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4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0403-02前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
高速公路不断建成投入运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沿途各地的经济发展。
如何管理好、养护好这些高速公路,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性能,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与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养护工作严重滞后。
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问题对策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1.2 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
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阐述公路养护的内涵和趋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在经济转型期的公路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路保护的基本对策构想,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养护;问题;对策引言:公路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2013年5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提出未来中国公路总里程将达580万公里,其中40万公里为国家公路,数据说明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当前,公路运输成为我国物资流动的主要运输方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公路破坏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公路养护任务非常艰巨。
鉴于此,本研究阐述了公路养护的基本内涵以及发展趋势,对公路养护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进而分析我国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提高公路保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公路养护的基本内涵公路养护通常可以理解为在公路建成通车后,在受到车辆的摩擦、负重后和自然灾害中洪水、风沙、冰雪、高温和霜冻等的物理侵蚀和风化,以及后期车辆的超载和修建时遗留的设计缺陷,导致公路的利用价值逐渐降低。
这样无论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还是乡村公路必须定期采取必要的维修措施,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持公路能够畅通二、当前我国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公路养护的体制发育不健全当前我国公路管理机构扮演着双重职能,既要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又要担负着公路保护和监管的生产任务,是一个政企合一的双重的管理体制机制,这种体制导致机构非常庞大,效率非常低下,原因是公路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各级员工的福利待遇都有基本保障,导致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现象非常严重,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员队伍庞大,挤占了大量的养护经费,这些都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问题导致目前现在的发展模式,没有按着市场需要,将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部门分开,让公路养护走上真正的市场化道路,实现真正政企分开道路。
M AINTENANCE养护天地本栏目由高远路业集团独家协办DF系列产品等。
根据材料组成和性质可将灌缝胶分为两类:它具有粘结能力强、弹性好、拉伸量大、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流淌、低温时不脆断和耐久性好等性能。
其施工工艺:半幅封闭交通→施工放样→裂缝开槽(图1)→清槽(图2)→加热灌缝胶→灌缝(图3)→贴封→失粘→养护修缮→清理现场→开放交通。
由于增加了开槽清槽步骤,使得缝面更加规整,增加了与灌缝材料的粘结性能,灌缝胶处理裂缝效果好,因而应用很广。
抗裂贴处理裂缝抗裂贴是用1.3mm厚的聚合防水膜涂在0.3mm厚的抗皱重载型聚丙烯机织物上,两种材料经严格工艺碾压制成宽度97.8mm的卷材。
抗裂贴适于裂缝病害已发展,面层边部一定范围内混合料已发生松动,但结构层尚好,单纯灌缝处理不能较好地解决水分浸入的情况。
该方法是将病害处切槽清出,灌缝后进行抗裂贴处理,加铺新面层,其施工工艺可以概括为:切槽→清缝→清槽→灌密封胶→涂底层油→铺抗裂贴→加铺新面层,聚合防水膜涂层、底层油处置以及灌缝处理,有效地防止了水分的侵入,聚合防水膜涂层与下部结构层的有效联结,以及其较小的厚度,保证上面层不会发生荷载疲劳破坏,相当宽度上的聚合防水膜涂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裂缝发展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
聚合烯机织物有效地分散了由于聚合防水膜涂层(厚度较小)的存在,使加铺层下缘可能出现的拉应力。
压缝带处理裂缝压缝带是一种以沥青、改性剂为主要成分的宽度不等的带状产品,其上有一层塑料薄膜保护压缝带的上表面不受污染,可分为自粘型和热粘型两种。
自粘型压缝带粘度较大,粘结力强,在常温下就可以使用:热粘型压缝带使用前要用液化气喷枪烧烤缝面,并用余温烧烤压缝带使其软化后方可使用。
用压缝带处理过的裂缝,在裂缝之间的有很强的粘结力,裂缝两边区域强度得到了补充;弹性好允许周围环境的移动;防水能力强;防止生物化学品的侵蚀能力强,封缝效果优于传统的灌缝措施:只需用工具轻压撒砂,实现即时开放交通,耐久性良好,可以很好的推广使用。
如何做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大流量、设施完善、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载体,与一般公路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对高速公路运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养护与管理搞好了,才能确保高速公路全天候、大流量、大吨位、完好、完全、连续、快速、优质地投入运营,真正发挥公路网运输的主导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养护技术措施、日常病害处治对策、工程日常养护原则等并做简单探讨。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因受车轮的磨损和冲击,受到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和风化,以及人为的破坏和修建时遗留的一些缺陷,公路使用质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并不断进行更新改善。
怎样做好公路养护工作是我们养护人员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话题。
公路养护按全国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养护四类,而我们目前从事的工作就的日常养护,就每年按需对公路组成部分(包括附属设施)进行频繁的日常作业,其目的就是保持公路有良好状态和服务水平,日常养护的项目主要有:路面和其他部分的清扫,轻微损坏修补和设施更换、割草和树枝修剪、冬季除雪、除冰以及对偶而中断的交通进行紧急处理。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一、加强路面预防性养护与维修,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使用功能的前提。
在日常养护工作中,我们应按照“准确预判、未坏先补”的原则在路面尚未发生破坏或刚出现病害迹象时采取预防性保养措施,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针对路面裂缝类病害,应按照“有缝必灌、灌必达标”的原则进行路面灌缝技术措施,防止雨水侵入路面,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
酷暑时节,在路面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后,积极对路面进行洒水降温,可以有效减缓路面车辙的发生,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