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声画艺术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58
2011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电视声画语言的传播优势肖野牧(齐鲁石化广播电视中心,山东淄博255000)[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023-02电视广播,是声像结合、视听兼备的现代化传播工具。
它融合新闻、电影、戏剧和声音广播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种类。
所以,电视是在现代化技术的条件下运用艺术的方法来形成信息、思想、艺术、情感等传播功能的。
那么电视艺术也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系统。
“凡是能够表达思想或感情,并使受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都能构成电视艺术语言并成为电视艺术语言的元素。
”这种电视综合统一的声画语言,具有其他任何媒体所不具有的传播优势,即便是眼下不可抵挡的网络化媒体时代,也把有声画并重的视频新闻作为舆论爆料的“撒手锏”。
一、电视声画语言的基本内容(一)画面语言(通常所说的电视图像)。
它包括构图、色彩、光效、电子特殊技术、字幕特技。
它们构成了电视视觉传达的语言功能。
(二)有声语言(通常所说的电视声音)。
它包括解说、同期声、音乐、音响(包括静音)。
它们构成了电视听觉传达的语言功能。
(三)造型语言。
它是声画结合所产生的心理语言。
如:观念、气氛、象征、比喻、哲理。
它们构成了电视视听综合传达的基本功能。
应该指出,这个分类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分离,独立运用,只是在表现和传播形式上的不同。
从语言系统的整体上看,有时候某种语言的功能作用由于节目内容或手法上的需要而表现了相对突出的作用。
但是,在电视艺术语言系统中,正是由于各类语言从功能特点上互相弥补、互相烘托,才使电视具有比其它艺术更加细致入微的、全方位地反映大千世界的强大传播优势。
不少好的电视新闻,往往是声音和画面配合得当的典范。
如获得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的《抢救二十一名落水遇难乘客》的新闻,画面真实再现了抢救现场的紧张惊险的场面。
解说配合画面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最重要的内容告诉观众,简练地叙述事件的经过和抢救的结果。
第三章电视艺术的语言体系语言: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的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
电视艺术语言:是指一种广义的语言,凡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诸如构图、光效、色彩、影调、人声、音乐、音响、造型……都可以构成电视艺术的语言,并成为电视艺术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元素。
电视艺术的语言主要有:画面语言、声音语言、造型语言、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一、画面语言定义:是指电视艺术家通过采用各种构成视觉形象的因素和方式。
为体现其形象创造构思而运用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包括有:构图语言、色彩语言、光效语言、影调语言等语言表达方式。
1、构图语言电视画面的构图: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其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塑造视觉形象与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造活动。
它通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来传递某种思想和情感。
画面的主要构图要素分为:主体、陪体、环境、空白(1)主体定义: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主题思想的直接体现者和信息的主要承载者。
突出主体的方法:①主体位置通常安排在观众视线最为集中的画面部位,即画面中心偏左或偏右的画框位置。
②按照观众欣赏习惯,在一般情况下,主体光线比非主体光线要明亮一些。
在色彩表现上,采用合理有效的对比方法,可以令主体色彩更加鲜明,造成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
③主体在四面中往往是实像,焦点明确,视保清晰,观众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主体并明白主体想要传达的某种画面信息。
(2)陪体定义:陪体对主体起陪衬作用,是对主体有效的补充和说明。
从画面构图上看,陪体能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均衡,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
注:陪体,可以深化构图思想和提高构图境界,通过与主体的有效结合,既烘托了主体,又使自己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安排画面的陪体时,不能宣兵夺主,要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
(3)环境定义:环境是主体和陪体的存在客体,反映四面的客观现实,为主体和陪体营造氛围,用于表明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
试论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摘要:电视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心态,传达思想感情,离不开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
当然,电视艺术的语言并不是狭义上的,而是一种广义上的语言。
由其特性,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主要由:“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语言”三大类构成。
正文:随着世界进入“电子时代”,我们也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电视文化”。
电视通过屏幕的演绎,展现当代的文化。
伴随着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发展,势必也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态。
因此,电视艺术成为一种新新的艺术。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造塑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视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心态,传达思想感情,离不开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①说:“如果艺术具有表意性和想象性着两个特征,它必然会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答案是:‘艺术必须是语言’”。
当然,这种电视语言,再不是一种单一化得语言形态,如文学的文字语言,广播的有声语言,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由多种语言因素所构成的,综合性极强的语言系统。
我们给电视语言下一个定义:电视语言——凡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诸如构图、光效、色彩、影调、人声、音乐、音响、造型~~~都可以构成电视艺术的语言,并成为电视艺术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元素。
电视艺术主要是由画面和声音所组成的“声画艺术”,所以也就决定了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主要由三大类所构成:一为“画面语言”,其中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一为“有声语言”,其中包括人生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一为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而产生的“造型语言”,其中包括心理造型语言、哲理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
电视新闻是电视成为新闻传媒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视新闻在电视台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
怎样才能顺应时代和观众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电视新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发挥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做好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1.突出主题、抓住亮点。
在日常的报道中,有些记者总是抓不住主题,传统、陈旧的报道手法仍然在采用。
比如,对会议的报道标题总是某某会议在哪里召开。
内容导语是:“某某会议某月某日在什么地方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哪些领导,会议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然后正文用很大篇幅叙述去年工作开展的情况,或会议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这种报道模式太老套,主题不突出。
记者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会议中最主要的内容,并在新闻标题和导语中很醒目地把会议主要内容或重点凸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吸引观众的目光。
2.用画面去感染人,避免“两张皮”。
我们现在的许多领导调研活动的新闻,镜头大多是围绕领导转,领导的图像是一个接一个,每一个画面都有。
并且领导的镜头也没有拍好,有的领导穿得西装革履、在调研地指手划脚,而周围却围着不少随从、点头哈腰地附和着。
这样的镜头丑化了领导的形象。
记者要善于用感染力的画面去表现领导的亲民作风,反映领导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有亲和力的一面,要捕捉领导有感染力的细节。
拿大家认为最简单的会议新闻举例,同样存在不会运用画面语言的问题。
记者拍摄时不太讲究画面的构图,比如,对于会议中需要表现的主要领导的单个半身镜头,有的中心构图不对称,有的镜头推得太大。
因此电视记者在采访会议新闻时,一定要拍好每一个画面。
而且在拍会议画面时,不要只站在一个角度拍摄,这样会造成同角度、同景别的镜头太多,无法剪辑。
拍与会代表的中景或远景镜头时,最好选择与水平线成30度的角度拍摄,这样拍出来的与会代表镜头看起来才会成行成组,整齐不凌乱。
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成组镜头,也就是远、中、近画面的有机组合,不要无目标地乱拍。
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必要工具。
艺术在于传达,所有艺术都必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必须是语言,艺术=语言。
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即为电视语言。
电视语言电视语言,指凡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
诸如画面、声音、造型、镜头、编辑、特技、符号、文字等都可以构成电视艺术的语言,并且成为电视艺术语言系统的重要语言元素。
电视语言又分为画面语言、声音语言、编辑语言、造型语言、镜头语言、特技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等八类。
画面语言——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画面语言是电视艺术最重要的语言元素,一个电视画面包括了其中的前景背景、主体、光影等等。
画面语言又分成构图、光线、色彩、影调等。
构图语言:构图语言是画面语言的基础。
构图指: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画面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中的各种造型因素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已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构图的一些要点:1)让画面有运动感。
运用多方向多视点多景别多角度多样式的构图处理,充分发挥画面时空多变的特性。
2)主体的位置安排,居中(例:《大红灯笼高高挂》)、靠边、斜向(例:《新龙门客栈》)等应视画面表达安排。
3)背景应当虚实结合。
背景实则有纵深感,虚则使信息量增大,空间具有不确定性,并且突出主体。
一般而言应力求突出主体,不能喧宾夺主,背景应力求简洁。
4)前景:指主体前靠近镜头的景物或者人物。
前景一尺,后景一丈。
(《生死恋》中分手的场景以及《公民凯恩》对于前景的应用十分经典。
)光线语言:光线处理分为:1)逆光处理:勾勒强化主体轮廓,剪影处理。
2)闪光法:柔和处理 3)侧光法:45度角,强调主体的纵深感,效果更加立体。
色彩语言:不用多言,关于色彩应用的经典影视有张艺谋的《英雄》和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白》《蓝》电影三部曲。
影调语言:影调即影视片中的明暗处理,明调、暗调、中间调。
浅谈电视新闻声画语言的整合作者:贺万里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5期摘要:电视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最具影响、最迅速便捷的大众传播媒介。
电视新闻作为这一媒体的"主干"系统,以其声画并茂、视听兼备、时效快捷、现场感强、信息量丰富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电视新闻的质量优劣状况已成为电视传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
因此,电视新闻如何提高质量已成为各电视传媒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遵循电视新闻的客观规律,强化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的整体组合,提高电视新闻的舆论主导水平,增强电视新闻在新闻传播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电视传媒和电视工作者面临的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声画语言;认识;关系;组合与创优;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一、对电视新闻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的认识电视,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它的传播过程中,以声音、图像等多种听觉、视觉传播符号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系统。
也就是指:“电视声像的组合应在时间的流程中合乎一定规律性(语言),才能清晰、流畅地表达相应的含义。
从这一角度说,画面与声音(含语言、音乐、音响)语言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电视语言”。
毫无疑问,就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来看,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构成了它的两大主体语言系统,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是新闻文字稿和新闻采访同期声、新闻内容效果声的异化语言。
或者说,新闻文字稿和新闻采访同期声、新闻内容效果声是电视新闻声音语言产生的基础;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是电视图像、屏幕文字等视觉符号的异化语言。
也就是说,电视图像、屏幕文字、图表、色彩等视觉符号构成了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
毋庸讳言,当前,电视新闻在运用声画语言的实践中,在电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的表达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由于认识上的偏颇,片面地认为电视是以"视"为主,因而只重视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而忽视声音语言;有的则认为电视新闻是以声音语言为主线,画面语言只是声音语言的表现形式,片面强调声音语言的重要性;有的则以电视新闻的时空限制为由,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相互脱节,相互重复,游离主题,形成"两张皮";更有甚者,借用摄影学上的理论,认为电视新闻就是图片加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