现梦想。
师延财的经历,便是许多青年成长的缩影:有梦想、志存高远,有行动、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
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
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家争光,曾是OO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
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
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
对青年人来说,在校园中学习,就要孜孜不倦、打好基础;在职场上打拼,就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
课题: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论证思路考查的题型2、学会针对不同题型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学会针对不同题型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过程:一、导入:《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议论文阅读而言有如下的一些具体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议论文中的考查重点:理解、掌握论证结构(论证思路)及妙处。
今天我们就将围绕这一考查重点进行专项训练。
二、有的放矢,明确目标:1、了解有关论证思路考查的题型。
2、学会针对不同题型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和技巧。
三、知己知彼,观察题型:考题呈现:2014年中考试题:《宽容与智慧》 23.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
(3分)2016中考试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2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 分)小结题型:(1)请你具体阐述第(X)段的论证思路。
(2)请你简要(或具体)写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3)作者如何是证明(提出)论点的。
四、温故知新,明确方法:(1)温故: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教师讲解议论文的结构,强调了解议论文结构的重要性和目的性)(2)知新我来点拨(教师示范引领):2014年中考试题:宽容与智慧(梅桑榆)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
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
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
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
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
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
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
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
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
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
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
”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
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
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
”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
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
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
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普遍情况(论据证明观点):总分总、总分、分总(A:引论——本论——结论B:引论——本论C:列举具体的事例或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或观点),不再进行论证。
)我来归纳:(结构式)首先,列举xx的事例(或引用xx的名言)引出本文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写……的事例(或趣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充当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具体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3)我来补充(从所给的文章中总结归纳其它形式多样的论证过程):五、研读美文,我来“诊断”:2016中考试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远离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澄澈。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
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我来“诊断”:我来演练: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
谈自立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
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
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
”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④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我来“诊断“:我来演练: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六、小试牛刀,我来演练:方法集结地:一、首先,列举xx的事例(或引用xx的名言)引出本文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的事例(或趣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充当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具体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小提醒:总分总、总分、分总(A:引论——本论——结论B:引论——本论C:列举具体的事例或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或观点),不再进行论证。
)二、首先,列举xx的事例(或引用xx的名言)引出本文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从、、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三、首先,列举xx的事例(或引用xx的名言)引出本文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将和对比强调突出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的结论。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
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
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
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
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
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
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
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
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
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
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
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