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美丽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3
毛概结课论文之美丽中国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前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任重道远!主题“美丽中国”,乍一看,可能有的人以为是CCTV与bbc联合拍摄的,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而本文所要讨论的这个“美丽中国”是在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高调提出的论题。
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其实,这部纪录片与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好地契合在一起,纪录片中所展现出的是一幅幅中华大地最美丽的画卷,这不正是十八大所展望,全国人民所期盼的美丽中国么!十八大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
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中国作为一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身,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身体力行的决心,展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内涵与积淀。
本文不妨就从思想,政策,行动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实现“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托于环境法治建设,即: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出发,探讨分析了“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康社会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
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
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
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
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
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
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
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
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1”美丽中国”解读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一、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丽中国梦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接着,中国在世界上占据着主要地位。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中国的科技十分发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例如:2003年中国第一次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事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证明了中国的强大。
可是,随着我们国家变得跟强大,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雾霾。
有一个笑话,写的是:放下骆家辉的辞职报告,奥巴马沮丧地说:“你们这些大英雄也都不敢接任驻华大使了?雾霾那么可怕?”钢铁侠、绿巨人、蝙蝠侠、蜘蛛侠等纷纷羞惭地低下了头。
忽然,金刚狼提议道:“擎天柱肯定可以!他不需要呼吸!”热烈的掌声响起……擎天柱默默抬起头说:“我需要摇号!”从这里可以看出,雾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尤其是在北京、上海。
他就像一个凶神恶煞的魔鬼,满脸狰狞。
他掩盖了绿水青山,遮住了所有的风景,紧紧勒住中国母亲的咽喉,稍一用力,便毁于一旦。
除了雾霾,中国还有许多存在的问题,数不胜数。
曾几何时,中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国家,她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江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瀑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
她穿着一条蔚蓝色的纱裙,成为众国家的焦点。
幽幽蝉鸣,蛙声连连,海欧轻盈地掠过海面,秋风落叶,田野飘香。
可如今呢?垃圾遍地,臭味弥漫天地。
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环保”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时兴起的做秀,更不应当是繁琐枯燥的环保条文,它应当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深入骨子里的爱的表达。
其实,只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做起,只要你少开一会空调,少用塑料袋……都可以算是“环保”。
虽然我们只能尽到微薄的力量,但是积少成多,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为了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科学节能。
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2)浅谈美丽中国的毛概论文篇二《浅谈“美丽中国”》摘要:报告中最受关注的新观点,就是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观点。
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陌生的。
美丽中国首先是针对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资源环境而言的,但其涵义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保护生态一点上,美丽中国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美丽中国”就是要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既要兼顾环境状况,又要更加关注对环境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只是一味盲目的追求经济总量的上涨而无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要在追求经济上升的同时也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我们要时刻谨记:环境秀美但经济落后不是美丽中国;经济强大但生态恶化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
在这里,我们还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我们讲不要因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并不是意味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在经济发展领域裹足不前,从而放慢或延缓对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的一个观念就是:不管是为了保护生态而牺牲经济发展机会还是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的经济发展,都无法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不是科学的发展,都不是人民心中所期待的那种发展状况,都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键任务摆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地位。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原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在我国产生已久的概念。
谈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的毛概论文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做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们应自觉做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谈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欢迎大家阅读!美丽中国建设的毛概论文篇一:《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内容摘要】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人征服自然与万物的雄心,人们毫无顾忌地向自然索取自己欲望所需要的一切,面对环境恶化、生态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态势,人类产生了焦虑和深刻的反思。
生态女性主义因其对人、自然与社会的独特看法而备受世人关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
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一般认为,生态女性主义一方面受到当代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人们当下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存状态的现实需要。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先锋理论首次在1970年出现,印度最北边的高帕什渥村庄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生态运动,通常称为“Chipko”即抱树运动。
1973年3月,300棵木岑树被林业官员划分给了运动物品制造商。
公司的代理人来到村庄准备伐木,他们没想到会遇到全村妇女的抵抗,不让砍一棵树。
妇女们列队步行,敲鼓齐唱传统歌曲,用身体去保护树。
面对突如其来的妇女列队,公司的代理人不得不撤退。
抱树运动让贫穷妇女拯救森林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雏形。
法国女性主义领军人物朗索瓦·德·埃奥博尼于1974年发表了《女性主义·毁灭》,文章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
她呼吁人类应该关注生态与性别的关联,她主张和谐、尊重差异,要求恢复女性长期以来被扭曲的天性。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毋庸置疑具有前瞻性,与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有许多契合之处。
一、报告中融入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理论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第八条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在会场内外引起了热议,成为一个舆论焦点。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也是首次提出了要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还记得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
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生态问题并不是近两年才走进人们的视野。
早在千年以前,中国的先民们很早就开始注重生态的保护。
在土地问题上,提倡“土地为本”、“地德为首“;在水和森林上,倡导“儆山泽”,“养山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统一,所谓的天人合一是指将自然与人定位于一种积极协调的关系之上,不主张征服自然,也不希望人为自然所操控,人和自然应该是一种互利共生的朋友关系。
既然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文明。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中的生态主要是指自然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其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
我们要山清水秀却导致贫穷落后,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我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
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
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环境。
“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本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的地方。
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
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
“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