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 精品_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3
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导语: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是为大家的,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想要知更多的资讯,请多多留意文书帮!【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林业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林业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二)项目的承办单位(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四)项目的主管部门(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林业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林业项目建设背景(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三)……二、林业项目建设必要性(一)……(二)……(三)……(四)……三、林业项目建设可行性(一)经济可行性(二)政策可行性(三)技术可行性(四)模式可行性(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第三部分林业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
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1综合说明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漳河水库的一条支流—某某的源头治理工程,位于某某管理区,含裴山村的1、2、3、4组及大泉村6组。
二OOO年六月,由荆门市某某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编制的《某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通过区人民政府审查,本可研是基于该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的。
本项目区涉及两个村,246户,861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
本项目区共有国土面积15.4平方千米,总耕面积78.04hm2,其中水田7.04hm2,其余为林地和荒山。
整个项目区的农业总产值202.3万元,人均产值2350元,人均纯收入仅1300元,低于荆门市的平均水平,属贫困地区。
项目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85km2,中度流失面积3.08km2,强度及以上流失面积8.47km2,分别占流失面积的25%,20%,55%。
水土流失总面积9.24km2,占小流域的60%。
本项目区现有一部分水保设施由于标准低,维护不力,致使收效较差,比如水源涵养林、防风林种植有几处,但成活率不高,部分植树地段由于树小未成林,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点。
通过项目区一些水保设施的毁损情况来看,有如下经验:一是要加强前期工作选好工程措施的方式,搞好规划设计工作;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定生物措施,树种、草种要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要当地农民乐于接受;三要抓好管理工作,要杜绝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作法,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四要进行跟踪技术服务,对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给予处理。
根据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采取因害设防的原则,建立植物防治体系,大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合适的坡地种草,净增人工草地110.6hm2,发展水源涵养林31.05hm2,新增果园16.75hm2。
建立工程防护体系,将低坡的坡耕地建成梯田,使雨水不再顺坡漫流,坡度较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修建蓄水设施、抽水机站是保证植物防治体系能得以实施的关键。
项目名称:镇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规划治理面积:20.5平方公里项目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镇长)一、小流域概况1、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小流域位于镇域北部,距镇政府6公里,京源铁路穿境而过,周张、石水公路交错境内,交通便捷。
(2)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山区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800.6米,最低海拔160米,大部分地区为山前台地,20-30度坡地24.5平方公里,25度以下坡地18平方公里。
(3)地质土壤:该小流域地质条件一般,岩性多以白云岩和石灰岩为主,土壤多以褐土和黄粘土为主,土层厚度10・40厘米。
(4)植被:海拔300米以上阳坡以荆条、酸枣、白草为主,300米以下阳坡以经济林、荆条、酸枣为主,阴坡多以灌草为主。
2、社会经济状况(1)人口与劳动力:该流域范围包括七个行政村,总人口7568人,劳动力3260人。
(2)土地利用现状:该流域有耕地5268亩,林地16000亩,果园1452亩,荒坡地708亩,其它用地19000亩,未利用坡地27135亩,山地利用率36%o(3)经济指标:规划区农村经济营业收入9600万元,各业增加值3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
3、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1)水土流失情况:该流域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0.5平方公里,流失形式主要是面蚀、浅沟侵蚀为主,轻度侵蚀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规划区的中上部。
(2)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截止到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小流域治理面积14.2平方公里,修整梯田100公顷,植水保林751.9公顷,发展经济林90.5公顷,建塘坝3处,截流1处,护堤2处,修水泵站5处,发展节水灌溉3000亩,五小网络化工程266处,修路15公里,水利富民综合开发收到了显著成效。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1、为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突出以富裕农民为主线,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区域开发,扩张主导产业,实现规模效益。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9:11:2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2)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83%,林木绿化率达到%。
(一)退耕还林工程。
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
截至2008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0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
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公里,植树483万株,在出县--------------------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林业科技情报2019Vol.51No.1林业生态保护的规划设计分析张慧婷(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为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通过分析林业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的必要性与特点,详细提出了林业生态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规划;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rotectionZhang Huiting(Forest Design and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Heilongjiang150080)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make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the tasks,contents and procedure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were put forward in detail.Key words:Forestry;ecological protection;planning;design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时,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鲁)水保资证乙字第001号工程设计资质证书A137018189历城区捎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单位名称: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水保证书编号:(鲁)水保资质证乙字第001号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由来 (1)1.2 流域概况 (1)1.3 建设目标及规模 (1)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5 施工组织设计 (3)1.6 工程管理 (3)1.7 投资及资金筹措 (4)1.8 效益分析 (4)2 基本情况 (6)2.1 自然条件 (6)2.2 社会经济 (9)2.3 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 (10)3 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16)3.1建设目标 (16)3.2 建设规模 (16)3.3 工程总体布局 (17)4 工程设计 (19)4.1 塘坝设计 (19)4.2 拦河坝设计 (24)4.3水土保持林设计 (28)4.4 经果林设计 (33)4.5 封育措施设计 (39)4.6 措施及工程量统计 (40)4.7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40)5 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安排 (42)5.1 组织形式 (42)5.2 实施进度安排 (48)6 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50)6.1 设计概算 (50)6.2 资金筹措方案 (52)7 效益分析 (53)7.1 经济效益 (53)7.2 生态效益 (54)7.3 社会效益 (55)一、附表:1、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调整表3、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及规划表4、坡面措施明细表5、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明细表6、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表二、附件:1 资金配套承诺函2 “一事一议”会议记录复印件和群众投工承诺函3 设计概算三、附图:1、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2、水土流失现状分布图3、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图4、塘坝平面图5、塘坝Ⅰ-Ⅰ剖面图6、塘坝Ⅱ-Ⅱ剖面图7、塘坝排气装置结构图8、拦河坝平面图9、拦河坝剖面图一10、拦河坝剖面图二……………………………………………………………精品资料推荐…………………………………………………1 综合说明1.1 项目由来为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济南市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历城区水务局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择优选取历城区捎近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DOC_33页)※※县(市、区)※※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及编写说明(仅供参考)(封面格式)※※县(市、区)※※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编制单位名称)二OO九年三月(目录格式)目录综合说明 (1)1基本情况 (2)1.1自然条件 (2)1.2土地利用及其评价 (2)1.3社会经济情况 (2)1.4水土流失与治理状况 (3)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3)2.1建设目标 (3)2.2建设规模 (3)2.3工程总体布局 (3)3工程设计 (3)3.1水土保持林草 (3)3.2封禁治理 (5)3.3坡面水系工程 (5)3.4沟道治理工程 (6)3.5坡面整治工程 (9)3.6生产道路 (10)3.7苗圃设计 (10)3.8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 (10)3.9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 (10)4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度实施计划 (11)4.1施工组织设计 (11)4.2分年度实施计划 (11)5投资概算 (11)5.1投资概算 (11)5.2资金筹措 (21)6效益分析 (22)6.1经济效益 (22)6.2生态效益 (22)6.3社会效益 (22)7项目组织管理 (22)7.1组织管理机构 (22)7.2组织管理措施 (22)7.3技术保障措施 (22)附表附表1 ※※小流域气象特征表附表2 ※※小流域土地和耕地坡度组成表附表3 ※※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附表4 ※※小流域农村产业结构及产值现状表附表5 ※※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表附表6 ※※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表附表7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现状与规划表附表8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进度计划与工程量概算表附表9 ※※小流域水土保持投资概算与进度安排表附件附件1 ※※县(市、区)※※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概算报告附件2 ※※县(市、区)※※项目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现状调查登记与工程设计一览表(单独成册)附图附图1 ※※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2 ※※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附图3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总布置图插图:小流域地理位置图,该图要反映出小流域在项目区和县域的位置综合说明主要说明初步设计的纲要和结论。
林业规划设计报告范本1. 引言林业规划设计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地区的林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设计方案,以推动该地区林业事业的发展。
2. 调查研究2.1 地理环境本次调查研究地区位于XX省,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毫米,年均气温为25摄氏度。
该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分布广泛。
其中森林覆盖率为40%。
2.2 林业资源调查本次调查范围包括森林面积、森林类型、植被结构、物种组成等内容。
通过野外考察和技术手段,统计了目标地区的森林面积为500平方公里,森林以阔叶林为主,少部分为针叶林。
植被结构较为丰富,其中树高在10米以上的大树约占总数的70%。
2.3 社会经济调查为了全面了解目标地区的林业发展情况,我们还进行了社会经济调查。
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民对林业的认识度较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林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价格波动较大。
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问题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目标地区林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3.1 林业种植结构不合理目标地区以阔叶林为主,而该地区的针叶林资源潜力较高。
这种结构不合理导致木材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不同需求。
3.2 农民科技水平低农民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种植效益低下。
同时,缺乏管理知识也容易导致病虫害等问题的发生。
3.3 林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目前,林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通过个体小商贩,价格波动大且不稳定,无法保障农民的收入。
4. 规划设计方案4.1 林业种植结构优化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建议适当调整林业种植结构,增加针叶林资源。
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以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4.2 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针对农民科技水平较低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开展培训班和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实践报告范文一、引言。
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一下我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方面的实践经历。
就像一场在树林里的奇妙探险,有汗水、有困惑,但也充满了惊喜和收获。
二、实践背景。
学校安排了这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实践任务,就像给我们一把钥匙,让我们去打开林业这个神秘大门。
我们的实践地点是一片不小的林区,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看起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三、实践过程。
# (一)前期准备。
1. 知识储备。
在出发之前,我们就像准备战斗的小战士一样,拼命学习各种林业知识。
什么树木的种类、生长习性,还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那些树木的名字啊,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袋里跳来跳去,好不容易才把它们记清楚。
2. 工具准备。
说到工具,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测量树高的测高器,看起来就像一个小望远镜,还有测量胸径(树干离地面1.3米处的直径)的轮尺,感觉就像给大树量腰围的特制腰带。
这些工具虽然小巧,但是每一个都像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 (二)实地调查。
1. 样地设置。
一进入林区,那股清新的树木香气就扑面而来。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置样地。
这就像是在森林里划分出一个个小战场,每个样地都有特定的大小和形状。
我们拿着罗盘仪和皮尺,就像古代的风水师一样,左量量右测测,小心翼翼地确定样地的边界。
有时候,那些灌木丛就像故意捣乱的小怪兽,挡住我们的去路,让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样地设置好。
2. 树木调查。
接下来就是对样地内的树木进行调查啦。
每一棵大树都像是一个独特的巨人,我们要记录下它们的各种信息。
先拿着轮尺去量胸径,这个时候要特别小心,就像给大树挠痒痒一样轻柔,可不能刮伤了它们的树皮。
有些大树的胸径可粗了,轮尺都快不够用了呢!量完胸径还要测树高,这可有点考验我的眼力和技术了。
我透过测高器,眯着眼睛寻找树顶的位置,就像在和大树玩捉迷藏,一不小心就会看错。
而且,树林里的光线有时候忽明忽暗的,就像大树在和我开玩笑,让我得反复测量好几次才能确定树高。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范本(通用版)Research Report Model of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en eral vers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范本(通用版)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明年要在全县范围内大打一场宜林荒山歼灭战,为了更好的完成好此项工作,促进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我局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宜林荒山现状及分析十八大召开之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成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荒山绿化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我县生态文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我县国土总面积176.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8.2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2.79万亩,疏林地面积5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4.02万亩,未成林地面积9.67万亩,宜林地面积16.37万亩,苗圃地面积0.25万亩,辅助生产林地0.15万亩,四旁植树总株数278.33万株,森林总蓄积量5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88%,林木绿化率22.22%。
宜林荒山重点分布在古韩镇、下良镇、虒亭镇、北底乡、王村镇和上马乡,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对改善全县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步思路林权改革后,由于后续配套政策未能及时衔接,林权户空有林权之实,没有造林绿化之力。
仅靠政府单方面推进荒山绿化,效果不甚明显。
因此在调研和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思路为: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配套,企业投入,指标置换,全民参与,多元经营”的指导思想,打造“政策化扶持、企业化经营、多元化开发”的荒山绿化新模式。
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报告四川农业大学第二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二〇一五年十一月灵岩河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编号: 2015-11所长:卢昌泰总工程师:康强勘察设计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第二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调查证书等级:乙级证书编号:川林设(2015)乙字第7号发证单位:四川省林学会项目名称:欧洲投资银行优惠紧急贷款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项目都江堰市实施方案调查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第二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所长:卢昌泰总工程师:康强项目负责人:何静技术负责人:审核:卢昌泰报告编制:康强王金德图件编绘:邓丰兰刘燕君赵芳统计分析:刘燕君喻敏彭鳕娇赵芳调查编制人员:卢昌泰康强何崇杰王金德冯永林刘燕君蒲才军邓强杨志刚韦文君唐椿杰张岳文琪喻敏杨森严丽平何静彭鳕娇赵芳吴婷唐素平协助人员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肖前刚廖兴勇谢中安李文俊都江堰市林业局:柳贤昌林彬游先玖陈忠都江堰国有林场:董忠映叶洋龙-虹口自然保护区:赵志龙梁红英目录1. 项目区基本情况 (5)1.1 自然地理概况 (5)1.2 经济社会概况 (6)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有关其他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灾害损失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8)2.1 指导思想 (8)2.2 建设原则 (8)2.3 建设目标 (9)3 项目布局与范围 (9)3.1布局原则 (10)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0)4营造林技术设计 (10)4.1 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营造林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造林技术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造林树种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种苗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水源涵养林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水土保持林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护坡薪炭林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沟道防护林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经济林工程 (15)6环境保护 (16)6.1 生态环境现状 (16)6.2 项目对环境影响 (16)6.3环境保护措施 (17)6.4 环境影响评价 (17)7投资概算 (18)8建设效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生态效益 (19)8.2 社会效益 (20)8.3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21)1.项目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状况都江堰市因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
都江堰是四川省省辖市,成都市代管。
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上游和中游结合部的岷江出山口。
东南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8公里。
介于北纬30°44′~31°22′,东经103°25′~103°47′之间。
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东与彭州市、郫县、温江县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
东西最大横距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8公里,总面积1207平方公里。
灵岩山位于都江堰市区的西北角,它与玉垒山相邻,从灵岩山往北走不到十里就是著名的紫坪铺大坝,滚滚的岷江水顺流而下从灵岩山边奔腾而下涌入都江堰水利工程。
在灵岩山的山角下有著名的旅游景点二王庙、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古堰景区。
1.1地形地貌都江堰市西北部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皱褶带山地,东南部是川西构造平原(成都平原),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最高海拔4582m,最低海拔592m。
地域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兼有高、中、低山及丘陵、平坝,大致为“五山二丘三分坝”。
西北部山地峰岭连绵,沟深坡陡,为典型的侵蚀构造垄状高山体。
靠西由南至北山体略缓,成南北走向,山地肥沃。
东北部为丘陵区,坡缓山小,偶有农田相隔。
东部、西部为平坝,为典型农业区。
1.1.2气候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因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西北群峰耸立,地形骤然升高,阻碍东西季风气流,凝云降雨,构成为著名的“华西雨屏”带。
年平均气温约15.2℃,年降雨量约1400mm。
坝、丘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山区属“盆周山地”温凉气侯,气候凉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季长,秋湿冬干。
1.1.3土壤都江堰市的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带谱分布,总体上分为五类,依次是平原冲积土,分布于海拔700m以下;山地黄壤分布于700-1600m,丘陵部分呈紫色土;山地黄棕壤分布于1600-2200m;山地棕色灰化土分布于2800-3500m之间;草甸土分布于3500m以上。
1.1.4森林植被都江堰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在植物区划上属盆周西部中山植被区,龙门山植被小区,植被类型随海拔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常绿阔叶林带:海拔750m以下为农田植被,森林植物以人工栽培的四旁树、竹为主。
海拔750—1500m是以常绿阔叶为主的阔叶混交林。
由于其分布地理环境优越,水热充分,土地肥沃,人为活动较频繁,除个别风景区外,原始植被基本被人工林、次生林所取代。
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柳杉林、桦木、喜树及厚朴等“三木药材”林,次生林主要为桦木、青冈、灯台、丝栗、润楠、化香、刺楸等,是历史上采伐后不断交替形成的林分,林相不整齐,林分质量不高。
落叶阔叶为主的混交林:海拔1500—2300m,植被以落叶阔叶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建群种主要以壳斗科、槭树科、桦木科、漆树科、山毛榉科树木为主。
伴生的常绿树有木兰科、山毛榉科、栲属、石栎属、樟科的乔木。
原生树木品质较好,但采伐破坏严重,次生落叶先锋树种占林分主要地位。
高山针叶林:海拔2300—3200m,植被为亚高山暗针叶林,优势树种为冷杉、铁杉、落叶树为槭树科植物。
大部分区域植被保护良好,是都江堰市的生态林保护重点植被类型。
高山灌丛及草甸:海拔3200m以上,植被属亚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植被。
主要有杜鹃花科、蔷薇科、小蘖科、毛茛科、菊科等植物。
是最脆弱的生态植被类型,属绝对禁止商品性经营的类型。
1.1.4.1森林资源现状都江堰市总面积120769.0hm2。
其中,集体85816.5hm2,占幅员面积的71.06%;国有34952.5hm2,占幅员面积的28.94%。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2531.3hm2,占60.05%;非林业用地48237.7hm2,占39.94%。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2434.2hm2,疏林地12.2 hm2,灌木林地8093.7hm2,未成林造林地 204.3hm2,苗圃地100.7hm2,无林地1686.2 hm2。
全市有林地覆盖率为51.69%,灌木林覆盖率为3.35%,四旁竹346700吨,约4.51%的覆盖率;四旁树2299277株,约1.68%的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加灌木林地、四旁树等占地面积覆盖率)为61.23%。
都江堰市现有活立木总蓄积5149568m3,其中有林地4860829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4.4%;疏林地98m3;散生木68239m3,占1.3%,四旁树蓄积220660m3,占4.3%。
国有林蓄积2876444m3,占总蓄积的55.86%,集体林蓄积2273124m3,占总蓄积的44.14%。
1.2社会经济状况全市幅员面积1208km2,有19个乡镇,1个工业区,总人口6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852元。
农业用地24973hm2,林业用地72531 hm2,其它用地23265 hm2。
耕地面积19453 hm2,人均耕地面积0.044 hm2。
粮食单产577kg,粮食总产量16.85万t,人均占有粮食量276kg。
灵岩河流域面积4.8km2,,总人口1300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00人,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1/3,乡镇企业总产值为10800万元。
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林业项目管理机构健全,设立了四川省林业厅—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都江堰市林业局行业行政管理体系,从事计划、林政、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营造林生产、林产加工贸易等方面指导、调控、监督和管理。
都江堰市林业局下辖科技绿化造林科、林政资源科、计划财务科、办公室等科室,1个国有林场、7个片区林业工作站。
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42人,其中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25人。
全市营林、路桥、房屋建设等各类人才齐备。
近年来,求真务实的都江堰林业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在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苗等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工程实施经验,为林业系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1.4灾害的损失及评价1.4.1 灾害损失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林业基础设施及办公设备受到严重损毁;24个基层站点有17座房屋已大部分垮塌或成危房,不能使用;森林损毁14333hm2,其中生态公益林9000hm2,经济林5333hm2;直接经济损失累计14.6亿元。
1.4.2灾害影响评价“5.12”地震造成都江堰市森林植被严重毁损,森林覆盖率下降,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伴随着大量次生灾害的发生,导致全市森林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珍稀野生动物(如大熊猫)栖息场所受损,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旅游设施严重破坏,林农增收渠道减少,加重了森林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压力。
2.设计原则2.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的林业生产基础设施设备,坚持依靠科学、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因灾施策,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恢复森林植被,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重建结构稳定、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建设原则⑴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优先安排受灾特别严重,恢复重建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区域,确保灾后重建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开展。
⑵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
灾后重建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受灾林区职工群众意愿和当地民族风情,改善受灾林区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