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6
2011年第8期摘要:本文对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城镇化的本质与农村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步骤等方面,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内容。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经济;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40(2011)08-0045-0003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段爱明(中国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湖南张家界427000)作者简介:段爱明(1979-),男,湖南株洲人,管理学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金融。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农村城镇化问题在国内外,特别是在国内的经济学、地理学以及城乡规划等学科中,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
一、城镇化的本质与农村的发展在经济学领域对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最先展开系统研究的是发展经济学,其代表理论主要包括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的“以城带乡”发展模型(A.W.Lewis ,1955;Fei ,C.H.and Ranis ,G ,1961)、速水教授的“东亚模式”(速水佑次郎,2007)等。
但是,国外学者在研究城乡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是其发展模式与经济全球化的适应性,而难以解释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
外国学者多数认为,农村城镇化是人口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城镇化不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城市化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例如美国学者帕辛(M Paecione )认为:“乡村城市化是城市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向乡村地区扩散的社会变动过程”,最明显的表现为人口从城市向乡村流动。
法国学者安尔·麦兰(Pierre Merlin )认为:“乡村城市化是指乡村空间缓慢的城市化过程,”“是在乡村居住区周围发生的,乡村城市化区的人口是由城市内迁移而来”。
“乡村城市化的形成绝大多数是在传统的村庄周围建设别墅式小房子,居住者从事城市型职业,接受城市型生活方式”。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摘要:通过阐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揭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进而提出规范现有金融法律和法规,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打破农村金融”自然”无约束的状态等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金融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进口需求减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内需繁荣农村市场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村市场的繁荣、农业的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就必须解决农村金融的回归问题。
一、发展农村金融重要性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
但是我国金融业发展极其不平衡,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很不重视,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歧视,这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
虽然国家近些年多次出台政策引导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实际上效果不是很明显。
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无疑将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焦点[1]。
所以关心农村金融问题,就是关心我国的“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只有解决好农村金融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才有助于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1、工业化是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然要走的道路。
然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一直是令各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需要的资金。
而前苏联则是以牺牲本国人民福利和生活水平为代价为苏联的工业化“输血”,从而完成了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极不协调的所谓“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前苏联的工业化经验。
为了解决工业化道路上所需的资金问题,政府于1951年提出加强农村金融工作和积极发展信用合作的任务,1977年《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规定》中将“信用社的资金应纳入国家信贷计划”[2]。
金融业在支持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摘要] “十二五”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金融业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金融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中小企业发展、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由于缺乏匹配城镇化建设的金融体制创新,制约着金融业对城镇化的支持。
应结合城镇化的特点不断的进行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市民化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才能最大的发挥金融业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业;城镇化;支持;作用一、前言金融业以其天然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不仅可以解决城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短缺瓶颈,而且可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促进城镇化过程中新型产业结构的形成。
但是目前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业的发展还难以满足城镇化的要求。
实现金融业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互动,充分的发挥金融业的作用,对于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二、金融业在城镇化中的支持作用(一)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化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程度,没有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持,农民市民化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但是,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是建设周期比较长、资金占用额巨大、成本回收时间也很长,再加上基础设施一般为公用物品,在很多时候受益主体不明确,因此单纯依赖商业开发的形式很难凑效。
尤其是对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财政收入水平很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面临着很大的资金缺口。
目前,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功不可没,不仅提供了金融支持,而且还给予政策性安排。
不断的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借、用、还三位一体”的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开发。
同时在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带动及国家权威的保障下,商业性银行也在逐步探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
还有基础设施证券化的金融改革尝试,将会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从而极大的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
《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金融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可能加剧城乡收入差距。
例如,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使得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并整理相关年份的金融发展数据和城乡收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协整分析等,探讨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农村和城市地区的金融服务和经济发展情况的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四、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金融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积极影响金融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民可以通过贷款、投资等方式增加收入。
此外,金融发展还提高了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
(二)金融发展对城市地区的积极影响金融发展为城市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城市地区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基础,因此金融发展对城市地区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
(三)金融发展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尽管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城乡地区的经济收入,但由于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村地区无法充分享受金融发展的红利。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研究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金融发展为例
内容摘要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县域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但也显现出了许多工作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作用在不同地区显现了不同的作用程度,农村金融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不足:边远落后地区的地方性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备,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退出,金融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边远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持出现弱化的趋势,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客观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进行研究,指出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创新体制,转变职能,建立起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金融服务单一向金融服务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城镇化金融制约金融创新
目录
一、前言 (3)
二、城镇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关系 (3)
(一)城镇化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3)
(二)金融市场为农村城镇化提供资金 (4)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转型 (4)
三、城镇化建设中与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一)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4)
(二)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6)
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为城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0)
(一)重组金融资源,完善金融体系,规范发展民营银行 (10)
(二)加快县域利率市场化改革,使人民银行再贷款形式本地化 (12)
(三)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完善产权制度、创新担保形式,拓宽融资途径 (12)
(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升农民金融意识、促进农民思维城镇化 (13)
五、总结 (14)
后记 (15)
参考文献 (16)
一、前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资金筹集、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县域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但也显现出了许多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作用在不同地区显现了不同的作用程度,农村金融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不足,边远落后地区的地方性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备,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退出,金融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边远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持出现弱化的趋势,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客观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关系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户、中小企业、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如重组金融资源,完善金融体系;加快县域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邮政储蓄以人民银行再贷款形式本地化;建立担保体系,解决担保难题;建立区域性资金调剂中心,拓宽县域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加强县域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改善县域经济中的金融制约因素,从而实现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促进县域经济的高效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效率,从而保障城镇化建设稳定发展。
二、城镇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关系
(一)城镇化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城镇化极大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使得农村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如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增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人口在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企业迅速兴起,从而拉动了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的7倍,城镇化对投资的拉动非常显著。
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在城镇化过程中,既有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性经济发展,也有以服务为目的的公益性经济的发展。
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包括商业化的金融行
为和政策性的金融行为,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既需要有商业性的金融服务,也需要有政策性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市场为农村城镇化提供资金
农村要实现城镇化,就需要农村金融支持。
首先,金融市场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必须得到一定的金融支持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现有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主要有农业产业基金、农机租赁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其次,金融市场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金融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资金、商业性金融资金和合作性金融资金。
再者,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
中小企业是推动城镇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主要途径是民间借贷。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转型
现代金融服务改变了农村社会经济的交易方式,借贷方式由熟人社会借贷转向金融机构借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向金融机构借贷降低了交易成本,人们通过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可以节省大量交易时间和费用,企业通过电子货币进行工资、销售交易等经营活动的转账可以减少现金往来,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和不必要的损失,个人通过信用卡可以快速获取小额信用贷款,短期内无需支付利息,节省了大量交易时间和费用;二是理财方式多元化,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下,居民可以通过存款来保值,还可以进行证券、期货和购买理财产品等投资活动,对资产进行增值;三是融资途径多样化,农户贷款难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民间借贷利率比较高,农民融资成本高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现代金融服务提供了多种融资途径,改善了农村的融资环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三、城镇化建设中与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本单元,对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当前,县域经济格局基本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