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麻黄素 鼻炎更严重
- 格式:docx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滥用滴鼻药警惕药物性鼻炎
*导读:提醒鼻炎患者,长期使用麻黄素类滴鼻液可致鼻腔黏膜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其收缩舒张功能失调,将引起局部黏膜组织增生,尤以下鼻甲为重,导致药物性鼻炎。
……
鼻炎导致鼻塞,很多人通常会自行到药店购买滴鼻药液治疗,殊不知,这种滥用滴鼻药液的现象往往为药物性鼻炎埋下了祸根。
某某,1997年因鼻炎而出现鼻塞和头痛,10年来一直使用滴鼻净,每次用药后鼻塞得到缓解,一旦停用,鼻塞便又出现。
今年初开始,滴鼻净无法缓解鼻塞,且鼻塞越来越严重。
经我院耳鼻喉科检查,许某患了药物性鼻炎,鼻子的下鼻甲已呈息肉样改变。
这是长期滥用滴鼻净药液所致,我们为其施行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
我科每年都要接诊100余位因滥用滴鼻液治疗鼻塞而致药物性
鼻炎的患者,其中20%~30%的患者下鼻甲已呈息肉样病变,须进行手术切除;70%~80%的患者下鼻甲呈肥厚改变,须进行激光射频消融治疗。
针对目前鼻炎发病率高达60%和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醒鼻炎患者,长期使用麻黄素类滴鼻液可致鼻腔黏膜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其收缩舒张功能失调,将引起局部黏膜组织增生,尤以下鼻甲为重,导致药物性鼻炎。
鼻炎患者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会引起药物性鼻炎的药品,并接受正确的治疗方法。
久病成医难上加难*导读:周末,邻居的老徐来串门,向我倾诉了心中的烦恼。
原来老徐患有“过敏性鼻炎”,鼻子塞是常事,碰到鼻塞时,久病成医的老徐就会上药店买支麻黄素滴鼻液滴鼻。
可是用药后,鼻子通气只是暂时好转,时隔不久又依然如故,甚至塞得更厉害。
为了缓解鼻塞,老徐只能以增加滴药的量及次数来维持效果,结果不但鼻塞长期不愈,而且滴鼻药难以离身。
……“这到底是这么回事呢?”老徐一边擤鼻涕,一边急切地问。
“别急,听完麻黄素的故事,您就明白了。
”我一边将纸巾递给老徐,一边解释。
麻黄属裸子植物门麻黄科,主要产于中国、印度、埃及等国。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麻黄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一方用以治疗伤寒。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气汤,用以治肺劳实、气喘鼻胀。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用麻黄的方剂。
麻黄素也称麻黄碱,是从麻黄草中分离到的结晶体。
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有4种异构体,其中1-麻黄素是鼻科最常用的鼻黏膜收缩剂。
其作用为收缩鼻腔黏膜血管,消除黏膜肿胀,滴药后可维持2小时以上,明显改善鼻腔通气及鼻窦引流。
成人用1%溶液,小儿用0.5%溶液,婴幼儿则用0.25%溶液。
虽然麻黄素滴鼻液在缓解鼻塞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但是随着药理学研究的深入,麻黄素的副作用昭然若揭,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权衡它的利弊:首先,麻黄素是α及β受体兴奋剂,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较多,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
其次,麻黄素对心脏有兴奋作用,长期使用,会产生抑制,也可影响心率。
特别是与洋地黄合用时,会加剧洋地黄对心脏的作用,易引起心率失常。
第三,如果长期滥用麻黄素,仍会造成逆转反应,继发性血管扩张,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日久形成药物性鼻炎。
此外,个别患者对麻黄碱过敏,滴鼻后可引起鼻、咽、喉的过敏反应,甚至震颤、心悸、失眠、焦虑等全身不适。
正是麻黄素滴鼻液的弊多利少,国外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限制麻黄素局部减充血剂的使用。
鼻炎,不要一堵就滴药
资料来源:《生命时报》
近年来,鼻炎的治疗手段发展迅猛,但患者认识却不太够,对治疗以及用药的误区较多。
比如含麻黄素、羟甲唑啉的血管收缩类滴鼻药,对鼻炎治疗作用明显,用药后鼻塞改善迅速,可谓“立竿见影”,很多患者因此一堵就滴。
同时,由于该类药物在普通药房都有销售,使得不少患者因为过度用药,造成鼻黏膜不可逆的损害,即所谓的药物性鼻炎,从而造成嗅觉、呼吸功能严重下降甚至丧失。
所以,麻黄素、羟甲唑啉等滴鼻药,不应该鼻子一堵就滴,而且绝对不能长期使用,一般来说连续使用1—2周就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
还要提醒的一点是,很多鼻炎患者习惯用治感冒方法治疗鼻炎,甚至长期服用抗生素缓解鼻炎症状,时间一长,很容易引起霉菌性鼻窦炎。
别看鼻炎是小病,它对生活的影响可不小,患者切不可拖延治疗或随意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实际上,绝大多数鼻炎通过有效治疗,症状都可以得到有效缓解,部分鼻炎还能通过鼻内窥镜手术进行彻底根治。
龙源期刊网
鼻炎不要随意用药
作者:王红丽
来源:《中老年健康》2017年第06期
药物性鼻炎,顾名思义,是指因为用药不当引起的鼻塞症状。
全身性的用药和局部性的用药,都有可能引起这个疾病。
由于药物性鼻炎也是药物的副作用所导致的疾病,所以也称为“中毒性鼻炎”。
不少患者不经专科医生检查诊治,自行购买药物治疗,往往因为使用剂量和时间的不当,引起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比较常见的,主要还是鼻腔局部用药不当所引起,比如滴鼻净、麻黄素滴鼻液等可以改善鼻腔通气情况的药物。
这些药物对于鼻塞患者来说,临时使用效果较为迅速,能马上让患者的鼻子通气,但不能长时间使用,最多10天,一定要停药。
因为一旦使用时间较长,鼻腔黏膜血管长时间收缩,会造成血管壁缺氧,出现反跳性血管扩张,造成黏膜水肿,从而导致鼻塞症状更加严重。
还有一些因为其他疾病服用药物而出现的药物副作用,比如,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像利血平、甲基多巴胺等,以及一些抗交感神经药物、抗乙酰胆碱药物、避孕药物等,这些都会引起鼻黏膜干燥,如果使用的时间和剂量不规范,同样会引起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用药物治疗,因为延误治疗会造成很多并发症,如鼻息肉、鼻窦炎、中耳炎等,给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常用的是抗组胺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过敏药,有内服也有外用,这类药物见效快,但停药后易复发。
药物治疗鼻炎不可轻信*导读:街头巷尾、电视、报纸上充斥着各种治疗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药物广告宣传,吹嘘自己的产品可以彻底治疗。
作为消费者,药物治疗鼻炎不可轻信。
滴鼻药长期滴鼻:因鼻病长期使用麻黄素、滴鼻净类药物,病人可诉使用滴鼻剂的效果越来越差,所需药量越来越大,滴鼻次数越来越多,鼻塞更加严重。
雾化吸入药物:因咽喉炎、哮喘长期应用缓解症状的气雾剂,造成鼻肺反射综合症,出现鼻咽堵塞、憋气不舒的表现。
专家表示,由于药物均可作用于鼻甲的神经或血管,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
血管收缩严重且持久,则会产生逆转反应,继发性血管扩张。
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日久形成药物性鼻炎。
症状主要为双侧持续性鼻塞,鼻内有干燥不适。
典型者黏膜呈紫红色,鼻腔狭窄,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鼻毛脱落,严重者黏膜呈橡皮样状态。
晚期出现萎缩性鼻性、鼻息肉、鼻窦炎及中耳炎等并发症,还易产生全身副作用,引起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栓塞及中毒反应等。
很多患者都会采用药物治疗,实际上消炎药刚开始服用的时候,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人体副作用大,一旦长期服用,容易造成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通常治疗鼻炎主要抗生素、抗过敏、血管收缩药物滴鼻等。
实际上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发生细菌感染时,而鼻炎的发病因素中,细菌感染只占很小部分。
电烧、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只能使鼻甲缩小,鼻腔通气暂时得以改善,但并不能开放窦口。
所以患者在施行这些治疗措施后,症状只能暂时有些缓解,但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鼻窦内粘膜的炎症、水肿甚至会引起鼻息肉等。
治疗鼻病首先要经过严格的诊断,才能真正确定病情,对症治疗。
盲目治疗、盲目用药都不可取,尤为关键的是要早诊断、早治疗。
街头巷尾、电视、报纸上充斥着各种治疗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药物广告宣传,吹嘘自己的产品可以彻底治疗。
它们真能达到自己吹嘘的效果吗?缓解充血的鼻腔喷雾剂和鼻腔滴剂可以暂时疏通堵塞的鼻子,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带来麻烦。
龙源期刊网 鼻塞鼻通为啥反跳作者:应明春来源:《大众健康》2004年第10期感冒鼻塞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小毛病,很多人都知道用滴鼻药水滴鼻后,片刻之间鼻子就能通畅。
但有些患者在用药后不久又鼻塞,有时甚至流出更多鼻涕;也有些患者即使感冒已经好了,可鼻塞迟迟不愈;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关键还在于患者对滴鼻药(鼻黏膜血管收缩剂)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对滴鼻药产生了依赖性。
滴鼻药有多种,应怎样选择呢?麻黄素(盐酸麻黄碱)是治疗感冒鼻塞的常用药物。
麻黄素对黏膜上皮纤毛活动无损害,其收缩血管的作用较弱,作用时间也相对较短,很少引起药物性鼻炎(因服用某种药物或使用滴鼻药而致鼻塞)。
但因其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因此高血压、冠心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
同时,个别患者对麻黄碱过敏,滴鼻后可引起前庭炎,发生这种情况应停药。
滴鼻净:(苯甲唑啉)也是治疗感冒鼻塞的常用药物,别名鼻眼净,常用有0.5%或0.1%溶液两种。
是化学合成药,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用药后能使鼻黏膜上皮下血管短暂收缩,使鼻甲黏膜水肿暂时减轻,患者就会感觉到鼻腔通气了。
但是,如果滴用次数过多,如每日滴药十次以上,血管持续收缩,就会产生继发性扩张,称之为“反跳性血管扩张”,反而使鼻甲黏膜水肿更严重,通气更差,鼻塞也越来越严重。
另外,常用滴鼻;争对鼻黏膜有破坏作用,如纤毛消失。
因此,使用滴鼻药应首选麻黄素。
在一些偏远山区,或在一些药店,往往没有麻黄素而只有滴鼻净出售,怎么办?为了避免因使用滴鼻净不当而引起药物性鼻炎,用滴鼻净时应注意:第一,一旦鼻塞症状改善,应立即停药。
第二,避免长期连续、过量使用。
即使用药后鼻塞不改善,用药时间也不能超过1周,且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6小时,每次滴药不超过3滴。
第三,老人、小孩应用浓度低的滴鼻净(0.05%),新生儿不得使用滴鼻;争。
麻黄素滴鼻液只“救急”
*导读:其中,麻黄素只能暂时收缩鼻腔静脉,减轻鼻塞症状,如果频繁使用会使病情“反弹”,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若长期使用还可造成鼻黏膜损伤。
……
受访专家:于湛,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治疗:对耳神经外科、听力障碍以及眩晕等相关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感冒早期出现的鼻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多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如果短期使用含少量麻黄素的滴鼻液,可迅速改善症状,但只适用于早期急性鼻炎,用药时间不要超过一周。
用于早期急性鼻炎的药水滴鼻液、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
其中,麻黄素只能暂时收缩鼻腔静脉,减轻鼻塞症状,如果频繁使用会使病情“反弹”,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若长期使用还可造成鼻黏膜损伤。
给孩子使用麻黄素滴鼻液时更要谨慎,以免影响孩子嗅觉灵敏度。
此外,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因为药物滴入过多,经后鼻孔会进入食管,过多的麻黄素可引起心跳速度加快,孩子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现象。
第1 页。
滥用麻黄素鼻炎更糟糕*导读: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难快速彻底根治,只能通过口服及外用药使症状控制,这是目前耳鼻咽喉医学界的共识。
……然而有些对服药失去耐心的患者见治不好,就开始“病急乱投医”,随便在市面上买药,并且天天服用。
专家称:擅自长期用喷鼻药很容易造成“后遗症”。
医学指导: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董玉礼教授长期依赖麻黄素慢性鼻炎变成药物性鼻炎家住增城的张女士多年来一直为慢性鼻炎所困扰,有时鼻子堵塞一堵就是老半天,十分难受。
朋友推荐麻黄素滴鼻液效果不错,她便买来试试。
谁知一试之下觉得鼻腔无比通畅!在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下,外加价格不算贵、购买方便,于是张女士从此便倚靠上它,连滴了一个多月。
可是,最初的畅快感逐渐消失,张女士总觉得鼻腔干燥,鼻塞现象再次出现。
她表示,刚开始滴一次药可以在八小时内都觉得比较舒服,现在只能管两个小时。
随后其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已形成药物性鼻炎。
接诊专家、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董玉礼教授指出,麻黄素类属于血管收缩剂,不含激素,主要起到收敛鼻腔、让鼻腔通畅的作用,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都有一定作用。
“虽然此类药物能使鼻黏膜血管暂时收缩,但收缩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反跳性血管扩张,使鼻塞症状较原来更为严重,病人则再次滴药,这样循环往复,长期使用可造成鼻黏膜损伤,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最后导致肥厚性鼻炎或者萎缩性鼻炎。
”他表示。
原来,在鼻炎外用药中,麻黄素类药,包括滴鼻药或喷鼻药等,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鼻科药,然而长期使用很可能形成相当大的副作用。
不同性质鼻炎用药各有区别董玉礼教授指出,在临床,滥用麻黄素而发生药物性鼻炎的病人非常多见。
他表示,病人常表现为鼻腔干燥,鼻塞,鼻甲肥大,并对药物的敏感性越来越差,致使药物的用量越来越大,使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永久损害,形成药物性鼻炎,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
董教授指出,麻黄素连续使用半个月以上,就可能形成药物性鼻炎甚至萎缩性鼻炎,严重的还需要手术。
用药之道之道滥用药,小心惹来药物性鼻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刘金虹药物性鼻炎又称化学性鼻炎,是长期、过量或滥用鼻部减充血剂而导致的鼻黏膜非变异性炎性反应,常发生于伴有鼻塞症状的鼻炎患者。
也有说法指药物性鼻炎是因鼻腔用药不当或全身用药引起的鼻炎,又称“反跳性鼻炎”“中毒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的单独疾病实体。
药物性鼻炎通常发生于青中年人群,无性别差异。
引发药物性鼻炎的特征之一就是长期、过量或滥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
近年来,该病被发现有增多趋势。
作用于局部的药物主要是一些鼻减充血剂,一般分为2大类,一是拟交感胺类,可产生迅速的缩血管作用,如麻黄素、伪麻黄素、新福林等;二是咪唑类,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如羟间唑啉、萘唑啉(鼻眼净)等。
鼻减充血剂导致药物性鼻炎的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鼻减充血剂通过刺激鼻黏膜上的α受体,促使鼻黏膜收缩,但当这种收缩血管作用消失后,会出现血管反跳性扩张和水肿。
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来缓解鼻塞症状时,鼻黏膜和鼻甲水肿会出现持续加重,原来的鼻塞症状也会相应加重,促使患者增加用药的剂量和次数,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服用利血平等降血压药、新斯的明等抗胆碱酯酶药物、部分女性避孕药也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也有临床观察分析认为,长期口服一些药物,如阿普唑仑、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能引起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的主要特征为鼻塞,不包含流涕、喷嚏等。
体征为鼻黏膜红肿、增厚、失去弹性、对减充血剂不再敏感。
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包括鼻黏膜纤毛缺失、鳞状上皮化生、上皮水肿、上皮细胞裸露、杯状细胞增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
治疗药物性鼻炎,首先是对引起药物性鼻炎的药物进行停药处理。
但是突然停用鼻减充血剂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肿胀、充血,建议使用鼻用色甘酸钠、镇静安眠药、盐水喷鼻、鼻用糖皮质激素等缓解此症状。
如果单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无效,可联合应用鼻用抗组胺药。
滥用麻黄素鼻炎更严重
*导读:有些对服药失去耐心的患者见治不好,就开始“病急乱投医”,随便在市面上买药,并且天天服用。
专家称:擅自长期用喷鼻药很容易造成“后遗症”。
……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难快速彻底根治,只能通过口服及外用药使症状控制,这是目前耳鼻咽喉医学界的共识。
然而有些对服药失去耐心的患者见治不好,就开始“病急乱投医”,随便在市面上买药,并且天天服用。
专家称:擅自长期用喷鼻药很容易造成“后遗症”。
家住增城的张女士多年来一直为慢性鼻炎所困扰,有时鼻子堵塞一堵就是老半天,十分难受。
朋友推荐麻黄素滴鼻液效果不错,她便买来试试。
谁知一试之下觉得鼻腔无比通畅!在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下,外加价格不算贵、购买方便,于是张女士从此便倚靠上它,连滴了一个多月。
可是,最初的畅快感逐渐消失,张女士总觉得鼻腔干燥,鼻塞现象再次出现。
她表示,刚开始滴一次药可以在八小时内都觉得比较舒服,现在只能管两个小时。
随后其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已形成药物性鼻炎。
接诊专家、上海市虹桥医院耳鼻喉科高教授指出,麻黄素类属于血管收缩剂,不含激素,主要起到收敛鼻腔、让鼻腔通畅的作用,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都有一定作用。
“虽
然此类药物能使鼻黏膜血管暂时收缩,但收缩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反跳性血管扩张,使鼻塞症状较原来更为严重,病人则再次滴药,这样循环往复,长期使用可造成鼻黏膜损伤,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最后导致肥厚性鼻炎或者萎缩性鼻炎。
”他表示。
原来,在鼻炎外用药中,麻黄素类药,包括滴鼻药或喷鼻药等,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鼻科药,然而长期使用很可能形成相当大的副作用。
不同性质鼻炎用药各有区别
高教授指出,在临床,滥用麻黄素而发生药物性鼻炎的病人非常多见。
他表示,病人常表现为鼻腔干燥,鼻塞,鼻甲肥大,并对药物的敏感性越来越差,致使药物的用量越来越大,使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永久损害,形成药物性鼻炎,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
董教授指出,麻黄素连续使用半个月以上,就可能形成药物性鼻炎甚至萎缩性鼻炎,严重的还需要手术。
专家介绍,鼻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婴时期,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是一个常见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多达10%的儿童和20%的少年患有常年性鼻炎,其中大多为变态反应性疾病。
约75%的哮喘儿童也有本病,由于鼻堵患者不得不用口呼吸,因此从口腔直接吸入的变应原较多,从而使哮喘加重。
变应性鼻炎在发病上没有性别差异。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变应原的暴露有关。
高教授表示,患者应根据不同病情,应遵医嘱选择非药物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是中药治疗等。
使用麻黄素莫超过一周
高教授最后强调,麻黄素类药剂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如果已经使用过量麻黄素,必须马上停药,及时到专科医院对症处理,例如使用黏膜恢复剂等药物。
同时,高血压患者应禁用麻黄素类药物。
同时,他建议患者可以在清晨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鼻腔,以缓解症状,消除炎症,坚持下来对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都有一定作用。
杀人噪音已致万人死亡慢性咽炎为何钟爱成年人喂奶姿势不对致宝宝中耳炎冰箱噪音致孩子视听受损警惕那些高度危险
的喉咙痛十个慢性咽炎八个是老师听力下降搭车听歌易中招感冒用药别酿成药物性耳聋美国推出指南专掏耳屎惊!儿童打鼾致听力下降
更多五官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五官频道——中国第一五官疾病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