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美丽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3
毛概结课论文之美丽中国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前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任重道远!主题“美丽中国”,乍一看,可能有的人以为是CCTV与bbc联合拍摄的,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而本文所要讨论的这个“美丽中国”是在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高调提出的论题。
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其实,这部纪录片与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好地契合在一起,纪录片中所展现出的是一幅幅中华大地最美丽的画卷,这不正是十八大所展望,全国人民所期盼的美丽中国么!十八大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
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中国作为一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身,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身体力行的决心,展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内涵与积淀。
本文不妨就从思想,政策,行动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托于环境法治建设,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出发,探讨分析了“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康社会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
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
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
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
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
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
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1”美丽中国”解读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一、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丽中国梦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接着,中国在世界上占据着主要地位。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中国的科技十分发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例如:2003年中国第一次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事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证明了中国的强大。
可是,随着我们国家变得跟强大,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雾霾。
有一个笑话,写的是:放下骆家辉的辞职报告,奥巴马沮丧地说:“你们这些大英雄也都不敢接任驻华大使了?雾霾那么可怕?”钢铁侠、绿巨人、蝙蝠侠、蜘蛛侠等纷纷羞惭地低下了头。
忽然,金刚狼提议道:“擎天柱肯定可以!他不需要呼吸!”热烈的掌声响起……擎天柱默默抬起头说:“我需要摇号!”从这里可以看出,雾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尤其是在北京、上海。
他就像一个凶神恶煞的魔鬼,满脸狰狞。
他掩盖了绿水青山,遮住了所有的风景,紧紧勒住中国母亲的咽喉,稍一用力,便毁于一旦。
除了雾霾,中国还有许多存在的问题,数不胜数。
曾几何时,中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国家,她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江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瀑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
她穿着一条蔚蓝色的纱裙,成为众国家的焦点。
幽幽蝉鸣,蛙声连连,海欧轻盈地掠过海面,秋风落叶,田野飘香。
可如今呢?垃圾遍地,臭味弥漫天地。
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环保”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时兴起的做秀,更不应当是繁琐枯燥的环保条文,它应当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深入骨子里的爱的表达。
其实,只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做起,只要你少开一会空调,少用塑料袋……都可以算是“环保”。
虽然我们只能尽到微薄的力量,但是积少成多,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为了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科学节能。
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2)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篇二《浅谈“美丽中国”》摘要:报告中最受关注的新观点,就是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观点。
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陌生的。
美丽中国首先是针对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资源环境而言的,但其涵义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保护生态一点上,美丽中国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美丽中国”就是要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既要兼顾环境状况,又要更加关注对环境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只是一味盲目的追求经济总量的上涨而无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要在追求经济上升的同时也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我们要时刻谨记:环境秀美但经济落后不是美丽中国;经济强大但生态恶化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
在这里,我们还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们讲不要因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并不是意味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在经济发展领域裹足不前,从而放慢或延缓对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的一个观念就是:不管是为了保护生态而牺牲经济发展机会还是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的经济发展,都无法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不是科学的发展,都不是人民心中所期待的那种发展状况,都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键任务摆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地位。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原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在我国产生已久的概念。
谈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的毛概论文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做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应自觉做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谈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篇一:《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内容摘要】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人征服自然与万物的雄心,人们毫无顾忌地向自然索取自己欲望所需要的一切,面对环境恶化、生态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态势,人类产生了焦虑和深刻的反思。
生态女性主义因其对人、自然与社会的独特看法而备受世人关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
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一方面受到当代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人们当下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存状态的现实需要。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先锋理论首次在1970年出现,印度最北边的高帕什渥村庄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生态运动,通常称为“Chipko”即抱树运动。
1973年3月,300棵木岑树被林业官员划分给了运动物品制造商。
公司的代理人来到村庄准备伐木,他们没想到会遇到全村妇女的抵抗,不让砍一棵树。
妇女们列队步行,敲鼓齐唱传统歌曲,用身体去保护树。
面对突如其来的妇女列队,公司的代理人不得不撤退。
抱树运动让贫穷妇女拯救森林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雏形。
法国女性主义领军人物朗索瓦·德·埃奥博尼于1974年发表了《女性主义·毁灭》,文章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
她呼吁人类应该关注生态与性别的关联,她主张和谐、尊重差异,要求恢复女性长期以来被扭曲的天性。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毋庸置疑具有前瞻性,与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有许多契合之处。
一、报告中融入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第八条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在会场内外引起了热议,成为一个舆论焦点。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也是首次提出了要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还记得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
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生态问题并不是近两年才走进人们的视野。
早在千年以前,中国的先民们很早就开始注重生态的保护。
在土地问题上,提倡“土地为本”、“地德为首“;在水和森林上,倡导“儆山泽”,“养山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统一,所谓的天人合一是指将自然与人定位于一种积极协调的关系之上,不主张征服自然,也不希望人为自然所操控,人和自然应该是一种互利共生的朋友关系。
既然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文明。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中的生态主要是指自然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其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美丽中国”优秀征文(精选10篇)2“美丽中国”一词之所以被广泛讨论,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用人文情怀生动地描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丽中国”优秀征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美丽中国”优秀征文(篇1)我喜欢爬山,因为爬山可以锻炼身体,可以欣赏风景,爸爸说还可以陶冶情操,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应该是很大的好处吧。
青岛的崂山、浮山、毛公山、大珠山、小珠山、信号山、嘉定山等等大山小山都留下过我的身影。
每次爬山,爸爸都会给我讲关于山的一些故事,我很喜欢听,“崂山道士”“金蟾望海”“珠山传说”“八仙过海”,每次爬山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每次爸爸都会跟我讲同一件事情,就是“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记得第一次爬崂山的时候,我把吃剩下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山路旁边。
爸爸看见了,很严肃的告诉我要把香蕉皮捡起来,我说这里又没有垃圾桶怎么办?爸爸打开背包递给我一个塑料袋,让我把香蕉皮放到塑料袋里,并且告诉我,我们爬山是来欣赏风景的,美丽的风景才能给大家带来愉悦的心情,如果每个爬山的人都随手乱丢垃圾,那风景就不美丽了,山也就会变成垃圾山,地球也就会变成垃圾地球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大声告诉爸爸,爸爸高兴的笑了。
从那以后,每次爬山,爸爸都会分给我们每人一个塑料袋,不仅把我们自己的垃圾装到袋子里,而且还会把沿途看到的空瓶子、食品袋等垃圾捡起来,我们还比赛谁的袋子装的多呢?哈哈,有好几次我都是第一名,爸爸说我是家里的环保小冠军。
更有意思的是,在好几次爬山的时候,我还看到有别的叔叔阿姨也这样做了,还夸奖我呢,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学校里,老师也经常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想,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认真的从自己做起,从不乱扔垃圾做起,我们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天会更蓝,水也会更清,我们就会更幸福!“美丽中国”优秀征文(篇2)我曾经对漓江向往已久。
今年夏天,终于如愿以偿,在漓江上泛舟、游玩。
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论文范文三篇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作文篇一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华夏,一个强大的名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
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历史推进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每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是什么让你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梦想,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汇聚的中国梦,汇集的生生不息美丽的中国梦。
中国,是大自然的杰作,那大好江山,迷住了我们,迷住了我。
当我们随父母一起踏足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领略美好风光,我们无不为之陶醉、激动和赞扬。
中国的美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更涌现出体现中国人民善良心灵和崇高良知的美丽中国人。
他们有助人为乐的,有孝顺父母的,更有舍己救人的,为国捐躯的。
他们是活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最美的中国人,是我们中国的点亮人类心灵的另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应当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并提升精神境界,为建设美丽中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家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如今的武岭公园,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金黄灿灿,冬天白雪皑皑,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里休闲散步、莺歌燕舞,成为人们心中的“御花园”。
远望去,俨然一幅溪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缩图。
而正在修建中的银凤广场又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这又将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
生活在美丽的中国的人们,都会有一个个美丽的中国梦。
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
在我的心理,医生是一个纯洁、高尚的职业,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危及生命。
而医生总是用他们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挽救一条条生命,给更多的家庭送去平安和幸福!而我就希望成为这样的医者,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灵巧的手救助、医治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所有的病人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让所有的病魔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就犹如仙人之手,玉手轻弹,普降甘露,驱逐病痛,幸福人间!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毛概论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的温暖、形象而又富于诗意的理念,内涵丰富,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一表述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对人类过度开发的反思,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
首先,生态文明是和谐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批判地吸收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通过资源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修复自然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文明将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推向了一种极致,而工业文明最大的缺陷在于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没有兼顾或者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使发展变得不可持续。
生态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
因此,生态文明是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再者,生态文明是社会新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应仅仅限于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也不应仅仅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应是一次文化大变革,是整个文明形态的转变与升级。
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模式,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政策制度,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建设美丽中国什么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就是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生态文明,做到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的精神面貌,做到彬彬有礼,遵纪守法,谈吐文雅,举止庄重,形象优美;这才是完美的美丽中国的构思。
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是实现路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有美丽发展作支撑,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
在面对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更加针对了发展的难题、更加顺应了人民的意愿。
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虽然不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但是此次是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
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性:(1)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2)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绿色发展,核心内容是构建绿色的经济体系,即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正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那种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做法,必须切实改变。
【议论文】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_900字我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那就是建设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繁荣的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着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的荣光和辉煌,而现在的我,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时代,能够为中国的未来献上自己的力量。
要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把握住社会发展的主线,以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文明为三大支柱,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经济繁荣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发展现代实体经济,促进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这些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其次,必须加强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是中国的责任,也是各国共同的责任。
因此,要强化环保领域的制度建设,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
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社会文化,加强社会生态建设,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然,要想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贡献。
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规划、有效管理、透明公开、重责任的体制机制。
这不仅涉及全盘社会治理,更关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需要一些长期的可持续、可复制的短期政策支持和长期政策配套。
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建设美丽中国,就要有统一思想、开明自觉、勇于实践、自我约束的良好意识和自觉行动。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建成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四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闯过一系列之前没有闯过的难关,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终极目标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问题,更是一个人的问题,是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问题。
美丽中国作文美丽中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她的大好河山,美丽如画,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美景,这些美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中国之美,不仅仅是指她的自然风光,更体现在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上。
首先,中国的自然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从北方的长城、敦煌莫高窟,到南方的桂林山水、张家界武陵源,再到西部的青海湖、新疆天山,中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
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每一个景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传说,让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其次,中国的文化底蕴同样令人着迷。
中国拥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更是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
中国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
无论是中国的古建筑、传统绘画,还是中国的传统戏曲、民间艺术,都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最后,中国的人文精神也是她美丽的一部分。
中国人向来注重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这种人文精神贯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的孝道、礼仪之邦的传统,让中国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更加友善、谦逊,这种人文精神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展现了中国人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之美不仅仅是指她的自然风光,更包括了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中国的美丽,是多方面的,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惜这份美丽,一起共同守护和传承下去。
让美丽中国的风景和文化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世界的瑰宝。
建设美丽中国梦的毛概论文美是一种追求。
在报告中,“美丽中国”这一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建设美丽中国梦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建设美丽中国梦的毛概论文篇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摘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
党的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的概念,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社会主义原则与生态学原则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关键词: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2-0007-08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命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它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形象、直观的表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种新的理论自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文明维度的新体现。
“美丽中国”是在政治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等国家形象表达上的一个新亮点、一个新追求。
“美丽中国”有着这样一种价值诉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也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要求中国大地到处都应当体现出自然美、生态美和环境美,它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和新尺度。
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命题,但在我看来,已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大都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内容的中国化,而很少有人注意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化问题。
建设美丽中国论文1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出发,探讨分析了“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康社会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
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
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
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
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
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
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1”美丽中国”解读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共筑美丽中国梦的有关毛概论文篇一《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共筑美丽中国梦》摘要:党群关系关系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尤其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努力构建和谐的、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
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执政为民;中国梦;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党群关系问题。
就总体而言,党群关系的发展是良好的,但是在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阻碍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削弱、瓦解党的群众基础,最终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才能实现党的长久执政,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一、党群关系的发展轨迹(一)过渡时期的党群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称之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党群关系是我党执政60多年来的最佳时期之一。
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我们党在过渡时期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反对官僚主义。
加上一直坚持开展的群众路线,又加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这些措施都让群众对我们党更加拥护,党群关系和谐融洽。
(二)探索时期的党群关系。
从1957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党群关系也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过程。
这一时期,党群关系总体是良好的,基础是巩固的。
比如中共八大提出的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及措施,对加强执政党建设和改善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一是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左的错误;二是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三是党内出现了瞎指挥风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破坏党群关系。
(三)文革时期的党群关系。
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们党在全国推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大的错误,总体上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给党、国家和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使党群关系受到极大的破坏。
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篇一《美丽中国,永续发展》摘要:生态文明是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态文明的内涵作了解释,分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报告的,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环境;永续发展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且在第八部分专题论述了生态文明,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了最好的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结合精神的,本文就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做一家之言。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一)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文明一词在我国的古代经典《尚书》、《周易》就出现了。
现代使用的文明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是这种含义的文明;二是指社会进步状态,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世界范围内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步升化:1962年,蕾切尔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指出了自然资源与环境是有限的。
同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阐明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上,发表了《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环境与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和各国政治承诺。
2002年,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要求落实可持续发展。
2022年的里约峰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
我们要山清水秀却导致贫穷落后,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我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
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
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环境。
“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本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的地方。
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
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
“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