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_Oss联合Bio_Gide治疗牙周炎垂直型骨吸收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44.60 KB
- 文档页数:4
Bio-Oss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张结
【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9(019)008
【摘要】目的:观察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应用Bio-Oss人工骨和Bio-gide胶原膜对Ⅲ度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40例46个
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采取翻瓣术,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对照组只进行翻瓣术,分别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8个月临床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变化,并进行X射线检查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根分叉垂直探诊深度、水平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Bio-Oss人工骨成骨性能良好,
与Bio-gide可吸收胶原膜联合应用于Ⅲ度根分叉病变,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
【总页数】3页(P477-479)
【作者】张结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科,天津,30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0.2
【相关文献】
1.分根术治疗Ⅲ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吴江;夏敏;何毅文
2.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J], 王志涛;苏瑞
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分析 [J], 陈佳锐;陈邦俊;郑相淮
4.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J], 孙晓瑜;张雷;何昕;程楠;洪彪
5.隧道成形术治疗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J], 李婵秀;梁焕友;黄江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io—oss及Bio—gide联合应用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目的针对Bio-oss联合Bio-gide应用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种植牙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植骨后同一位点骨量的具体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三个月,患者种植区的牙槽嵴平均骨高度是11.55毫米;术后半年平均骨高度是11.46毫米,和术前相比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io-oss联合Bio-gide应用于口腔种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术前相比,术后患者植骨区牙槽嵴厚度和高度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应在实际过程中加以推广和普及。
标签:Bio-oss;Bio-gide;口腔种植口腔种植是一种在牙种植体固位、支持的情况下,完成一类修复体,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口腔康复技术。
而成功种植牙的基础是确保种植体的植入区域中有充足的牙槽骨。
骨量不足对人工种植牙的修复以及美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
笔者抽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种植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利用Bio-oss及Bio-gide联合应用在口腔种植中的疗效,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种植牙患者,经诊断这40例患者均因为骨量偏少同期植入Bio-Oss 骨粉、种植体、Bio-Gide 胶原膜。
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25.2±5.5)岁。
1.2方法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口腔检查,确定患者缺牙的具体部位、上下颌的咬合关系、缺牙的間隙大小、颌牙的实际伸长程度等。
利用种植体:瑞士Straumann-ITI 种植体,钛喷浆涂层,螺纹圆柱状;植骨材料:Bio-oss 骨粉。
可吸收生物膜:Bio-Gide 膜。
Clinical A pp lication in u pp er anterior immediateim p lant with Bio -oss and Bio -g ideFen g boShibinChan g sha Stomatolo g ical H os p ital ,410005AbstractOb j ective :T 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m ediate im p lant w ith Bio -oss and Bio -G ide in u pp er anterior re 2g ion.Methods :41p atients ,56im p lants w ere p laced into fresh extraction sockets ,in the sam e tim e bein g filled w ith Bio -oss ,and covered w ith Bio -G ide m embrane .R esult :9m onths p osto p erativel y ,new bone w ere be form ed around the dental im p lants in radio g ra p h y .the im p lants osseointer g rated ti g htl y w ith new bone ,esthetic result w as achieved after the restoration.Conclusion :Bio -oss and Bio -G ide can effectivel y g uided bone re g eneration ,ex p and the indication of dental im p lants.K e y w ords :Bio -oss ;Bio -G ide ;imm ediate im p lant ;tissue re g eneration作者单位:410005长沙市口腔医院(冯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施斌)。
论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联合应用Bio- oss 骨代材料和Bio- gide 胶原膜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葛权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口腔科,上海 201599[摘要] 目的 评估重度牙周炎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Bio-gide+Bio-oss 的作用。
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的74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再生组,每组37例,常规组行翻瓣术治疗,再生组行Bio-oss 骨代材料+Bio-gide 胶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对比两组有效率、龈沟液内炎症因子、牙周指数、牙周疼痛感及并发症。
结果 再生组牙周炎的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常规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 <0.05)。
术后再生组龈沟液中的炎症情况、牙周指数均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再生组轻度疼痛率(89.19%)比常规组(59.46%)高,中度疼痛率(10.81%)比常规组(35.1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8、6.186,P <0.05)。
再生组牙周炎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2.70%,比常规组(21.6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 <0.05)。
结论 Bio-gide+Bio-oss 使用后达到的骨组织再生效果好,能纠正牙周指数,缓解牙周炎症,且牙周创伤小。
[关键词] Bio-oss 骨代材料;有效性;使用价值;Bio-gide 胶原膜;并发症;炎症因子;重度牙周炎[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2(c)-0005-05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io-oss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 and Bio-gide Collagen Membrane for Guided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eriodontitisGE QuanquanDepartment of Dentistry,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Jinshan Branch, Shanghai, 20159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Bio-gide+ Bio-oss in guided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severe peri‐odontiti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74 patients with severe periodontitis in Jinshan Branch of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regen‐erative group, with 3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flap surgery, while the regenerative group received Bio-oss 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 +Bio-gide collagen film guided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The effective rate,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periodontal index, periodontal pai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in the regeneration group was 97.30%,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78.3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554, P <0.05). The inflammation and periodontal index of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 postoperative regeneration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rate of mild pain in the regeneration group (89.19%)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59.46%), and the rate of moderate pain in the regeneration group (10.81%)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35.1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8.568, 6.186, P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eriodontitis in the re‐generation group (2.70%)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21.6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554, P <0.05). Conclusion Bio-gide+ Bio-oss use achieved good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correctingperiodontal index, relieving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 and with little periodontal trauma.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06.005[作者简介] 葛权泉(1981-),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牙周病诊治及口腔种植工作。
牙周再生治疗为进一步提升牙周炎治疗效果,特别是一些骨下袋牙周缺损患者,在菌斑控制的基础上获得牙周缺损组织的再生,是治疗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
实现牙周组织再生,可以彻底消除骨下袋及其所带来的再感染风险,重建牙周组织对患牙的支撑功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代牙周组织再生技术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GTR技术引入牙周炎治疗为标志,后来伴随多种骨材料的问世,GTR 与植骨术联合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常用的临床再生治疗方法;第二代牙周组织再生技术是伴随着蛋白工程等生长因子重组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为主要手段(其中也包含自体来源的内源性生长因子的应用);第三代牙周组织再生技术是基于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的再生新策略,通过进一步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有望获得高效、可预期的牙周组织再生。
1 第一代牙周组织再生技术1.1 引导组织再生GTR 技术是指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避免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接触,同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据根面,从而在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即形成新附着性愈合。
因此,屏障膜的选择是该技术的关键因素。
屏障膜包括不可吸收膜和可吸收膜两大类。
不可吸收膜主要以聚四氟乙烯为代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临床中可单独使用。
由于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不可吸收膜临床应用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的病例。
可吸收膜以胶原膜为代表(如Bio-Gide 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利于细胞生长、参与组织修复。
但可吸收膜力学性能差,往往需要与植骨材料联合使用,主要适用于垂直型骨缺损(Ⅱ壁或Ⅲ壁)、根分叉病变和个别牙根面裸露的治疗,也可用于种植术所需的牙槽嵴增高等。
虽然GTR 联合植骨术已经成为临床牙周治疗中针对上述情况的常用方法,且临床效果比单纯翻瓣术好,但也有研究表明,GTR 联合植骨术,并不一定可以获得比单纯植骨术更好的临床效果。
可吸收性胶原膜结合无机牛骨修复种植牙槽骨缺损临床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牙槽骨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采用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无机牛骨(bio-oss)的价值。
方法:筛选2019年2月-2021年2月自本院牙槽骨缺损患者150例展开研究,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bio-gide结合bio-oss修复方案,对比2组临床疗效、PAL。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8.67%)高于对照组(89.33%)(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PAL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bio-gide结合bio-oss对修复牙槽骨缺损有积极作用,亦可改善其牙周附着丧失情况,值得借鉴。
关键词:可吸收性胶原膜;无机牛骨;牙槽骨缺损牙齿因外伤、炎症、肿瘤、牙周病等原因缺损后多存在牙槽骨过度吸收情况,不仅可导致种植区骨量不足,亦可影响牙种植效果,导致患者发音、咀嚼、整体美观度下降,因此需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干预[1]。
牙槽骨缺损是指上下颌骨包围的牙齿出现了组织缺失情况,但由于牙槽骨与牙齿相互影响,为避免牙槽骨缺失,在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对牙齿的保护,同时一旦出现牙槽骨缺失需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咀嚼功能。
临床多通过植骨、骨膜填充等方法对牙槽骨缺损进行处理,各个方案修复效果不同,其中植骨效果最理想、技术最先进,但操作难度较大,因此临床应用有限,近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bio-gide、bio-oss等骨膜、骨粉填充方案被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中,为明确二者联合修复价值,本文遴选牙槽骨缺损患者150例(2019年2月-2021年2月)展开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1.1选择区间、对象:选择的150例牙槽骨缺损患者均自2019年2月-2021年2月入本院进行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75例)。
Bio-Oss Collagen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前牙区拔牙后骨组织的影响引言在牙科领域,前牙区拔牙后骨组织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一般情况下,拔牙后会伴随着骨质丢失和软组织塌陷的问题,这对美学和功能恢复都会带来影响。
对于前牙区的拔牙位点保存术显得尤为重要。
而Bio-Oss Collagen是一种常用的填充材料,它的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在前牙区拔牙后骨组织的影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Bio-Oss Collagen的特点及作用Bio-Oss Collagen是一种由生物技术制备的骨粉孔隙充填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生物活性的无机骨矿质,并结合了动物来源的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附着力和稳定性,促进骨细胞的定向生长和组织愈合。
它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骨组织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有助于新骨的形成和愈合。
Bio-Oss Collagen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的影响在前牙区的拔牙位点保存术中,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使用Bio-Oss Collagen填充材料,对拔牙后的骨组织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骨组织愈合Bio-Oss Collagen的填充可以有效填充拔牙位点的间隙,提供骨细胞生长和定向愈合的支撑平台,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愈合。
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的操作,可以有效降低软组织的压力和刺激,有助于保护骨组织,并促进新骨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Bio-Oss Collagen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对于不同的患者和拔牙情况,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选择。
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需要十分注重细节和技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舒适度。
结语Bio-Oss Collagen联合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前牙区拔牙后骨组织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助于维持骨量和骨高,促进骨组织的愈合和再生,同时还能保持软组织的形态,为后续的美学和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