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经
- 格式:ppt
- 大小:859.50 KB
- 文档页数:26
文章导读心包经是围绕人体心脏的具有保护人体心脏的功效,出现心包经不通就会容易导致出现失眠,心烦,还会容易导致面部皮肤出现红肿,双目发红等症状,由于心包经是属于心脏的保护膜,出现心包经不通就会容易引起人体心脏病,严重危害健康,平时要注意情绪,今早治疗。
心包经不通的症状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
会出现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等症状。
如脸部上火、发红。
心悸、目黄。
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
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
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
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等。
手厥阴心包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
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
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中医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
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
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
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
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如何调理心包经呢?经络的调理无外乎就是外调内养:1、外调就是通过工具来打开筋节或通过穴位调理来刺激经络达到疏通的目的。
利用拨筋棒、刮痧板沿着心包经循行的路线就行梳理筋节,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等重点穴位通过点按手法进行刺激来疏通脾经。
2、内养就是通过药物或者食物从内来疏通经络。
心包经五行属火无色属红,宜吃一些红色的食物及红色的水果蔬菜(花生、大枣等),但一定要适度,过犹不及。
五行是相生相克的,量过则伤肺金,最好使用五行平衡粥粉进行五脏同养、阴阳平衡的状态,实现温经通络的效果。
⼼包经第⼗⼆章⼼包经,“包”治⼼脑⾎管疾病⼼包经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症,真是所谓“包”治百病!⼀个⼈如果⼼脑⾎管有问题,那他的⼼包经肯定堵塞了。
这时,他⼀定要在⼼包经这块“⽥”上好好耕耘,才能有效预防⼼脑⾎管疾病。
⼿厥阴⼼包经⽳⼿厥阴⼼包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管系统:⼼慌、⼼动过缓、⼼动过速、⼼绞痛、⼼肌缺⾎、胸闷。
其他:恶⼼、呕吐、抑郁症、中暑、休克、⼩⼉惊风、胃酸胃胀、经脉所过的关节肌⾁痛。
1为⼼脑⾎管保驾护航——⼼包经⼼包经曾被我说成是⽤来救命的,且在多篇⽂章中屡次强调这条经的重要性,但仍然觉得⾔不尽意,许多神奇的功效正急待开发,探宝⾏动看来要更加深⼊,要掘地⼋尺才⾏。
要想再深⼊地学习经络,就要先学会观察经络的⾛向。
经络的⾛向包括两个⽅⾯:⼀个是标有⽳位的主经,还有⼀个是在经络图上找不到的“暗⾏之路”。
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上说⼼包经的⾛向“起于胸中,出属⼼包,下膈,历络三焦(三焦是指整个腹腔)”。
如果我们仅从图中看,⼼包经是不经过膈肌、上腹、中腹、下腹部的,所以“下膈,历络三焦”就是⼼包经的暗⾏之路。
虽然这条“暗道”上没有⽳位,但是既然经络循⾏过此,按“经脉所过,主治所病”的原则,可以看出⼼包经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症,真是所谓“包”治百病!⼼包经在经络图上显⽰为从胸⾛⼿,起于乳头外1⼨的天池⽳,⽌于中指指甲旁的中冲⽳,左右各9个⽳位。
《灵枢》上说⼼包经主治“⼿⼼发热,⼼跳不安,胸闷⼼烦,喜笑不休,臂肘屈伸不利”。
现在临床上多⽤于治疗与⼼脏、⼼⾎管有关的疾患。
下⾯就选⼏个⼼包经的常⽤⽳,和⼤家稍微细致地探讨⼀下。
曲泽——善治冠⼼病、⾼⾎压等此⽳在肘横纹上。
曲,这⾥代表肝的意思;泽,是滋润的意思。
所以这个⽳有滋养肝的功效。
为什么说“曲”是指肝的意思呢?《尚书·洪范》⽈:“⽊⽈曲直”,肝在五⾏中属⽊,曲直是“曲中有直”,也就是“刚柔相济”,说明了肝⽊的正常属性应该是“坚中有韧”的,就像肝所主的“筋”那样。
心包经9个穴位详解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心包经9个穴位详解,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间使穴拼音:jiānshǐ拼音别名:鬼路穴别名解析:1)间使。
间,间接也。
使,指使、派遣也。
解析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
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行至本穴后,经水逐步降温,生发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如被它物间接的指使一般,故名。
2)鬼路。
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
路,通行的道路。
鬼路名意指心包经的经水由本穴流行通过。
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故名鬼路。
3)心包经经。
经,动而不居也。
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动而不居,故为心包经经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化气,所化之气性凉,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
意义: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
意义运行:经水循经下传于内关穴,凉湿水气则汇入天运行部的肺气之中。
气血:气血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凉气血湿水气。
关联关联:心包经经穴。
取穴: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取穴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解剖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功能:散热生气。
功能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主治狂,痫症,腋肿肘挛,臂痛。
操作操作:刺法:直刺0.5-1.0寸。
本穴深部为正中神经干,若针刺时穴区出现发热、疼痛或强烈的触电感,当停针或略向后退针,不宜反复提插捻转,以防损伤正中神经。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拍打心包经的方法拍打心包经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拍打心包经的方法。
首先,拍打心包经前需要找到心包经的穴位,心包经主要沿着胸前中线上行,从胸骨下到喉结再到两耳后,包括了多个穴位。
其中,常用的拍打穴位有正厥、神门、复溜、天泉等。
通过拍打这些穴位,可以刺激心包经络,调整心脏、肺脏、脾脏等器官的功能,增加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
接下来,可以采用拍打的方法进行心包经的调理。
具体操作如下:1. 双手握拳,拳头拍打胸部:站立或坐下,双手握拳,拳头贴紧胸前,用力拍打胸部,从上往下拍打至腹部,每次约拍打50下。
这种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心脏负担,缓解胸闷气短等不适。
2. 拍打心脏区:双手平摊在胸前,手掌对心脏,用力拍打心脏区,每次约拍打50下。
这种拍打可以刺激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供血,预防心脏病。
3. 拍打背部心包经:双手交替拍打背部心包经,从上往下依次拍打脊柱两侧,每次约拍打50下。
这种拍打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整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
4. 拍打下肢心包经:双手拳头用力拍打大腿内侧的心包经,每次约拍打50下。
这种拍打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增加下肢血液供应,缓解疲劳和肿痛。
在拍打心包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力度要适中:拍打时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轻无效,也不能过重伤及肌肉和穴位。
2. 以舒适为主:拍打时应根据个人的感受进行,以舒适为主,不宜过度用力,避免造成不适。
3. 坚持有规律:拍打心包经是一种长期的养生方法,需要坚持有规律地进行,最好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拍打10-15分钟,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拍打心包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但是需要注意适量用力,坚持有规律地进行。
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等健康问题,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拍打心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