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班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在“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课题:去年的树上节课咱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谁能说说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生说)二、对话朗读,培养语感1、研读第一次唱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看来大家对课文的内容都有了个大概的了解,那课文中有几次写到鸟儿唱歌给她的好朋友大树听的?快看看课文,浏览一遍,看看几次写到唱歌呢?找到相关的语段读给大家听(请生说)现在老师把你们刚刚读的打到大屏幕上,大家看一下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当你读到这两次唱歌的时候,你的感受一不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读第一个语段的时候感受到开心,读第二个语段时感受到悲伤)那是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快乐,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悲伤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鸟儿的歌声一起回到去年(板书:去年)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看看是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快乐。
轻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请生说:天天)别的同学你是从哪儿读出了快乐呢?你从这个语段,从天天这个词感受到了鸟儿和树他们的快乐,一个天天给好朋友唱歌,一个天天听好朋友唱歌,想象一下,这是个怎么美好的画面啊!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个画面?(想)那就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个美好的画面吧!我来读第一句,待会儿我示意一下你们就读下面一句,好吗?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去年的树教案去年的树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去年的树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去年的树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1个二类生字,会写4个一类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情感,学习拟人体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1、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去年的树》一文。
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讲述一下。
多媒体提示: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
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
它到处寻找,问了()()和()知道了()。
于是,鸟儿()。
2、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全文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分别是哪几次?相应板书如下:11去年的树鸟儿———树树根门先生小女孩二、新授(一)学习第一部分:“鸟和树的对话”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从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强调“天天唱”,“天天听”。
2、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飞到很远的地方过冬。
两个好朋友不得不分别,这是多么无奈、伤感啊!想想:它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又说了什么呢?该如何读出这种心情?多媒体出示: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你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3、指导感情朗读: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还有淡淡的伤感。
而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
师:请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二)学习鸟儿与树根、门先生、小女孩的对话部分。
1、师:冬天过去,春天又来了。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6篇)《去年的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知: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6个;能正确填写量词。
操作:1、默读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情感: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感受友情的珍贵,感受鸟儿的守信。
教学重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2、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破坏,懂得保护自然,爱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
感受友情的珍贵,感受鸟儿与树之间诚信。
教学过程媒体激趣、导入新课播放媒体: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出示句子)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
(注意读好小鸟的话)师:鸟儿和大树依依惜别,明年他们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1课《去年的树》出示课题,齐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于是鸟儿问了最后见到了的大树。
2、交流3、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4、交流、出示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1、快速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工厂大门、小女孩的对话2、是啊!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
请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3、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伤心)3、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择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
鸟儿________地问树桩:“大树到哪里去了?”树桩回答……鸟儿________地问工厂的大门……鸟儿________地问小女孩…4、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去年的树》教案(5篇)《去年的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流程】第一教时一、教时目标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1、揭题引入: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⑴ 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⑵ 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
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
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因为它。
5、体会课文情感:⑴ 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⑵ 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6、朗读指导:⑴ 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⑵ 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布置作业: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开一个故事介绍会: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去年的树》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去年的树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去年的树教案《去年的树》教案优秀7篇《去年的树》教案篇一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用书第7册童话单元的课文。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它的朋友树却不见了。
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会产生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根据我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的估计,文中所蕴涵的关于重视友情的人文内涵和诚信、奉献和环保这些精神,他们一般很难在学文的过程中得到体会和理解,何况是要达到这种多元化理解的阅读效果。
“人文性的厚度”不够,几乎是目前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学中的缺憾,甚至是空白,所以我的设计中要把这块的引导当作一个重点难点去突破。
但是相比较而言,在重视多元的人文精神理解的基础上,友情和诚信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且要进行辨证的理解和统一: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友情才会更珍贵更长久。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我作了以下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读课文。
2、换位思考,懂得朋友间诚信的可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二、本课的设计理念1、转变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思想美。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读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欲望,导入课文。
1、幻灯出示课文1—5自然段,师有感情地朗读,生用心静听。
2、谈话:这些文字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期待?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课文。
师:的确,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
我们可以想象,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相互关爱,生活得其乐融融;我们也期待着,他们的友情能天长地久。
春天来临时,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那么,事情会和我们期待中的一样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也许,其中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会打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设计意图:合理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是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的第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将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幻灯出示: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树。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她四处寻访,问了、和,知道。
于是,鸟儿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朴实,浅显易读,生字较少,因此初读时重点放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上。
大班《去年的树》教案7篇教案的多样性设计可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只有根据实际教学进度编写的教案,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班《去年的树》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去年的树》教案篇1一、紧扣特点说教材?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到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
可是,第二年,当鸟儿飞回来找他的好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四处找寻,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读罢此文,鸟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际,挥之不去。
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年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我把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重点词语,理解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揭示的道理。
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
二、据生依文说理念我把教学本课的理念概括为:目标明思路清晰,抓训练扎实有序。
学文本读悟相依,设问题紧扣主题,细打磨浑然一体,文与道两相统一。
教学中力求体现。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1、说教法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飞腾迭起写写练练。
这堂课主要想采用读悟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设置多种情景,用心灵去感受,设计教师范读、引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2、说学法(1)继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意的方法和能力。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
学习中,让学生用笔来思考。
用笔来思考,就是要求学生边读边用书面文字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
用笔来思考,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7篇】《去年的树》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蕴涵温情。
2、能大胆想象,乐意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讲述自己的猜测。
3、珍惜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
活动准备:1.动画片《去年的树》2.《去年的树》PPT、3.背景音乐二首。
4.树墩、大门、小姑娘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一、幼儿听音乐入室。
1.教师提问:这首歌曲的名称叫什么?(找朋友)那让我们也来找自己的好朋友吧!(幼儿听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2.你的好朋友在哪里?跟好朋友握握手、把手举高、3.他为什么是你的好朋友啊?(2个孩子回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好朋友,我们的生活就不在孤单了,生活很快乐!让我们拉着好朋友的手找个位置坐吧。
二、谈话引题、引出活动。
(出示图片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倾听故事的欲望。
1、老师:今天我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T:封面)故事的名称叫《去年的树》,故事就讲一对好朋友的事情。
让我们来听听。
二、分段欣赏、让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猜测。
1、欣赏故事前一小段(背景音乐一)A故事讲到“小鸟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如果,你是树,你是小鸟,那分别的时候你们会说什么呢?教师讲故事。
2、故事讲到“树,不见了。
只剩下树墩”时再让幼儿猜想;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3、欣赏故事后半段。
(背景音乐二)4、提问故事主要内容: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故事中有谁?你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让我们完整的。
欣赏故事一遍)(三)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
嗯,小朋友都讲得很好,那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听看故事里还有哪些情节我们刚才没有讲到哦。
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体会故事蕴涵温情。
(四)(一)出示PPt图一提问:1、故事里谁和谁是好朋友?2、他们每天怎样开心地生活着?(谈到小鸟唱歌时,播放音效)三、后来小鸟问什么要离开树呢?四、临别前,树对鸟儿说了什么?五、鸟儿是怎么回答的?(全班幼儿跟说一遍鸟儿与树的对话)教师:恩、这是鸟儿对树的承诺,后来鸟儿有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呢。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一)香港保良局蔡继有学校王清凤教学目标一学生透过学习《去年的树》,了解“诚信”的可贵,进一步从不同有关友谊的故事中,领悟朋友的相处之道,并能从生活中挖掘例子说明之。
教学目标二1. 学生能藉探讨小鸟的心情指数,了解故事的脉络,并加以复述。
2. 学生能对“诚信”二字作出个人见解,并从生活中发掘事例。
3. 学生能从不同有关“友谊”“诚信”的故事中,找出朋友之道,并与同学分享。
教具准备词卡、“诚信”果实、“诚信”树、故事纸、工作纸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一)以听入手,逐步阐释。
以聆听资料导入课题,让学生用词卡写上初步感受。
让学生回到文本,朗读全文,并解说感想可结合初步感受作出比较(二)有规引导,概述文章重点。
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小鸟心情指数。
分组汇报小鸟心情演变的历程,就重点句子进行朗读。
归纳小鸟心情指数,带出小鸟注重情谊,重视诚信。
第二课时(一)演绎“诚信”二字。
以小鸟最后的心情指数作为比较,强调小鸟最后是带着平静的心情离开的。
解说小鸟最后的心情是因为“诚信”二字而产生的。
两位教师藉交谈,带出“诚信”多层次的意思,带出“诚信”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扩散思维。
邀请学生口头解说:诚信是……出示“诚信”果实,让学生填写。
让学生读出所写感想,并拼凑成一棵“诚信”树,强调朋友之间诚信的重要性。
(二)内容延伸。
指出朋友相处时,不仅要有“诚信”,还有许多其他元素。
学生分小组阅读不同有关友谊的故事,探讨友谊的真谛。
以拼图方式进行小组分享。
归纳出维持朋友关系的重要因素。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二)澳门望厦区庇道学校梁怡安曾韦迪班级对象小学四年级预设时间五十分钟应用课文《去年的树》(第三教节)教学重点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已有知识学生已具有课文的基本知识,本课是作为课后延伸。
默认教学目标1.透过角色的扮演理解课文内容。
2.以多元学习型态进行思想教育,并感受童话的寓意。
《去年的树》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
从九月伊始接手四2班以来,我一直在有意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和课下接触,我发现班上51个孩子在思维上普遍活跃,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
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内心自然是欣慰无比。
然而,从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他们往往被课文中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所羁绊,对课文描述的内容缺乏代入感,难以深入地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便成为我这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作为民族的希望、社会的未来,他们必定会成为21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主力军,而情感体验能力恰恰是一个创新人才必备的重要创造性思维能力之一。
如果对孩子们现在缺乏情感体验能力这一情况放任不管,必将严重影响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成长。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呢?正当我为这个问题所困惑时,语文课本上第三组的课文引起了我的注意。
本组课文的专题“中外通话”,由4篇不同风格的童话故事组成,童话相对于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来说,本身就更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或许会是一个培养他们情感体验能力的好机会!
案例描述:
《去年的树》讲了这样一个情深意浓的童话故事: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树也天天听鸟儿歌唱。
秋天到来,即将飞去南方的鸟儿答应树明年春天回来再唱歌给它听。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辗转询问了树根、大门和小女孩,最后终于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唱起了去年的歌曲。
课文由四次对话组成,朴实无华的语句,却表达出鸟儿和大树之间真挚动人的情谊。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这两点都必须建立在孩子们对鸟儿和树之间的情谊有足够深刻的体会之上。
课堂上,孩子们正在整齐地朗读课文时,可以明显感觉到,由于全文使用白描写法,所以孩子们对朗读时的语气把握不到位,自然也难以体悟蕴含其中的情感。
听了他们的朗读,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指出问题,指导他们重新朗读,而是满脸困惑地请教他们:“老师有个疑问,这些对话都只有树对鸟儿说、鸟儿说、树根回答,没有描述他们对话时的表情和样子,请大家发挥想象,帮助作者填补上这些空白,好吗?”听了我的请求,孩子们立马流露出兴奋的神情,不少孩子已经开始在歪着脑袋思考,也有积极的孩子忍不住举起了手。
最先举手的杨哲灿同学说:“第一段对话里,树对鸟儿说时应该是念念不舍的。
”“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好朋友,现在鸟儿就要飞走了,也没有人来给它唱歌了,所以它舍不得。
”“这里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吗?”“还有留念不舍、依依不舍。
”“那鸟儿又是怎么说呢?”“鸟儿心里想着它一定还要回来,所以说话的表情应该是比较坚定的。
”听了他的回答,其他的孩子脸上也都是认可的表情,有一些不大举手的孩子似乎也从他的答案中得到启发,犹豫地举起了手。
其中比较胆小的贺祥同学说:“鸟
儿问树根的时候,心里一定很吃惊,因为他心里想着回来给好朋友唱歌,却发现好朋友没了。
”“这个时候鸟儿不仅惊讶,肯定还很着急,想想我们找不到人的时候也是挺急的”,杨璟浛同学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已经联系起了生活中的场景。
班长单家辉说:“这时候树根心里也挺难过的,因为它就是树的一部分,却被砍断了,它说话的时候肯定很伤心。
”……
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童话人物的心情也渐渐浸润到他们心中。
这时,我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本来选好了角色后就要开始读了,活泼好动的陈泽熙却举起了手:“老师,我们可以到讲台上去读吗?我还想加些动作呢!”其他孩子听罢,也纷纷高兴地表示赞同。
把分角色朗读变成更生动的角色扮演,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表演开始了,台下所有孩子轻轻读起了旁白:“一棵树和一只鸟儿……”台上扮演鸟儿、大树、树根的孩子也迅速进入状态,动情地表演起来,其中扮演大门的是比较调皮的谭昭阳,到他这一段时,只见他坐在地上,神态高傲,面对急切的鸟儿,只是冷冷地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啦。
”他作了小小的改动,却把门的见怪不怪和冷淡表现得更加贴切。
接着,到了最后一段,扮演小女孩的是刘俊涵,他是个声音洪亮的男孩子,却主动提出要演这个小女孩。
扮演鸟儿的陈泽熙飞到他身旁询问时,只见他认真地嘻着牙齿,想要为自己添上几分可爱,然后捏着嗓子嗲嗲地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这神态、这声音,还真是像极了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他的反串演出不仅没有惹得孩子们哄堂大笑,反倒让台下的旁白读得更加动情了。
扮演结束之后,孩子们身上丝毫没有先前的欢欣雀跃,教室里的氛围顿时变得安静又凝重。
我看到唐瑞睿的神色尤为悲伤,走到他身旁问道:“你有什么感受?”他愣了几秒,才站起来缓缓地说:“我觉得鸟儿真可怜,一直寻找它的好朋友,最后却只能对着灯火唱歌。
”“它坚持要找到好朋友唱歌给它听,除了是只可怜的鸟儿,还是只什么样的鸟儿呢?”“还是只信守承诺的鸟儿,它经历了好几次挫折,依然没有放弃,最后还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古灵精怪的王泽昊同学也站起来说到:“我觉得这个大树,它其实并不可怜,因为它有鸟儿这样真诚的好朋友。
”谢冰滨补充到:“他们的友谊非常的宝贵,但是这个伐木工人太可恶了,如果不是它把大树砍掉,鸟儿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不应该砍树,不能破坏美好的大自然。
”……
案例评析:
这堂课不仅是孩子们在学习,作为老师,我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也得到了不少启发。
我一直对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倍感头疼,在这堂课上,这个问题却迎刃而解了。
一堂课的成功自然不可能直接改变孩子们的思维方式,然而其中有用的方法和思路,却对体验情感能力的长期培养大有益处。
这里面既有我事先的设计,也有孩子们临场的发挥,对于之后的课程而言,值得借鉴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落实体验式教育。
培养孩子情感体验能力,本身就属于体验式教育的一部分,这应当是一个强调过程的教育,只是,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一味思考着如何达到结果,忽略了情感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学习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的学习,而是一种与其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这堂课中,孩子们通过想象补白对话,联系生活中的场景理解童话人物的心理,以及以表演的形式来朗读课文,都是很好的情感体验过程。
体验式教育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孩子们联想、想象和扮演的过程中,不正是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吗?
第二,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
平时,我认为自己给予孩子们不少自主的空间,算得上是民主型教师了。
但是,在课堂上,却往往不敢相信孩子们,尤其是当孩子们突然冒出和教学预设不同的提议时,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我常常费力去将他们拉回来。
然而,这堂课让我发现,孩子是最清楚自己的状态的,他们临场的想法有可能会比预设更加适合当时的氛围,也更可能得到超出期待的效果。
第三,自主学习与合理引导相结合。
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要求发展、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也是来自内部的。
所以,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像往常那些围绕着课文的重点内容滔滔不绝,也没有直接对孩子们的回答作出评价,而是在提问之后,针对他们的答案作出恰当的引导,促使他们继续深入地思考,进而收获更多的知识。
当孩子们提出把分角色朗读改为扮演时,我心中其实是犹豫不决的,然而事实证明,孩子们在逼真的扮演中揣摩着人物的心理、想象着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甚至朗读旁白的同学也在根据情节发展努力表现出不同的氛围。
在这样自主、有趣的学习过程中,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就逐渐浸润到孩子们心中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