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声画语言的传播优势
- 格式:pdf
- 大小:65.24 KB
- 文档页数:2
电视谈话节目语言概述谈话节目使电视语言最大限度地与人类发达的语言系统接轨。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以“话”为本的特殊节目形式,不仅能反映广播电视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而且具有自身语言运用的内在特点。
本文由电视谈话节目的声画关系切入,概括论述了电视谈话节目界定及其语言的构成要素,为进一步研究电视谈话节目语言的特点打下了基础。
标签:电视语言符号传播一、符号学的引入与声画关系坐标传播学认为,传播是信息流通的过程,而信息的流通必须凭借符号作为载体,因此符号是传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语言是作为社会重要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语言符号是构成传播内容的基本要素。
电视是以视觉、听觉等通道结合的,以电子设备和软件去传播声音和图像信号的一种当代社会语言传播的大众媒介。
作为广义的语言,传播活动有口语传播、姿态传播和文字传播三种。
而广义的电视语言,即电视传播符号,则包括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两部分。
视觉符号除了画面这一主要因素之外,有时还表现为字幕等语言符号形式;听觉符号即声音,以有声语言(人物同期声和解说)为主,还包括音响(现场音响、效果音响和音乐)等声音形式。
如图所示:语言的交际功能最终要落实在语义上。
电视语言的语义传播主要是以画面和声音两种符号为载体。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所指与能指两面构成的心理实体。
在电视传播符号中,声音和画面可以分别被看作听觉的能指和视觉的能指。
索绪尔还认为,句段关系(横向组合)和联想关系(纵向聚合)的双重交汇构成了语言的主体结构,并指挥语言的运行。
而且,听觉符号的能指是一维的,具有线条性;视觉符号的能指却是平面的,多向并发。
据此,我们又可以把电视语言中的声音视为组合关系,把画面视为聚合关系。
由此可见,要研究电视语言,我们必须在声音和画面这两个轴所构成的坐标系中观察语言的运用。
至于声画之间的具体关系,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笔者认为,研究电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声画语言规律,以指导电视语言实践,构建广播电视语体学理论。
浅析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语言特色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伴随着电视节目传播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进入人们的视野。
央视的《对话》、《艺术人生》、《实话实说》等,它们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打破了封闭的环境,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各种新现象、新事物的冲击。
对此,人们既有困惑又有烦恼,这就使得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
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它因其特有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谈话方式的回归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二、选题意义谈话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人际交际形式。
打开电视、收音机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电台、电视台,甚至各个频率、频道都有各种类型的谈话节目,国内目前电视谈话节目有180个左右,基本上每一个省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谈话节目。
可以说谈话节目现在成了广播电视的主打节目之一,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反应灵敏的晴雨表,又起着娱乐大众和让大众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的重要作用,己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
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产生出的最接近生活原生态的节目样式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紧张忙碌的人们大都渴望在感情上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应运而生的电视谈话节目,就是通过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欲望。
这类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它为内心渴望沟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他们情感态度的互动,以及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探讨,从而在大众传媒中开辟出一个进行充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
每一次节目的目的、节目的具体意图、所有人员的准备,最终都体现在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上,优秀的主持人善于营造正常的谈话语境,让参与者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与其它节目的主持人不同,他不但是谈话的组织者,还应该承担和处理谈话中不可预知的风险。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语言的特色进行研究显得更有必要。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电视谈话节目,译名“talkshow”,谐音“脱口秀”,源出于美国。
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世界电视广播发展史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一.产生于人类本能需要: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1.图像传播2.语言传播第一种职业的传播者:吟游诗人3.文字传播最早被使用的文字:象形文字4.印刷传播5.电子传播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模仿行为的功能:模仿是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的融洽;模仿有“善”的指向;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
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仿拟”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轨迹(填空或选择)一.广播技术的发展1.远距离传播信息的电子技术——无线电的发明2.声音录制,存储技术的发展3.收音机技术的发展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1.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图像制作和显示的理论基础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英国工程师史密斯,他们发现金属物质硒是一种发电体,法国科学家白克勤尔发现,给某种化学物质充电以使其发光,就可以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2.图像分解和扫描技术1875年,美国人凯瑞发明了图像分解技术,最早的摄像头1880年,法国人勤布朗发现了眼睛扫描事物的原理——是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以完成的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善普可夫用一个满螺旋状小洞的圆盘成功地传送了波动的图像,20世纪真正的电视发明。
3.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公认是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贝尔德发明的(P6)电子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显像管4.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对电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还包括图像技术和传播技术)(1).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盒式磁带录像机正式进入家庭,1947年“电视录像机问世”。
(2).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微波无线传播到卫星传播再到光缆传播第三节广播的黄金岁月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发挥(“炉边谈话”)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广播优点:感染力强,伴随性收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继续发挥2.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第四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细节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影视资料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电视新闻的画面细节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感悟,表现生活中琐细小事或人物细微神态动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或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根据新闻事实,利用电脑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制作出能强化对事实的证实能力,提高新闻传播的信息饱满度的画面。
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画新闻人物性格,透视新闻人物思想,揭示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
细节是电视屏幕上展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景、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是对表现对象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
好的细节在节目中起着见微知著、以一当十的作用。
如果说主题和结构是电视节目的灵魂和骨架,那么细节就是使之丰满的血肉。
少了细节就像一棵大树少了枝叶,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在现实中,观众对电视新闻常常不甚满意,认为有的宣传说教味过浓,有的内容和形式干巴枯燥,信息量少等。
形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采编方面占了较大的部分。
主要表现在:来访拍摄新闻过程中,记者往往带着个人主观臆想采拍画面,到现场又没有进行仔细观察,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在编辑过程中,按图索骥把现场随意拍摄的画面印证文字稿的内容,不作事实细节和其他资料的深力口工,造成文稿与画面相互脱节,信息量不够,可视性不强。
在我国,纸质媒体历来都十分重视细节的选取和使用。
电视节目,这一比较年轻的传播形式在细节的选取和使用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这是由电视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情节和细节是构成节目的两个元素。
在电视节目中,电视的纪实性特点确定了它只能忠实生活的本来面月,不能设置冲突,营造情节,因此,要求记者必须舍弃多余的东西,选择最能表现主体的鲜活的瞬间动态加以表现,而表现这瞬间动态的正是细节。
第二,电视声画结合的独特优势,使电视节目具有具体、逼真、生动、感人的特点,而细节是体现这些特点的最好载体。
细节在电视节目中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情感,增强感染力,深化主题等作用,具体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增强可视性、感染力对电视从业者来说节目的可视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电视语言的符号构成系统:一:可视性系统:1造型语言【景象语言】(形体,表情,服饰,色彩,空间,图表,特技)2文字语言(屏幕文字、画内文字)二:可听性系统(音乐,音响,语言)一、基本分类影视中的声音,从声源可分为人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
语言【人声】:是信息的载体,市广播宣传最主要的手段。
指广播中的人物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发出的有声语言。
作用:播报信息;营造节目内容的过度;提供艺术情境;营造作品情节。
音乐:影视作品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音响:指影视作品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影视时空关系中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音乐音响是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感,提高传播效果的辅助手段。
二、人声(一)对白(二)独白(三)旁白(四)解说词其中独白、旁白和解说词是画外音(画外叙述声)的主要形式(一)、对白即影视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主要作用:1,交代剧情2,塑造人物形象3,传达潜台词的丰富内涵(二)、独白指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也称“内心独白”指艺术片中人物独自表述或倾吐自己内心活动的人生语言。
也就是人物在屏幕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形态。
独白与文字在表达上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通之处(三)、旁白是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情感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述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这是一种画外传来的人声语言形态,由于有声语言能有效的通过暗示唤起群众的想象。
因此,画外音可以交代画面不亦表现的场面。
功能:叙事、转换时空、体现导演风格(四)、解说词是指从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人声来交代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
解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画外语言,并且可以丰富,引申画面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增强电视艺术作品的文学性和纪实性。
解说直接交流的对象使观众,因此在这种解说中,往往能促进观众的理解和共鸣。
要求简洁、客观,信息明确。
三、音响比如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等从艺术创作来源可以分为:自然音响、人造音响音响语言可以在时间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联系,使画面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
电视作为广告媒介的优势和劣势一、电视广告的特色电视广告的发展水平和特色与市场的发育、企业的成长、消费者的成熟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电视广告起步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无创意的简单叫卖多,创意与商品定位不符,没有一贯的广告策略和创意主线,注重一点而忽视促销的主题,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我国的电视广告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和缺陷,这也正是广告人今后努力地方向。
电视广告以其特色和强大的优势成为最有效的广告形式,剖析和研究电视广告的这些特点,是科学地进行广告创意的前提和基础。
电视广告的主要构成有三方面即信息个性、广告目的和消费者心理。
借助电视媒体的强大优势,其广告表现出自身的许多特色。
(一)从电视媒体的角度看,电视广告具有视听综合的特色。
电视媒体依靠它的技术支持,集视听效果为一体,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优势:1.电视广告视觉冲击力强。
电视广告通过画面逼真地展示商品的外观、质地、使用方法等信息,并通过高科技手法展示商品的构造、原理和效能等内容,它的传播效果使受众的文化程度、生活地域和年龄经历不受限制。
它能调动受众的所有感官和情绪,以声音和画面来吸引广泛的受众关注。
2.电视广告的现场感强。
电视广告可以通过形状、色彩、文字、语言、音效、动作等丰富的形式对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同时进行刺激,容易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能大大缩短与受众的心里距离。
3.电视广告的传感性强。
与电影相比,电视接受环境现场感与传感性强,电影具有分离感,也不能及时互相讨论和传播信息,这样,电视广告的收视环境更有利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
如案例:CHEER洗衣粉广告·洗脏手帕篇整个广告过程简单而明确,洗衣粉的强力洗涤效果通过屏幕上清晰的画面展示出来,让人有如亲临现场、亲自试验的感觉,加上广告语的点题,效果显著。
这样的广告在电视上播放,家庭成员一起收看,互相评说,自然会相互影响和感染,增加了广告的促销意义。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
它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的优势:受众多、覆盖面广,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声情并茂,引发联想;参与性强,及时反馈;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
广播的局限性: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容易产生歧义;线性传播的制约性电视传播特点: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视听兼备多元信息符号;时效性强;家庭式收视;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显著的广告效应。
电视传播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性差;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
电视之父:英国人白尔德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调幅波与调频波的区别:①调幅波抗干扰性能差;调频波抗干扰强,音质逼真②调幅波声音保真度较差;调频波声音保真度较高③调幅波除直线传播外,还能通过地面绕射,电离层反射,所以传播距离远,可达数千公里以上,但容易造成电台互相串音或差拍啸叫。
而调频波是直线传播,传播距离较近,一般只达一两百公里,需用微波中继传送才能达到远方。
(卫星传播当然就更远了)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无线电波的传播因波长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反射的情况还与电波本身的频率有关;无线电波的传播与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的密度有关。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电视传播的制式:NTSC 制、塞康制(SECAM)、帕尔制(PAL)。
中国PAL制(帕尔)俄罗斯SECAM制(赛康)美国NTSC 美国四大广播电视网:NBC、CBS、ABC、CNN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起先导作用;广播电视事业需要先进的管理;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事业的运行环境。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及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整理一、填空1、广播的定义:①广义: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广播系统。
②声音广播: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声音广播系统。
(声音广播分为调频广播(FM)和调幅广播(AM),其中调频广播的清晰度大于调幅广播。
)③电视广播:通过一定的声电、光电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和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电视系统。
(电视广播分为甚高频和超高频,数字电视和卫星电视都属于超高频。
)2、第一个广播电台1920.11.2 【美】匹兹堡KDKA电台3、1936.11.2 【英】BBC——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4、彩色电视三制式:NTSC【美】PAL【德】(中国)SECAM【法】5、3颗卫星覆盖全球。
6、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奥斯邦“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我国第一家自办的官方电台东三省无线电台我国第一家自办的民营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7、全国广播工作会议①1952 第一次②第二次口号“向苏联学习”③1956 第四次承前启后,意义重大(双百方针,允许开展广播批评)④1958 第五次(大跃进)1958.5.1 北京电视台我国第一家电视台⑤第十次“自己走路”⑥1983 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体制改革:“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第三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8、香港无线台:TVB、A TV澳门卫视-旅游频道——全球最早的华语卫视旅游台台湾无线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9、广播电视制式:国家经营型(国有):中国、美国之音VOA公共机构经营型(公有):BBC、NHK商业型(私有):CNN、TVB、A TV、CBS10、新闻出版总局——最高行政部门11、广播电视语言:声音、图像(声音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12、新闻节目在新闻类节目中占主导地位。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
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2011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电视声画语言的传播优势
肖野牧
(齐鲁石化广播电视中心,山东淄博25500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023-02
电视广播,是声像结合、视听兼备的现代化传播工具。
它融合新闻、电影、戏剧和声音广播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种类。
所以,电视是在现代化技术的条件下运用艺术的方法来形成信息、思想、艺术、情感等传播功能的。
那么电视艺术也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系统。
“凡是能够表达思想或感情,并使受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都能构成电视艺术语言并成为电视艺术语言的元素。
”这种电视综合统一的声画语言,具有其他任何媒体所不具有的传播优势,即便是眼下不可抵挡的网络化媒体时代,也把有声画并重的视频新闻作为舆论爆料的“撒手锏”。
一、电视声画语言的基本内容
(一)画面语言(通常所说的电视图像)。
它包括构图、色彩、光效、电子特殊技术、字幕特技。
它们构成了电视视觉传达的语言功能。
(二)有声语言(通常所说的电视声音)。
它包括解说、同期声、音乐、音响(包括静音)。
它们构成了电视听觉传达的语言功能。
(三)造型语言。
它是声画结合所产生的心理语言。
如:观念、气氛、象征、比喻、哲理。
它们构成了电视视听综合传达的基本功能。
应该指出,这个分类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分离,独立运用,只是在表现和传播形式上的不同。
从语言系统的整体上看,有时候某种语言的功能作用由于节目内容或手法上的需要而表现了相对突出的作用。
但是,在电视艺术语言系统中,正是由于各类语言从功能特点上互相弥补、互相烘托,才使电视具有比其它艺术更加细致入微的、全方位地反映大千世界的强大传播优势。
不少好的电视新闻,往往是声音和画面配合得当的典范。
如获得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的《抢救二十一名落水遇难乘客》的新闻,画面真实再现了抢救现场的紧张惊险的场面。
解说配合画面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最重要的内容告诉观众,简练地叙述事件的经过和抢救的结果。
画面和解说相互补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见,声画之间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忽略任何一方的作用,新闻的价值就会受到削弱或失去价值。
比如:解说是某厂新上任的领导班子锐意改革,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画面是工人和机器、生产流程的内容,声画两张皮,相互脱节,这种解说贴画面,空镜头过多,只能给人虚假的印象。
当然,和其它语言一样,电视语言系统也有规定性,比如,画面语言无法表现抽象的内容;有声语言无法表现事件宏观上的多意性;造型语言只是孕涵在整个声画结合的结构特点中。
这些都无法使各类语言在电视中单独表现,而形成电视传播特有的优势。
另一方面,只要它们互相分离,那么整个电视的传播形式就被肢解,不能称其为电视。
它们必须统一运用,发挥综合功能。
这就是说声音和画面必须紧密配合,这也是电视传播的最主要的要求。
二、辩证统一的声画关系
格林.阿尔金说:“电视不只是一种看的东西,然而也没有必要说音响或图像哪个重要。
在制作一个效果好的电视节目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电视声画的统一是有机地结合,并不是要求声音对画面亦步亦趋步步被动地追随。
声画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这一点上,洪源同志在他的《电视片艺术论》中写道:“画面和语言互为桥梁,互作引线,互为主导,互作衬托;互为依存,互为依据。
有时以解说为主,画面为其作形象的显示,有时以画面为主,解说为其展示抽象的内涵。
”
例如:一个热电厂的锅炉车间磨煤机检修现场进行现场报道,首先用解说交待了画面无法表现的时间、地点、检修队伍名称。
紧跟一组带有同期声的现场镜头,现场那到处飘着煤粉和震耳欲聋的声音足以说明这里工作的艰苦程度,最后解说里告诉大家,这是他们一反往年雇用民工的惯例自己承担艰苦工作,既保证了进度、质量,又节约了开支,发挥声画各自的优势,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如果音响与图像所表达的内容不一致,观众会随着图像看下去,但总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感到什么地方有毛病。
如果音响和图像能完美的配合就能共同创造出一种比两者单独表达的内容之和更丰富和令人满意的声情并茂的真实感。
”就是说声画既对立又要统一才能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
三、电视声画语言的系统运用
电视艺术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但只有了解它,弄懂各类语言中成份的功能作用才能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地运用。
(一)画面语言
电视的画面语言主要由构图、影调、色彩、光效几方面构成。
32
我国电视传播理论家高鑫说:“画面语言主要就是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
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合。
”电视首先是要看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就是因为“通过解说和画面获得的信息更肢解更生动、更丰富、更可信。
使人们减少了接受符号新闻时必须去想象和推断的思维过程。
”
画面的内容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同一个画面、不同文化素质、思想情绪、个性爱好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获得的信息和情感有一定差异。
但电视画面也有语意的限定性,一般不会超过画面的直观内容。
像电视活动的实况录像、电教节目内容表现。
(二)有声语言
虽然电视的画面语言是电视传播的优势,然而一个没有任何声音的电视片,总是显得表现力不足,缺少一个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达意向和指向性模糊。
如果一个工地的大全景声音稀落会显的工地很冷清;如果一个静静的院落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叫就会显的有生气。
再如,一条介绍古乐谱被发现重上舞台的新闻,而没有演奏的古乐声就会让观众感到十分遗憾。
所以声音在电视中,在电视的声画语言中绝不可缺少。
通过解读一则《齐都公安局北区分局速破一起强抢拐卖婴儿案》新闻,可以看出有声语言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解说词:9月4日,山东省齐都公安局北区分局刑警大队,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努力程度),快速侦破一起性质恶劣的强抢拐卖婴儿案(事件性质),当民警将刚出生7天(时间)的婴儿又送回这位母亲的怀抱。
(一个不间断连续拍摄的长镜头跟踪干警将婴儿交到盼子心切的母亲怀里,由于过分激动,婴儿的母亲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紧接着昏倒在地,干警们一阵忙碌进行抢救。
)
据了解,(模拟情景再现画面)9月3日晚8时许,两名中年女子窜至临时租住在齐鲁石化公司二化生活区内的韩香桂家中,使用暴力将其刚出生7天的男婴抢走……目前,3名涉案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事件结果)。
最精彩的那段带有同期声的长镜头,可以称为“黄金声画”,他无容置疑地记录了一个人大悲大喜中既无法预知,又可遇不可求的突发情节。
他不仅给观众留下一段真实的震撼,也留下了久久的真情回味。
如果细分电视的有声语言,他应该包括人声(解说、对白、独白、旁白、心声和人物的同期声)、音乐、效果音等等。
(三)造型语言(蒙太奇)
电视的造型既是空间和时间造型的结合,也是画面和声音造型的结合。
纵向看――时间,电视造型语言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进行叙事状物塑造形象的。
横向看――空间,电视造型语言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叙事状物塑造形象的。
“电视是在时间延续中的空间艺术,是在空间中积累的时间艺术,造型语言是美学的内涵,是情感的外延。
”所以造型语言更注意的是表“意”,是声画结合中的理性归纳,是形象的神韵所在。
1.观念造型语言。
寻访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就是通过两条华夏生命依赖的源泉为表现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厚情感和时代在前进社会要发展的观念。
2.心理造型语言。
电视专题《追求》中,有一个长镜头,从主人公自己住房的走廊进入了卧室兼工作间。
到处充满着物品、纸张,照像器材铺了一床、挂了一墙的各种照片。
主人公一边大吞大嚼地吃着饭,一边研究那摆在床上挂在墙上的作品;到处摆满了书籍、杂志、胶卷和廉价的香烟;堆满了获奖作品证书和衣服。
极为简练、生动地把观众带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人物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
3.象征性语言。
电视专题《圣洁的山地》那座笼罩在薄雾中满目翠绿的山峦,象征着永远屹立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电视专题《追求》中,反复出现的脚走动的特写,也是象征着一种在事业上追求的足迹。
4.哲理造型语言。
电视专题《追求》中主人公在暗房中,极为寂静的暗房环境中只有一只马蹄表在喳喳作响,寓意时间和工作历程在推移,声音由原来的马蹄表声变为水滴到水池中清脆而坚定的滴嗒声寓意着人物内心坚定的信念犹如滴水穿石。
再一个镜头就是满目的获奖作品证书,直接交待人物取得的成就。
总体上讲,在电视声画语言系统中,画面语言、有声语言是属于具体的方法,而造型语言则是从宏观结构上的方法。
在一部能够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电视节目中,无论她具有什么特点,作为整体的电视语言来讲,都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在电视屏幕这个舞台上,声音和画面只有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完美的传播效果,才能发挥好电视声画语言的传播优势。
(责任编辑:周文升)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