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空间对应》
- 格式:doc
- 大小:9.89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空间对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四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二节“空间对应”。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空间对应关系,理解空间对应概念,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对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掌握空间对应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掌握空间对应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空间对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性七巧板、空间对应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幼儿用七巧板、练习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七巧板展示一个有趣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个图形完整地复制到另一块七巧板上?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空间对应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空间对应。
(2)通过实例演示,让幼儿掌握空间对应的基本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例题,让幼儿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幼儿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布置作业,拓展幼儿的思维。
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2. 内容:(1)空间对应概念(2)空间对应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将下列图形沿虚线折叠,然后剪下,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2)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空间对应的概念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空间对应的例子,如家具摆放、拼图游戏等,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空间对应》全套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模板范文及反思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空间对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五章《空间对应》。
该章节主要介绍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式,让幼儿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玩具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幼儿对空间对应的兴趣。
"大家来找茬,找出不同的地方。
左边是一只猫,右边是一只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2. 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物体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一只小鸟在树上,另一张卡片上面有一只小鸟在地面上,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两张卡片之间的空间关系。
3. 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比较两张卡片或者两个玩具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例如,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卡片和一个小玩具,让幼儿将卡片上的物体与玩具进行对应。
4.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幼儿对空间对应的理解。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小鸟在树上,让幼儿找出另一张图片,上面有小鸟在地面上的对应图片。
5.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空间对应的任务。
例如,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小鸟在树上,让小组成员一起找出另一张图片,上面有小鸟在地面上的对应图片。
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2. 重点内容: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3. 难点内容: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有效沟通和合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不同的地方答案:左边是一只猫,右边是一只狗。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空间对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空间》,详细内容包括空间对应概念、生活中的空间对应现象以及空间对应在游戏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空间对应的概念,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空间对应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空间对应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间对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对应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积木、拼图、地球仪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有关空间对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情景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积木等教具,讲解空间对应关系,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空间对应。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空间对应现象,如地图上的位置对应实际地点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空间对应的题目,让幼儿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答案,集体讨论正确与否,并给予评价。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空间对应现象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
5.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空间对应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概念2. 生活中的空间对应现象3. 空间对应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画纸上画出一个自己熟悉的空间对应场景,并简单描述其对应关系。
2. 答案示例:画出公园里的滑滑梯和旁边的长椅,标注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空间对应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大班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反思《空间对应》一、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来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六章《空间与图形》第三节《空间对应》。
详细内容包括: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和感知图形空间对应关系,学会用对应方法解决空间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对应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间对应概念及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和感知空间对应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空间对应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彩泥、吸管、小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空间对应现象,如衣服拉链、拼图游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数学原理。
2. 探索空间对应(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空间对应模型。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完成模型对应关系探索。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例题,讲解空间对应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对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空间对应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分享他们在探索和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学生在本次公开课中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空间对应在生活中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概念2. 空间对应模型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76页第1、2、3题。
(2)观察生活中至少3个空间对应现象,并简单描述它们特点。
答案:(1)见教材答案。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生活中空间对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更具挑战性空间对应题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空间对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及性质;2. 掌握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互对应的方法;3. 能够根据给定的图形找出相应的对应图形;4. 运用空间对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2. 掌握判断图形对应关系的方法;3. 运用空间对应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空间对应解决问题;2. 判断图形对应关系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关对应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间对应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对应的知识。
2. 学习: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相互对应,并让学生提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3. 拓展: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空间对应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对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设计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判断图形的对应关系,并解答相关问题。
5. 归纳:总结空间对应的概念及判断方法,并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6. 反思:让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判断图形对应关系的方法,并能运用空间对应解决问题。
通过教师引导及学生思考,学生逐渐对空间对应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互对应,并能够运用空间对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示范演示、练习及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
除了教师的引导,我也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以提高课堂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判断图形对应关系的方法还不够掌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判断,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判断方法的讲解和实践训练,并加强对学生的巩固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对应的应用,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空间对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幼儿空间概念启蒙》第四章“空间对应”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空间对应关系,通过实物操作,让孩子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利用图片、教具等辅助工具,培养孩子对空间对应关系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掌握空间对应的基本概念,能正确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孩子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能运用所学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间对应图片、积木、磁性教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空间对应卡片、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教具展示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的物体,引导孩子观察、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间对应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讲解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孩子利用积木进行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的搭建,巩固所学。
4. 课堂互动(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概念2. 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3. 举例说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空间对应练习册第1、2页。
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正确描述物体之间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的参与度较高,但对空间对应概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课堂互动;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空间对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空间》第三节《空间对应》。
内容主要围绕平面空间中的图形对应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和平移等空间变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空间对应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对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空间对应关系,特别是翻转和旋转的区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空间对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空间对应教具(包括翻转、旋转、平移卡片)、磁性白板。
2. 学具:学生用空间对应卡片、彩笔、剪刀、磁性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白板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对应关系,引发学生对空间对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空间对应的概念,以及翻转、旋转、平移等空间变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对应关系,并展示解题步骤。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空间对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空间对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2. 内容:空间对应概念翻转、旋转、平移例题解析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空间对应现象,拍照或画图,并简要描述。
(2)完成课后练习题:空间对应卡片配对。
2. 答案:(1)学生需自行观察、发现并描述空间对应现象。
(2)空间对应卡片配对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空间对应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空间对应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空间对应》含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幼儿掌握空间对应的基本概念:•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空间中不同方位和位置的物体来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学会在空间中进行简单的方向和位置判断;•学会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等方式加深对空间对应的认知。
教学准备•空间模型、魔方玩具、彩色卡片等教学资源;•幼儿园大班的教辅教材。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空间对应”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在自己生活中不同空间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主体环节空间对应的讲解教师向幼儿展示空间模型和魔方玩具,让幼儿了解三维空间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示意图和实物模型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空间概念。
空间描述游戏教师将笔筒、橡皮擦、尺子等物品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幼儿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描述物品的立体空间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左右、前后、上下、里外”等方向性词语。
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幼儿的空间感知和语言表述能力。
空间方位辨认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图案、颜色和方位,引导幼儿辨析不同物品的在三维空间的位置。
例如:将三个彩色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辨认其中的位置差别。
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弱化教育方式,在游戏形式中让幼儿自主探究“上下左右”等位置概念。
空间定向游戏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游戏,让幼儿主动地进行方向和位置的判断。
例如拿起一个球移动到桌子上某一位置,要求幼儿观察、记忆、方向判断,释放球时放到指定位置。
空间对应的实物操作教师可以借助于幼儿园内的实物来进行体验游戏。
例如:淘宝游戏、拼图游戏、穿衣游戏、摆放物品等。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各种基本的空间概念。
课后反思在此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应该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词语语义的学习。
同时,在向幼儿展示示例物品时需要注意幼儿的接收能力,及时掌握幼儿的心理反应,避免上课时间过久导致课堂效果减弱。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空间对应》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空间对应》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空间对应》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空间对应》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
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对于我们班的幼儿来说,她们对空间对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能透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空间对应”这一内容,然后以“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为切入点开始,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空间位置对应,以帮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能进一步的加深幼儿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按房间卡找到自己的房间。
活动目标1.能根据坐标找到家,并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空间对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幼儿空间概念发展》第四章“空间对应”一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利用对应关系解决空间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空间对应的概念,掌握利用对应关系解决空间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间对应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间对应教具一套(包括平面图和立体图),磁性白板,白板笔。
学具:每组一套平面图和立体图,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平面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形特征。
提问:“这个图形可以对应到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间对应教具,讲解空间对应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示范如何利用对应关系解决空间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平面图,找出对应的立体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对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提问:“你们觉得空间对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板书设计1. 《空间对应》2. 主要内容:空间对应概念对应关系示例解决空间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空间对应现象,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示例:家里的茶几和电视柜,它们在空间位置上是对应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空间对应的概念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空间对
应》
【活动设计】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
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对于我们班的幼儿来说,她们对空间对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不能透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空间对应”这一内容,然后以“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为切入点开始,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空间位置对应,以帮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能进一步的加深幼儿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按房间卡找到自己的房间。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坐标找到家,并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
2、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根据坐标,找到对应的位置。
【活动准备】
平面楼房、动物卡片、数字卡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呢?请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
师:“小动物新建一栋楼房,要请小朋友去参观(教师出示平面的楼房),这里就是小动物新建的楼房,我们看看这栋楼房有几个单元,几层楼呢?”
(二)复习巩固
1、教师与幼儿一起帮小动物认识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师:“刚才小朋友都帮忙数了数这栋楼一共有4个单元,4层楼,现在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了哪些小动物,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住在几单元几楼?”(宝宝兔的家住在1单元1楼(1,1);贝贝羊的家住在2单元3楼(2,3);胖胖猪的家住在3单元3楼,(3,3);嘟嘟牛的家住在3单元4楼(3,4)吱吱鼠的家住在4单元2楼(4,2))
师:请幼儿说说理由,帮助幼儿学会看坐标,快速地找到房间。
2、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找找自己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房子的结构,看看这栋楼有几个单元几层楼。
(2)发房间卡给幼儿,请幼儿说说自己拿到的房间卡是几单元几楼。
(3)请幼儿拿着自己的房间卡自由找到自己的房间,教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找到房间的。
(5)游戏:幼儿站在房子外面,幼儿在音乐开始后,开始找房间,看谁又快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房间。
(6)请幼儿到好朋友家做客,跟好朋友交换房间卡,根据自己手里的房间卡找到好朋友的家。
(三)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没有住进新房子,它们分别住在几单元几楼。
2、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卡帮助小鸡、小鱼、小猫、小刺猬、小乌龟找到家。
(四)交流与分享
教师请幼儿到前面来和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家的,先找到它住在几单元,再找到她住在几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理念正确;设计程序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很不错,沉着、不慌张,亲和力强。
此次活动中教师的思路很清楚,教育目标达成很好,幼儿反应活跃,但是在游戏环节幼儿等待时间过长,显得拉杂。
游戏的环节一可以和环节三整合,环节二可以设计2座房子,避免幼儿的等待。
在教师示范时,应进一步强化,先找几单元,再找几楼,可帮助幼儿思维清晰。
幼儿自主操作练习中,可增加难度,如将房子增加为5个单元5层楼,更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坡度,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挑战自己。
推荐理由:
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空间对应”这一内容,然后以“你家住在几单元几楼”为切入点开始,让孩子在游戏中感知空间位置对应,以帮小动物找家的方式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情景化,能进一步的加深幼儿的空间位置对应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按房间卡找到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