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线条控制着你的视线(20)——纵深感强烈的线性透视
- 格式:doc
- 大小:512.00 KB
- 文档页数:7
招聘摄影师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种相机属于数码相机?A、胶片相机B、单反相机C、旁轴相机D、数码单反相机2、在摄影中,曝光三要素指的是什么?A、ISO、光圈、快门B、构图、光线、色彩C、风景、人像、纪实D、曝光、色彩、构图3、以下哪种摄影镜头适合拍摄风景照片?A. 35mm标准镜头B. 85mm中长焦镜头C. 200mm超长焦镜头D. 50mm定焦镜头4、在数码摄影中,以下哪种参数对照片的清晰度影响最大?A. 曝光时间B. 光圈大小C. ISO感光度D. 快门速度5、在摄影中,以下哪种曝光补偿通常用于拍摄高调的雪景?A. -1.0EVB. +1.0EVC. -0.5EVD. +0.5EV6、以下哪个术语用于描述摄影中光线与被摄物体表面的接触角度?A. 线性光比B. 阴影长度C. 接触角度D. 景深7、题干:以下哪个设备在摄影中主要用于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A. 微距镜头B. 超广角镜头C. 长焦镜头D. 遥控快门8、题干:在摄影中,以下哪种曝光补偿方式适用于逆光拍摄?A. 正补偿B. 负补偿C. 中性补偿D. 不补偿9、以下哪种相机类型最适合户外风光摄影?A. 数码单反相机B. 数码无反相机C. 微单相机D. 卡片式相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以下哪些设备属于摄影器材的基本组成部分?()A、数码相机或胶片相机B、三脚架C、镜头D、闪光灯E、摄影包2、以下哪些摄影风格适合户外风光摄影?()A、纪实摄影B、人文摄影C、风景摄影D、肖像摄影E、夜景摄影3、以下哪些属于摄影的基本技术要素?()A. 光线B. 景深C. 焦距D. 快门速度E. 焦点4、以下哪些属于摄影构图的原则?()A. 三分法B. 对称构图C. 遵循黄金分割D. 线性构图E. 中心构图5、以下哪些因素对于摄影师在拍摄时选择曝光设置至关重要?()A. 环境光线强度B. 拍摄对象的反射率C. 相机镜头的焦距D. 拍摄者的个人偏好6、以下哪些是摄影师在拍摄人像时常用的构图技巧?()A. 黄金分割法B. 三分法C. 前景虚化D. 对称构图7、在摄影中,光圈的作用是什么?请选择所有正确的描述:A. 光圈值越大,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多。
巧用线条构图,让你的作品更“有味道”,更具视觉的延伸感假如,你现在在纠结怎么让自己的城市或建筑摄影作品脱离平庸,那么最大的原因就是低估画面中线条的作用,从而让你无法拍出抓人眼球的作品。
运用线条拍摄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起画面的逻辑,从而引导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的不同部位穿梭,甚至还能为主体和背景创造出更多的乐趣。
上图所示展示了如何利用线条在城市和建筑摄影中创造视觉引导,在这些直线元素的帮助下,我们将更容易去发现整个画面中的亮点,并且进一步缩短与场景间的距离。
为了辅助理解线条是如何在看似复杂的画面中发挥作用的,这时,我们可以将照片转化成了高反差的黑白色调,然后再用红蓝两色标出照片中起到引导作用的线条。
为什么说线条对城市摄影如此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喜欢利用景深来模糊背景部分,进而让观看者的视线集中在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为画面增加气氛,然而城市摄影师却很少使用这种拍摄手法。
在城市及建筑摄影主题中,我们希望画面中所有的元素都能够清晰可见。
当我们拍摄一个城市场景时,我们需要用一些五花八门而又可以增强画面立体感的手法来构建图像。
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线条将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将那些主要元素彼此分开。
这样一来,即便景物没有虚实之分,观看者也能够了解到我们希望通过照片传达出的内在逻辑。
上图这张照片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摄影构图的情况下随机拍摄的,整个画面大致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画面底部的灰色石砖地面、中部的爱尔兰国家博物馆以及上部的天空。
这张照片看起来就像普通游人的“到此一游照”一样平凡,它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
然而神奇的是你只需简单地调整摄影构图,并在画面中引入一些线条让整个画面的纵深感瞬间跃然纸上,而这种对称式的构图也为画面增加了更多冲击力,从而彻底摆脱平淡与乏味的深渊。
哪些线条有助于为画面增加冲击力?首先我们可以把这些线条大致分成三类:分割线、引导线和对称线。
分割线的主要作用是将画面分成若干部分,它既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也可以是对角线。
摄影中如何使用线条控制视线--全面拆解曲线在构图中的运用前面介绍了水平线和垂直线在构图中的应用,下面谈曲线在构图中的应用。
曲线构图所包含的曲线为规则形曲线和不规则曲线。
曲线象征着柔和、浪漫、优雅,会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
在设计中曲线的应用非常广泛,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可以运用S型曲线构图、W 型曲线构图、C曲线构图等等。
另外要注意曲线和其他线综合运用更能产生突出的效果。
1.优美的S型曲线:曲线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在众多曲线线条中S型曲线是最具有美感的一种线型,在全景照中常有体现。
S型构图具有刚柔相济,流畅典雅的节奏感,韵律美。
S型构图中各元素之间可以互相制约、延伸,可以达任何位置。
这种构图形式被人们公认最具有美感,大大地增强画面的艺术性,而且在构图中还具有一种区隔、联结画面各元素的作用,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在风光摄影中,经常会遇到远处的山峦与近景的林木石崖之间没有整体的有机联系,构图中则可以选择一条弯曲的河流、蜿蜒的小路、自然的河沟、小溪曲径、羊肠小道、人工的梯田及以S型轨迹行驶的车流、人群流动、动物群移动等等用S造型把各种元素有机地串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一副完美的画面。
2.多样的W型曲线:这里所说的W型是一种类似锯齿的曲线,在现实生活中比如连绵起伏的山脉像多个W字型。
首先必须选取一个好的拍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变化不尽相同,因此,在拍摄中应当尽量突出相关特征。
W型构图往往最能体现山脉自身的地理特征,特别是像西藏雪山那样的群体山脉,气势磅礴,W型更是强烈地渲染出山脉山势的险峻与陡峭,线条的高低起落使透视效果也更为巧妙。
从构图上来说,W型构图是最适于表现山峦起伏的构图方法。
利用湖水和远山造成山峦影像倒影,减退了W型构图的立体感但造型感更为强烈,拍摄山脉和湖水结合画面感也较强。
3.稳定的C型构图:C型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又能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使画面简洁明了。
水和岸边容易形成C或U型结构,我们可以利用此结构进行构图,具体到拍摄中时,也要根据拍摄环境的不同而变动,特别是当天空有云翳时,云彩也可以点缀画面。
线条控制着你的视线§2 有力的垂直线关于高度与尺寸的视觉经验,无疑是每个人在意识产生早期就具备的基本经验之一。
除此之外,对垂直线的感性认识更有助于在摄影中作为情感的象征加以运用。
在我们的印象中,所有垂直的物体相对来说都非常有力、牢固、坚韧可靠,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造成耸立、高大、向上挺拔的印象,比如建筑,树木等。
又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看成年人时的感觉便是垂直的、亲密的,垂直距离带给人亲密、温暖的联想。
所以,垂直线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有力、坚毅、亲密。
作为长方形画面的边界线,垂直线与平行线从一开始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在原始状态就拥有了视觉力。
如果将垂直线运用到画面中作为构图元素,那么这种力则会更加明显、清晰。
对比效果最为显著的便是一条或者多条垂直线在横向构图中的表现。
垂直线构图要比横线构图更富有变化,拍摄出的照片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意志,同时,通过其深度感和具体事物的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场景的巍峨气势。
画面中的直线会给人扩和运动的感觉,这种运动是沿着水平线从左至右,或沿着垂直线由上而下的,但画面下端是画面的支撑区域,处于此位置的垂直线抑制了从上而下的运动趋势。
然而,自下而上运动的垂直线受到的限制就相对小很多,甚至还会使人产生视觉运动超出了画面上边缘而继续向上延伸的感觉,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垂直线构图多用于竖画幅中,主要用来体现高大伟岸的建筑、树木或者自然风景,在竖画幅照片中运用垂直线构图比横画幅照片更具深度。
如果使用的是广角镜头,会更加增强影像效果的震撼力度。
2.1 垂直线构图拍摄森林森林的景象是随着不同的季节而变化的。
森林里的树木在四季有不同的特色。
拍摄森林时,采用垂直线构图主要能强调被摄森林的整体气势与规模,并且纵向格式的垂直线构图适宜表现深度和形式感,给人稳定、雄伟的感觉。
这种构图方式要注意画面的结构布局应疏密有度,使画面更有新意和节奏。
森林中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造型特征,在以垂直线构图表现森林时,应当最大程度地利用垂直线构图给人以高大、挺拔、稳定的感觉,使被摄森林充满气势并不失其特点。
摄影构图法则全解析摄影是一门艺术,摄影师通过捕捉光线和构图将所见之美呈现给观众。
摄影构图是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的关键决策之一,它决定了最终照片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解析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法则,帮助您提升摄影技巧,创作出更具艺术感和吸引力的照片。
1. 线条与对称一条明确的线条可以引导人们的视觉,并带来视觉动感与层次感。
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都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例如,一个水平的海岸线可以用来分割画面,给人以平稳和宽广的感觉;一条对角线可以从画面一个角落引导观众目光穿过整个画面;垂直线可以用来创造垂直感或纵深感。
除了简单的线条,对称也是一个有力的构图元素。
对称可以平衡画面,并给人以安宁与稳重的感觉。
但是,完全对称的画面可能会显得呆板乏味,所以在构图时可以适当打破对称,增加一些不规则元素来增加趣味性与层次感。
2. 黄金分割与斜角构图黄金分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摄影与绘画中的构图法则。
它将画面分成三个部分:两边占比约为1:1,中间占比约为2:3。
这种比例被认为是最美丽和最吸引人的比例之一,可以使照片更具平衡感和美感。
斜角构图,则是将主题放置在画面的四个角落之一,而不是中心位置。
这样做可以增加张力和活力,并创造更具有戏剧性和动感的照片。
3. 对比与层次对比是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手法之一。
通过使用明暗对比、颜色对比或者物体对比等方式,在画面中营造出强烈的对比关系。
例如,在明亮背景上拍摄黑色物体,或者在颜色鲜明的物体旁边放置灰色物体等等。
层次可以增加照片的深度与立体感。
通过在画面中设置前景、中景和背景等不同层次元素,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并让观众有一种置身其境的感觉。
4. 视角与透视视角指的是拍摄时相机与主题之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调整视角可以改变拍摄对象的形象与外貌,并创造出不同效果。
透视则是通过调整位置和角度来表现远近距离关系。
大光圈拍摄近景并留下模糊背景,可以突出主题并创造出浅景深效果;小光圈拍摄远景并使整个画面清晰可见,可以展示广阔的空间感。
纵深与动感体会线条构图的魅力纵深构图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的视线往往会随着线条移动,无论它们是由道路、排成行的笔直树干和电线杆等构成的明线条,还是隐含在形体、色调和颜色的轮廓中的间接线条,都是如此。
正如英国摄影家鲍勃•霍姆斯所说,在摄影构图中,运用不同的线条能代表不同的意义:“水平线条能表现平稳和宁静,是最静的形式。
如果照片中有地平线,如像风景照片中的地平线,那么它可能会进一步缓和人们的情绪。
低的地平线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而高地平线更会给人以亲近的感觉。
一、关于线条的基本知识1、人们对线条的认识神秘的线条感,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用线条作为艺术表现手段的最早民族之一,这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就已有用线条勾绘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彩陶纹饰,在殷商时期就有古朴爽直的甲骨文和圆润敦厚的象形文字,这说明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和运用了线条的艺术。
风化岁月作品线条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外在形式,它制约着物体的表面形状,每一个存在着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外沿轮廓形状,都呈现出一定线条组合。
野摄狼来了作品比如方形的桌子,长主形的柜子,它们有棱有角,有面有分界线,圆的球、圆形的柱子等有孤形的线条,树木有垂直线,河岩有曲线,车船、树、瓜果等生活中任何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形状和轮廓线条,物体的不同运动,也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组合,站立着的人和跑着的人线条结构都不同,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对各种物体的外沿线条轮廊及运动物体的线条变化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经验,所以反过来,通过一定线条的组合,人们就能联想到某种物体的形态和运动。
因此,所有造型艺术都非常重视线条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
2、线条的功能线条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A、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不管是大海、森林,还是高山和深谷,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并根据其特点,选出横、直、曲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主要的作用。
摄影构图知识:构图艺术——如何用纵向直线突出主题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构图好坏直接关系到照片的美观度和表达效果。
在构图中,纵向直线也是一种经常被用到的视觉元素。
本文将从如何用纵向直线突出主题、如何营造稳重、高大等感受以及如何利用画面构成等方面介绍与纵向直线相关的摄影构图知识。
一、如何用纵向直线突出主题在摄影构图中,纵向直线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因为人类的视觉重心一般在画面中央偏下的位置,而纵向直线可以将注意力往上或往下引导,从而突出画面中的主题。
比如在拍摄建筑物时,将建筑物的轮廓线作为纵向直线,在画面中呈现出建筑的高大、壮观感,可以更好地展现主题,突出建筑物的雄浑、壮观的气息。
二、如何营造稳重、高大等感受纵向直线可以营造出稳重、高大、尊贵等感受,比如拍摄高大的大厦、宏伟的广场等。
这时我们可以将画面的主体摆放在纵向线中,这样会形成一种向上的视觉冲击感,从而塑造出高大的空间感,给人以较强的冲击感和压迫感。
此外,在构图中还可以通过将纵向直线细分,从而形成多条纵向线,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三、如何利用画面构成画面构成是摄影构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构建不同构图法则来达到丰富画面的目的。
在构建画面构成时,纵向直线既可以用来分割画面,也可以用来衔接画面。
将纵向直线分割画面时,需要注意不要中断画面的主体结构,同时让画面的上下部分保持平衡。
将纵向直线作为画面的衔接元素时,则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线条,使其能够补充画面中缺失的元素,起到连接作用。
四、如何关注画面构图细节在摄影构图中,细节是非常重要的,纵向直线也不例外。
首先,拍摄时要关注画面的边缘与背景,使得画面元素呈现出垂直和水平的正确位置。
其次要注意线条的粗细以及色彩的明暗,少用过于刺眼的颜色和太突出的线条,以避免影响画面整体的美观度。
总之,纵向直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摄影构图元素,在摄影构图中合理使用,可以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意境。
线条控制着你的视线
§23 假想线
按通常拍摄出来的画面,常会明显地看出景物或动作左右的相关方向,由它们之间的位置又会判定出拍摄点在它们的哪一边,这种把两者之间关联的方向想象成一条线就叫假想线。
假想线是一条看不见的理论性方向线,当景物第一次出现在画面时,观者会辨认出相机与画面景物的方向关系。
由于这种方向线是纯粹想象的结果,一般称为假想线。
通常假想线会产生在几个方面:风景或物品有特定指向的造型时,该造型所指出的方向就是假想线;
画面的人物、动物、车辆、船、飞机进行的方向;画面中主角人物或动物的视线方向,也是假想线的方向。
画面主要人物的新动向,也能产生新的假想线,摄影师也可以刻意安排新动向,从而突破原有的局限。
假想线就是摄影师不要直接跨越的界线,假想线在动作开始转向时也跟着改变,人物回头、转向也会造成新的假想线,因此,拍片时假想线虽然不宜随便跨越,但并不是呆板、不可侵犯的,反而是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设法更新的。
第二十五讲空间感(线性透视)一、核心概念(一)空间感。
空间感主要通过两种类型的透视来实现,分别是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
(二)线性透视线性透视即人们平时所说的“透视”,它的界定是“用几何方法在平面上把立体物象显示出来”。
线性透视又叫做线条透视,是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手法。
图25-1二、基本理论(一)拍摄方向影响到画面的线性透视,影响着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深度。
(二)拍摄高度也影响着画面线性透视的状况,拍摄高度是展示线性透视的起码条件。
(三)拍摄距离影响着画面的线性透视,拍摄点和景物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是造成线条收缩或急或缓的基本原因。
(四)镜头焦距对画面线性透视有明显影响。
三、案例分析(一)镜头焦距与线性透视图25-2 两个巴勒斯坦孩子的葬礼2013荷赛年度图片。
摄影师:Paul Hansen。
当地时间2012年11月20日,加沙,人们为两个巴勒斯坦孩子举行葬礼,两岁的Suhaib Hijazi 和她三岁的哥哥Muhammad在以色列导弹袭击中身亡。
该幅作品作者使用了短焦距镜头,很好地夸张了小巷中分布在不同位置上人群的近大远小的效果,通过对线性透视的有效利用,突出了最前面人们的表情和怀中抱着的孩童,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作为背景的人群也得到了充分有效的保留。
(二)拍摄角度与线性透视图25-3 建筑来源:学生习作作者通过仰角度拍摄,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视角上所获得的线性透视关系,形成了这一倾斜角度的构图。
仰角度倾斜构图是突出显示空间线性透视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物距与线性透视图25-4 来源:网络利用建筑本身在空间上呈现等距离规律分布的建筑结构作为拍摄对象,圆拱形的建筑构件在画面纵深方向上的规律分布提供了很好的线性透视呈现的条件。
四、习题1.分别采用28mm广角镜头、200mm长焦镜头拍摄同一纵向空间,对比观察其透视效果差异。
2.分别采用28mm广角镜头、200mm长焦镜头拍摄同一人物的近景,对比观察其背景的效果差异。
摄影构图:线条控制着你的视线(19)——放射线构图线条控制着你的视线§19 放射线构图放射线是由一点出发向周围发射的线条,放射状的主线,可以使人联想到太阳放射的光芒,轴心是最吸引视线的位置。
放射线构图能够表现一种开放性、跃动感以及高涨的气氛。
此构图在对光线或者树木等物体的表现过程中比较常见。
这种构图方式比较抽象,需要摄影者仔细观察才能够实现。
一般来说,放射线构图的线性方向主要是由某个集中点向上下左右伸展开来,它可以表现出舒展的开放性和一定的力量感。
云层由远而近的均匀排列、夜晚黑暗中散射的灯光、树梢上的蜘蛛网,它们都会让人不自觉地将视线凝聚到画面的中心,而这些景象共有的地方就在于它们都是放射线构图。
这种构图宜将被摄主体置于放射线的中间,观者易于感受到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并且也形成开阔、舒适、扩散的视觉特点。
如果要表现放射状的光线,可以在清晨时分的树林中寻找透过树叶的空隙散射到地面的光线,此时的光线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充满质感。
放射线构图并不是容易掌握的构图方式,如果中心点缺少压倒性的视觉吸引力,那么周围的放射线将给人沉重感。
其有一个清晰的视觉。
拍摄蜘蛛网不但要表现其放射状的造型特点,蜘蛛网上的露珠也有强烈的画面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蜘蛛置于放射线的中心,使画面具有明确的视觉中心点。
19.2 放射线构图表现烟花观赏烟花是节日里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欣赏那绚丽奇彩的烟花,看着夜空中迸发出来的五彩缤纷的烟花,这一刻能够令人抛开生活中的不快和烦恼,产生喜悦和轻松的心情。
烟花在绽放的瞬间呈一个发射状,从中心点向四周迸发出来,拍摄时要抓住这一瞬间,动作必须迅速。
如果整个画面全都是烟花,天空又比较暗,拍出来的照片则显得不真实。
如果有地面参照物的陪衬,更能表现出烟花的空间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19.3 放射线构图拍摄日出光线阳光的放射线照射一般只有在清晨的时候,或者被云层遮住从云缝中漏下来时,才可以明显看出。
线条控制着你的视线
§20 纵深感强烈的线性透视
在摄影中的很多概念,其实一开始都是针对绘画而言的,随着摄影术的诞生,所有绘画语言随之也运用到摄影中。
线性透视是指14世纪文艺复兴以来,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学透视的方法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是画家要求理性解释世界的产物。
其特点是逼真再现事物的真实关系,是写生绘画重要的基础。
自照相机诞生以来,现实世界的东西可以在一瞬间再现,照片所再现的世界,基本上和线性透视规律是吻合的。
焦点透视再现的效果就像我们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的结果,这是照相机模仿了眼睛的原因。
使用照片学习透视可以很容易找到透视的感觉。
线性透视,也称线条透视、几何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
按照线条消失点(灭点)的不同,线性透视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三个灭点)。
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远近法"。
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积相同的物体,距离近时,视觉影像较大,远时则小;距离较近时,宽度相同的物体视觉影像较宽,远时则窄。
这是由人眼的视角形成的投影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人眼观看远近景物,其实透视规律就蕴含在其中:物体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越近越大,越远越小,最远的
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越远越靠拢和聚集,最后汇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上;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等等。
20.1 调整拍摄角度表现画面线条
拍摄同一物体,拍摄角度不同,最后物体的形状与线条轮廓将完
全不同,这就好比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物,大家的立场各有不同,反应自然也就有所差别,正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很多被摄对象,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表现,则可以强调被摄对象的特点,比如拍摄人像时,如果侧脸充满美感,就不宜从正面拍摄。
因此,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角度对于表现被摄对象至关重要。
仔细留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当站在一个角度去观察马路时,它是笔直的,而当站在马路一边观察,此时笔直的马路却变成了一条斜线,同样是一条马路,角度不同则视觉差异巨大。
因此,当表现一个被摄对象时,应尽量多角度的尝试,并选取其中最合适最能帮助表达画面主旨的一个角度。
20.2 乡间小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因为这首歌,《乡间小路》一度成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象征。
在人们印象中,这有声有色的画面似乎只是存在于电影中,或者脑海中,然而在这个视觉信息丰富的社会,它同样也存在于平面中,比如摄影。
当镜头对准乡间小道,拍摄者更需要融入到小路恬静的气氛中,真正体会到乡间小路的特点,才能拍摄出有意境的画面。
在构图上其实没有万能的办法,世界上的道路千千万万条,每一条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路的宽窄、长短、曲直等都不尽相同,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每条小路的特点,突出它特别的一面,将增加气氛的元素编排进镜头中,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以春天的村庄为例,一株株花树、一丛丛春花,而小路尽是落花,村庄在花树中隐隐露出一角,画面极为恬静而诗意。
我们则可以利用空间上的透视,通过小路、小路上的花草拍摄小屋的一角,又或随着小路线条的曲长,高角度拍摄小路的蜿蜒。
20.3 林荫大道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林荫大道不仅在烈日下为人们提供了一片阴凉,同样也是城市中一道绿意盎然的风景。
而当我们一提起林荫大道,脑海中的印象大都是纵深感强烈,并且透视效果非常明显。
在拍摄林荫大道时,先找出合适的位置,让一些直线条景物从接近镜头处开始,逐渐进入镜头中心向远方延伸出去。
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水平线“规矩”,视觉效果才会强烈。
为使线条分明,拍摄林荫大道的曝光可适当减少,并使用较小的光圈增大景深,也可采用变焦方式拍摄,先把焦距推到林荫大道的最远处,最好有车辆、人物等动态物体,并对最远处进行对焦锁定,然后再拉开到最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