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1 染色体变异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1.01 KB
- 文档页数:6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1讲染色体变异[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通过染色体变异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学中意义的理解,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及育种方法的比较,培养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维)3.通过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以及育种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考点1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2)染色体组①概念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②举例野生马铃薯的染色体组:12条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项目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发育起点配子受精卵(通常是)受精卵(通常是)植株特点①植株弱小;②高度不育正常可育①茎秆粗壮;②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③营养物质含量都有所增加体细胞染色体组数≥1 2 ≥3三倍体和四倍体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单性生殖正常的有性生殖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低温)人工诱导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1)变异类型、图解及实例(连线)提示:①—c—Ⅰ②—d—Ⅱ③—a—Ⅳ④—b—Ⅲ(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
(3)对生物体的影响: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1.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的缺失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2.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第2讲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考点一| 染色体构造变异1.观察以下图示,辨析变异类型并答复相关问题(1)染色体构造变异的类型(填序号及名称)②缺失__③重复__④倒位__⑤易位。
(2)属于基因突变的是①。
(填序号)(3)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②③④⑤。
(填序号)(4)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变化的是①。
(填序号)2.辨析易位与穿插互换图1图2(1)图1是易位,图2是穿插互换。
(2)发生对象:图1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2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3)变异类型:图1属于染色体构造变异,图2属于基因重组。
(4)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图1,观察不到的是图2。
1.判断有关染色体构造变异表达的正误。
(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构造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提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构造变异都有可能使个体表现型不变。
(2)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提示】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内基因的数量,可能对当代生物体不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影响,并且染色体变异大多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3)图示显示了染色体及其局部基因,①和②过程分别表示倒位、易位。
(√)(4)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局部片段,可导致染色体构造变异。
(√)(5)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一定会导致基因的数量变化,而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的种类变化。
(6)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据图填空。
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局部基因。
(1)以下各项的结果中①②④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缺失、易位、倒位。
能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是①②④。
(2)①~④中③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视角..1.考察染色体构造变异的分析与判断1.甲、乙为两种果蝇(2n),以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穿插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一样D.图示染色体构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A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是两种果蝇,甲、乙杂交产生的F1虽然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是因为来自甲、乙中的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对,所以F1不能进展正常的减数分裂。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最新考纲]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4.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考点一 染色体变异的判断与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染色体组(根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归纳)①从染色体来源看,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③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注意:染色体组与基因组不是同一概念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
基因组: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二倍体),其基因组为常染色体/2+性染色体;对于无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3.单体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请解读下列三幅图示:(1)图甲、图乙均发生了某些片段的交换,其交换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属于何类变异?提示 图甲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图乙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交换,前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后者则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
(2)图丙①~④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是 。
提示 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推知:①染色体片段缺失②染色体片段的易位③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片段倒位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图丙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提示图丙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判断(2018·经典高考,14)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一) [第21讲染色体变异]基础巩固1.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D.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2.下列表示二倍体生物的基因型的是( )A.AAaaBBbb B.MmNnDC.ABCDE D.AB3.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4.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A.②④⑤ 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能力提升5.·滁州模拟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获得种子,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数为8N=56条),据此可推断出( )A.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4条染色体B.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C.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6.·惠州模拟如图K211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图K211A.易位和重组 B.易位和易位C.重组和易位 D.重组和重组7.·株洲调研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53P基因),它能编码一种抑制肿瘤形成的蛋白质,而某些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AFB)能特异性诱导53P基因中碱基G→T,从而引发肝癌,由此可见,肝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环境引起的变异 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8.基因型为Aa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是( ) A.AA∶aa=1∶1B.AA∶Aa∶aa=1∶2∶1C.Aa∶Aa=1∶1D.AA∶Aa∶aa=1∶4∶19.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
第2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考纲研读备考定位考纲要求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生命观念——通过对染色体变异基本原理及在生物学中意义的理解,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2.理性思维——通过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培养归纳与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ZI ZHU XUE XI TAN JIU TI SHENG自主学习·探究提升基础梳理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答案](1)①-Ⅲ-D__②-Ⅳ-C__③-Ⅰ-B__④__-Ⅱ-A(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类型实例个别染色体的增减21三体综合征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减三倍体无子西瓜(2)染色体组①组成如图中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②组成特点a.形态上: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b.功能上: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发育起点配子受精卵受精卵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正常可育茎秆粗壮,叶、果实、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体细胞染色体组数1或多个2个≥3个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自然成因单性生殖正常的有性生殖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低温)人工诱导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实例蜜蜂的雄蜂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香蕉(三倍体),马铃薯(四倍体)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2)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3)染色体易位或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4)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5)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6)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7)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8)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2条染色体(√)(9)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10)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延伸探究1.(教材必修2 P85)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有何区别?[提示]①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是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该基因还存在,只是变为原来的等位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是某个基因或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或减少。
新人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习题(二十一)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1·天津一模)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
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灰身和黑身,基因R和r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Ⅱ号、Ⅲ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中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8C.若该雌果蝇含A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有8种基因型D.果蝇细胞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是Ⅱ、Ⅲ、Ⅳ、XX或Ⅱ、Ⅲ、Ⅳ、XY A解析:Ⅱ号和Ⅲ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图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 R X r 和AaX r Y,杂交后得到的F1中雌果蝇中纯合子(AAX r X r、aaX r X r)所占比例为1/2(AA+aa)×1/2(X r X r)=1/4,B错误;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 R X r和AaX r Y,若雌果蝇含A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即为aOX R X r和AaX r Y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4×4=16(种),C错误;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由图可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D错误。
2.染色体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下图为某患者核型图,据此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核型可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该患者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数目变异C.该患者为女性,可能智力低下D.核型分析可用于红绿色盲的产前诊断D解析: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清晰,适于制备核型,A正确;该患者1号染色体部分缺失,21号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数目变异,B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者智力低下,23号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为两条X染色体,C正确;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不能通过核型分析进行诊断,D错误。
考点规范练21 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某生物细胞中存在的两条染色体如图所示,其中E、f、G、H、i表示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下列选项列出的相关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答案:C解析:A项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项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项属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项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3.一个基因型为DdEe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DE、dE、De、de,请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A.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肯定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位于一对或者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首先减Ⅰ前的间期DNA复制,基因型变为DDddEee,分在一个四分体上的就是DE/DE、de/de,或者De/De、dE/dE。
然后在减Ⅰ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就是DE/dE、De/de,或者DE/De、dE/de,最终经过两次分裂形成4个不同的精子。
若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Ⅰ前的间期DNA复制,基因型仍为DDddEee,分在两个四分体上就是D/D、d/d,E/E、e/e,然后在减Ⅰ前期1个四分体中发生交叉互换就是D/d、D/d,E/E、e/e或者D/D、d/d,E/e、E/e,经过一次分裂变成D/d,E/E和D/d,e/e或者D/D,E/e和d/d,E/e,再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不同的精子。
故D项正确。
4.右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D.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5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1和2为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
图中7和8为性染色体,其上的部分基因可控制性别。
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
5.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都含一个染色体组B.单倍体生物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C.单倍体玉米植株弱小且种子粒小数少D.单倍体生物都是高度不育的个体答案:B解析:单倍体往往是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B项正确。
四倍体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
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联会紊乱,导致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C项错误。
若是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则可育,因为其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能够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D项错误。
6.(2015江苏高考)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D解析:由图看出甲的性染色体为端粒染色体,属于正常情况,而乙的性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变异。
甲、乙杂交产生的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条性染色体不能联会,不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A项错误。
甲到乙的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B项错误。
由于倒位,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不同,C项错误。
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正确。
7.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会B.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答案:B解析: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A项错误;果蝇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比正常体细胞中多一条性染色体,即三体果蝇(XXY)的体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有18条染色体,B项正确;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又恢复为原数,C项错误;HIV是RNA病毒,其上含有A、U、C、G四种碱基,在逆转录过程中不仅存在A—U的配对,还存在A—T的配对,D项错误。
8.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右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因为图示为水稻根尖细胞,a基因产生的原因是体细胞中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不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了基因突变,因此该变异也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A、D两项错误;Ⅱ号染色体为三条,说明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而且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此细胞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B项正确;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染色体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C项错误。
9.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B.②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C.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D.三倍体无子西瓜在产生配子时联会紊乱答案:A解析:①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未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A项错误;②过程为杂交,在杂交过程中可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项正确;图中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两个物种,培育出的三倍体不育,不能称为一个物种,C项正确;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D项正确。
10.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
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A项正确;“嵌合体”四倍体葡萄(4N=76)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项正确;“嵌合体”不同的花(2N细胞和4N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项正确;二倍体的葡萄是2N=38,所以它的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应该是38条(染色体没有加倍的)或76条(染色体加倍的),D项错误。
11.下图是某纯合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D.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因此该细胞分裂结束的精细胞经变形后才可进行受精作用,A项错误;图示中的B、b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且题干中已指出该生物是纯合二倍体,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是遗传物质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项正确;该细胞的细胞核中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C项错误;该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
12.现有甲、乙两物种的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寒冷的条件下种植。
若想培育出高产、耐寒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
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可能不可行的是( )A.先杂交得到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纯种的目标植株B.将乙种植株耐寒基因导入甲种植株的根尖中,可培育出目标植株C.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乙种植株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目标植株D.诱导两种植株的愈伤组织细胞融合并培育成幼苗答案:A解析:甲、乙为不同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故A项不可行;D项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植物体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因此D项是可行的;B项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存在的意义就是使物种拥有原本无法拥有的性状,因此也是可行的;诱变育种能获得新的基因和性状,因此C项是可行的。
二、非选择题13.芦笋的幼苗是一种名贵蔬菜,又名石刁柏,为XY型性别决定。
在某野生型窄叶种群中偶见几株阔叶芦笋幼苗,雌雄株都有。
(1)仅从染色体分析,雄性芦笋幼苗产生的精子类型将有种,比例为。
(2)有人对阔叶芦笋幼苗的出现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可能是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鉴定阔叶石刁柏出现的原因。
(3)现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选用多株阔叶雌雄株进行交配,并统计后代表现型。
若,则为;若,则为。
(4)已经知道阔叶是显性突变所致,由于雄株芦笋幼苗产量高于雌株,养殖户希望在幼苗期就能区分雌雄,为了探求可行性,求助于科研工作者。
技术人员先用多株野生型雌石刁柏与阔叶雄株杂交,请你推断该技术人员做此实验的意图:。
若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养殖户的心愿可以实现。
答案:(1)2 1∶1(2)取野生型植株和阔叶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若观察到阔叶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则说明是染色体组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3)后代出现窄叶显性突变后代都为阔叶隐性突变(4)通过该杂交实验判断控制阔叶的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后代雌株都为阔叶,雄株都为窄叶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雄性芦笋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将产生X和Y两种类型的精子,比例为1∶1。
(2)设计实验时可考虑排除一种可能性,基因突变在光镜下不可见,而染色体变异在光镜下可见,可利用这一点进行实验设计。
可取野生型和变异型的芦笋根尖分生区细胞制成装片,观察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染色体变异还是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