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展风采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35
礼仪展风采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如礼貌、礼节、仪表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运用礼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礼仪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礼仪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态度,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礼仪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1. 导入:讲解礼仪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学内容:介绍礼仪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遵守礼仪与违反礼仪的现象。
第二课时:基本礼仪素养1. 导入:讲解礼仪素养的内涵。
2. 教学内容:介绍礼貌、礼节、仪表等方面的基本礼仪。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基本礼仪。
第三课时:校园礼仪1. 导入:讲解校园礼仪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分析校园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如课堂纪律、食堂用餐、宿舍管理等。
3. 角色扮演:模拟校园中的礼仪情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礼仪。
第四课时:社交礼仪1. 导入: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2. 教学内容:介绍面试、聚会、宴会等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
3. 情景模拟:模拟面试、聚会等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社交礼仪能力。
第五课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导入:讲解礼仪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如购物、就医、旅行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遵守礼仪与违反礼仪的现象。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如礼仪知识的运用、沟通能力等。
礼仪展风采篇一:礼仪展风采礼貌如一泓清泉使干涸的内心得到滋润;礼貌如一缕阳光使寒冷的身躯得到温暖;礼貌如一片森林使喧闹的人生得到宁静。
拥有礼貌,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感悟一番美妙。
人生在世,随时都要与人交往。
在多彩的人生征途上,我们该如何与人相处?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要求。
我们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西方也有“礼节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的谚语。
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详细表现。
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标准,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
礼貌反应我们本身的素质,展现我们的风采。
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宽容、辞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
这些优良品质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
假如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阻碍我们与人交往。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语言文明、姿态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
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高下,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话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态度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盛气凌人,也不说大话。
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一声得体的“谢谢”,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
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假如我们态度真诚、受尊重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对方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
在社会群体中,假如大家都具备这种谦恭、和气的态度就会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和愉快。
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
它们反应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
《诗经》说:“谦谦君子,赐我百朋。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运用礼仪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言谈举止着装打扮待人接物公共场所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表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礼仪。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涵盖礼仪基本概念、重要性、具体表现的课件。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典型的礼仪病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名片、手机等,用于模拟实际场景。
4. 课堂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与礼仪相关的话题,以便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讲解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礼仪素养,包括言谈举止、着装打扮、待人接物、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列举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礼仪。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礼仪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礼仪的资料,加深对礼仪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礼仪知识的运用和行为举止的恰当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们是否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3. 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4. 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礼仪知识?八、拓展活动:1. 礼仪知识竞赛:设计一个竞赛,让学生通过答题的形式检验自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
《礼仪展风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如问候、介绍、交谈、宴请等场合的礼仪。
3. 提高学生在国际交往中的文明礼仪意识,增强国家形象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礼仪素养a. 问候与介绍b. 交谈与倾听c. 宴请与餐饮礼仪d. 着装与仪态3. 国际交往中的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定义、基本素养及国际交往中的礼仪。
2. 情景模拟法:模拟不同场合的礼仪场景,让学生参与表演、互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礼仪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
2. 教学场地、音响、投影仪等教学设施。
3. 准备相关道具,如服装、饰品等,用于情景模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礼仪素养,如问候、介绍、交谈、宴请等场合的礼仪。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场合的礼仪表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礼仪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情景模拟表演: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礼仪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礼仪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礼仪知识。
礼仪展风采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展现礼仪风采教学目标:1.了解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形象意识和自律能力。
教学重点:1.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仪知识和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和自律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班级礼仪守则。
3.视频和图片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课件或展示图片,启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礼仪的认识和看法。
2.针对学生的回答,解释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礼仪对人际交往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二、讲解礼仪知识(20分钟)1.利用课件或展示图片,介绍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如社交场合、商业宴请、学校、家庭等。
2.分析各个场合中的典型礼仪规范,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着装礼仪等。
3.解释礼仪知识的含义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这些礼仪规范。
三、示范演练(30分钟)1.按照不同场合,设计一些情境,要求学生进行礼仪示范演练。
2.分组进行模拟演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3.老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让学生观看自己的表现并进行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改进能力。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结合学生的演练表现和观察,总结常见场合下的礼仪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礼仪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讨论对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3.强调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训练,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改变。
五、拓展延伸(20分钟)。
礼仪展风采教案和反思一、教案课程名称:礼仪展风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的习惯。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3. 讨论题及活动材料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礼仪相关的图片,如微笑、礼貌用语、握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仪?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礼仪?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礼仪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通过PPT课件或讲解,让学生了解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观看或讨论有关礼仪的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要求,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礼仪场景,如见面问候、电话沟通、餐桌礼仪等。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礼仪知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学习到的礼仪知识。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礼仪,提升个人魅力。
二、教学反思1. 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3.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礼仪知识?5.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
六、教案课程名称:礼仪展风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的习惯。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3. 讨论题及活动材料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礼仪在职场中的应用,如商务场合的着装、沟通技巧、会议礼仪等。
礼仪展风采教学设计礼仪展风采说课稿《礼仪展风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
2、实力目标:驾驭根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看法,从内心情愿做讲礼仪的人,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开展的价值教学重点:1.礼仪展风采,礼仪显优雅。
2驾驭根本的社交礼仪。
教学难点: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看法。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探讨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打算: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网页;2、打算与礼仪有关的音像资料;收集有关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故事;制作幻灯片。
3、学生打算预习课文,思索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打算。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军姿礼仪展示的风采。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讲授新课图片显示:( 一)因礼仪而优雅1。
什么是礼仪讲解图片活动一:小组探讨有人说礼仪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修养,协助你与他人和谐相处。
人际交往离不开礼仪。
也有人说,礼仪是客套,礼仪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只要好心待人就行了,不用讲什么礼仪。
你怎样对待这个问题?老师小结: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探讨:在学校活动中。
哪些礼仪最能表达我们的风采?活动二:阅读教材83页,回答下列问题小矛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我们应当学习哪些根本的礼仪要求?老师归纳并显示:2.礼仪有特定要求活动三;真我面面观1、相互视察:生活中我们的坐站行姿2、学一学:符合礼仪要求的坐站行姿。
探讨:《女大学生求职》大学生的行为和择业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老师归纳:礼仪的重要性。
(二)社交礼仪ABC图片显示,常见的礼仪1、驾驭根本的交往礼仪握手的礼仪:------电话礼仪:-------待客的礼仪:-------活动一:现场模拟: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仪与同学见面:与长辈见面:与异性见面:活动二:假设你运用电话,懂得接打电话的礼仪吗?活动三:现场模拟:假设有客人到你家来,你能设计一套待客礼仪吗?来了一位同学:来了一位长辈:来了一位生疏人:思索:为什么要驾驭、遵守安康、文明的社交礼仪?2、了解传统习俗中的礼仪多媒体显示:这是什么节日?有哪些礼仪习俗?老师归纳: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民族的根,我们应倍加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