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保健-经前期综合征PMS
- 格式:ppt
- 大小:1001.50 KB
- 文档页数:28
470综述新医学 2023年7月第54卷第7期经前期综合征与双相障碍共病探讨梁晓琳 甘照宇【摘要】 经前期综合征和双相障碍都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两者在临床症状、病程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常常同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目前国内关于经前期综合征与双相障碍共病的研究较少,该文就两者共病的流行病学、可能的共病机制、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双相障碍;共病Comorbidity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bipolar disorder Liang Xiaolin , Gan Zhaoyu.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630, China【Abstract 】 Both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 and bipolar disorder ar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They have similarities inclinical symptoms and course of disease , and often occur simultaneously ,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t present , few studies on PMS and bipolar disorder comorbidity have been conducted in China. In this article ,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possible comorbidity mechanism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MS and bipolar disorder were reviewed.【Key words 】 Premenstrual syndrome ; Bipolar disorder ; Comorbidity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经前期综合征(PMS )主要表现为经期前反复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和焦虑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行为和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在经期时或经期后不久可自行缓解。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经前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及治疗(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经前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
1、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
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2、液体潴留症状: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
临近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
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坠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2)经前头痛:较为常见,多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性,疼痛部位不固定,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
(3)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为重。
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掖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3、其他症状:
(1)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焦虑、精神障碍、体内水钠潴留、疼痛、口腔溃疡、偏头痛、低血糖症、疲劳、健忘、抑郁、乳房胀痛、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
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表1)。
(1)精神症状: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
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
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
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以躯体、精神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
中医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包括“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口糜”等病证。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4-5]该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常因家庭不和,或工作紧张而诱发,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25-45岁妇女。
3.1.2症状(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多于经前1~2周出现,经前几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社交障碍;失眠、嗜睡、眩晕、眼花;厌食、恶心、腹泻;心悸、盗汗、性欲改变;肢体肿胀、乳房胀痛、头痛等。
所出现症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至少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症状的轻重有明显的个体性。
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3.1.3体征一般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肢体肿胀或体重增加。
3.1.4辅助检查3.1.4.1BBT测定大多为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或上升时程短,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3.1.4.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7]黄体期血清P水平低下或正常,E2浓度偏高。
E2/P比值增高,可有PRL水平升高。
3.1.4.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浆蛋白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3.2鉴别诊断3.2.1精神病(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8]精神病发病与月经周期无关。
1、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3、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4、流产:凡妊娠不满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5、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6、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异位妊娠,也叫宫外孕.7、妊高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型病变存在.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9、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胎盘前置.10、继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11、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术中或术毕出现心动过缓,心率不齐,面色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12、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成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成为~,一般需六周.13、葡萄胎:是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主要为组成胎盘的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各个绒毛的乳头变为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14、纵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者.15、横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者.16、斜产式:胎位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叉者.17、复合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臀同时入盆称~18、胎头拔露: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19、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20、分娩:妊娠满28周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21、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22、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23、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24、子宫复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纤维的缩复,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颈复原和子宫血管变化.25、初乳: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称~,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免疫球蛋白G和S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的天然食品.26、过度乳: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称~27、成熟乳:产后14天以后分泌的乳汁称~28、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阴道排出称恶露.29、新生儿:足月新生儿系指孕龄满37周至不足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天的一段时间.30、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孕妇、胎儿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31、生理性缩复环:分娩时随着产程进展,子宫上段肌纤维缩复变短,下段则被牵引扩张,变长而薄.子宫上下段交界处,由于肌壁厚薄不同,在子宫内形成一个环状隆起处,称为~32、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主要表现为胎心音改变,胎动异常及羊水胎粪污染或羊水过少,严重者胎动消失.33、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34、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35、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血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36、难免流产:指流产不可避免.在先兆流产基础上,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剧,或出现阴道流液胎膜破裂37、不完全性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内,从而影响子宫收缩,致使阴道出血持续不止,严重时可引起出血性休克,下腹痛减轻.38、完全性流产:妊娠产物已完全排出,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腹痛随之消失.39、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40、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41、复发性流产:连续两次及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42、先兆子痫:孕妇除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外还出现头痛、眼花、胃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表明颅内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可能随时发生抽搐,故称为~43、子痫:即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进而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44、胎盘早剥: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45、双胎妊娠:一次妊娠有两个胎儿称为~4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临床上从皮肤瘙痒,黄疸和病理性胆汁淤积为特征,主要危及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47、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生的任何程度的耐糖异常,不论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诊断为GDM.48、月经过多:病人的月经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大于80ml或经期延长大于7日49、月经频发:病人的月经周期规则,但短于21日.50、不规则出血:病人的月经周期不规则,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任何时候发生子宫出血.51、月经频多:月经周期不规则,血量过多.52、闭经:是妇科常见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53、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6岁有地域性差异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称为~54、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涨,腰酸或合并头痛,乏力,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55、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56、继发性痛经: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57、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前期出现生理、精神以及行为方面改变,严重者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58、绝经: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它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功能终止.指月经完全停止一年以上.59、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60、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它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具有恶性肿瘤行为,但恶性程度不高,多数仅造成局部侵犯,仅4%病人发生远处转移.、61、子宫胎盘卒中:又称库弗莱尔子宫,内出血严重时,血液向子宫肌层内侵润,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此时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尤其在胎盘附着处更明显.称为~一、子宫收缩乏力的护理措施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者A、第一产程的护理1改善全身状况:a.保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b.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鼓励产妇多进易消化、高热量饮食;c.保证膀胱和直肠的空虚状态:温肥皂水灌肠、导尿;2加强子宫收缩:a.针刺穴位:合谷,三阴交等;b.刺激乳头可加强宫缩;c.人工破膜;d.催产素静脉滴注,必须由专人看护,随时调节滴速,预防并发症.3剖宫产术的准备:B、第二产程的护理:做好阴道助产和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密切观察胎心、宫缩与胎先露下降情况.C、第三产程的护理:与医生合作,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于胎儿前肩娩出时用催产素肌注或静脉滴注;胎儿、胎盘娩出后加大宫缩剂量,防治产后出血.凡破膜时间超过12h、总产程超过24h、肛查或阴道助产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密切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注意产后及时保暖,饮用一些高热量饮品,以利于产妇在产房的2小时观察中得到休息和恢复.2不协调子宫收缩乏力者:医护人员要关心病人,耐心的向产妇解释疼痛的原因,指导产妇宫缩时做深呼吸、腹部按摩及如何放松稳定情绪,减轻痛苦.缓解其不适,通常按医嘱给予镇痛剂,确保产妇充分休息,使其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产程得以顺利进行.3提供心理支持,减少焦虑与恐惧:指导产妇行左侧卧位,适当的室内活动有助于加强宫缩:鼓励患者及家属表达其担心和不适感,护士随时解答其问题,不断对分娩进程作出判断和护理计划并告知家属,使其对分娩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其信心.二、产褥期的护理诊断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分娩时体液摄取减少导致血液浓缩及产时失血有关;2尿潴留:与产时损伤,活动减少及不习惯床上大小便有关;3母乳喂养无效:与喂养技能不熟有关;4睡眠状态紊乱:与入睡困难、失眠与环境改变及婴儿在母亲身边有关;5知识的缺乏:与初次分娩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保健知识有关;6入厕自理缺陷、卫生自理缺陷:与分娩及手术有关三、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前准备1、心理支持耐心解答,提供资料,情感支持2、全身状况评估和护理1)评估:营养状况,各脏器功能,术前合并症2)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处理合并症,增强机体的耐受力3、知识评估和指导1评估:对手术了解程度、保健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纠正不正确的认识2指导:手术及麻醉情况,切除子宫与卵巢对生活的影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前一日护理1、皮肤准备:以顺毛、短刮的方式进行手术区的备皮,上自剑突下,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外阴部注意脐孔,备皮完毕用清水清洗,拭干,以消毒治疗巾包裹手术视野2、消化道准备:1术前一天灌肠1—2次,根据需要进行清洁灌肠;2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3手术涉及肠道: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饮食,肠道制菌剂,清洁灌肠3、休息与睡眠:可给适量镇静剂.手术前晚,要经常巡视病房,注意动作轻巧,说话低声、4、其他:皮试,配血手术日护理1、观察病情:生命体征,月经,情绪2、膀胱准备:术前插留置导尿管3、阴道准备:阴道冲洗,宫颈做标记4、备好麻醉床及术后用品5、其他:假牙,首饰等四、产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诊和绘制妊娠图.1、腹部检查:1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疤痕和水肿.对腹部过大,应考虑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可能;对腹部过小、子宫底过低者,应考虑胎儿生长受限、孕周推算错误等. 2触诊:四步触诊法four maneuvers of Leopold可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孕妇排尿后平卧于检查床上,腹部袒露,双腿屈曲.检查者立于孕妇右侧进行腹部触诊,前3步时,面对孕妇头部方向,第4步时,面对孕妇足尖方向.第1步:双手按子宫底部,测量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分辨宫底处是胎体何部: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胎臀软而宽,不规则.第2步:双手紧贴子宫两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触摸,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平坦而硬和胎儿肢体高低不平、形似小结节,并确定胎背向前、侧方或向后.第3步: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握住其耻骨上方深处的先露部,进一步鉴别胎头或胎臀,并向左右摇动,以判断先露部是否已衔接.若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若已衔接,则胎先露不能被推动.第4步:两手深按于先露部两侧,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的程度.3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侧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下方右侧或左侧;臀先露时,胎心音在上方左或右侧;肩先露时,胎心音在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2、骨盆测量骨盆的大小和形态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时必不可少的项目.1骨盆外测量external pelvimetry可间接地判断骨盆的大小和形态.主要测量以下几条径线:①髂嵴间径intercristal diameter, IC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为25~28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②髂棘间径interspinal diameter, IS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为23~26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③粗隆间径intertrochanteric diameter, IT 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两股骨粗隆外缘的距离,正常为28~31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④骶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 EC 孕妇左侧卧位,左腿屈曲,右腿伸直.测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为18~20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⑤坐骨结节间径transverse outlet, TO 又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抱膝位.测两坐骨结节内缘的距离,正常为8.5~9.5cm.如其间能容纳成人手拳,即属正常.此径线可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若此径<8cm时,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⑥耻骨弓角度angle of subpubic arch 用两手拇指从耻骨弓顶端沿两侧耻骨坐骨支平行放置,此时两拇指形成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若<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2骨盆内测量internal pelvimetry可较直接地测知骨盆大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孕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并涂润滑油,将示、中二指轻轻伸入阴道.主要测量以下径线:①对角径diagonal conjugate, DC 从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测量时如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此径值>12cm.②坐骨棘间径bi-ischial diameter 示、中二指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正常约为10cm.③坐骨切迹incisura ischiadica 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若能容纳3横指约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3、肛门检查:产妇取膀胱截石位,用消毒纸遮盖阴道口避免粪便污染阴道.检查者立其右侧,右手示指戴指套蘸肥皂水后,轻轻伸入肛门4、阴道检查①适用于肛查胎先露部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带先露或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②应在严密消毒后进行.③宫口开大>5cm后,阴道检查比肛门检查能更清楚判断胎先露情况和胎位,并根据宫口的扩张程度,以决定其分娩方式5、产程图partogram以临产时间小时为横坐标,以宫口扩张程度cm为纵坐标在左侧,先露下降程度cm在右侧,连续记录宫口扩张、先露下降位置并连成曲线,绘制成产程图.使产程进展一目了然,便于异常情况的尽早发现和处理.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晕厥与休克、腹部包块妇科检查:1阴道后穹窿穿刺,简单可靠2妊娠试验β-HCG测定阳性,有助于诊断3超声检查, 阴道B超较腹部B超准确性高4腹腔镜检查早期,输卵管肿大,表面蓝紫色,腔内无出血或少量出血5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仅限于阴道流血量较多患者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2恐惧:与担心手术失败有关护理措施: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1、护士在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纠正患者休克症状,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是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主要处理原则.对于严重内出血并发现休克的患者,护士应立即开放静脉,交叉配血,做好输血输液的准备,以便配合医生积极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并按急诊手术要求迅速做好术前准备.2、加强心理护理.护士术前简洁明了的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并以亲切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有序,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协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护士应帮助患者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此次妊娠失败的现实,向她们讲述异位妊娠的有关知识,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害怕再次发生异位妊娠而抵触妊娠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二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对于接受非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护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护理.1、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并重视患者的主诉,尤应注意阴道流血量与腹腔内出血量不成比例,当阴道流血量不多时,不要误以为腹腔内出血量亦很少.2、护士应告诉患者病情发展的一些指针,如出现增多、腹痛加剧、肛门坠胀感明显等,以便当患者病情发展时,医患均能及时发现,给予相应的处理.3、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腹部压力增大,从而减少异位妊娠破裂的机会.在患者卧床期间,护士需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4、护士应协助正确留取血标本,以检测治疗效果.5、护士应知道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含铁蛋白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肉、豆类、绿叶蔬菜及黑木耳等,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增减,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三出院指导:输卵管妊娠的预后在于防止输卵管的损伤和感染,因此护士应做好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防止发生盆腔感染.教育病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浴、勤换衣,性伴侣稳定.发生盆腔炎后需立即彻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另外,由于输卵管妊娠中约有10%的再发生率和50%~60%的不孕率.因此,护士需告患者,下次妊娠时要及时就医,并且不宜轻易终止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表现:蛋白尿、高血压、自觉症状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2、肝肾功能、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率3、眼底检查;4、其它检查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下腔静脉受增大子宫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有关2有受伤的危险:与发生抽搐有关3潜在并发症:胎盘早期剥离护理措施:一妊高症的预防:护士应加强孕早期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家庭了解妊高症的知识及其对母儿的危害,从而使孕妇自觉于妊高早期开始做产前检查,并坚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得到治疗和指导.同时,还应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富含铁、钙、锌的食物,减少过量脂肪和盐的摄入,对预防妊高症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钙的补充,可从妊娠20周开始,每日补充钙剂2g,可降低妊高症的发生.此外,孕妇应采取左侧卧位休息以增加胎盘绒毛血供,同时保持心情愉快也有助于妊高症的预防.二轻度妊高症孕妇的护理1、保证休息轻度妊高症孕妇可在家休息,但应注意适当减轻工作,创造安静、清洁环境,以保证充分的睡眠,8~10小时/日.在休息和睡眠时以左侧卧位为宜,在必要时也可以换成右侧卧位,但要避免平卧位,其目的是解除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循环.此外,孕妇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也有助于抵制妊高症的发展.因此护士应帮助孕妇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既不紧张劳累,又不单调郁闷.2、调整饮食轻度妊高症孕妇需摄入足够的蛋白质100g/日以上、蔬菜,补充维生素、铁和钙剂.食盐不必严格限制,因此长期低盐饮食可引起低钠血症,易发生产后血液循环衰竭,而且低盐饮食也会影响食欲,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对母儿均不利.但全身浮肿的孕妇应限制食盐入量.3、加强产前保健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加强母儿监测措施,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发展为重症.同时向孕妇及家属讲解妊高症相关知识,便于病情发展时,孕妇能及时汇报,并督促孕妇每天数胎动,监测体重,及时发现异常,从而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并取得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三中、重度妊高症孕妇的护理1、一般护理1中、重度妊高症孕妇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各种刺激.若孕妇为重度妊高症患者,护士还应准备下列物品:呼吸器、床挡、急救车、吸引器、氧气、开口器、产包,以及急救药品,如硫酸镁、葡萄糖酸钙等.2每4小时测一次血压,如舒张压渐上升,提示病情加重.并随时观察和询问孕妇有无头晕、头痛、恶心等自觉症状.3注意胎心变化,以及胎动、子宫敏感性肌张力有无改变.4重度妊高症孕妇应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限制食盐入量每日少于3g,每日或隔日测体重,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测蛋白尿,必要时测24小时蛋白定量,查肝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等项目. 2、用药护理:硫酸镁是目前治疗中、重度妊高症的首选解痉药物.镁离子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导,使骨骼肌松弛;镁离子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降低机体对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缓解血管痉挛状态,从而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同时,镁离子可以提高孕妇和胎儿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改善氧代谢.护士应明确硫酸镁的用药方法、毒性反应以及注意事项.1用药方法:硫酸镁可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用药.①肌肉注射,通常于用药2小时后血液浓度达到高峰,且体内浓度下降缓慢,作用时间长,但局部刺激性强,病人常因疼痛而难以接受.注射时应注意使用长针头行深部肌肉注射,也可加利多卡因与硫酸镁溶液中,以缓解疼痛刺激,注射后用无菌棉球或创可贴覆盖针孔,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必要时可行局部按揉或热敷,促进肌肉组织对药物的吸收.②静脉用药,可行静脉滴注或推注,静脉用药后可使血中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水平,用药后月1小时血浓度可达高峰,停药后血浓度下降较快,但可避免肌肉注射引起的不适.基于不同用药途径的特点,临床多采用两种方法互补长短,以维持体内有效浓度.2毒性反应: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和重度浓度相近,因此在进行硫酸镁治疗室=时应严密观察其毒性作用,并认真控制硫酸镁的入量.通常主张硫酸镁的滴注速度以1g/h为宜,不超过2g/h.每日维持用量15~20g.硫酸镁过量会使呼吸及心肌收缩功能受到抑制,危机生命.中毒现象首先表现为膝反射减弱或消失,随着血镁浓度的增加可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及呼吸抑制,严重者心跳可突然停止.。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盖晓丽【摘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1组反复发生在月经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以躯体、精神症状(包括情感和行为)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三四十年才引起重视.今人多从脏腑论治此病,强调经前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其中尤以肝的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上以调肝为主.然而笔者以奇经八脉为突破点,对冲脉的循行路线、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等进行分析,探讨冲脉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强调发病时冲脉的病理变化,指出其病机的关键是冲气上逆,提倡从调冲降逆的角度论治本病,为PM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1【总页数】3页(P1527-1528,1532)【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冲脉;论治【作者】盖晓丽【作者单位】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5经前期综合征又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系指妇女在月经来潮前14 d以内,周期性地出现头痛、偏头痛、血压升高、心烦急躁、思想不集中、乳胀、乳疼、面目水肿等症状,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以青壮年妇女最为常见。
此病每于经前期出现,在经前2~7 d症状最为明显,月经来潮后症状逐渐消失,轻者无需治疗,严重者可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治疗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故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中药治疗常有较好疗效。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常与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泄泻、经行情志异常等相关,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
古医籍对本症亦有阐述,如《女科百问》[1]云:“经水欲行,先身体痛或腹”;《叶氏女科证治》[2]云:“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克水,变为肿”;《傅青主女科》[3]亦有“经前腹痛吐血”“经前泄水”的记载。
奇经八脉与妇女经带胎产关系密切。
冲脉又为血海,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月经来潮前冲气上逆有关,从而主张从冲脉论治经前期诸症,为本病的论治提供了新思路。
龙源期刊网
专家建议重视经前综合征(PM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作者:
来源:《糖尿病天地》2017年第01期
研究发现约40%的英国女性患有PMS,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易怒、情绪波动、腹胀、乳腺疼痛等,病情严重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自残和自杀。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指出诊断和治疗经前综合征时应采用规范化标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鉴别诊断潜在精神疾病并采用多学科结合综合管理。
诊断标准是至少连续两个月经周期有PMS的症状(应用标准化工具评估PMS症状);进一步确诊需要连续三个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GnRH-a),该药物会阻断正常卵巢的周期,如果患者确实为PMS患者,使用该药物后将缓解相应症状。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推荐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鉴别诊断潜在精神疾病。
无论PMS患者是否计划怀孕,均推荐使用新一代口服避孕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进行治疗。
来源:BJOG。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以躯体、精神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
中医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包括“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口糜”等病证。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4-5]该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常因家庭不和,或工作紧张而诱发,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25-45岁妇女。
3.1.2症状(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多于经前1~2周出现,经前几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社交障碍;失眠、嗜睡、眩晕、眼花;厌食、恶心、腹泻;心悸、盗汗、性欲改变;肢体肿胀、乳房胀痛、头痛等。
所出现症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至少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症状的轻重有明显的个体性。
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3.1.3体征一般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肢体肿胀或体重增加。
3.1.4辅助检查3.1.4.1BBT测定大多为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或上升时程短,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3.1.4.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7]黄体期血清P水平低下或正常,E2浓度偏高。
E2/P比值增高,可有PRL水平升高。
3.1.4.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浆蛋白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3.2鉴别诊断3.2.1精神病(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8]精神病发病与月经周期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