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 格式:ppt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一.上古音乐(约前8000-约前2070)中国音乐的历史,已知的大约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
原始乐舞的内容1、关于劳动生产。
2、以自然灾害作斗争或强健身体。
3、祭祀性乐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11年)夏: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都有用大型乐舞颂扬自己的功德的做法,这种形式始于夏代。
《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乐舞。
周: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周代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导致其礼乐制度“礼崩乐坏”。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楚国巫风盛行。
《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
《九歌》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楚声”,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1、《高山流水》2、《广陵散》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秦汉乐府(前221-220)乐府: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权,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制度。
其中包括参照周朝采风制度首次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到魏晋六朝时,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这一点对后世的音乐及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形式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尝试阐述音乐的发展流变一、音乐的起源说起音乐的起源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的封诸侯,分邦制致使国家统一而稳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阶级地位和现有的统治制度,又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在原有的制度上加上的以乐从属礼的制度。
当时的乐是融入礼制中的,他从根本上的意义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不是一种普通大众皆可欣赏的文化。
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礼乐制度”,专门设立了一个音乐机构,称为“大司乐”。
它可以说是我国历代音乐表演机构的前身。
“大司乐”在西周时主要是给一些诸侯的长子、长女教习舞蹈与音乐,教导乐律是为辅,主要是以乐为前提使其尊主懂礼。
可以从西周的“礼乐制度”看出我国最早的音乐是因为统治的需要而正式兴起的。
二、音乐文化的发展1、春秋战国音乐的发展西周的音乐的起源是为统治阶层,这一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主要是王室一家独大的文化,那时只存在于所谓的宫廷乐师;那时的音乐也被后世称为宫廷音乐。
但春秋时期的音乐和西周时相比已经转变为供统治阶级享乐而产生的音乐。
宫廷乐师的地位在当时也是极高的,在那一时期也出现了技艺高超的音乐乐师,例如在司马迁的《史记·十过》中记载:“师旷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可见师旷对音乐的造诣之深,在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还有擅长弹琴的师涓,对音乐内涵极有感悟的诗文等。
春秋战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呈现了绚烂多姿的景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和当时的思想领域的空前开放有关。
整个的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局面下音乐文化理论得以丰富的发展,主要有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文化理论。
儒家主张音乐的内容以“和”、“善”为首要的第一位,重礼乐制度;墨家主张“非乐”,认为“乐,非所以治天下也”;道家主张无为的自然音乐,认为“五音令人耳聋”。
可见当时既有倡导人为音乐之美,又有尊崇自然音乐之真。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第二章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六乐(六舞):《云门大卷》、《大咸》、《大濩》、《大韶》、《大夏》、《大濩》、《大舞》2·采风:据说周王朝有个规定,每年春秋两季要派人到各地收集一次民间的歌谣,这个制度叫做采风。
3·现存《诗经》是编者从西周王室收存的三千多首歌谣中精选出来的,按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A:风原位民间歌谣,经文人加工修饰而成,是诗经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他多是贵族文人仿照民歌形式创作的,内容除少数作品外大多是描写贵族生活的;C:颂分为商颂、周颂、鲁颂,这是贵族和统治者在祭祀和大射、视学等重大典礼时所用的歌曲,内容除少数具有史诗性外,多歌功颂德内容。
4·《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5·西周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木、革、丝、匏、竹八类,简称“八音”。
7·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有130多件。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先秦(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1、骨笛:新石器时代/8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闭口吹奏乐器:埙。
骨笛、骨哨是苏格兰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风笛2、音乐起源:劳动起源说/情感表达起源说/模仿/精神起源说3、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歌唱/舞蹈/奏乐)4、葛天氏之乐=八阙:《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一个八阙。
”5、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ru。
”6、商:巫乐-民间音乐和淫乐-宫廷音乐7、周:礼乐制度-王(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天子8佾,诸侯6佾,卿大夫4佾,士2佾。
礼乐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包括大司乐、乐师、大师;大司乐的职能:音乐教育、行政管理、音乐表演。
礼崩乐坏-郑卫之音:民间音乐(新乐)雅乐(古乐)8、《诗经》=《诗三百》:第一部歌诗总集风:民间歌曲;雅:宫廷歌曲;颂:祭祀乐舞。
9、《楚辞》:第二部歌诗总集;楚声: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采菱等屈原《九歌》有11首,离骚、招魂等10、《成相篇》战国荀子荀况/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政治11、六代乐舞:《云门》皇帝;《大咸》尧;《箫韶》舜;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大夏》夏(大禹治水);(侈乐)《大濩》商(商汤伐桀);(巫乐和淫乐)《大武》周(武王伐纣)。
“尽美未尽善”12、歌手:秦青“声振林木之势”;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3、琴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高山流水》。
师旷:《阳春白雪》。
14、“八音”:周/制作材料/金(钟)石(磬)土(缶埙)木(柷敔)丝(琴瑟)革(鼓)匏(笙簧竽)竹(箫)“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5、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65件,3层16、音乐思想:儒家:倡乐/孔子、孟子、荀子/《乐记》-儒家礼乐思想大成;最早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
中国古音史一.远古时期:1.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蜡辞》——祭歌。
④《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2.乐器:1、贾湖骨笛:1986~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骨笛有七音孔和八音孔价值:①它为我国早期原始社会音阶的形成提供了新材料;②它反映了我国当时路雪的发展高度;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音乐创作情况;④它把中华文化的可考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9000年可考的依据。
20支,距今9000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1.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2.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1.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可作填空或名词解释,如:判县。
)a.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①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排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依次递减。
b.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2.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九韶);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类别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音乐的民族特点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 1年)第一节;概述。
这时期我国社会制度有很大变化,它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从鼎盛到衰落,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文化上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发展到衰微。
春秋末期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代替,出现了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
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①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盛大的西周终于衰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现代史学称春秋、战国。
由于周天子一统天下局面的崩溃,诸侯称霸,礼乐制受到冲击,终于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
娱乐性比较强的、不受礼束缚的新乐,逐渐代替使人听了昏昏欲睡的“古乐”,而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古乐”(亦称“雅乐”)的衰微,“新乐”(亦称“俗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这时期无论声乐、器乐、音乐科学、音乐美学都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古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西周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如“大师”“小师”、“瞽矇”、“磬师”、“钟师”、“笙师”等。
二、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
从流传下来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和战国的《楚辞》可以看出其概貌。
中国经典民乐100⾸中国民族⾳乐是指⽤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舞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吹笙、吹竽、⿎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和《流⽔》等。
秦汉时的⿎吹乐,魏晋的清商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民乐传统乐器简介*打击乐器:成型于商周,如⼋⾳、⿎、编钟、编磬、锣。
吹管乐器:成型于汉晋,如笛、萧、唢呐、笙、埙xūn、巴乌、葫芦丝、管⼦。
弹拨乐器:成型于盛唐,如琴、瑟、筝、箜篌、阮、琵琶、柳琴、⽉琴、扬琴。
拉弦乐器:成型于明清,如⼆胡、板胡、⾼胡、中胡、京胡、拉阮。
01.《春江花⽉夜》民乐合奏春江花⽉夜 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02.《⼗⾯埋伏》琵琶独奏⼗⾯埋伏 林⽯城 - 养正轩琵琶谱 03.《渔⾈唱晚》古筝曲渔⾈唱晚 林玲 - 林玲古筝独奏专集 04.《⾼⼭流⽔》古琴曲⾼⼭流⽔ 佚名 - 乐府古琴 05.《夜深沉》唢呐独奏夜深沉 周东朝 - ⾦唢呐流⾏调 06.《春节序曲》民乐合奏 春节序曲 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07.《彩云追⽉》民乐合奏彩云追⽉ 彩云追⽉ - 彩云追⽉ 08.《⼆泉映⽉》⼆胡独奏 ⼆泉映⽉ 阿炳 09.《⾦蛇狂舞》民乐合奏⾦蛇狂舞 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10.《梁祝》唢呐梁祝 周东朝 - ⾦唢呐流⾏调 11.《霓裳⽻⾐曲》古曲霓裳⽻⾐曲 纯⾳乐 - 钟王 12.《⼣阳萧⿎》古筝曲⼣阳萧⿎ 刘德海 - ⾄上中乐 13.《平湖秋⽉》⾼胡曲平湖秋⽉ 余其伟 - ⾼胡演奏家 余其伟 14.《海青拿天鹅》琵琶曲海青拿天鹅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琵琶曲演奏 15.《出⽔莲》古筝曲出⽔莲 林玲 - 林玲古筝独奏专集 16.《梅花三弄》古琴曲梅花三弄 林玲 - 林玲古筝独奏专集 17.《⽉⼉⾼》琵琶曲⽉⼉⾼ 林⽯城 - 养正轩琵琶谱 18.《⼴陵散》琴曲⼴陵散 陈成勃 - 琴怀 19.《长门怨》古琴曲长门怨 李荣彦 - 琴知我⼼ 20.《阳春⽩雪》琵琶曲阳春⽩雪 纯⾳乐 - 乐府-琵琶 21.《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贵族乐团 - 出神⼊化: 国宝级⼤师国乐演奏精选第玖辑(唢吶独奏) 22.《采茶灯》民间歌舞采茶灯 纪牧宁 - 中国民歌⼤会第⼆季 第4期 23.《胡笳⼗⼋拍》古琴曲胡笳⼗⼋拍 何怡 - 南熏 24.《彝族舞曲》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刘德海 - 刘德海琵琶独奏.琵琶新声 25.《牧笛》笛⼦独奏牧笛 詹承明 - 国乐⼤全 笛⼦ 26.《紫⽵调》民间⼩调紫⽵调 童丽 - 雪梅思君 27.《怀乡⾏》⼆胡曲怀乡⾏ 陈洁冰 - 弦在烧(⼀) 28.《江河⽔》古筝曲 江河⽔ 曹筱红;⽑丽华 - 纯古筝 第⼀集 29.《战马奔腾》⼆胡独奏 战马奔腾 ⼆胡独奏 余惠⽣ - 回眸·琴韵 30.《赛马》⼆胡独奏 赛马 闵惠芬 -央乐团;上海乐团;太平洋乐队 - 中国轻⾳乐(三) 32.《丰收锣⿎》民乐合奏 丰收锣⿎ 纯⾳乐 - 国乐⼤全 打击乐 33.《步步⾼》民乐合奏 步步⾼ 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34.《喜洋洋》民乐合奏喜洋洋 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2 35.《战台风》筝独奏 战台风 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中乐发烧天碟 Vol.2;中国古筝独奏⼤师集 36.《草原英雄⼩姐妹》筝草原英雄⼩姐妹 朱杏茹 - 梁祝(古筝演奏集) 37.《采茶舞曲》民乐合奏37.《采茶舞曲》民乐合奏采茶舞曲 孙宇嵘 - 国乐⼤师 18 孙宇嵘 38.《平沙落雁》古琴曲平沙落雁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 39.《阳关三叠》古萧曲阳关三叠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 40.《花好⽉圆》筝曲花好⽉圆 段银莹 - 国乐醉筝 41.《瑶族舞曲》民乐合奏⼝笛42.《苗岭的早晨》⼝笛瑶族舞曲 陈葆坤 - 中国民乐⼩合奏精选 42.《苗岭的早晨》苗岭的早晨 杜聪 - ⾹乐飘飘11咏⽵ 43.《阿细跳⽉》葫芦丝阿细跳⽉ 谭炎健 - 云南风情 ⼀ 葫芦丝 44.《⽼虎磨⽛》西安⿎乐阿细跳⽉ 谭炎健 - 云南风情 ⼀ 葫芦丝 44.《⽼虎磨⽛》西安⿎乐45.《汉宫秋⽉》⼆胡⽼虎磨⽛ 安志顺 - 国乐⼤全 打击乐 45.《汉宫秋⽉》⼆胡汉宫秋⽉ 朱昌耀 - 中国⾳乐发烧天碟之⼆胡传真;⾳の世界遺産 中国の⼆胡;⼆胡阿炳⽉夜 杜聪 - 巴乌 47.《苗语花⾹》巴乌47.《苗语花⾹》巴乌46.《⽉夜》巴乌 ⽉夜 杜聪 - 巴乌46.《⽉夜》巴乌48.《喜相逢》笛⼦苗语花⾹ 杜聪 - 巴乌 48.《喜相逢》笛⼦《鸭⼦拌嘴》吹打乐喜相逢 俞逊发 - 国乐⼤全 笛⼦ 49.49.《鸭⼦拌嘴》吹打乐50.《节⽇的天⼭》扬琴鸭⼦拌嘴 李真贵 - 李真贵与中国打击乐 50.《节⽇的天⼭》扬琴51.《查尔达斯舞曲》柳琴节⽇的天⼭ 阮弘 - ⾹乐飘飘2---扬琴名曲 51.《查尔达斯舞曲》柳琴52.《昭君怨》扬琴查尔达斯舞曲 王红艺 - 王红艺柳琴与交响乐 52.《昭君怨》扬琴53.《银河会》民乐合奏昭君怨 阮弘 - ⾹乐飘飘2---扬琴名曲 53.《银河会》民乐合奏54.《⽵楼情歌》扬琴银河会 ⼴东⾳乐曲艺团乐队 - ⼴东⾳乐(特辑)--吕⽂成作品精选⼗⼋⾸ 54.《⽵楼情歌》扬琴55.《离骚》古琴曲⽵楼情歌 纯⾳乐 - 扬琴 泛⾈江上 55.《离骚》古琴曲56.《旱天雷》⾼胡离骚 管平湖 - 中国古典乐欣赏唐 霓裳⽻⾐ 56.《旱天雷》⾼胡57.《倒垂帘》扬琴旱天雷 佚名 - 乐府-⾼胡 57.《倒垂帘》扬琴58.《⾬打芭蕉》扬琴倒垂帘 郭敏清 - 郭敏清扬琴演奏专辑 58.《⾬打芭蕉》扬琴59.《弹词三六》弹拨乐⾬打芭蕉 阮弘 - ⾹乐飘飘2---扬琴名曲 59.《弹词三六》弹拨乐60.《苏武牧⽺》埙独奏弹词开篇-三六 张铁;张念冰 - ⾹乐飘飘7---弹拨乐 ⼩品 60.《苏武牧⽺》埙独奏62.《海燕》扬琴埙独奏《苏武牧⽺》 群星 62.《海燕》扬琴63.《樱花》萧海燕 王⽂礼 - 春到清江 扬琴专辑;剑器(中国弹拨乐曲精选第⼀集) 63.《樱花》萧樱花 谭炎健 - 中国洞箫 天籁箫⾳ 64.《蝶恋》⼆胡64.《蝶恋》⼆胡蝶恋 永安⼆胡65.《红⾖曲》洞箫红⾖曲 谭炎健 - 红楼梦 洞箫⾳乐专辑66.《梅花引》古曲梅花引 蒋国基 - 国乐⼤师-8蒋国基67.《霓裳曲》萧霓裳曲 王次恒 - 情箫古埙:梅花三弄;中国埙萧名曲⼤全(下)68.《鹧鸪飞》笛⼦独奏鹧鸪飞 戴亚 - 戴亚笛⼦独奏专辑69.《熏风曲》萧独奏熏风曲 谭渭裕 - 箫独奏曲集70.《⾹篆曲》萧独奏⾹篆曲 谭渭裕 - 箫独奏曲集71.《⼩河淌⽔》葫芦丝⼩河淌⽔ 群星 - 印象云南-葫芦丝演奏72.《⼀帘幽梦》萧⼀帘幽梦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73.《⾹格⾥拉》笛⼦⾹格⾥拉 伍国忠 - 国⾊笛⾹74.《虞美⼈》琴埙合奏虞美⼈ 黄荟 - 邓丽君作品-思君集(琴埙合奏)75.《双恨声》柳琴双声恨 阮仕春 - 阮咸柳琴专辑76.《妆台秋思》埙与箜篌妆台秋思 崔君芝;杜次⽂ - 埙与箜篌77.《怀古》萧独奏怀古 谭渭裕 - 箫独奏曲集78.《佛上殿》古曲佛上殿 戴树红 - 国乐⼤师 10.戴树红79.《梧桐⽉》萧独奏梧桐⽉ 张维良 - 箫笛演奏家 张维良;秋江夜泊;天箫畅吟;梅花三弄;咖啡语茶慢时光4;Performances by a Master of Traditional Music: (上);Moon Festival Programs: Vol. 1 - Instrumental Music (Zhong Guo De Yue Liang Yue Zhi Dian Cang Yi Yue;Chinese Wind Instrumental Music: Vol. 1 - Birds S80.《傍妆台》萧独奏傍妆台 陈悦 - 洞箫81.《帘动荷风》萧与钢琴帘动荷风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82.《苦雪烹茶》萧苦雪烹茶 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83.《冬猎》民乐合奏冬猎 上海⾳乐学院民族乐团 - ⼗⾯埋伏84.《凤凰展翅》民乐合奏85.《挂红灯》笛⼦独奏凤凰展翅 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85.《挂红灯》笛⼦独奏挂红灯 俞逊发86.《秦王破阵乐》打击乐秦王破阵乐 纯⾳乐 - 国乐⼤全 打击乐87.《晋调》笙独奏晋调 On The Way 乐队 - 徐勇2017笙独奏系列88.《芦笙恋歌》民乐合奏芦笙恋歌 群星 - 中国民乐⼩合奏精选89.《⼤起板》板胡⼤起板 黄安源 - 胡琴⼤师黄安源专辑990.《骑⽵马》筝与电⼦乐队骑⽵马 常静 - 箏美⼈;⾬果发烧碟1491.《边寨之夜》笙独奏边寨之夜 胡天泉 - 笙·边寨之夜92.《我从草原来》马头琴我从草原来 朝克吉勒图 - 马头琴传说93.《天边》马头琴与电⼦乐队天边 萨其拉图 - 马头琴·乐宴94.《母亲》马头琴慈祥的母亲 傲⽇格乐 - 马头琴95.《银⾊的⽉光下》板胡银⾊的⽉光下 霍永刚 - ⾳乐中国8-⾼胡·板胡-黄河船夫曲 96.《黄河船夫曲》⾼胡96.《黄河船夫曲》⾼胡黄河船夫曲 霍永刚 - ⾳乐中国8-⾼胡·板胡-黄河船夫曲97.《听松》⼆胡(阿炳)听松 阿炳 - 阿炳全集98.《烛影摇红》⼆胡烛影摇红 黄安源 - 胡琴⼤师黄安源专辑799.《良宵》⼆胡(阿炳)良宵 阿炳 - 茉莉花;百年纪念专辑100.《⾛西⼝》管⼦独奏⾛西⼝(管⼦獨奏) Noble Band - 出神⼊化: 國寶級⼤師國樂演奏精選第捌輯 (管⼦獨奏)01.《春江花⽉夜》民乐合奏02.《⼗⾯埋伏》琵琶独奏03.《渔⾈唱晚》古筝曲 04.《⾼⼭流⽔》古琴曲05.《夜深沉》唢呐独奏06.《春节序曲》民乐合奏07.《彩云追⽉》民乐合奏08.《⼆泉映⽉》⼆胡独奏09.《⾦蛇狂古筝曲 13.《平湖秋⽉》⾼胡曲 14.《海青拿天鹅》琵琶曲15.《出⽔莲》古筝曲 16.《梅花三弄》古琴曲 17.《⽉⼉⾼》琵琶曲18.《⼴陵散》琴曲19.《长门怨》古琴曲 20.《阳春⽩雪》琵琶曲21.《百鸟朝凤》唢呐独曲》琵琶独奏曲25.《牧笛》笛⼦独奏26.《紫⽵调》民间⼩调 27.《怀乡⾏》⼆胡曲28.《江河⽔》古筝曲 29.《战马奔腾》⼆胡独奏 30.《赛马》⼆胡独奏 31.《快乐的啰嗦》弹拨乐 32.《丰收锣⿎》民乐合奏 33.《步原英雄⼩姐妹》筝37.《采茶舞曲》民乐合奏38.《平沙落雁》古琴曲39.《阳关三叠》古萧曲40.《花好⽉圆》筝曲41.《瑶族舞曲》民乐合奏42.《苗岭的早晨》⼝笛43.《阿细跳⽉》葫芦丝44.《⽼虎磨⽛》西安⿎乐45.⼦49.《鸭⼦拌嘴》吹打乐50.《节⽇的天⼭》扬琴51.《查尔达斯舞曲》柳琴52.《昭君怨》扬琴53.《银河会》民乐合奏54.《⽵楼情歌》扬琴55.《离骚》古琴曲56.《旱天雷》⾼胡57.《倒垂帘》扬琴58.《⾬打芭蕉》扬《樱花》萧64.《蝶恋》⼆胡65.《红⾖曲》洞箫66.《梅花引》古曲67.《霓裳曲》萧68.《鹧鸪飞》笛⼦独奏69.《熏风曲》萧独奏70.《⾹篆曲》萧独奏71.《⼩河淌⽔》葫芦丝72.《⼀帘幽梦》萧73.《⾹格⾥拉》笛⼦7《樱花》萧64.《蝶恋》⼆胡65.《红⾖曲》洞箫66.《梅花引》古曲67.《霓裳曲》萧68.《鹧鸪飞》笛⼦独奏69.《熏风曲》萧独奏70.《⾹篆曲》萧独奏71.《⼩河淌⽔》葫芦丝72.《⼀帘幽梦》萧73.《⾹格⾥拉》笛⼦7《怀古》萧独奏78.《佛上殿》古曲79.《梧桐⽉》萧独奏80.《傍妆台》萧独奏81.《帘动荷风》萧与钢琴82.《苦雪烹茶》萧83.《冬猎》民乐合奏84.《凤凰展翅》民乐合奏85.《挂红灯》笛⼦独奏86.《秦王破阵乐》打《骑⽵马》筝与电⼦乐队91.《边寨之夜》笙独奏92.《我从草原来》马头琴93.《天边》马头琴与电⼦乐队94.《母亲》马头琴95.《银⾊的⽉光下》板胡96.《黄河船夫曲》⾼胡97.《听松》⼆胡(阿炳)98.《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