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一)第二章化学反应与热能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体验科学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学习用图表表示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和吸收能量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
重点: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过渡: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类文明始于用火-----热能的使用,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能源,如液化气。
它在燃烧时放出热能。
那这些热能从何而来呢?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先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揭示这些秘密。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问题: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小结: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
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提问: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讲:从化学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
讲述: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
1 mol H2中含有l mol H—H键,1 mol Cl2中含有1 mol Cl—Cl键,在25℃和101 kPa的条件下,断开1 mol H—H键要吸收436 kJ的能量,断开1 mol Cl—Cl键要吸收242 kJ的能量,而形成1 mol 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 的能量。
精选文档教案课题: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讲课班级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课时知识与技术教学过程与方法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板书】第二章1、获取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达成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的化学实验。
2、形成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的观点1、拥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研究性问题,敢于怀疑,勤于思虑,逐渐形成独立思虑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达成科学研究实验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研究物质变化的神秘,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愉悦,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与和睦。
2、有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建立正确的能源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立为中华民族中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从实质上 (微观构造角度 )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进而成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能 (chemical energy) 与热能 (heat energy)的互相转变1、铝与盐酸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结论:铝与盐酸反响放热2、 B a( O H ) 2·8H2O与NH4Cl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结论:该反响是吸热反响3、酸碱中和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结论:该反响是放热反响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molH2O 时所开释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二、常有的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1、放热反响:物质与氧气的反响;燃料的焚烧;中和反响;金属与酸;开朗金属与水的反响;生石灰和水反响;大多半化合反响2、吸热反响:C+CO 2; C+H 2O; H 2 +CuO ;B a( O H ) 2·8H2O +NH4Cl;Fe+H2O(g);大部分分解反响三、化学能的利用教课过程教课步骤、内容教课方法化学反响与能量【学生阅读】序言内容【解说】经过阅读本章序言,我们知道本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宽泛使用的各样能源中,那些与化学亲密有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升能源利用率和开拓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做出什么贡献?【发问】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焚烧所产生的热能从何而来?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响有什么关系?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高温供给的热能在分解反响中起什么作用?【回答】这里所列举的两类反响说了然化学反响与热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变。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牛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四、教学用具①多媒体课件;②试管、Ba (OH) 2 - 8H20晶体、NH.C1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
五、教学设计思路理解化学知识期学S,建立科宀閒能源观t探究2:—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原因。
~~学牛阅读:32页及33页图2-1培养阅读自学能力。
呢?练习:同,不同,所包含的也不同。
2.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牛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和的相对大小。
当,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当,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不同的物质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学生汇报答案:1.组成、结构、化学能。
2.反应物的总能量、牛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知识问题化,一方面对阅读起指导作用,一方面检查阅读自学效果。
追问1:看图回答: 学生回答:1 •物质具有一定的能量,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
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阅读:1. P35“科学视野”。
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案【课程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2、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及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3、了解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过程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形式,弄清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情感态度】感悟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课内探究】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2、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到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而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生成要放出能量,使得化学反应中就有了能量的变化。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相同条件下,各物质的能量不相同;能量不能再生,也不会消失,只发生形式的转化或传递4、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的生成,同时伴有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可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声能、功等,通常表现为热能的变化5、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aq)某种物质从固体转变为液体、再转变为气体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因此对于同种物质,气体所具有的能量最高,固体最低。
在说一个反应的能量变化时,一定要说明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6、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参加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就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反之,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参加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低。
(物质具有的能量大小与化学键的能量大小刚好相反)7、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H(反应热)=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E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教辅39页例1)推导:若△H>0(或△H为正),则为吸热反应;△H<0(或△H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例:已知H2(g)+Br2(l )===2HBr(g);△H=-72kJ·mol-1,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A.404 B.260 C.230 D.200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33页)能量守恒定律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在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的生成,同时伴有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可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声能、功等,通常表现为热能(吸热或放热)的变化2、实验验证实验2—1 Al 与盐酸的反应:温度升高——放热反应实验2—2 BaOH 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为吸热反应实验2—3 盐酸与NaOH 溶液的中和反应:放热反应中和热(教材34页思考与交流)在稀溶液中,酸碱中和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就叫中和热。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在提供热量上的重要作用;2.通过讨论交流,加强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通过测定反应中的温度变化,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观察一下自热饭盒与普通饭盒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回答】有一个“加热包”。
【教师引导】这个小小的加热包就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来提供热能。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利用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这节课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回忆之前所做的化学实验,想一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即吸热或放热。
【教师引导】能否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回答】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师总结】放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实验的方式感受一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实验1:【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打磨铝片能够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描述现象】有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这是因为酸遇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反应放热。
实验2:【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将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磨成粉末、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是为了使反应迅速反应完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1.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化学反应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
2、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从本质(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1、问:可燃物燃烧产生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化学能与热能二、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化学反应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
2、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从本质(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三、讨论NaCl晶体比Na+、Cl-稳定,说明了什么?说明NaCl晶体具有的能量比Na+、Cl-单独存在时具有的能量低。
从物质本身包含能量的角度看: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四、新课教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关系H+H→H–H;?H=-436kJ/molH-H→H+H;?H=+436kJ/molCH4→C+4H;?H=+1660kJ/mol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或断开1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叫做键能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4H→CH4;?H=-1660kJ/mol当E反>E生反应吸收能量当E反<E生反应放出能量2、从键能的角度看:化学反应: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表示为:△H=∑E反—∑E生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教案2、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3、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4、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5、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讲解】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
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投影小结】1、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3、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结冰粘结【板书】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板书】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实验步骤:在5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NaOH 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升高【提问】是不是所有强碱与强酸的反应都放热呢?下面让我们做一组对比实验。
【设疑】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讲解】由此可见,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
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
必修二第二章第1節化學能與熱能一、教材分析《化學能與熱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2章第1節教學內容,主要學習三項內1、理解並掌握判斷吸熱和放熱反應的兩條理論根據2、會判斷吸熱和放熱反應3、掌握吸熱演示實驗的基本知識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並掌握判斷吸熱和放熱反應的兩條理論根據2、會判斷吸熱和放熱反應3、掌握吸熱演示實驗的基本知識2.能力目標:1、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興趣2、培養嚴謹化學的態度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理解並掌握判斷吸熱和放熱反應的兩條理論根據2、會判斷吸熱和放熱反應難點:理解並掌握判斷吸熱和放熱反應的兩條理論根據四、學情分析我們的學生屬於基礎班,有實驗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準有差距。
學生對於吸熱和放熱反應的兩條理論根據感覺比較抽象,在教學中應在講解的同時輔以圖示,反復強化,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根據方程式判放熱吸熱在掌握規律後比較容易掌握。
五、教學方法1.實驗法:放熱吸熱實驗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實驗“化學能與熱能”,初步把握基礎知識及實驗的原理和方法步驟。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兩人一組,實驗室內教學。
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㈠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係1、化學鍵與放熱吸熱反應的關係當拆開所有反應物中的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_______(填大於或小於)形成所有產物中的化學鍵放出的總能量時,為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反之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學能與反應放熱吸熱的關係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完成後的結果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決定於和相對大小。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及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3.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自主预习】一、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阅读教材P32页内容,解决如下问题。
1.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1molH2中含有H—H键,常温常压下使1molH2变为2molH原子断开了H—H键,需要436KJ的热量。
2.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由2molH原子生成1molH2,有H—H键生成,生成过程中向外界436KJ的热量。
小结:形成1molH—H键释放的能量与断开1molH—H键吸收的能量。
3.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微观方面⑴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⑵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和原子的,用化学键理论可表述为旧化学键的和新化学键的。
4.反应能量变化的判定——宏观方面(教材P33页图)⑴各种物质都储存有能。
⑵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⑶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5.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
⑵能量守恒定律:。
6.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或者。
⑵放热反应:的化学反应。
⑶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
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拆开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E拆)、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E成)与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
【资料收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吸热反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科学视野2】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不同社会发展水平时期的人均耗能量不同。
【科学视野3】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能源时期→能源时期→_____________时期【预习检测】1.当两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原子的能量将 ( )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一个升高一个降低2.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有催化剂作用 D.无法判断3.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4.下面是有关化学能和热能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只要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反应C.只要是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就一定是吸热反应D.燃烧反应都可以看成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放热反应5.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 1 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 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
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 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的 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 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1、 2、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 化学能与热能的 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 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 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实验引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具准备 温度计、玻璃棒、烧杯、 50ml 量筒、玻璃片、砂纸、试管。
6 mol .L-1 HCl , 2 mol .L-1 HCl , 2 mol .L-1 NaOH, Ba (OH )2 .8H2O , NH4Cl . CuSO4 .5H2O 晶体,铝条。
大烧杯( 500ml ) 3只、 硬纸板(有孔) 3块、小烧杯( 100~ 150ml )3只、 带圈玻璃搅拌器 3 支、 温度计( 100℃,1/10)3支、 碎纸条 3只、量筒( 50ml ) 6只、保温杯 3只、 盐酸( 1.00mol/L )、氢氧化钠溶液 1.1mol/L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 一、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 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体系 能量 的变化, 物质的化学反应 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 同时 发生的。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1)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例如: H2(g ) + Cl 2(g ) === 2HCl(g )断开 1mol H 2 分子中的 H —H 键时需要吸收 436kJ 的热量 断开1molCl 2分子中的 Cl — Cl 键时需要吸收 243kJ 的热量形成 2molHCl 分子中的 H — Cl 键时要释放 2×431kJ 的热量 此反应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 > 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反应中放出能量 == 2 ×431kJ -( 436kJ + 243kJ )==184.6kJ (反应中放出能量后,体系的能量 降低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知识与技能: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一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一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Ba(OH)2t SH2O+NtiXI 热水[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锁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 (OH)∙ 8H 0+2NH CI=BaCI +2NH ↑ +10H 02 2 4 23 2[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教案1、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2、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3、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4、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5、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讲解】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
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投影小结】1、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3、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结冰粘结【板书】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板书】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实验步骤:在5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NaOH 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升高【提问】是不是所有强碱与强酸的反应都放热呢?下面让我们做一组对比实验。
【设疑】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讲解】由此可见,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课时:3课时主备教师:李天娥修订人:刘寿杰陈丽芬一、内容及其解析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本章通过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关键的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的兴趣。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化学能与热能,指的是化学键与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其核心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化学键知识入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知道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2)掌握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知道能量转化为热能的能量间的转化的重大意义。
2、目标解析(1)知道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指的是先从化学键知识入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原因。
(2)掌握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指的是通过三个演示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能量的形式,即为放热和吸热;在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研究的过程,加深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理解概念。
(3)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学生将要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解决这一问题先从复习化学键知识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破与立”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问题,提出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问题。
四、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课件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眼见为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自学(8分钟)【引入】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