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6 KB
- 文档页数:2
《灯》大班主题教案《灯》大班主题教案1一、活动名称:红灯停,绿灯行二、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三、活动准备:红绿灯图片、画有十字路口(有斑马线)的图片四、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十字路口的图片提问:①这是哪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它?②上面的白线叫什么?有什么作用?2、出示红绿灯图片提问:①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它?②它有什么作用呢?3、让幼儿讨论,如果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怎么过马路。
4、教师小结小朋友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红绿灯,绿灯可以走,红灯不能走,走的时候要走斑马线,如果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要两边看一看,没有车子才能过,要慢慢走,不能乱跑。
爸爸妈妈在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
5、游戏:红灯停、绿灯行玩法:请一个小朋友当交通灯,一只手拿红灯,一只手拿绿灯。
其他小朋友开着车子过“马路”时看红绿灯,绿灯往前开,红灯停下来,如违反罚停玩游戏一次。
《灯》大班主题教案2活动产生背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外出旅游时,带回来几种好看的灯,孩子们看非常感兴趣,就开始议论起自己有什么好看的灯,并且也带来了好多种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其中“为什么灯上的灯泡不一样”这个问题,是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结合黄墟的灯泡厂较多,这个关于“灯泡”的探索活动由此展开了。
一、灯泡的构造班上很多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泡和制作灯泡的一些材料,与老师一起布置了一个“我们的发现”资料区。
在布置时,孩子们叽叽喳喳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倩说:“我的灯泡是红色的,和你们的不一样。
”豪豪说:“你们的灯泡上面是圆的,我的还有点尖呢。
”徐莹:“老板阿姨说我这个是‘芯子’,灯泡做好后,都要放在我这儿呢。
”孩子们一看,徐莹手上拿的是一个纸板,上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洞,听她这么一说,都将自己的灯泡往里面放,有的说:“我的灯泡可以放。
”有的说:“这个圆洞太小了,我的灯泡放不下。
大班科学灯教案8篇大班科学灯教案篇1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和讲述的习惯。
3.初步的探寻溶解的现象。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饮料,品尝过饮料。
2.材料准备:冷水、热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柠檬粉等、轻音乐的磁带、录音机、毛巾活动过程:一、创设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品尝“小兔”制作的饮料,说说自己喝的饮料。
提问:你喝的是什么饮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三、幼儿做饮料,引导幼儿边做边观察。
1、引导幼儿认识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1)你们在做饮料的时候,看看有什么奇怪的变化?(2)与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发现。
(3)要让做饮料的房间干干净净。
3、观察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提问:你做的是什么饮料?味道怎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做饮料的过程和发现。
四、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品尝饮料,说说自己做饮料的发现。
五、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请客人品尝饮料,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1、本节课环节基本齐全,目标基本达到。
2、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感兴趣。
3、教学过程中不能照顾到所有幼儿。
4、今后我要更加努力,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大班科学灯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们奇特的功能。
2、通过观察画面、盆景,感知有趣的植物,并大胆地讲述植物的外形特征。
3、产生进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愿望,对花草植物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一台,电视机一台。
2、教师准备含羞草一盆,幼儿从自己家里带一盆有趣的植物、图片资料或影像资料。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1、出示含羞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认识它吗?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2)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含羞草,观察并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
巴金的《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灯》的情节,把握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析小说《灯》中的象征意义;2. 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演变;3. 运用文学批判思维解读小说;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案和课件;2.《灯》的文本;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材料;4.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音乐,创造安静祥和的氛围;2. 通过展示《灯》的封面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步骤二:情节分析(20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讨论小说的情节,提出对情节的理解和解读;2. 将几个小组的观点分享给全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
步骤三:人物分析(20分钟)1. 通过阅读小说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演变;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步骤四:文学批评与分析(2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2. 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小说中的重要情节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背后的象征和寓意;3. 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步骤五:写作训练(2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对《灯》的理解和分析,写一篇作文;2. 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和观点,并组织好文章的结构和内容;3. 在写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互评和讨论;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3.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五、课后作业:1. 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知识点和讨论内容;2. 阅读《灯》后面的评论和批评文章,扩展对小说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活跃程度;2. 文学思维:通过学生的文学批评分析和写作水平,评估他们的文学思维能力;3. 阅读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灯》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灯的种类、结构、用途和危险性;2.了解灯的光线、颜色、亮度等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2.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灯的种类及结构灯的种类包括电灯、蜡烛、油灯,灯的结构包括灯座、灯泡、灯罩等。
2. 灯的用途及危险性灯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装饰,同时灯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灯泡发热,灯座易触电等。
3. 灯的特征灯的光线、颜色、亮度等特征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1. 导入环节1.老师问一些与灯相关的问题,如:灯的种类、用途等;2.引入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 观察灯的种类及结构1.教师给予幼儿各种不同种类的灯,让幼儿观察灯的外观、种类和结构;2.引导幼儿探究灯的结构,如:灯泡、灯座、灯罩等。
3. 学习灯的用途及危险性1.教师介绍灯的常见用途以及一些常见的灯具安全知识;2.强调安全意识,教育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灯具和规避灯具的危险。
4. 亲手制作灯具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灯具的玩具做法,如:用牛皮纸、彩纸等制作小灯笼,以及纸杯灯座等;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灯具。
5. 比较不同灯光的特征1.教师启发幼儿分辨不同灯光的特征,如:亮度、颜色、辐射等;2.安排幼儿课堂活动,让幼儿在比较不同灯光后探究灯光的特性。
6. 温馨领悟培养1.教师以情境为背景,让幼儿思考灯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重要性;2.教师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1.教师:负责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幼儿探究观察、自主学习;2.幼儿:参与课程活动,探究灯的知识及相关特性。
五、教学评价1. 知识评价1.幼儿是否了解灯的种类、用途、结构等相关知识;2.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灯具并规避应该注意的危险。
2. 能力评价1.幼儿是否能够独立制作手工灯具;2.幼儿是否具备探究和分析的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灯》大班科学教案《灯》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灯》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灯的种类、用途及发展历史。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活动准备1.幼儿已参观过灯具店。
2.幼儿科学用书:《灯的故事》。
3.收集几盏实物灯,制作灯的照片和课件。
4.四块分类板、篮子。
活动过程一、了解室内灯师:前天,林老师带你们参观了哪里?(灯具店)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灯。
我呢,把这些灯拍成了照片,请挑选一张你最喜欢的灯的照片,然后相互介绍一下你的这盏灯。
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
1.分类摆放。
师:前面有四块分类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想一想,你手里的灯应该安装在哪里?请把你手里灯的照片按照标记贴在前面的分类板上。
篮子里还有灯的照片,请你再去分一分。
2.共同检查摆放是否正确。
二、了解室外灯1.请幼儿介绍自己看过的室外灯。
师:这些吊灯、壁灯、台灯和落地灯都是安装在室内的,叫室内灯。
室外也有许多灯,前天,林老师请你回家后把看到的室外灯画下来,现在请大家相互说一说你所记录的室外灯,它是在哪里看到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好,把你的记录纸赶快收好,回教室后贴到主题墙上。
1.观看课件:路灯(照明)、指示灯(指示)、霓虹灯(装饰)、花灯、冰灯(观赏)。
2.师:林老师也收集到了许多室外灯,一起来看看。
看后小结:除了小朋友收集到的会照明的路灯、会提醒人的指示灯和装饰用的霓虹灯,还有观赏用的花灯和冰灯。
三、了解灯的历史1.电灯的发明。
师:刚才这么多的室内灯和室外灯,是什么让它们亮起来的?(电)这些用电亮起来的灯,叫电灯。
那你们知道最早的电灯是谁发明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看课件,听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爱迪生是美国的一个发明家。
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喜欢做各种实验。
巴金《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巴金《灯》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2. 深入体会巴金在《灯》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3.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灯》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2. 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灯》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2. 运用心理描写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巴金的视频,引出《灯》这一作品。
让学生简单了解巴金的生平和《灯》的创作背景。
2. 呈现(20分钟)呈现《灯》的原文,选取其中的片段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其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情感。
3. 概括(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概括《灯》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美学价值。
4. 练习(15分钟)选取《灯》中的另一个片段,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反馈与总结(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时出现的错误。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使用PPT课件,突出重点和难点;2. 通过板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灯》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3. 运用引导式提问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4.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选取《灯》中的片段,让学生当堂分析和解读,并运用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技巧进行短文写作;2.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阅读《灯》的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评价,并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灯》教案《灯》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灯》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深刻哲理。
2.体味作者以“灯”为象征物,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
3.分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品味本文文笔细腻、含而不露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感受巴金散文语言的含蓄风格。
2.寻找线索,把握文章思路。
德育目标1.学习作者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2.树立在人生逆境中不畏缩退却,时刻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掌握咏物散文用象征手法所表现的含蓄之美。
2.理解本文的情和理。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主题是怎样一步步升华的。
2.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如对文章情和理的探讨,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教师点拨提示。
2.发现法。
如对含蓄语句言外之意的解读。
尽量让学生先提问题。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1、看画面,问:画面上有什么?(油灯、电灯)2、总结:这些都是灯。
生活中,我们都离不了灯,假如以“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准备写什么样的主题呢?3、请2~3名学生回答。
4、从正面点评学生的回答。
5、总结:看到“灯”,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指路、照明;深一层的,会以此来写灯某个方面的抽象作用:给人温暖、安慰。
这些都很符合题意,但立意都不太深刻。
那么,怎样挖掘灯的深层意蕴呢?巴金先生的散文《灯》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借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探究学习:(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如下:A、文章写了哪些灯?请按顺序指出来。
B、读了全文后,有何感想或疑问。
2、请学生回答:A、文章分别写了哪些灯?明确①傍山建筑的平房里的灯光②风雪夜豆大的灯光③山脚的灯光④灯塔⑤长夜孤灯⑥火炬⑦一盏油灯⑧山那边的灯B、请2~3名学生谈感想,提问题。
(灯)教案高中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依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时数:二课时导入:1、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初中学过的茅盾的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是不是就是赞颂那种极一般却又不平凡的树——白杨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作者还讴歌了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北方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这种通过某个具体形象表现某种相似的思想感情和一种深远涵义的写作技法,我们称为——象征〔以物寓情〕〔板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巴金写的散文(灯)也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大家在阅读时肯定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
2 、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是四川成都人。
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家)、(春)、(秋)统称为“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统称为爱情三部曲。
50 年前的巴金是个什么样子呢?通过这篇散文,我们将了解中年时期的巴金在民族危亡时刻心灵的呼声,感受他那载着历史重负的脉搏的跳动。
3、课题“灯〞是大家所熟悉的事物。
处在黑暗中,人们自然会想到灯。
如果情况特别,人们会更加迫切地需要灯,譬如合家欢宴,突然断电,其心情之迫切是可想而知的了。
巴金写这篇文章时,也是处在一个特别的环境中,课本的预习提示对此有介绍。
4 、巴金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呢?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怎样?〔教师打算本文的时代背景材料,见教参附文〕从这些背景材料中我们了解:在当时的白色恐惧环境下,作者的信念是无比坚决的,他坚信——正义的最后胜利,坚信抗日战挣的最后胜利。
这就不难看出,本文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对人民抗日力量的坚决信心。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灯》作者:巴金课程类型: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对“灯”的深厚情感。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领悟作品的主题。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 领悟作品的主题。
难点:1. 作品象征手法的深入理解。
2. 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巴金散文选》2. 相关资料:关于巴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投影仪、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巴金作品,分享对巴金先生的印象。
2. 介绍《灯》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灯》,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扫清文字障碍。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灯”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
四、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 学生结合课文,举例说明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三、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灯》的读后感。
六、课后作业设计1. 完成《灯》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灯”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灯》教案教案:灯教学目标:1. 了解灯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灯的种类和用途;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图片或实物灯的样品,包括各种种类的灯;2. 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入话题:介绍灯的作用——照明、装饰、产生温暖感等。
2. 提问:大家都有使用过灯吗?灯有哪些种类?你们用过哪些类型的灯?Step 2:呈现1. 呈现图片或实物灯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灯的外观和特点。
2. 出示幻灯片或使用黑板,讲解各种灯的名称和用途,包括台灯、吊灯、台灯、路灯等。
Step 3:讨论与展示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他们最喜欢的灯类型,并列出灯的优点和用途。
2. 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Step 4:写作任务1. 要求学生将他们最喜欢的灯类型写成一篇文章,介绍灯的特点、用途和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具体的例子来描述灯,提醒他们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连贯性。
Step 5:合作编辑让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相修改和编辑,提出改进建议,并最终完成最终版的作文。
Step 6:展示与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文,选择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同学提供反馈和意见。
Step 7:总结与评价1. 小结:让学生总结灯的种类和用途,并讨论灯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评价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Step 8:拓展活动邀请学生到校园或家庭环境中寻找不同类型的灯,并拍照或绘画,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描述这些灯,并制作一个灯的展览。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小组讨论与展示表现;2. 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和描述能力;3. 学生参与展示和评价的积极性。
Step 9:拓展阅读与讨论1. 提供一些与灯相关的短文或文章给学生阅读,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灯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在节日庆祝活动中的重要性或在宗教仪式中的作用。
高敏慧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性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作家内心的美好情操。
二、鉴赏文中的象征手法。
三、鉴赏语言的含蓄性。
教学重点:
鉴赏文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鉴赏语言的含蓄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和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一样,拥有崇高的威望,他就是巴金。
请大家谈一下你所了解的巴金。
师明确: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作家。
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抽查上节布置的作业:
巴金19岁时发表一首《黑夜行舟》的小诗:
天暮了,
在这渺渺的河中,
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
远远的红灯啊,
请挨近一些儿罢!
注:这首诗是据他乘船出川时的感触写成的。
请大家谈一下对这首诗的看法。
师明确:诗中虽然流露出几分人生之旅的寂寞无奈,但对“红灯”的亲近向往之情跃然纸上。
从那时起,巴金就点燃了这盏“心灵之灯”,引照着漫漫人生路,追求光,追求热,歌颂太阳,歌颂光明。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真诚的心走进巴金先生的“灯”的心灵世界,去探索一下巴金先生的人生理想之路。
二、时代背景
学生阅读《资料2》
本文的写作背景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就是:本文写于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决战的抗日战争关键时刻。
三、导学生研读文章,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
《名师设计》上说本文的思路是: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
请大家对这种说法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思路:
眼前灯(1—4)→回忆灯(5)→眼前灯(6—8)→联想灯(9—11)→回忆灯(12)→眼前灯(13)
四、鉴赏语言的含蓄美
含蓄而不直露,是本文的显著特色,请同学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并讨论它们的含义。
教师举例:
第一段,说明“噩梦”“窒闷”“寒夜”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第三段,写灯光“从平房里射出”有什么用意?
“灯光”来自“平房”,意在暗示光明、希望在人民之中。
2、第七段,“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的含义。
强调灯光使“心灵”得到安慰。
含蓄而深刻地告诉人们,只要有“灯”就会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就会有光明,就会有温暖,就会给人们指出归路,它是爱的象征,真善美的标志。
4、第十三段,“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相信希望之灯永照人间,光明终将驱散黑暗,正义必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