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佛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实施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2
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述评:成果、不足与展望作者:吕晓凤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05期摘要:革新以来,越南形成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共性又有自身特色的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国内外学术界着重从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发展、重点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研究中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一定问题,梳理这一领域中国学界的研究现状并借鉴越南学界关于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经验,以探索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特征,促进中国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建设。
关键词:国内外学术界;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述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5-0156-05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不同社会思潮激荡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马列教育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是马列教育的主阵地,中越两国在高校马列教育建设中做出了相关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梳理学术界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脉络与历史经验,探索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发展特色,可以为我国高校马列教育提供一定借鉴,使两国高校马列教育在互鉴互学中不断发展,以总结社会主义国家高校马列教育的共同规律,共同夯实“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一、研究的概况与成果1.中国学者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中国学者对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研究集中在教育内容、教育制度、经验总结等几个方面,现将研究成果简述如下:第一,越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内容。
2008年以后,越南对高校马列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胡志明思想和越南共产党革命路线共三门课程。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维度,贺争平介绍了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哲学和哲学历史的综合概述”与“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各项基本原理”。
赵康太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越南高校马列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在越南的经济革新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宗教教职人员培养的历史反思——基于1949年以来中
国各级佛学院教育的探讨
刘泳斯;张雪松
【期刊名称】《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5)2
【摘要】虽然宗教界人才培养可以部分借助寺庙丛林教育、经堂教育、社会教育、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的专题培训等多种渠道,但宗教院校始终是中国宗教界人才培养
的主平台、主渠道。
本文对1949年以来中国佛教创办的诸多宗教院校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初步梳理和总结。
总结经验、直面问题,对佛教界人才培养、中国佛教健
康发展、宗教界修学体系建设、宗教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刘泳斯;张雪松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宗教与哲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
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性质的反思——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
2.中国佛学院北京市佛教教职人员大专班开班式在凤凰岭校区举
行3.中国佛学院北京市佛教教职人员大专班开班式在凤凰岭校区举行4.南传上座
部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在中国佛学院开办5.厚植爱国情怀提升综合素质——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南传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侧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一些思考——立足云南地理优势开
拓越南文化市场
赵红霞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26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热"现象的出现,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汉语,中国在世界各地都创办了"孔子学院",汉语的传播和教学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或是初学阶段,这种学习方式更趋向一种民间的、非正式的教学方式,"汉语热"更多的以这种形式出现,在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规范的"正规军"--高校中的汉语教学方面,无论从关注程度、研究方面都是相对欠缺的.本文将从历史、时代背景出发探讨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从而为我云南省更好地制定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家文化交流方面提出一些很好的措施和建议.【总页数】2页(P122,120)
【作者】赵红霞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走进越南网印企业、开拓越南网印市场-我会赴越南胡志明参展2015越南国际网印展 [J],
2.云南省地方高校与越南开展教育合作现状--以红河学院与越南高校间的合作为例[J], 李燕;张曦
3.汉语与越南语言的关系及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 [J], 阮光兴
4.广西开拓越南高校国际体育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思考 [J], 范金玉;邱团
5.云南省地方高校与越南开展教育合作现状——以红河学院与越南高校间的合作为例 [J], 李燕;张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越南语阅读教学创新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越南语专业为例卢冬萍发布时间:2023-06-18T09:31:27.711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7期作者:卢冬萍[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全面推进,利用互联网实现在线教学、辅助教学的优势特点逐渐突显,这也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本文基于 “互联网+教育”模式来就本科越语阅读课的教学创新路径进行分析探究,以此来提高越语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全面推进,利用互联网实现在线教学、辅助教学的优势特点逐渐突显,这也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本文基于 “互联网+教育”模式来就本科越语阅读课的教学创新路径进行分析探究,以此来提高越语阅读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字:互联网+教育;越语阅读;教学创新;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越南语学习者来说阅读贯穿于整个越南语学习的过程当中,科学有效的阅读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越南语能力的提高对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模式的进阶,它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越南语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对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一、当前越南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资源有限与英语等大语种相比,越南语作为小语种其配套教材数量较少,且更新速度较慢,可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比较有限。
阅读材料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扩展一些课文知识相关的文章或结合一些音视频资料。
总体来看阅读内容包括扩展的内容基本基于课文内容,内容选择比较狭窄,部分内容陈旧,且大部分是文化、国情介绍类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越南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越南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1.1 越南高等教育旧体制问题越南高等教育的旧体制虽然已经废除,但是还存在很广泛的影响。
世界银行在1998年所做的分析中指出,越南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还带有官僚集权化管理的痕迹,这一问题是越南高等教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内的最高学府是国立河内大学和胡志明大学,刚刚组建的时候所提的口号都是要创办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大学,还包括自主开发课程的各项自主权,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受政府的官僚集权作风的影响,高校的自主性大打折扣。
拿新课程开发来说,教育培训部要求国立大学的所有新开发的课程都要通过它内部的一系列审批才能在实践中推行。
所以越南高校办学的自主权问题仍是大学校长关注的问题。
1.2 越南高校合并问题高校的合并问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世界银行在1996年的报告中指出,歷经90年代的调整,越南还是保留着一些比较小规模的单科学院即大学,诸如此类的单科学院所需的成本比较高,要高出多学科学校的25%。
当前越南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而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浪费现象,所以有人强烈建议把现存的单科学院再进行合并,组建一些像河内和胡志明市两所国立大学的、规模比较大的多学科性综合性的大学。
越南教育培训部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组建综合性的大学,有利于越南跟上亚洲和世界主流国家的发展。
但是,当前要合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河内和胡志明市两所国立大学是起榜样作用的,它们的情况并不乐观,比如一级学院与二级学院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学院与学院之间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也存在冲突,大学合并后规模迅速扩大,在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方面难以做到位,因此,它们为以后的合并留下了阴影,这种政府强迫性的学院合并不是非常成功的。
事实上,目前剩余的但科学院、师范学院对政府提出的合并计划多有抵触情绪,有的学校甚至想法设法逃避合并,这都不利于高等教育合并工作的顺利推进。
1.3 越南高校经费来源问题高校所需的经费来源有限,主要是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承担,并且地方要承担大部分责任,但是地方的积极性并不高,使得高校的财力支持不足。
【摘 要】本文就高职越南语公选课开设情况、学生对越南语公选课需求情况、越南语公选课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广西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高职越南语公选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对越南语公选课设置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证;规范制定越南语公选课课程标准;建立多元的越南语公选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健全管理和评价机制,重视教学环境和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院校 越南语 公选课 改革【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057-02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地位日益巩固和凸显,中越经贸往来与人文交往日益密切。
目前越南已是中国十大进口来源国之一,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也是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因越南与我国广西、云南两省区接壤,几乎承接了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的80%左右份额,“珠三角”地区很多产业区也正在逐渐向越南转移,可以说越南堪称中国乃至东南亚跨境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桥头堡”基地。
这些为涉越人才在跨境电商、国际工程、国际贸易、旅游、物流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高职院校将越南语教学以公选课的形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满足面向越南的涉外人才需求。
本文拟针对高职越南语公选课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高职越南语公选课现状分析为了解越南语公选课的现状,笔者近两年基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角度并针对学生需求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先后对广西区内的10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主要涉及越南语课程设置、教材、授课形式、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等方面内容。
通过调查可知,越南语公选课现状及问题如下。
(一)高职越南语公选课开设情况。
从调查中可知,高职院校不仅开设应用越南语专业,还有近一半的高职院校将非通用语种越南语作为公选课开设,重点面向涉外旅游、物流、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区域性特色专业学生。
越南革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越南革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介绍了越南革新时代的教育制度变革,然后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接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结论部分强调了越南革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越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革新时代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越南革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制度变革、重要性、特点、现状分析、改革与发展、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越南革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随着越南在革新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越南高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深入探析越南革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理解越南高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更有助于分析和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方向。
越南革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旨在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越南革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之一。
2. 正文2.1 越南革新时代的教育制度变革2000字的内容将稍后提供。
请稍等片刻。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扎实的政治信仰和立场。
越南佛学院的教育方向作者:琼珠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摘要:佛教历史是一部佛教教育与传播的历史。
世尊之所以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人本的教育家,因为他不但教导众生怎样生活得好,得到究竟的幸福、觉悟,明白地认识到世间的实相是无常、苦、空和无我,而且还教导众生如何去做一位解脱的圣人。
佛教看来众生之所以不能获得美满幸福,因为他们的心中有太多的贪、瞋、痴。
佛教为了教育的根本宗旨。
在越南佛学院的教育方向是获得最圆满的成果、取得最好成绩的唯一方向、教育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佛教传统的教育思想的。
关键词:越南佛学院教育方向培养一、越南佛教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特点佛陀在世时是教育的精神就已经形成了。
当时人们非常尊敬他,是伟大的导师或者术语称作天人师。
因为他不但到很多地方说法度生教化不歧视任何一个人,只要哪个众生有一点醒悟或愿意听他说法,他都会给他们讲说。
这就是佛教一种很普及又很有特色的教育精神。
为了改善众生生活的缺陷,他认为一切众生在痛苦中生活是由贪瞋、痴引发出来的。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在当时就培养出不少圣者,如摩诃迦叶、舍利弗、阿难等...虽然佛的这种教育精神并未以颁发任何证书的方式体现。
当时就已经受到不少人的肯定,因为这使得他们得到了解脱和美满幸福。
佛入灭大概两个多世纪以后,佛教的教育形式改变为以寺院为中心,所有佛在世时的教诲都被结集起来称为三藏经典。
佛教传统的教育形式有所改变,但在内容上仍然继承了统教育人们转凡成圣。
Asham曾经这样说:“在公元前二世纪,在憍萨罗国的塔克西拉学校,当时已有佛学系、语言系、医学系。
为了纪念佛的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阿育王在摩揭陀的那烂陀地方建立了一所僧伽蓝来传授佛学知识。
为了发展佛陀的教育,龙树不但大力重修了一些寺院,而且还建立了不少新的寺院,后来那烂陀大学的前身和基础。
到了公元四、五世纪,有了一个新名字的学院是(那烂陀摩诃毗诃罗)。
”并有一个石头的印章,历任院长有无著、世亲等著名佛教大师。
第37卷 第4期2021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Vol.37 No.4Aug.2021 收稿日期:2019-07-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研究”(16YJC710031);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课程生态共同体构建研究”(hnsz2019-44);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罗文英(1977—),女,黑龙江大庆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对越南高校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罗文英(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1127)摘 要: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经历多年的课程改革调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体系。
其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紧密结合越南革新开放的实际需要;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三是摆脱“苏联模式”的长期束缚强调民族特色;四是注重教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
研究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历程,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遇到的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改革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097-05 越南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越南建立民主共和国后按照苏联的教育体系建立了本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并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越南特色的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准确界定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概念及范畴,深入研究越南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历程及其特点,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规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越南佛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实施问题研究
佛教传入越南,随时间和空间的变迁,佛教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
道德观念中,对全国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佛教文化与越南文
化不可分割。
我们可以说,越南佛教已经走在“越南化”与“化越南”的道路上。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的文化混合,也表明了佛教教育事业的进步。
这印证了佛教对越南民族文化塑造的重要性,以及佛教本身必须继续保持越南民族文化的这一历史使命。
佛教在越南的发展历史,也是越南佛教教育的历史。
俗语说:“教育是立世之本”。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佛教教育也是佛教的立世之本”。
追溯过去,展望未来,目前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佛教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因为这一改革决定了佛教在越南的生存境况。
过去佛教有五种教育体系:师徒教育、精英教育(或贵族教育)、译场讲学(译经教育)、丛林教育和专业院校(现代教育),目前主流趋向于专业院校(现代教育)。
佛教刚开始传到中国和越南,要让这种新学说在社会能够普及,佛教界与国家政权人物一起组
织翻译经典,由此译场讲学是非常必要的;师徒教育体制是小型的教
育模式,最适应古代的农业社会;藏传是奴隶制社会,只有特殊阶层的少数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因此精英教育(或贵族教育)是最符合的;现
在是科学发达,工业与商业的社会,所以专业院校(现代教育)比较适合。
佛教教育体系的这几种模式都是为了满足时代的要求,其本身没有什么优劣轻重的分别,虽然在不同因缘下产生,但历史上不同时代
所面对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五种教育体系有存在的必要性,事实上它
与我们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本研究从《越南佛学院通识教
育课程实施问题》入手,笔者将以“越南W佛学院”为例,在大量原始资料及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佛教教育的过程。
首先本论文对佛教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接着讨论到佛教通识教育的理论,并通过收集分析调查问卷与对教师的访问结果,本人在之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最后是笔者的结论和建议。
在思想方面,佛教大学已经对通识教育有所关注,学校基本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但到目前为止,通识教育还得不到学校的切实重视,影响到它的教育发展与教学质量。
实际上,教育同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越南佛教学院刚建立不久,课程计划与课程安排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通识教育提出的要求,僧尼生的年龄与学问程度有着差异,教育基础的物质条件匮乏,学校的财务也不多,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课本与参考书很少,教育管理不规范,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不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选课过程不客观。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僧尼生的学习兴趣,尽管他们的学习时间比较多,但学习效果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