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淀区期末语文_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午饭时,张妈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①_____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②_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 ①证实②茫然B. ①证明②怅然C. ①证实②怅然D. ①证明②茫然2.小海在默写《次北固山下》时有一个字拿不定主意,请你根据诗意帮他作出判断。
( )海日_____残夜,江春入旧年。
A. 横线上应填“升”字,它客观地描写了在还未消失的夜色中,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景象,展现了海上日出的雄壮之美。
B. 横线上应填“生”字,它生动地展现了红日仿佛从大海里脱胎而出,残夜即将消退的景象,表现了新生生命的蓬勃之美。
3.部落的同学们对《秋天的怀念》中一句话的朗读设计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A. 重读“扑”“抓”,“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连读,重读“忍住”“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气缓声长。
B. 重读“母亲”“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停顿,重读“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高亢急促。
4.经典共赏部落开展了“集对联,猜文常”知识竞赛,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④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A. ①诸葛亮②鲁迅③《世说新语》④《春》B. ①诸葛亮②朱自清③《聊斋志异》④《秋天的怀念》C. ①孔子②朱自清③《世说新语》④《秋天的怀念》D. ①孔子②鲁迅③《聊斋志异》④《春》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5.王国维名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让小莉联想到几首古诗词中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①______,断肠人在天涯”借西沉的夕阳抒发了天涯游子之悲;刘禹锡《秋词》中,“②______,③______”以明丽的秋景来抒写豪迈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④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借眼前零落凄哀之景抒飘零伤感之绪……古代文人们寄情于山川风物,将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成就了千古佳作。
2015-2016学年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一、基础·运用(共31分)(一)下列选择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填空题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共10分)如果时间的摆渡者将四季的航船停止,你愿意留在哪个季节?春的追求者说:“我愿意是春天。
她用芊.芊的细草踩化积雪,用响亮的春雷唤醒一切。
我爱mián mián烟雨,爱明艳的鲜花和摇yè的柳枝。
”夏的仰慕者说:“我更愿意是夏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秋的拥护者说:“谁不仰慕秋天呢?她会驱散汹涌的热浪,带给你一季的清爽;她会在夜晚,让____甲____(清澈/明澈)的月光铺满院落,抚慰游子的心。
”冬的信徒们说:“冬天是____乙____(慈善/公平)的,将蛰伏的生命贮.蓄在厚厚的白雪下等待来年的萌芽;他还是渊博.的,知道春夏秋让人们沉醉的太久,用严寒暂时把他们分开,让人们在思考中升华自己的人生。
”每个季节都是一首精彩绝lún的诗,春华秋实,夏长东藏,各有mèi力,就像是我们的人生。
我们是被春天唤醒的种子,在夏天茁壮成长,在秋天____丙____(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地奉献,在冬天悄悄地孕育。
1. 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芊芊.(xiān) 摇拽B. 贮.藏(chǔ) 绵绵烟雨C. 汹涌.(yǒng) 魅力D. 渊博.(buó) 精彩绝伦2. 对“汹”字笔顺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丶丶一丿丶L丨B. 丶丶一丶L丨C. 丶丶一L丨丿丶D. 丶丶一L丨丶丿3. 根据题意,分别在横线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明澈 公平 默默无闻B. 明澈 慈善 默默无闻C. 清澈 公平 孜孜不倦D. 清澈 慈善 孜孜不倦4. 在文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爱在欢畅的泉声中酣然入梦②爱在湛蓝的天幕中欣赏灿烂的彩虹③夏天还是温柔的,我爱在山涧清泉濯洗时,鱼儿亲吻脚窝④夏天是激情的,我爱在耀眼的闪电中倾听狮吼般的雷鸣A. ③④②①B. ③①④②C. ④②①③D. ④②③①5. 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端正平稳,有流动美。
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亲爱的同学:这份测评卷主要检测你迈入中学大门以来语文学科积累与运用情况和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
请注意,把你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试卷满分是l00分,考试时间是120分钟。
希望你能细心作答.尽情展示你的语文才华!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贮.蓄(zhù) 颤.栗(zhàn) 和煦.(xù) 锲.而不舍(qì)B.迸.发(hìng) 静谧.(mì) 称.职(chèn) 素湍.绿潭(tuān)C.吟.诵(yín) 倔.强(jué) 抖擞.(sǒu) 心不在焉.(yān)D.安适.(shì) 磅.礴(páng) 凋.敝(chóu) 孜.孜不倦(zī)2.根据拼音在方格内依次写出汉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分)(1)闪shuò zhuó热轻飞màn舞近在zhǐ尺(2)xuàn目干hé不可救yào 卷zhì浩繁3根据下列句子中画线处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成语..。
(2分)(1)某些乳制品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对婴幼儿造成的危害真是让人听了十分吃惊。
(2)在孔子看来,教育人很有耐心、不知疲倦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品质。
(3)人们思想深处的某些东西总是牢固的无法动摇的,任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也无法改变。
(4)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接的闽西南地区山势蜿蜒,峰峦叠嶂,这里的土楼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般分布在山谷盆地中。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虫治虫》出自《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B.沈从文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初一语文上学期北京海淀区期末测试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一.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共30分)1. 请你给其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横线上。
(3分)贮蓄______ 提防______ 咫尺______和煦______ 骇人听闻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2. 请你根据拼音在方格内把它们的汉字写出来。
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分)gōu3. 请从下面两组作家中任选一组,按要求完成下表。
(不能两组都选,中国作家需要注明朝代或时代)(3分)A组:安徒生辛弃疾沈从文4. 请从下面八道题中任选五道,默写出上句或下句。
(不能多选)(5分)(1)□□□□□□□,草色遥看近却无。
(2)□□□□□□□,听取蛙声一片。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不愤不启,□□□□(5)但愿人长久,□□□□□。
(6)□□□□□□□,随风直到夜郎西。
(7)海日生残夜,□□□□□。
(8)盈盈一水间,□□□□□。
5. 从下面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请你说说它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并简要分析朗读时应该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应该重读哪些词语。
(3分)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选择:_______景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读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重点掌握句子的赏析《春》《济南的冬天》《夏》做笔记6. 通过《狼》专题的学习,我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其实像狼这样的一些动物使我们的文化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涵。
相信你对马更不陌生。
请你试着写出三个与马有关的成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蒲松龄朝代()作品()7. 最后,蓓姬虚弱的手脚再也无力拖着她往前移动了。
初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5页 初一语文试题(共8页)第6页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错别字。
(3分)话音刚落,一声霹l ì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
盲孩子手中的灯突然灭了。
随后,影子也不见了。
盲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矿野上。
他呼唤他的影子,没有回应,听到的只有风声和雨声。
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
跄._____ 霹l ì____ _____ 改为______ 2.按要求填空。
(8分)⑴《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晏殊的《浣溪沙》中既感叹时光飞逝,又流露出人生无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成语“源头活水”出自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哪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了对时序变迁,流年易逝的感伤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曹操在《观沧海》中写远大抱负,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辛弃疾在《西江月》中,畅谈丰收,将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评语文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粗糙(cāo)应和(hè)酝酿(rǎng)锲而不舍(qiè)B.炫目(xuàn)称职(chèng)倔强(jué)白驹过隙(xì)C.卷帙(zhì)汲取(jí)和煦(xù)茅塞顿开(sè)D.干涸(hé)灼热(zhuó)黛色(dài)潜移默化(qiǎn)2.请你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注意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3分)茫无yá际海nà百川星罗qí布hài人听闻轻飞màn舞近在zhǐ尺3.下列语段中画横线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有的人觉得创造力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才有。
不言而喻(A),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五彩纷呈(B)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C)就能获得非同一般(D)的灵感,他们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4.请根据原诗默写(4分)(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又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3)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5.请你根据上下文,合理想象,在空格中为小姑娘写一段心理活动(40字左右)(3分)当小姑娘历尽辛苦,忍着口渴,把盛满水的水罐递给母亲时,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卷一.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古文:(10分)6.课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宋(朝代)的欧阳修(人名)。
(1+1+1=3分)7. (1+1=2分)(1)汝亦知.射乎(懂得)(2)笑而遣.之(打发)8.(2分)无他(1’),但(1’)手熟尔。
(这)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练)罢了。
9.卖油翁是个朴实、沉稳的人(1分),他的话告诉我们熟能生巧(2分)的道理。
(三)课外文言文:(8分)10.解释加点字(1+1=2分):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蔡召其友人子至.(到)11.翻译句子:蔡磷坚还亡友财。
_蔡磷坚持(1’)归还(1’)死去(1’)的朋友的钱财_。
__(3分)12. 信守承诺,重视情义的人。
(3分,答对一点2分,答到两点3分)二.现代文阅读13.咀jué(嚼)(1分)14. 第(6)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1’)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星的闪亮(1’),也反映出老山界的“高”和“险”(1’)。
(3分)15. ( C ) (2分)(二)课外说明文:(12分)16. _“至今仍”意思是到现在还是,在文中意思是从1893年起高耸的钟楼和大钟到现在还是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1’)。
如去掉,与事实不符。
(只说明此钟楼和大钟1893年是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1’)。
(2分)。
17.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海关大钟/钟摆非常沉重。
(2分,格式语言不写倒扣分)18. _ A__(1’)(1)___海关大钟建造的历史概况。
___(2分)(2)__介绍海关大钟的机芯房和扩音层。
__(2分)(3)__海关大钟钟声的变迁。
_(2分)19. __外滩海关大钟__1’(不能只写海关大钟)(三)课外记叙文(14分)20、看拼音写汉字:枯zào(燥)(2分)21、_早晨醒来能在枕下(1’)找到父亲给我们准备的零食(1’)。
_(2分)22、⑴__零食种类多__(1分)⑵__零食不断变化花样__(1分)23、肖像描写:_“父亲总是微笑着点头答应。
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一(7)题。
(共14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i的快乐?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①(由诞生)。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凤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② (尊老爱幼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yiyi,一到空旷之处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澄澈(dèng)较量(jiào) B.澄澈(dèng)较量(jiǎo)c.澄澈( chéng) 较量(jiào) D.澄澈(chéng) 较量(jiǎo)(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由尊老爱幼 B.由扶老携幼C.诞生尊老爱幼 D.诞生扶老携幼(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十分丰富。
文中的“四面楚歌”出自历史故事,还有的成语出自古典诗文。
下面成语都出自《论语》的一项是(2分)A.杞人忧天不可救药 B.神通广大随声附和C.不毛之地大相径庭 D.乐在其中温故知新(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
B.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的玩具。
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风筝进人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D.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上联:少年乘风①下联:纸鸢② 逐云飞A.①牵线舞②载梦 B.①拨丝线②载梦C.①牵线舞②轻巧 D.①拨丝线②轻巧(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2分)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1、找出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加上横线,将正确的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4分) 小心冀冀 苦心孤诣 决处逢生 明察秋豪 怡然自得 海枯石烂 花枝召展 庞然大物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A 、黄晕(yu ân ) 倔强(ji àng ) 赏赐( c ì )峰峦 ( lu án ) B 、陛下( b ì ) 澄澈(d âng ) 缥缈(mi ǎo ) 洗濯(zhu ï) C 、目眩(xu àn ) 庇护( b ì ) 钦差(q īn ) 迸溅(b âng ) D 、滑稽( j ī ) 潺潺 (ch án ) 轻盈(y ãng ) 啜泣(chu î) 3、下面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B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 、他首先第一个发言,在众人的注视下分外高兴。
D 、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5、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看云识天气》这篇生动的说明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B、《河中石兽》一文是纪昀先生的作品,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做事情要多方求证,谋定而动。
C、《济南的冬天》向我们展现了冬天济南的山景和水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人生之师阅读理解?[ 标签:人生] 他是我仅见过三面的老师,却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认识梁敬泗先生那年我16岁,独自离开村子,背着破包去城里参加山东艺校美术科的招生面试。
他坐在桌旁,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盯着我。
盯着我又黄、又瘦、又矮的身子,盯着我的大脑袋、细脖子,盯着我柴禾棍样的脏手腕,盯着我因营养不良而凹凸不平的指甲。
“你是团员吧?”他声音很轻。
“不是。
”我声音更轻。
“是红卫兵吗?”他多了分期望。
“不是。
”我多了分沮丧。
“那么红小兵总是了?”他开始失望。
“我什么都不是。
”我开始痛苦。
想起笔试前的报名表,政治背景栏里排着的父亲、母亲、外祖父,没有一个是“清白”的。
我知道那一行行黑色的弯弯曲曲的字符会像锁链栓住我的一辈子。
“不,你是全市最好的成绩!”他笑了,笑得勉强。
他在桌上摊开一张张考生的素描耐心地评点着,比较着,对我那张卷子指出了一大堆不足,从光、色、层次到结构、线条讲得很细,使我第一次知道绘画竟有如此多的道理。
黄昏,他送我出来,弯腰拍着我的肩:“好孩子,千万别灰心,党的政策是‘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
’老师一定帮你,会录取的。
只要求你一件事:天天画别荒了学业,下次见面要检查作业的。
”我没被录取。
听说他为这事和工宣队拍了桌子。
两年后,他又招生,已经走了十几个市县。
我却没报名,因为我知道不会被录取。
我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狼崽子,瞪着渴望的眼睛,被一道铁棂隔在了生活之外。
考场静静的,只听得见“沙沙”的铅笔划过画纸的声音。
我独自悄悄站在窗外,背着一大捆两年来画的“作业”,忧伤的望着窗棂那边同我一样年轻而充满兴奋的脸。
他看到了我,责怪地叫起来:“怎么来晚了?”我无言以对,只把那捆画递了过去。
他愣了一会儿,叹了口气。
走出考场,拉我坐到一条长长的木凳上,紧绷着脸,翻看着我的画。
“你比他们基础都好,”他指着屋里。
“必须画下去,不能放弃,你会成功的。
按我们学校的程序自修,听着······”于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
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
一、本题共25分
1.C(2分)
2.C(2分)
3.A(2分)
4.C(2分)
5.B(2分) C (1分)
6. D(2分) B (1分)
7.(1)独怆然而涕下(1分)
(2)我寄愁心与明月(1分)
(3)听取蛙声一片(1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共1分。
每空0.5分)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共2分。
每空1分)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2分。
每空1分)
8.(1)略(共3分。
每空1分)
(2)略(共2分。
能简要写出一个情节即可)
二、本题共3分
9. B (1分)
10.地白。
对家乡与亲朋的思念之情。
(共2分。
词语1分,情感1分)
三、本题共12分
(一)
11.A.嫌,担心 B.所以 C.因为 D.同“服”,佩服(共2分。
每项0.5分)
12.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2分)
13.未布瓦,上轻。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共2分。
原因1分,方法1分)
(二)
甲
14.D(2分)
15.略(共2分。
学习经历1分,看法1分)
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乙
14.C(2分)
15.略(共2分。
看法1分,现实生活1分)
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翻译:(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又怎么能够治理一个国家呢?
四、本题共15分
16.(1)爷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父亲大年三十就为乡亲写春联;“我”也为村人写春联,只是儿女们提不起毛笔写字。
(2)父亲冒着大雪为在校学习的“我”送干粮,“我”多次转车送女儿去外县补习俄语。
(共4分。
每个要点1分)
17. C(2分)
18.答案示例:“披一身一头的雪”“笑吟吟”的外貌、神态描写,以及对父亲语言的描写,写出了父亲送干粮辛苦,内心却充满愉悦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联系下文看,这样描写父亲,与“我”送女儿学习形成对比,突出父亲送干粮的艰难,更体现出父
亲极为重视下一辈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共4分。
句内作用分析2分,联系下文作用分析2分)
19.答案示例1:题目“家之脉”指的是家中几代人传承不断的文化意识,这也是我家“家之脉”
的内涵。
我的爷爷在当时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供养爸爸上大学,读研究生;
自从我上学以来,爸爸妈妈为我购电脑,订杂志,换房子,努力为我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可见,在爸爸与我的成长中,“家之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示例2:题目“家之脉”指的是家中几代人传承不断的文化意识。
钱氏家族《家训》有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这种“家之脉”使得钱氏家族历代俊杰辈出,状元众多,进士无数。
近代以来,社会科学方面如钱玄同、钱穆、钱锺书,自然科学方面如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由此可见“家之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共5分。
文章题目的含义2分,自己成长经历或名人事例2分,语言表达1分。
在阐述“家之脉”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时,“家之脉”的内涵可以是不同的)
五、本题共45分
20.本班将于12月19日参加“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将于上午7:30在学校南门集合前往,10:30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门集合返回。
按照要求,请同学们提前上网查阅本班将要参观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厅的相关资料。
此外,根据气象台一周天气预报,当天将会出现大风降温现象,希望大家适当添加衣物。
(共5分。
活动内容1分,时间地点1分,查阅资料1分,防寒提示1分,语言1分)
21.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
1.漏写题目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3.字数不足部分,每50个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