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30张)
- 格式:pptx
- 大小:417.68 KB
- 文档页数:31
2024届中考语文六大文体阅读精讲练——2.论证方法一、考点解读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如果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则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道理)论证等。
二、解题思路第一步,指出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或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因为这些道理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3、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也称比较法。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4、比喻论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步,分析论证。
要具体说明,如:举例论证,要指出举什么例子,证明什么观点;道理论证,要指出用什么道理,证明什么观点;正反对比论证,要指出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从而证明什么观点;比喻论证,要指出用什么比什么,证明什么观点。
第三步,分析使用该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要把握不同论证方法的特殊作用,如:举例论证的特殊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对比论证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鲜明深刻,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比喻论证的特殊作用——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专题3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必会必刷论证方法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对论证的考查有两个方面:论证方法的识别、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考查形式为填空、简答,有的地方创新性地考查补写,如请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
第一步,分析句段内容,识别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四种。
第二步,紧扣论证方法,分析作用。
第三步,套模板出答案。
按照“方法+效果+观点”的格式拟写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阮直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
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
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
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
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
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
作家吴亮有句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
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分析论证方法题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论证方法的概念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论证方法有很多,具体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反面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归谬论证等。
目前中考中常考的是前五种论证方法。
(二)论证方法的分类(常考)1.举例论证用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统计数据以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摆事实讲道理)。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例如: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
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
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被人们承认的理论以及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讲道理)。
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
例如: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
”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
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
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要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例如: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结构、语言知识梳理(附最新例题及参考答案)壹~知识梳理~一、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使说理更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使说理更鲜明,给人印象深刻,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
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5、类比论证:就是把论证的事同另一类似的事进行比较,以这一事的正确或谬误证明另一事的正确或谬误。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二、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
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贰~例题汇总~(一)2022长宁初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6分)正义为什么常常被邪恶蹂躏?①有道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但不可否认,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正义经常遭受邪恶的摧残蹂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历史是黑暗的、残酷的、血腥的,是一个邪恶战胜另一个邪恶的轮回而已。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原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想一想,孟子是怎么论证点的?【考点解读】议论文中运用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除了讲究一定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过程展开,这就是论证思路。
阅读议论文,需要梳理论证思路,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
一篇议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清楚地把握。
通过对2015--2019年宿迁4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议论文阅读中梳理论证思路的题目不少,分值一般在3-4分,主要是让你指出某些段落的论证思路,或者是全文的论证思路。
试题的呈现方式多以简答题为主,它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作者的论述过程。
第三讲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议论文的论证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二、即学即练【例题1】请判断下面的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 《谈骨气》)A.比喻论证B. 举例论证C. 对比论证D. 道理论证【例题2】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120字左右。
【例题3】请用西游记的例子证明“逆境有利于人才成长”。
【例题4】请根据题目《青年人应当勇立潮头》和苏洵“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论述,写一段论述。
【例题5】按要求写作。
方孝孺在《指喻》中说“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意为:“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段 25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举出事例,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不得抄袭、翻译原文。
三、论据的基本知识指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例题6】苏格拉底认为:“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柏拉图说:“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这些是什么论据?A. 事实论据B. 道理论据四、论据从哪里来课内(1) 理想·信念·追求·奋斗①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与宏伟的政治抱负。
②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作者追求高洁人格和高雅情趣。
③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少年杜甫的壮志豪情与宏伟抱负。
分析论证方法题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论证方法的概念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论证方法有很多,具体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反面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归谬论证等。
目前中考中常考的是前五种论证方法。
(二)论证方法的分类(常考)1.举例论证用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统计数据以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摆事实讲道理)。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例如: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
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
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被人们承认的理论以及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讲道理)。
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
例如: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
”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
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
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要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例如: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作者:程祖文来源:《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2024年第32期阅读综述议论文,即作者针对某个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能够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文章。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方法,在判断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时,切忌漏掉“方法”二字,只简单地写“举例”“道理”“比喻”“对比”等,这样的表述是不确切的。
典例呈现(2023年黑龙江大庆卷)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①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
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②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
它们是什么缘故呢?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④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
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但其实也含有至理。
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