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49-95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6—03—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Z/T 009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

3 工作目的任务

对普查区内已发现的银矿点和与银矿有关的物探、化探异常等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对具远景的矿床(体),应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进行详查提供依据。

4 工作程序

按GB/T 13687规定,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等程序进行。

5 工作程度要求

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20万、1:5万区调资料的基础上,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特征,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地层、岩石、构造的调研应有所侧重。

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分布特征、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根据氧化程度,银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原生矿石、混合矿石、氧化矿石三种;银多金属硫化矿石可采用一种与银关系最密切的金属矿物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银(金)矿的硫化矿石采用银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

研究和对比矿石的可选(冶)性能,作出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评价。

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对主要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根据矿体规模,在1~3条主剖面上初步了解(矿体)深部特征,大致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探求D+E级储量(参见附录A)。

普查阶段主要探求E级储量,但要选择主要地段局部加密工程验证其可靠程度,并在验证地段计算D级储量。大、中型矿床的D级储量一般应分别占D+E级储量的20%~10%。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小型矿床的D级储量为5~10%。

普查阶段应进行概略的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6 工作质量要求

测量工作

6.1.1对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普查矿区,应按DZ/T 0091中有关规定进行测量工作,尚未肯定工业价值前景的普查矿点可用半仪器法进行测量工作。

6.1.2普查阶段一般不进行正规的地形测量。

地质填图

6.2.1区域地质图

6.2.1.1在已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工作时,应充分利用已获资料修编区域地质图,其范围应包括普查矿区所在基本成矿单元,重点反映银矿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万~1:10万。

6.2.1.2在仅有少量小比例尺区域地质、物探、化探和矿产勘查资料的地区工作时,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有效技术方法填制区域地质(简)图,并充分利用遥感资料。

6.2.2矿区地质(简)图

6.2.2.1银矿体较多且分布面积较大,须分段勘查的矿区也应填制矿区地质(简)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1:10000。

6.2.2.2填图前或填图中应测制地质剖面,大致建立地层层序。对矿区构造、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进行初步研究,大致查明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以及银矿体和矿化带的分布特征。

6.2.3矿床(体)地质图

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000,特殊情况酌情放大或缩小。

填图工作应大致查明矿床内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表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以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矿床氧化带的分布和特征。

物探和化探工作

根据普查工作实际需要布置物探和化探工作(含测井工作),其工作精度要求按现行规范、规程要求执行。

探矿工程

6.4.1地表探矿工程

6.4.1.1地表探矿工程包括探槽、浅井和浅钻,用以揭露矿体和验证有远景的物探和化探异常、重要地质界线和构造线。系统控制矿体的地表工程应比同级网度深部工程的间距加密一倍。必要时可用沿脉探槽追索矿体的连续性。

6.4.1.2对查明矿体作用大的老窿应作适度清理,并进行地质编录。

6.4.2钻探工作

6.4.2.1探求E级储量的矿体,至少应有1条含两个以上见矿工程(含钻孔)的剖面控制;探求D级储量的块段,至少有2条各含两个以上见矿工程(含钻孔)的剖面控制。

6.4.2.2钻孔质量要求

认真测定顶角和方位角,作好孔深验证、简易水文观测、钻孔原始记录及封孔工作,其质量要求按有关规程执行。厚大矿体(层)内部回次采取率连续5m低于80%的部分,其平均采取率不得低

于65%,矿层(体)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80%。钻孔见矿位置偏离勘探线距离不得超过C级基本网度的1/4。

6.4.3坑探工程

普查阶段的坑探工程可根据地质工作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布置。

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等要求,应按有关规程执行。

试样采取、加工、测试及质量要求

6.5.1试样采取

除矿石基本分析样外,必要时还应采取适量矿石组合分析样、单矿物分析样和物相分析等样品。采样方法及质量要求如下:

6.5.1.1基本分析样品:各项探矿工程中,按矿体(分矿石类型),矿化带及夹石连续取样,要求控制矿体顶、底板界线。

槽、井、坑探(含老窿)工程中通常采用刻槽法,断面规格视矿化均匀程度或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10cm×5cm或10cm×3cm。样长1m,最长不超过2m。矿体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可作一个样采取。

穿脉坑道取样,应在坑壁一侧的腰线上连续采取,矿化很不均匀时,应两壁取样。沿脉样品应在掌子面或顶板上采取,间距一般为4~10m,视矿化均匀程度而定。

矿心取样,首先选取通过矿心中轴线的劈开面,使两侧矿化大致相似,然后沿劈开面用金刚石刀具锯开,取1/2作样品。直径相差较大的矿心应分别取样。样长一般1m,最长不超过2m。

基本分析项目为Ag,其他达到工业要求的有用组分亦列为基本分析项目。

6.5.1.2组合分析样品: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或正样余样)中提取,根据需要进行组合,重量一般为100~200g,参加组合样品的各基本分析样品的重量比由其长度比确定。分析项目视伴生有益、有害元素而定。

6.5.1.3物相分析样品:自地表开始采至原生带上部,可在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或专门采集,但均必须在取样后立即送验,以免样品氧化。

6.5.1.4单矿物分析样品:应在矿体内采取,要注意挑选后的单矿物样品的纯度和代表性(如种类、世代、粒度、色调等),重量视分析项目和挑选难易而定,一般为2~20g。

6.5.2试样加工

按切乔特公式(Q=Kd2)进行,如K值未经试验,可根据经验一般采用K≥,微细不均匀矿石的K值应增大。样品总损失率不大于5%,每次缩分误差应小于%。

6.5.3分析质量

6.5.3.1各种样品的分析质量误差要求及处理办法,按《地质矿产实验测试质量暂行规定》执行。6.5.3.2对基本分析结果应分期分批分级进行内检,内检样由送样单位从副样中按有代表性的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抽取,加工后编密码送原分析单位。样品数量不少于30件。

银矿石分析偶然误差允许范围按《地质矿产实验测试质量暂行规定》执行。

6.5.3.3外检样品同原实验单位从基本分析样的正样中抽取5%的样品委托高一级实验单位承担。外检样品数量应不少于30件。

矿石选(冶)试验

6.6.1普查阶段,对工业利用已成熟和尚成熟的银矿石,可与同类矿山的同类矿石进行类比评价,暂不作可选(冶)性试验,对不常见且组分复杂、矿物粒度细、在国内尚无成熟的工业利用经验的矿石,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6.6.2对可能分采分选的不同类型银矿石应分别采取可选(冶)性试验样品,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其他试样

6.7.1岩矿鉴定样

6.7.1.1应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标本进行岩石定名和分类。

6.7.1.2系统采集银矿石标本进行镜下鉴定和初步矿相研究,大致划分银矿石的自然类型,了解银的赋存状态。

6.7.2小体重样

普查阶段,一般只采集小体重样测定体重值,作为储量计算参数。应按矿石类型采取足够数量的样品,并注意样品在矿体内分布的代表性。每个小体重样均要测定主元素和共生元素的含量。小体重样应封蜡及时送达测试单位,并根据需要同时测定湿度值。样品数量不少于30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

6.8.1对有远景的矿区,应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对其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概略研究。大致了解矿区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含水构造等水文地质要素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大致了解地表水体分布范围。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应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6.8.2应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进行评述,大致了解切穿矿体的较大断层对矿体开采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具有工业价值前景,但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矿区,应安排适量工程地质调查。6.8.3大致了解和评述普查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未来矿山开采对矿山生产和周围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

6.8.4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的质量要求,按GB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执行。

地质编录、报告编写

6.9.1原始地质编录资料数据必须在现场取全取准,按DZ/T0078执行。

6.9.2综合整理应随普查原始编录工作的进度及时进行,以利综合研究。除及时编绘各种必要的图件外,还应尽量做到标准化、数据化和表格化,按DZ/T0079执行。

6.9.3普查工作结束,野外资料验收后,应及时编制普查报告。报告编制按DZ/T0033执行。

7 储量计算

工业指标

储量计算工业指标,可根据一般工业指标(参见附录B),或与同类矿床类比确定。必要时报主管部门批准下达。工业指标中一般应包括共生组分的工业指标。

储量计算原则

7.2.1按已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7.2.2参与储量计算的各项工程及工作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

7.2.3参与储量计算的各项参数均应根据具有代表性实测数据。

7.2.4在合理划分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基础上,根据矿石类型和见矿工程分布,合理划分块段,计算储量。

7.2.5储量计算时,应圈出采空区,普查前的采空区不计算储量。

7.2.6矿石量以万吨为单位,金属量以吨为单位。

矿体圈定原则

7.3.1根据工业指标和矿床地质特征和控制矿体的探矿工程,参考有关物探、化探异常圈连矿体。7.3.2在单工程中,以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定矿体。小于最低可采厚度而品位较高的样品,可按米·克/吨值圈定矿体。等于或大于剔除厚度的夹石应单独圈出。允许将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圈入表内矿体;若矿体两侧连续出现多个表外矿样品,允许将两侧不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圈入表内矿体。

7.3.3连接矿体一般采用直线,也可按矿体自然趋势用曲线连接,但工程间矿体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见矿厚度。

7.3.4矿体边部见矿工程以外无工程控制,或有一倍D级网的不见矿工程控制时,可按D级网度1/2尖推或1/4尖推一个D级间距,若边部见矿工程与相邻不见矿工程间距小于一倍D级网度,则按实际间距的1/4平推或1/2尖推。若矿体边部工程的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1/2边界品位的矿化,则可按一倍D级网度或实际间距尖推1/2或平推1/4计算E级储量。采用米·克/吨值圈定的矿体边界,要根据矿体地质特征确定是否外推。外推块段的储量级别应低于原块段的储量级别。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储量计算的各项参数,包括平均品位、厚度、面积、体重、温度等,均应根据实际取得的原始数据计算,计算方法可参照国家储委颁发的《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的规定执行。

8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一般应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国际国内白银市场供需情况及价格波动,国内白银生产和银矿产资源形势,结合本矿床拥有的储量和内外部开发建设条件,对本矿床未来开发的可能性及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意义,作出定性概略评价。

附录A

银矿D级及E级储量级别条件及工程控制要求

(补充件)

A1 D级储量

D级储量级别条件

A1.1.1初步控制矿体(层)的总体产状、形态和分布范围。

A1.1.2初步控制控矿和破坏矿体的较大褶皱、断裂、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和分布,大致控制破坏矿体的主要岩浆岩、含矿岩系、夹石、无矿带岩石的岩性、产状及其分布。

A1.1.3初步查明影响矿石综合回收技术经济效果的有益、有害组分、赋存状态和矿石类型、品级、含量比例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对分采的矿石类型、品级进行初步圈定。

D级储量工程控制程度

一般按该矿床勘探类型C级网度放稀一倍的深部工程控制,地表工程密度应比深部工程的密度大一倍。

A2 E级储量

E级储量级别条件

A2.1.1需经工程证实矿床(体)的存在,并大致控制矿床(体)的总体形态、产状和分布范围。

A2.1.2大致控制控矿和破坏矿体的较大褶皱、断裂、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范围;大致控制主要岩浆岩、含矿岩系、夹石、无矿带岩石等的岩性、产状及其分布。

A2.1.3大致查明矿石物质成分、赋存状态和矿石类型、品级及其分布。

E级储量工程控制程度

A2.2.1大中型矿床一般应有大致相当于该矿床勘探类型D级网度放稀一倍的深部工程控制。

A2.2.2地表需要有系统揭露矿体的工程,密度相当于D级网度。

附录B

银矿一般工业指标

(参考件)

边界品位:银40~50 g/t

最低工业品位:银80~100 g/t

矿床平均品位:银≥150 g/t

最低可采厚度:~1m

夹石剔除厚度:2~4m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河南省地质矿产厅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民生、徐景和、甘幼鸣。

锡矿地质勘探规范

(试行)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

一九八四年三月

第一篇原生锡矿

第一章绪论

锡金属在常温下呈银白色,比重大()、质软(硬度)、易熔(熔点231.968℃),具有很好的展性,但延性很差,不能拉成细丝。化学性稳定。锡盐无毒。随温度变化锡有三种同素异性体:α—锡,或称灰锡(等轴晶系);β—锡,或称白锡(正方晶系);γ—锡,或称脆锡(斜方晶系)。纯锡主要用来制造马口铁及锡箔,也可用于各种器皿镀锡。锡可与一些金属(铜、铅、镍、铋、锆、银、金等)制成合金,如巴比特合金、焊锡、青铜、活字合金、轴承合金和特种合金(如原子能工业中用的锆基合金)等;锡尚可用于珐琅、印染、玻璃、电镀。因而锡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轻工、化工、食品、卫生、电子、国防等工业。随着工业的发展,锡的用途在不断扩大。七十年代世界锡金属消费比约为:锡板40%,焊锡25%,青铜黄铜轴承合金10%,化合物8%,其它金属镀面5%,锡箔、软管、印刷、医药等12%。

地壳中锡的丰度约为2ppm,各类岩石中锡的平均值见表1。

锡的原子序数为50,原子量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IVA族,它是由10种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它们组成的比例见表2。

锡的原子半径为。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价态为正2价和正4价,离子半径分别为和。由于离子半径、电负性的相近似,离子Sn2+可与

表1 各类岩石中锡的平均值

表2 锡的10种稳定同位素组成比例

Ca2+、Cd2+、In2+、Fe2+等呈类质同象置换;离子Sn4+可与Fe3+、Mg2+、Sc3+、In3+、Nb5+、Ta5+、Ti4+等呈类质同象置换。

根据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将锡划归亲铁元素,但锡在岩石圈上部具有亲氧和亲硫的两性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在成岩早期,锡以分散状态分布于云母、角闪石、榍石等造岩矿物中,亦以锡石副矿物产出;热液作用阶段,锡一方面可生成氧化物—锡石和含[SnO3]2-、[SnO3]4-等络离子的锡酸盐,另一方面又可生成硫化物—硫锡矿和含[SnS3]2-、[SnS4]4-、[SnS6]8-等络离子的硫锡酸盐。由于锡酸盐和硫锡酸盐都易于水解,生成锡的氢氧化物,经脱水作用生成SnO2,所以在自然界中锡石比黄锡矿更为常见。

锡石在表生条件下极稳定,但微粒的锡石可被氧化铁、粘土矿物及铁锰结核所吸附而分布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及砂矿床中。锡的硫化物、硫盐和硅酸盐矿物,在氧化带可形成木锡和水锡石。

已知锡矿物近50种。分属于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盐、硅酸盐、硼酸盐等类(见附录一)。在目前选冶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意义的主要矿物为锡石,95%以上的锡金属从锡石中提取,次要的有黄锡矿、圆柱锡矿、硫锡铅矿、辉锑锡铅矿等。

锡矿床与酸性岩浆岩具有明显的专属性。与锡矿床生成有关的花岗岩类有关的花岗岩类有富碱、高挥发份的酸性、超酸性花岗岩类,也有SiO2含量偏低的花岗岩类。

锡矿床常产出于一定的成矿带或层位,矿床的形成与构造关系密切。

总结我国原生锡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主要依据矿床矿物组合特征及工业意义,将我国原生锡矿床类型划分为表3。

表3 中国原生锡矿床类型划分表

续表3

续表3

[注]1.火山岩锡矿床在我国有所发现,目前正在评价中。含锡伟晶岩、含锡矽卡岩,目前尚未形成具有独立工业意义的矿床,暂未列入分类中。

2.探明储量比例统计到1980年。

3.锡矿床规模划分:大型大于40000吨;中型5000-40000吨;小型小于5000吨。

第二章工业要求

为对锡矿床进行评价和对采选冶企业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锡矿资源的基础地质资料,必须了解工业加工生产技术对锡矿石质量的要求,以合理的安排锡矿床的地质勘探及研究工作。

一、锡矿石的工业加工技术

(一)锡矿石的选矿方法和对锡精矿的质量要求

除了含锡大于40%以上的低杂质富锡矿石,可以不经选矿,直接冶炼外,其它的锡矿石,一般均需经过选矿,富集成含锡40%以上的锡精矿之后再进行冶炼。

为了合理地选用选矿方法和工艺流程,要着重查明矿石中锡的赋存状态,锡矿物的嵌布粒度,矿石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构构造,含泥率及近矿围岩性质等,并合理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我国不同锡矿石类型现在常用的选矿方法:

1.易选矿石:如氧化矿石、锡石-石英型矿石、含锡花岗岩型矿石,常用重选或重-浮流程处理。

2.难选矿石:如锡石-硫化物矽卡岩型矿石、锡石-硫化物型矿石,一般采用重-浮-重、磁-浮-重等选矿流程或选冶联合流程处理。

3.极度难选矿石:如含锡磁铁矿矽卡岩型矿石,要用磁-浮-重,或中矿烟化等选冶联合流程处理。我国一些选矿厂在处理的矿石中,锡石粒度细、含铁高、单体锡石少、铁锡连生体多的情况下,产出多种锡产品,即在保持甚至提高最终锡精矿品位的同时,产出部分富中矿(锡3-10%)和难选中矿(锡1-2%),使锡的选矿回收率提高约10%,增加了锡的产量。

对锡和铅共生的矿石,难以选出合格的锡精矿时,则可选出锡铅混合精矿送冶炼厂生产锡铅焊料或其它合金。

我国锡精矿质量标准的要求见表4。

表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锡精矿质量标准(YB736-70)

常见杂质的影响:

砷:冶炼中进入粗锡使精炼困难。精炼中如砷含量过高,会影响镀锡板质量、包装品无毒性和锡金属硬度、脆性、可塑性等。砷挥发进入烟尘(形成砷化氰等),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体、动物、农作物。

铋:含量高会影响铸锡的拉伸强度极限和布氏硬度性质。

铜:含量高会影响锡镀层稳定性和无毒性。影响锡的硬度、拉伸度、屈服点等。

铁:含量高在冶炼中使铁锡分离困难,影响锡的可塑性、耐腐性和硬度等。

铅:冶炼时部分挥发进入烟尘,污染环境,引起铅中毒。

锑:增加锡精炼困难,部分进入烟尘造成污染。影响锡的伸长率、硬度、抗拉强度等。

(二)锡的冶炼方法

锡的冶炼方法主要取决于精矿(或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一般以火法为主,湿法为辅。现代锡的生产,一般包括四个主要过程:炼前处理、还原熔炼、炼渣和粗锡精炼。

炼前处理是为了除去对冶炼有害的硫、砷、锑、铅、铋、铁、钨、铌、钽等杂质,同时达到综合回收各种有用金属的目的。炼前处理的方法包括精选、焙烧和浸出等作业,根据所含杂质的种类不同,可采用一个或几个作业组成的联合流程。但是我国某些单纯含铅、铋、铁高的锡精矿也可不经炼前处理。

还原熔炼主要是使氧化锡还原成粗锡,同时将铁的氧化物还原成FeO并与脉石成分造渣。为此,不能使生成金属铁,故需控制较弱的还原气氛和适当温度,这必然会限制锡氧化物的完全还原,因此炉渣含锡较高(这种渣称富渣),必须进一步处理。

炼渣用烟化炉挥发方法,这样产出的废渣含锡低,金属回收率高,同时大量减少了铁的循环。粗锡精炼主要是除去铁、铜、砷、锑、铅、铋和银等杂质,同时综合回收有用金属。一般分为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

二、锡矿床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计算储量的依据。

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地质勘探报告所用的工业指标,应由地质部门提出必要的地质资料(包括选矿试验报告等)和对工业指标的初步意见,由工业主管部门委托设计部门核算研究后,再经省级和省级以上的工业主管部门确定。

根据我国一些已知锡矿床储量计算所使用的工业指标的一般要求,综合列于表5,可作为锡矿床地质评价时参考。

表5 原生锡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注]1.本参考指标以全锡计算,适用以锡石为主的矿床。

2.当矿石中胶态锡、硫化锡占一定比例时(>10%),要提高指标。

3.以胶态锡、硫化锡为主的矿石,要按采、选、冶技术经济条件另行制订指标。

4.低于工业品位,高于边界品位的矿石列入平衡表外储量。

5.对有特殊情况的矿床,可根据具体需要,提出补充指标。

如露天开采的最大剥离系数;氧化矿石的氧化率;含矿系数等。

第三章勘探和研究程度要求

在矿床评价的基础上,对矿石可选性能、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过研究,属于近期可以开发利用的矿床,方可转入详细勘探。

矿区详细地质勘探工作,要为矿山建设设计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矿山开采、开拓方案、总平面布置和矿山远景规划,以及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选冶性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在详细勘探工作中,要从矿山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选择矿区详细勘探范围和高级储量分布地段,合理确定勘探深度。锡矿床勘探研究程度须达到以下各项要求。

一、地质研究

(一)矿区外围地质研究

阐明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提出外围找矿方向。

(二)矿床地质研究

1.研究地层的分层、标志层特点、地层对比、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2.研究褶皱、断层、裂隙、破碎带的具体产出条件、性质、规模、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矿化的控制作用,从而找出导矿、容矿、遮矿构造。研究与花岗岩突起吻合的背斜构造,配置有屏蔽层的封闭构造、接触构造,主断裂旁侧的分支裂隙、交叉裂隙、层间裂隙,有利层位与花岗岩截交部位等有利成矿构造。查明破坏矿体的主要断层的性质、规模、产状和破坏程度。

3.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规模、形状、产状、生成时代、剥蚀程度、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相带、蚀变带、接触带及其与矿化富集的关系。查明对破坏矿体较大岩脉的规模和产状。

4.研究矿体的形状、产状、规模、厚度、矿化连续性以及矿体空间位置、阐明控矿地质因素,综合研究矿床地质规律,正确圈定联接矿体。

5.研究近矿围岩蚀变种类、特征以及金属矿物带状分布规律。

6.研究矿床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预测和勘探盲矿体。

(三)矿石物质组分的研究

1.查明矿石的矿物组分,有用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有用矿物的粒度、嵌布特征及结构、构造。当矿石中存在多种含锡矿物时,要用多种手段系统查明锡的物相及其分配比。当不同的锡物相(锡石锡、硫化锡、胶态锡等)在空向分布上有规律可循时,要分别圈定。

2.查明矿石中共生、伴生有用、有害元素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嵌布粒度和分布规律。

3.查明易泥化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高岭土等的大致含量及分布情况。

4.按照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在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的基础上,按照矿石的选冶性能、加工工艺的相似条件和工业指标要求划分矿石工业类型。

锡矿石的类型有:

(1)按矿物组合可分出锡石—石英型矿石、锡石—硫化物型矿石、锡石—磁铁矿型矿石、锡石—矽卡岩型矿石;

(2)按共生硫化物的氧化率可分出硫化矿石、混合矿石、氧化矿石;

(3)按共生有用元素组合可分出锡矿石、锡铅矿石、锡钨矿石、锡锌矿石、锡钼矿石、锡铁矿石、锡铜矿石等;

(4)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出致密块状矿石、土状矿石、浸染状矿石、碎块状矿石……等。

矿石工业类型的划分,要根据矿石空间分布规律,分圈的可能性,分采、分选的必要性确定,必须是简明、实用。

二、矿床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在勘探主矿种和主矿体时,对有关的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伴生有用组分,均应进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具体要求是:

1.对锡矿床中的伴生有用组分如钨、铅、锌、铜、锑、硫、铌、钽、铍、铋等,要求查明其赋存状态、矿物种类、含量、分布规律及选矿试验中回收情况。当这类组分在选矿过程中能获得富集的产品并达到综合利用价值时应进行储量计算,据其含量变化及勘探研究程度划定储量级别。

2.如矿床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独具开采价值的有用组分如钨和锡、锡和铜、锡和铅锌等共生的矿床,要注意按锡矿体的特点布置勘探工作。对共生矿产的勘探研究程度要达到该矿种规范的要求。

3.在勘探主要矿产的同时,对矿区范围内一切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都需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探。

4.在勘探原生锡矿床同时,要查明矿区内及附近有无砂锡矿床。

5.矿区及其附近如有炼渣、废石堆、尾砂时应进行调查,作出评价。

三、矿区水文地质研究

1.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矿区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埋藏条件、裂隙或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渗透系数;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及其动态变化;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与其相邻含水层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稳定性和隔水性。

2.查明矿区地表水体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老窿积水情况和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等。要着重对矿体顶底板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勘探和研究。对构造破碎带、断裂带、溶洞发育带的含水性及其导水性等进行评价。

3.系统收集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所需的水文、气象资料,包括历年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等。

4.预测矿坑涌水量,包括计算第一开采水平的涌水量和估算下一开采水平的涌水量。并对矿坑水的防治措施、综合利用、防治污染等方面提出建议。

5.对缺水矿区应指出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初步评价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及其变化。

四、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工程地质学最新完整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 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4、原生矿物 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5、次生矿物 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 6、粒径 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mm。粒径只是一个相对的、近似的概念,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7、粒度成分 土中各个粒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8、等(有)效粒径 非均粒土累积含量占10%(粒组累积百分含量)所对应的粒径。(平均粒径=50%限制粒径=60%) 9、不均匀系数是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即为Cu=d60 d10。Cu值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累积曲线越平缓;反之,Cu值越 小,则土粒越均匀,曲线越陡。 曲率系数 2d30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即为 Cc=,Cc值能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d10?d60 况。 10、土的结构: 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1、土的构造:

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包含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联等方面。 12、细粒土的稠度: 由于细粒土的含水率不同,表现出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物理状态,如固态、速态或流态,细粒土这种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力状态,即为细粒土的稠度。 13、稠度界限 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对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稠度界限,也称为界限含水率。 14细粒土的可塑性 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细粒的这种性质称为它的可塑性。 16、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是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17、黏性土和非黏性土: 黏性土具有结合水连结所产生的粘性土。如细粒土; 非黏性土土粒间无连结,不具粘土。如粗粒土、巨粒土。 18、湿陷性: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19、触变性: (土饱水而结构疏松)在振动等强烈扰动下其强度也会剧烈降低,甚至液化变为悬液的这种现象。 20、湿陷系数: (黄土)试样在某压力作用(p)下稳定的湿陷变形值与式样原始高度的比值称δs=hp-h'p 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 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一定压力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侵水作用下,下层稳定后的高度(cm),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cm)。 21、自重湿陷系数: (黄土)实验在与其饱和自重压力相等的压力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湿陷值与土样原始高度的H值δ2s='hz-hz式h0 '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中hz为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至土样的饱和自重压力时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z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广西小明山地区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规律浅析_张大明

低碳世界LOWCARBONWORLD LOW CARBON WORLD 2013/3 广西小明山地区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规律浅析 张大明,吕国清(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南宁市530000) 【摘 要】广西小明山地区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成矿带西段,具有较好的银矿找矿前景。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及收集前人的找矿及科研成果,总结本区银矿成矿条件及典型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试图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浅析,目的为在该区探索银矿找矿规律提供参考。【关键词】找矿规律;银矿;小明山地区 【文章编号】2095-2066(2013)06-0044-03 1区域地质背景 小明山地区地处广西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华准地台右江再生地槽西大明山隆起带中部,主体构造为西大明山复式背斜。次级构造为小明山复式背斜,属加里东构造层。沉积建造复杂多变,岩浆(热液)活动较频繁,褶皱断裂发育,形成了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为内生矿产的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源、热(动力)源及良好的赋矿场所,因此,本区内生矿产及种类较丰富。 1.1地层 区域内绝大部分为沉积岩分布,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第四系。以寒武系、泥盆系为主,分布面积占90%以上。 1.2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主要构造线呈东西向,次为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图1)。 1.2.1褶皱 区内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喜马拉雅期均有褶 皱形成。褶皱形式呈紧密线状、平缓开阔状。褶皱轴向以东西向为主,次为北东向。区内规模较大的褶皱有:西大明山复式背斜,小明山复式背斜、琴厚向斜等,均与银矿关系密切。 1.2.2断裂 西大明山地区遭受多次构造作用,褶皱的产生伴随断裂的活动,形成不同性质、方向及规模区域性断裂,按走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且本区断裂大部分具多期多次活动特征,尤其是近东西向断裂及北东向断裂表现最为 突出,其破碎带较发育,成为本区最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 1.3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岩出露很少,仅有少量基性岩脉(墙)和酸性岩脉沿裂隙或断层侵入,分布零星,面积仅0.16km 2。 另据重力、航磁、化探和遥感资料及矿床(点)的分带性,推测西大明山、小明山背斜核部及附近有隐伏花岗岩体存在。在断裂破碎带附近,岩石均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现象。说明该区热液活动强烈。 1.4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该区位于西大明山隆起带中部,属区域性Ⅰ级铅锌银成矿远景区,Ⅱ级铅锌银金属异常区,广泛出露寒武系砂泥岩。区域地层的元素丰度值普遍较高,若与黎彤1994年公布的中国陆壳元素丰度值比较,浓集系数K>3的元素有Au 、Ag 、As 、 Sb 、Mn 等。由此可见,西大明山地区是金、银及多金属元素相 对富集的地球化学区。特别是寒武系中Au 、Ag 元素丰度值较高,为银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矿质来源条件。 1.5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金、银、铅、锌、钨、铋、磷矿、重晶石、水晶、煤等。共27处矿产地,达到大型矿床的有凤凰山银矿、洛岭重晶石矿,中型矿床有长屯铅锌矿,小型矿床有乔建砂金矿和渌井铅锌矿等。以内生金属矿床为主。 2区域内典型银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2.1位置及区域背景 凤凰山银矿床是国内著名的大型银矿床,地处广西壮族 自治区西南部的西大明山复式背斜东北部,位于小明山地区的东部,离小明山主峰平距约30km 。所属一级构造单元为南华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为西大明山~大瑶山隆起,这是一个由加里东褶皱形成的弧形背斜区。凤凰山银矿处于西大明山凸起(二级单元)的北东部。 2.2赋矿层位 寒武系黄洞口组是矿区主要的赋矿层位,为一套具复理石建造特征的浊流沉积暗色细碎屑岩,以泥岩夹砂岩和砂岩夹泥岩韵律性交互产出。 2.3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太发育,且规模小(图2)。断裂:矿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数量较多,方向各异,规模大小不等,且多次活动,力学性质十分复杂。其方向有近东西~ 1.第四第; 2.石炭系下统;4.泥盆系中统;5.泥盆系下统;6.寒武系上统黄洞口组;7.寒武系下中统小内冲组;8.石英斑岩脉;9.辉绿岩脉;10.实测地质界线;11.实测不整合地质界线;12.推测隐伏岩体;1 3.复式背斜轴;1 4.背斜轴;1 5.向斜轴;1 6.实、推测正断层;1 7.实、推测逆断层;1 8.平移断层;19实、推测区域性正断层;20.实、推测区域性逆断层;21.实、推测性质不断层;22.岩层产状;23.褶皱编号;24.断层编号;25.银矿床(点);26.铜锌点;27.重晶石矿点。 图1小明山地区区域地质图 地质探究 44

工程地质学基础测试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 1、岩土体的各种与建筑有关的性质称为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是指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2、粒径:土颗粒的直径,单位是mm。 粒组:土颗粒按大小相近、性质相似合成的组叫粒组(粒级) 3、斜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4、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物本身顺理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5、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自振周期,不同阻尼比的建筑物在某一给定的地震过程作用下发生的最大地震反应称为地震反应谱。 6、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也称为稠度界限。 7、附加应力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8、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侵蚀作用、堆积作用等形成的山坡、海岸、河岸等。 9、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10、在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变形的条件下,允许地基变形的最大值。 二、简答题 1、土颗粒一般都带有正电荷,孔隙水中离子一般具有正负两级,因此就被土颗粒吸附,就形成颗粒表明结合水,相邻的两个土颗粒同时吸附一个离子,这样就有部分结合水称为两个颗粒的公共结合水,就将两个颗粒连结起来。 2、地震的发生是地应力的释放过程,地壳岩体的强度是确定,当地下应力集中到能使岩体破裂使就会产生地震,因此释放的应力最大也不会超过岩土的强度。震级就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因此也是有限的。 3、岩土体之所以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其中有孔隙,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会越来越小,就越难以变小,因此压缩曲线就变缓。 4、有效粒径(d10):累积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累计百分数为10%对应粒径。平均粒径(d50):累积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累计百分数为50%对应粒径。限制粒径(d60)或称限定粒径(d60):累积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累计百分数为60%对应粒径。 确定任意一组粒组的百分含量 任意粒组的上限粒径对应的百分含量S上限任意粒组的下限粒径对应的百分含量S下限则该粒组的百分含量 S= S上限- S下限 5、因为基岩密度大,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的幅度小,且速度快,能量很快就传播开了,实际烈度较小,破坏程度低。而松散沉积物密度小,地震传播速度慢,导致能量集中,地震影响范围不大,而破坏很强,实际烈度就高,破坏就严重。 三、1、由p-s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较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对于比例界限荷载值与极限荷载很接近的土,当极限荷载PU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Pcr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两款确定时,且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荷载量的一半。 (4)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实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2、工程地质勘探施工包含以下五项: ①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③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④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⑤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城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ode for urban planning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CJJ 57—94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337号 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1)城科字第15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勘察院主编的《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 57—94,自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勘察与岩土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1总则

1.0.1 为在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城市规划的工程地质勘察。 1.0.3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必须结合任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运用各种勘察手段,提供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勘察成果。在勘察工作中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新技术(如遥感、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和地质学科新理论。 1.0.4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一般规定 2.0.1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与规划阶段相适应。分为总体规划勘察阶段(简称总体规划勘察)和详细规划勘察阶段(简称详细规划勘察)。 2.0.2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应以搜集整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 2.0.3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量,应按下列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0. 3.1 勘察阶段及其任务要求; 2.0. 3.2 规划区的地理、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2.0. 3.3 规划区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研究程度,以及当地的工程建设经验。 2.0.4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场地,应根据其场地条件和地基的复杂程度,按表2.0.4分类。

工程地质试题答案

《工程地质》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5小题) 1、下列矿物中遇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B )。 A.xxB.方解石C.xxD.xx 2、矿物受力后常沿着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称为(B )。A.断口B.节理C.层理D.解理 3、某种矿物常发育成六方柱状单晶或晶族,或称致密块状、粒状集合体,无色或乳白色,玻璃光泽,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呈油脂光泽,此矿物为( D )。 A.石膏B.方解石C.xxD.xx 4、摩氏硬度计是由10种矿物组成的,它们是哪10种(B )。 Ⅰ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Ⅱ萤石、磷灰石、长石、滑石、辉石Ⅲ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橄榄石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A.Ⅰ、ⅡB.Ⅱ、ⅢC.Ⅲ、ⅣD.Ⅰ、Ⅳ 5、矿物表面反光的性质称为光泽,按矿物反光程度的强弱用类比法可将矿物的光泽分为下列哪三类(B )。 A.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油脂光泽B.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C.非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属光泽D.半金属光泽、珍珠光泽、玻璃光泽 6、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下列哪三类(A )。

A.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B.岩浆岩、变质岩、花岗岩 C.沉积岩、酸性岩、粘土岩D.变质岩、碎屑岩、岩浆岩 7、根据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成分,通常把沉积岩分为哪几类(B )。 1 / 28 A.化学岩类、生物岩类、粘土岩类B.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岩类C.生物化学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类D.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岩类8、某岩石的颗粒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并具有泥状结构、页理构造,该岩石是(B )。 A.板岩B.页岩C.泥岩D.片岩 9、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中的化学和生物岩类的是(B )。 A.大理岩B.石灰岩C.花岗岩D.石英岩 10、火成岩按所含矿物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哪几种结构(A )。A.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B.全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C.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D.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11、火成岩按所含矿物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B)。 A.显晶质结构、粗粒结构B.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C.隐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D.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12、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的变质程度、颗粒大小和连接方式,其正确的划分为下列哪一组(A )。 A.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B.变余结构、碎屑结构、变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围。

1:25万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2001-01)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定义 (1) 4 总则 (2) 5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制 (3) 6 实地踏勘 (5) 7 遥感地质调查 (5) 8 实地检查验证 (6) 9 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制 (7) 10 质量检查及成果验收 (8)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纲 (10)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12)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DD 20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遥感方法进行1:250000地质调查的内容、程序、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未开展过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地区的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同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考。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即构成本标准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下列标准时应以最新版本为准。 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Z/ 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遥感 利用地物(或天体)对电磁波谱响应的影像信息进行非接触式远距离科学研究或勘查测量。 3.2 遥感地质调查 以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地质体、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对电磁波谱响应的特征影像为依据,通过图像解译提取地质信息、测量地质参数、填绘地质图件和研究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一、《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 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表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水工环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1、各项目开工前或调绘范围变动过大时必须进行“GPS”坐标校正,野外调绘过程中宜采用手持“GPS”与现场地形地貌相结合定点,力求坐标“误差”最小化; 2、调绘记录文字应与剖面示意图、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条理清晰、文图相符,观测点要素(编号、位置、方位、标高或相对高差等)不能遗漏,对地形地貌等共性记录可适当简化;重要的地质观察点需(地层分界、断层、褶皱、矿井、滑坡、岩溶漏斗、地下河进出口等)附地质照片,照片文件名称与地质点名称一致,当同一地质点有多张照片时,建立文件夹,具体文件用加上-1、-2等标明(地层分界、构造、滑坡、地下河、溶洞及工点地段必须有照片); 3、在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对重要地质点,应绘制剖面图示意图;当小范围内地质构造较为强烈或存在地下河、连通溶洞时,应绘制多点剖面示意图; 4、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各工作小组须现场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界标绘于野外用图上,并且连线;地层分界、断层、向斜、背斜、地下河等应追索; 5、在地质点记录过程中,须注意沿途地质现象、并适当描述记录; 6、对断层描述要详细,应描述其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 7、沟谷深切、地形聚变、岩溶漏斗及落水洞串珠发育、井泉带状发育等地段应引起重视,这一般是强构造发育地段(多为断裂、褶皱所致); 8、各工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地质观测点,并且详细记录观测点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层、节理产状、地质构造、表层土类别、厚度、观测点附近植被、水文地质情况等,隧道进出口及各类桥地段适当描述人文、交通等概况) 9、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各小组须当天对野外观测点的坐标、照片、井泉流量等电子文档化; 10、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办理。 起草人:湖南地勘局416地质队刘声凯

(完整版)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80 分) 1. 关于相对地质年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质工作中,绝对地质年代比相对地质年代用得多。 B)侏罗纪形成的地层称为侏罗系。 C)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来确定。 D)相应每个时代单位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系、统、界。如中生代形成的地层单位称为中生系。 答案:B 2. 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地区在地质历史中所形成的地层事实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B)群、组、段是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C)群是地方性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 D)以上说法不全对。 答案:D 3. 关于第四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早的一个世纪,也是包括现代在内的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时期。 B)第四纪地质历史事件及其地质作用对现在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最大。 C)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D)第四纪的地层为各种近代堆积物。 答案:A 4. 残积层是()作用的产物。 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风化。 答案:E 5. 坡积层()作用的产物。 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C)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风化。 答案:C 6.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内业整理中的裂隙玫瑰花图的绘制方法为:() A )在I、IV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的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 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形成; B)在II、III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形成; C)在I、II、山、IV象限构成的圆内,按一定的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为裂隙条

银矿综述

银矿石、矿物的概述 纯银为银白色,故又称白银。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最高,延展性和可塑性也好,易于抛光和造型,还能与许多金属组成合金或假合金。银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耐有机酸和碱的能力,在普通的温度和湿度下不易被氧化。因为银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它不仅很早就被人们用来作货币、饰品和器皿,而且在现代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工业和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 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为1×10-5%。在自然界中银有呈单质自然银存在的,但主要的是以化合物状态产出。银的主要矿物为辉银矿(Ag2S )、硫铜银矿(AgCuS )、硫锑银矿(3Ag2S ·Sb2S3)、硫砷银矿(3Ag2S ·As2S3)、角银矿(AgCl )、氯溴银矿(AgCl ·AgBr )及碲金银矿等。银矿物常与有色重金属铜、铅、锌等的硫化矿物共生,具有综合回收的价值。自然银多呈细粒,大块者罕见。 矿物原料特点 目前已知银以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不定量形式存在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以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深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e)、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银属铜型离子,亲硫,极化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银、硫化物、硫盐等形式存在,因其离子半径较大,又能与巨大的阴离子Se和Te形成硒化物和碲化物。但它通常最喜欢潜藏在方铅矿中,或作机械混入,或作类质同象潜晶。其次是赋存于自然金、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矿物中。因此在铅矿、锌矿、铜矿、金矿开采、冶炼过程中往往也可回收银。 在内生作用中,银在热液阶段才趋于高度集中,富集成银(金)或各种含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银的硫化物可形成具有一定溶解性、易溶于水的Ag2SO4,在氧化带下部形成次生富集体;在沉积作用中,银常与铜、 金、铀、铅、锌或钒、磷等一起迁移,沉淀于砂岩、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中,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可形成沉积型或层控型银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呈细分散状态的银,经变质热液的萃取与活化迁移,在适当的地质条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一、确定成矿的地质因素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

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5cm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 20m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1.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工程地质试题以及答案

工程地质试题 填空题 1岩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2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3岩体结构要素是(结构面)和(结构体)。 4褶曲基本形态是(向斜)、(背斜);断层要素有(断层线)、(断层面)、(断层带)、(段盘)。 5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 6岭垭口按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7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倾斜岩层的产状主要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 8.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9.沉积岩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 10.平原地貌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平原、(冲击平原)和 ()。 11.流水的侵蚀作用包括(化学侵蚀)和机械侵蚀两种式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岩不属于沉积岩( C )。 A. 粉砂岩 B. 灰岩 C. 玄武岩 D. 白云岩 2. 坡面加固可起到下列( A )主要作用。 A. 增加斜坡的稳定性 B. 拦截防御作用 C. 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 D. 防止软弱层风化,增加岩体完整性 3. 下列岩中哪一类是产生岩溶现象的主要岩种类( B )。 A. 硅质灰岩 B. 灰岩 C. 砂岩 D. 凝灰岩 4.震级是用来衡量( B ) A.地震大小的标准B.地面破坏轻重程度的标准 C.地震影响围的标准D.地震效应的标准5.下列岩属于沉积岩的是( B ) A.正长岩B.灰岩 C.英岩D.花岗岩 6.按照摩氏硬度等级比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小的是( C )A.英(硬度7) B.正长(硬度6)C.解(硬度3)D.萤(硬度4) 7.下列结构特征中,不属于沉积岩结构的是( D )。 A.碎屑结构 B.泥质结构 C.结晶结构 D.玻璃质结构 8.影响滑坡的因素很多,但下列中哪个不是主要因素?( B ) A.岩性 B.温度 专业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