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用-美丽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19
毛概结课论文之美丽中国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前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任重道远!主题“美丽中国”,乍一看,可能有的人以为是CCTV与bbc联合拍摄的,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而本文所要讨论的这个“美丽中国”是在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高调提出的论题。
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其实,这部纪录片与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好地契合在一起,纪录片中所展现出的是一幅幅中华大地最美丽的画卷,这不正是十八大所展望,全国人民所期盼的美丽中国么!十八大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
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中国作为一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身,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身体力行的决心,展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内涵与积淀。
本文不妨就从思想,政策,行动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托于环境法治建设,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
美丽中国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这三种能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缓解能源污染问题,如今除了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再生资源外,核能被公认为是唯一实现的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清洁经济能源。
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核事故的发生,核能的安全性再一步受到人们的质疑。
但就我个人来看,核能的确是安全的,导致其不安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自身。
以视频《岛国悲歌——东日本大地震五周年祭》中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例,造成事故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事故发生之初的互相推诿责任和不当处理手段,延误了控制核泄漏扩散的最佳时期,而这并不代表核能本身是不安全的。
在未来,人们应该安全管理核电,提高对核能的可控性,不断发展核能相关技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反核、停止核能的使用。
我认为,核能作为一种新一代的绿色能源,绝不可能在今后被停止使用,而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受人关注。
我觉得,人类的种种行为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就以破坏环境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为代价,飞速发展了经济,但同时人们也受到了自然的无情报复,如泥石流,水土流失,全球变暖以及沙漠扩大化等等,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人类已经逐渐增强了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各国也都开始着手治理环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深刻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说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篇一《美丽中国,永续发展》摘要:生态文明是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态文明的内涵作了解释,分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报告的,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环境;永续发展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且在第八部分专题论述了生态文明,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了最好的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结合精神的,本文就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做一家之言。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一)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文明一词在我国的古代经典《尚书》、《周易》就出现了。
现代使用的文明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是这种含义的文明;二是指社会进步状态,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世界范围内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步升化:1962年,蕾切尔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指出了自然资源与环境是有限的。
同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阐明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上,发表了《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环境与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各国政治承诺。
2002年,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要求落实可持续发展。
2022年的里约峰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
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2)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篇二《浅谈“美丽中国”》摘要:报告中最受关注的新观点,就是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观点。
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陌生的。
美丽中国首先是针对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资源环境而言的,但其涵义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保护生态一点上,美丽中国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美丽中国”就是要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既要兼顾环境状况,又要更加关注对环境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只是一味盲目的追求经济总量的上涨而无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要在追求经济上升的同时也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我们要时刻谨记:环境秀美但经济落后不是美丽中国;经济强大但生态恶化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
在这里,我们还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们讲不要因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并不是意味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在经济发展领域裹足不前,从而放慢或延缓对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的一个观念就是:不管是为了保护生态而牺牲经济发展机会还是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的经济发展,都无法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不是科学的发展,都不是人民心中所期待的那种发展状况,都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键任务摆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地位。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原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在我国产生已久的概念。
谈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的毛概论文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做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应自觉做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谈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篇一:《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内容摘要】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人征服自然与万物的雄心,人们毫无顾忌地向自然索取自己欲望所需要的一切,面对环境恶化、生态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态势,人类产生了焦虑和深刻的反思。
生态女性主义因其对人、自然与社会的独特看法而备受世人关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
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一方面受到当代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人们当下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存状态的现实需要。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先锋理论首次在1970年出现,印度最北边的高帕什渥村庄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生态运动,通常称为“Chipko”即抱树运动。
1973年3月,300棵木岑树被林业官员划分给了运动物品制造商。
公司的代理人来到村庄准备伐木,他们没想到会遇到全村妇女的抵抗,不让砍一棵树。
妇女们列队步行,敲鼓齐唱传统歌曲,用身体去保护树。
面对突如其来的妇女列队,公司的代理人不得不撤退。
抱树运动让贫穷妇女拯救森林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雏形。
法国女性主义领军人物朗索瓦·德·埃奥博尼于1974年发表了《女性主义·毁灭》,文章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
她呼吁人类应该关注生态与性别的关联,她主张和谐、尊重差异,要求恢复女性长期以来被扭曲的天性。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毋庸置疑具有前瞻性,与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有许多契合之处。
一、报告中融入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第八条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1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在大学期间选修了一门名为“美丽中国”的课程。
这门课程让我对祖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对自然风光的敬畏“美丽中国”课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欣赏到了九寨沟的碧水青山、黄山的云海日出、长江的壮阔波澜。
这些自然景观让我为之震撼,同时也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这使我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美丽中国”课程不仅让我领略了祖国的自然风光,还让我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这些文化瑰宝让我深感自豪。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如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
这些历史成就不仅展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三、对社会发展的思考“美丽中国”课程让我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等。
这些成就让我对我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然而,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美丽中国”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一理念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的温暖、形象而又富于诗意的理念,内涵丰富,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一表述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对人类过度开发的反思,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
首先,生态文明是和谐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批判地吸收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通过资源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修复自然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文明将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推向了一种极致,而工业文明最大的缺陷在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没有兼顾或者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使发展变得不可持续。
生态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
因此,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再者,生态文明是社会新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应仅仅限于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也不应仅仅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应是一次文化大变革,是整个文明形态的转变与升级。
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模式,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政策制度,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和内涵。
2. 掌握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3. 培养学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和内涵。
2.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 如何培养学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美丽中国”的含义吗?2. 引导学生思考:美丽中国对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有什么重要意义?二、讲授新课1. 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和内涵(1)美丽中国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生活幸福的国家。
(2)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原则(1)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贡献力量?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大学生,我们如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二、讲授新课1. 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措施(1)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2)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法律法规。
(3)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2. 大学生如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梦的毛概论文美是一种追求。
在报告中,“美丽中国”这一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建设美丽中国梦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建设美丽中国梦的毛概论文篇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摘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
党的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的概念,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社会主义原则与生态学原则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关键词: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2-0007-08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命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它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形象、直观的表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种新的理论自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文明维度的新体现。
“美丽中国”是在政治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等国家形象表达上的一个新亮点、一个新追求。
“美丽中国”有着这样一种价值诉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也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要求中国大地到处都应当体现出自然美、生态美和环境美,它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和新尺度。
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命题,但在我看来,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大都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内容的中国化,而很少有人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化问题。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学习了“美丽中国”课程后,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课程内容概述“美丽中国”课程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2. 绿色发展的内涵: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基本特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3. 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4. 生态修复与治理:介绍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
5. 环境监测与评估:讲解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指标和标准,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6. 美丽中国建设案例:分析国内外美丽中国建设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美丽中国”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增强环保意识课程中,我了解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
这使我更加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了我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增强责任担当“美丽中国”课程让我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们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4. 提高环保能力课程中,我学习了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指标和标准,以及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基本原理。
这些知识将为我今后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