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质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14.98 MB
- 文档页数:124
电子课文●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 波)之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根据地震波的这些特点,人们测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
我们可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①;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②。
我们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一)地壳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千米~70千米(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二)地幔这一层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所以又叫做中间层。
地幔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深度从5千米~70千米以下到2 900千米。
这一层也能传播横波,所以仍是固态。
主要物质成分为铁镁的硅酸盐类。
由上而下,其中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从莫霍界面到1000千米深处,叫做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下1000千米~2900千米深处,叫做下地幔。
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状态可能为固体。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名词解释绪论-1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
包括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
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绪论-21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
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3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3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
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4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
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
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的巨观结构和微观构造,是地球演化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层岩石的断裂、抬升、沉降、变形等现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硬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它处于下面的地幔和上面的地表之间,分为陆壳和海壳两个部分。
由于地幔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力量作用,地壳会发生各种形态和构造的变化。
这些变化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地壳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构造性地壳运动和表现性地壳运动。
构造性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内部产生构造的变化,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山脉形成等。
表现性地壳运动是指地壳表面的变化,比如河流的冲刷、沉积、侵蚀等。
地壳运动的主要力量有三个:岩浆的运动、板块的运动和地壳内部的应力。
岩浆的运动是指地幔中的岩浆通过裂隙和断层进入地壳,形成火山和地热现象。
板块的运动是指地球表层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型板块,这些板块之间通过构造和断层相互移动。
地壳内部的应力是指由于板块的运动和地幔的岩浆运动,地壳内部的岩石受到应力作用而产生断裂、抬升、沉降、变形等现象。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对地球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壳运动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形。
比如,山脉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中两块板块的碰撞和挤压造成的。
其次,地壳运动也可以改变地壳内部的构造。
通过地震的研究可以发现地壳的断裂和变形情况,进而推测地壳内部的构造。
最后,地壳运动也能够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比如,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灰尘,导致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的破坏。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内部结构,为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提供依据,促进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也是人类对地球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深入探索地球的奥秘。
考点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拓展提升】图尔卡纳湖(下图)位于肯尼亚北部,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
甲地是一处全年都能提供发电条件的“风洞”,风能资源丰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尔卡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火山口湖B.盐度南高北低C.深度北深南浅D.盐度逐年降低2.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①狭管效应显著①距离冬季风源地近①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①湖陆风显著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 2.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尔卡纳湖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属于断陷构造湖,A错误;湖泊北部由唯一的长年支流奥莫河注入湖泊,淡水注入,湖无出口,因此,盐度南高北低,B正确;北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湖泊深度北浅南深,C错误;属于内陆湖,盐分不断累积,盐度逐年增大,D错误。
故选B。
2.甲地两侧等高线密集,甲地等高线稀疏,位于两山地之间,狭管效应显著,①正确;位于赤道附近,没有冬季风影响,①错误;湖泊位于东非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湖盆除北部外,气候炎热干旱,东北信风影响不到,①错误;湖泊水面狭窄,湖泊东西两岸湖盆宽阔,湖陆风显著,风能资源丰富,①正确。
故选C。
阿塔巴斯卡瀑布位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阿塔巴斯卡河上。
每年夏季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注入阿塔巴斯卡河。
经过上万年的冲刷,河床上的石英砂岩被水流切割出25米深的峡谷,塑造出壮丽的瀑布奇观。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自形成以来,各个部分和各个质点都是运动着的,并促使地壳的构造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种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控制地表海陆分布的轮廓,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改变着岩层的原始产状,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因此,地壳中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地壳内部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
有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例如地震;但更多的是不被感受到的,因为这些运动进行的极其缓慢,例如,喜马拉雅山是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列山脉,但是在四、五千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这里还是一片海洋。
大约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现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地区,当时高程约一千米。
据大地水准测量,现在仍以每年3.3~12.7毫米的速度不断上升。
可见,地壳运动的速度虽很慢,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活动,地壳运动对地壳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引起剧烈的海陆变迁。
2.构造运动的划分构造运动根据其发生的时间、特点和研究方法分两类:发生在晚第三纪以前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叫老构造运动。
发生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运动。
人类历史(四、五千年)到现在的新构造运动,也叫现代构造运动。
老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不同。
老构造运动主要研究地层的变形与错位;而新构造运动由于时间较短,地层变形不连续或不显著,所以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当然,新构造有时也表现为地层的变形和断裂等);至于现代构造运动则可以用考古法、历史法,甚至必须用仪器进行定量现测才能察觉。
** 近代地壳运动例子对于现代地壳运动,常采有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即定期观测一点(线)的高程和经纬的变化,以测出地壳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如美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圣安得列斯断层,是在1.5亿年以前的侏罗纪时形成的,根据断层两侧同一岩层对比,平均每年位移3.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