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学案2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某某事变的背景、经过,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某某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X和平解决某某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某某事变,难点是分析某某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言: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他引起了我们的无限回忆。
那么,到底在我国历史上的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自九一八事件以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到底怎样呢?日军是怎样发动对中国的侵略的?好,下面我们花三分钟时间阅读本课内容。
一.九一八事变。
1.师:柳条湖事件以后,日本开始真真正正的侵略中国。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呢?推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1929到1933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大的经济危机,这危机也波及到了日本。
于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同时为了给经济寻找出路,日本开始制定大陆政策。
2.师:于是,日本为了实现他的计划,开始有计划的一步步侵略中国。
但是,为什么要制造柳条湖事件呢?直接的侵略有什么坏处?学生回答: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为了欺骗世界舆论。
独霸中国的政策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3.事:当时东北军是很有战斗力的,为什么某某城直接在第二天就被日军占领了呢?是谁下令不抵抗的?生:蒋介石,他实行不抵抗政策。
4.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生:四个多月的时间,中国东北三省就全部沦陷了。
师:看一组珍贵的图片资料。
对于日本人的入侵,你怎么看待这段历史?学生:略。
师: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才导致了东北三省的入侵,首先应该骂蒋介石。
但是,当时的国力能不能打赢日本?(不能)我们应该记住这种耻辱,这不仅是东北三省的耻辱,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
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能听见鸣响警报的声音,这是在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主题──难忘九一八二、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教师:“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关于“九一八事变”,我想,同学们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教师: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学生:1931年9月18日教师:具体地点发生在哪里?学生:沈阳柳条湖教师:日本以什么借口侵略我国?学生: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教师:目侵略我国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教师:侵略我国的经过是怎样的?学生: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教师: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怎样?学生: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教师:九一八事变有什么影响?学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日本在我国所犯下的罪行及华北的地图。
教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学生:日本大陆政策内容: 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
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学生: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日本,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2、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结果、影响。
(2)西安事变的背景、目的、经过、结果、影响。
【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一、九一八事变1、爆发:___ __年9月18日,日军以___ ____ ____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 ___。
2、结果:蒋介石下令__ _ ____。
日军占领沈阳,侵占____ _____。
3、影响:中国人民的_______ __开始了。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__ ___ ______。
(2)中国共产党派_____ 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西安事变1、背景:(1)日军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关头。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主张。
(3)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____ _____。
2、目的:为了_____ __ ________。
3、概况:____ _年12月12日,___ ____、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_____ __________ _____。
4、结果——和平解决:(1)中共的态度:主张__ _______。
(2)中共的努力:派___ _ ___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3)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 ________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一、九一八事变1、阅读“九一八事变”一目,并结合下面刊登在1946年《东北画报》上的一幅题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的漫画。
【思考】(1)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B级)(2)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何种影响?(A级)(3)面对日军的侵略,东北军民做出了怎样的反应?有何影响?(B级)二、西安事变2、阅读下列材料:【思考】(1)《西北文化日报》报道的“张杨”“对蒋兵谏”的原因是什么?这次“兵谏”的性质是怎样的?(B级)(3)西安事变前的国共关系如何?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C级)(4)2001年11月15日,张学良逝世后,江泽民发去唁电,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难忘九一八一、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三、自主学习: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夜,日军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了。
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____________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____________将军率领下,中国守军与日伪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付出重大牺牲。
2、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和十七路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________________。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________,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红军。
难忘九一八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
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学法指导: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知识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方案: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
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由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通过出示阅读蒋介石的密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很快沦亡的原因。
、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方案:通过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西安事变。
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意义。
通过讨论: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说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
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1)爆发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3)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西安事变1.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2.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强,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
3.目的:逼蒋抗日。
4.结果:和平解决。
5.影响: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问题1】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探究:(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2)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侵略者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3)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问题2】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
对于如何处置被捉的蒋介石,人们存在不同的主张。
有人说“十年内战,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放了他”。
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事变?说说理由。
探究:应该和平解决。
(1)因为西安事变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如果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群雄割据的内战局面,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利于其进一步侵略中国。
(2)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这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1.1931年,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学案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
“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
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
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XX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
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
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布置学生阅读68——7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难忘九一八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三、自主学习:
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夜,日军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了。
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____________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____________将军率领下,中国守军与日伪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付出重大牺牲。
2、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和十七路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________________。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________,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红军。
3、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日,伟大的爱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________”。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________________。
党中央派________________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周恩来提出: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1、讲清线索。
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联合抗日。
2、蒋介石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
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
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目标检测:
(一)、夯实基础:
1.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
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②我们要不忘历史
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
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
A.改善两党关系 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
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 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
4、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5、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6、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
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二)、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
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一)DBCADD
(二)7.(1)九一八事变。
(2)绝对不抵抗。
(3)东北沦陷。
8.(1)逼迫蒋介石抗日。
(2)第二种。
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杀了蒋介石,将会使中国陷入新的内战,对日本侵略中国更加有利。
(3)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八、拓展提升: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扣压了蒋介石。
关于如何处理蒋介石,当时面临着上、中、下三种解决方法:上策是“放”,中策是“不杀不放”,下策是“杀”。
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的形势,对上述三种解决方法的利弊进行一下分析。
九: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演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了解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是如何遭受日本侵略的:从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到吞并东北三省,进而把魔爪伸向我华北大地,日本一步步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请查找、阅读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如杨靖宇、赵一曼、马占山、八女投江等,了解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关头,用自己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慷慨雄浑的抗日悲歌。
2.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中说:“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作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观点出发。
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
”据此,请你分析一下: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