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世界经济-1997
- 格式:pdf
- 大小:174.54 KB
- 文档页数:2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复习指南翔高教育真题笔记课件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圣才辅导配套宏观经济学高鸿业(次要)经济学硕士856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陈钊陆铭高等教育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伊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工商管理学硕860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020101政治经济学:①《政治经济学教材》(第十三版)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②《通俗资本论》洪远朋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年了解③《西方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④《微观经济学》陈钊、陆铭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⑤《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樊潇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⑥《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第六版)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⑦《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020102经济思想史:同020101专业020103经济史:同020101专业020104西方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105世界经济:同020101专业020201国民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202区域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203财政学:同020101专业020204金融学:①至⑥同020101专业①至⑥⑦《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姜波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⑧《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⑨《投资学》(第二版)刘红忠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020206国际贸易学:同020101专业020207劳动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209数量经济学:同020101专业“经济学综合基础”参考书目《国际经济学》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陈钊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通俗资本论》洪远朋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上海人民出版社三、“经济学综合基础”复习资料1、《2013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复习精编》复旦大学考研研究中心、博志复旦考研网编写。
名词解释2014传播学考研真题-传播实务(823)1、大数据2、健康传播3、创意产业4、谷歌眼镜201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新闻要素、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2、信息娱乐(infotainment)3、二十世纪之支那2014新闻与传播基础能力1、客观性2、舆论导向、舆论3、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新华通讯社4、《中国的西北角》5、“死人办报”6、受众的选择性理解与行为7、培养理论2014MJC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品牌权益2、网络舆论3、报眼4、新闻价值5、新闻角度201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解释性报道2.新闻法规3.网络虚拟社区4.内容分析法5《遐迩贯珍》6.时务体、《时务报》7《劳动界》2012传播学实务1、组织形象2、物联网3、IPTV4、维基2012新闻传播基础1、郭士立2《国闻报》3《西行漫记》4、宣传5、受众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硕1、宣传(2)2、《新青年》、《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新青年》季刊3、时新性4、媒介是人体的延伸5、大众传播6、《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2011年传播实务试题1、公关的实事求是原则2、曼纽尔.卡斯特3、3T原则4、三网融合2011年新闻传播基础1 沉默的螺旋理论、虚构的吉米、森杰·布莱尔事件2 知识沟理论3 新闻专业理念4 每周评论5 时务体(2)6 洋旗报7 中国报学史2010传播实务1、网络“客”现象2、舆情3、文化产业4、爱德华·伯内斯2010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编码·解码2、《大清报律》3、《每周评论》(2)4、《热血日报》5、汉斯·希伯2009年传播实务1、意见调查员2、网上信息评估3、电子政府4、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2009基础理论试题1、时务体(3)2、《中国日报》香港3、每周评论(3)4、《与大公报论国是》、新记《大公报》、《大公报》“四不”方针5、法兰克福学派2008年传播实务1. 信息集成2. 网络文化3. 市场失灵4. 危机5. 消费者剩余2008年新闻传播理论1、新闻来源、新闻本源、新闻敏感、水门事件2、受众(2)3、《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4、《中国文库》5、《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007复旦传播实务试题1、规模经济2、非赢利组织3、窗口化策略4、富媒体5、公共商品2007年新闻实务1、改写2、思想性3、人物通讯4、直叙式导语5、多媒体显示式6、思想评论20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 新闻本源(2)2.“第四种权利”3. 受众4. 新闻体制5. 创新扩散理论6.《知新报》7.《修正报纸条例》、《报纸条例》8.《大众生活》2006年传播实务考试题1、范围经济2、媒体斜向扩张3、艾维"李4、阿瑟"W"佩奇原则5、NII计划2006年新闻实务1、报道思想2、遗忘3、专访4、深度报道、“全息报道”5、立论与驳论6、评论立意7、版面8、对称型编排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钦定报律》2、新闻选择3、传播模式4、奥斯邦2005传播实务1. 第四媒体2. 草根院外游说活动3. 垄断竞争4. 门户网站5. 非营利性组织2005年新闻业务1.现场观察2.采访计划3.综合新闻4.解释性新闻5.冲击式编排6.栏题7.归纳推理8.立论2005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信息2、舆论(2)3、《大清报律》4、《中国报学史》(2)5、《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2004传播实务1. 媒介事件2. CIS战略3. 垄断竞争模式4.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2004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单考生)1、硬新闻、软新闻2、新闻法规3、廉价报4、传播学的三大分支5、《中国报学史》(3)200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媒介公共性2、新闻法规3、大众传播4、文化工业5、《报纸条例》(2)6、《每周评论》(4)2003年新闻实务1.新闻敏感(2)2.社会新闻3.评论立意4.现场观察5.报道思想200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1.媒介即讯息2.弱效果理论3.黄远生的四能4.热血日报(2)5.劳动界(2)6.新闻真实性2002年新闻实务1. 独家新闻2. 现场观察3. 特写4. 评论立意5. 编辑环境6. 归谬法7. 直接推理8. 社论2002年中外新闻事业史试题1、《遐迩贯珍》(2)2、《大清报律》3、奥斯邦(2)4、北岩爵士5、哈瓦斯通讯社6、KDKA电台2002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1 、硬新闻(2)2 、新闻体制3 、宣传(3)4 、媒介即讯息5 、实地调查法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1、把关人2、接近权3、新闻选择4、舆论(3)5、硬新闻(3)2000年新闻传播业务1.采访计划2.第二代导语3.模块式编排4.评论的立意5.巡礼(通讯形式之一)2000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1、软新闻和硬新闻(4)2、合理想象3、沉默的螺旋4、议题设置5、新闻学2000年中外新闻事业史1、《大江报》案、“大江报”2、"竖三民" 、横三民、癸丑报灾3、《火星报》(俄国)4、李普曼5、有线电视网(美国)1999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1 舆论(4)2 新闻体制3 拉斯韦尔的5 W模式4 两级传播(二段流程)1999年新闻传播业务1、报道思想;2、新闻背景;3、对比式导语;4、新闻素描;5、版面;6、版样;7、微型评论;8、归纳推理;9、垂直式版面;10 新闻职业道德。
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科目经典教材书单入门阶段:中文版名称:《经济学原理》曼昆英文版名称:principle of economics by Mankiw, N.G.基础阶段:《微观经济学》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哈尔.R.范里安(Hal R. Varian)《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ch / Stanley Fischer / Richard Startz)《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Jeffrey D. Sachs)《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Giancarlo Gandolfo)《金融学》博迪/莫顿(Zvi Bodie / Robert C.Merton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货币理论与政策》Carl E. Walsh《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蒋中一(Alpha C. Chiang)《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高山晟(Akira Takayama)《金融经济学原理》LeRoy / Werner提高阶段:①计量经济学:⑴中文名:《计量经济学》林文夫英文名:Econometrics by Fumio Hayashi⑵中文名:《计量经济学分析》格林英文名:Econometric Analysis by Greene⑶中文名:《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伍德里奇英文名: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 by Wooldridge②微观经济学:⑴中文名:《高级微观经济理论》杰里/ 瑞尼(JR)英文名: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by Geoffrey A. Jehle / Philip J. Reny 简称(JR)⑵中文名:《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范里安英文名:Microeconomics Analysis by Hal R. Varian⑶中文名:《微观经济学》安德鲁.马斯-科莱尔等(MWG)英文名:Microeconomic Theoryby Andreu Mas-Colell / Michael D. Whinston / Jerry R.Green 简称(MWG)③宏观经济学:⑴中文名:《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英文名:Advanced Macroeconomics by David Romer⑵中文名:《动态宏观经济理论》萨金特英文名:Dynamic Macroeconomic Theory by Thomas J. Sargent⑶中文名:《经济动态的递归方法》卢卡斯英文名:Recursive method in economics dynamics by Robert E. Lucas④博弈论:⑴中文名:《博弈论基础》吉本斯英文名:A Primer in Game Theory by Robert Gibbons⑵中文名:《博弈论教程》奥斯本英文名:A Course in Game Theory by Martin J.Osborne / Ariel Rubinstein⑶中文名:《博弈论》梯若尔英文名:Game Theory by Drew Fudenberg / Jean Tirole经济数学参考书目:数学学习路线:分析路线:数学分析I,II,III,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测度论,泛函分析代数路线:高等代数I,II,抽象代数,群表示论,李群,交换代数几何与拓扑路线:拓扑学,同调论,微分拓扑;微分几何,微分流形,黎曼几何方程路线: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微分动力系统概率路线: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多元统计,时间序列,应用回归计算路线:数值分析,数值代数,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最优化方法;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蒋中一(Alpha C. Chiang)《微积分教程——计算机代数方法》I. Anshel / D.Goldfeld《数学分析原理》Walter Rudin《线性代数及其应用》David C. Lay《概率论基础教程》Ross《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高山晟(Akira Takayama)《数理金融初步》Ross《高等微积分》Lynn H.Loomis / Shlomo Stermberg《实分析与复分析》Rudin《分析学》Elliott H. Lieb / Michael Loss《复分析》Ahlfors《泛函分析》Rudin《拓扑学》James R.Munkres《金融数学》Stampfli《时间序列的小波方法》Percival《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Rice《随机过程导论》Kao《应用回归分析和其他多元方法》Kleinbaum《预测与时间序列》Bowerman《多元数据分析》Lattin《微分方程与边界值问题》Zill《数学建模》Giordano《离散数学及其应用》Rosen《组合数学教程》Van Lint《逼近论教程》Cheney《概率论及其在投资、保险、工程中的应用》Bean 《概率论及其应用》威廉.费勒《基础偏微分方程》David Bleecker / George Csordas 《时间序列分析》汉密尔顿。
考试真题及典型题1概念题1.供给(武汉理工大学2004试;四川大学2006试)2.供给函数(中山大学2005试)3.恩格尔定律(北师大2001试;财政部2004试;对外经贸大学2006试;华东理工大学2006试;南京大学2007试)4.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人大2002试;北京邮电大学2003试)5.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elasticity, income elasticity, cross elasticity)(武大2000试)6.吉芬商品(Giffen goods)(武大2000、2002、2003试;人大2003试;复旦大学1998、2000试;中山大学2005试;西安交大2007试)7.替代产品(substitute goods)(复旦大学1997试)8.互补商品(complementary goods)9.均衡(Equilibrium)与非均衡(Non-equilibrium)(北大1997试)9. 均衡价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试)10.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11.弧弹性(中山大学2005试)2 简答题1.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南开大学2004试)2.目前,中国有些行业实行行业自律价格,给出一个支持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论据。
(北大1999试)3.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复旦大学1993试)4.简述支撑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的经济学原理。
(天津财大2006试)5.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及其特例。
(武大2001试)6.当经济学家观察到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而需求反而增加时,他们给出什么样的解释?7.“谷残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复旦大学经济学历年真题2004复旦经济学基础试题1,选择4题共20分, a,某企业支付工资2万元,原材料价格3万元,销售收入8万元,则创造的附加值是b 蛛网模型收敛的条件是c,效用函数为u(x,y)=xy,则与之表示相同偏好次序的是u=(x+1)(x-1) u=xy/5 u=(x+5)(x-5)d,凯恩斯陷阱发生在债券价格高位时债券价格低位时2,名词2题共10分,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经常项目差额第二定理3,简答2题共30分,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商品价值降低,为什么厂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使利润率降低,为什么资本家还要提高有机构成4,论述2题60分,用AD_AS模型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用罗伯特-弗伦克尔模型分析货币金融危机的原因5,计算1题30分。
已知效用函数为U(X1,X2)=(lnx1+2lnx2)/3, p1,p2为价格,m为收入a,效用最大化条件b,求x1和x2的需求函数c,当p1=p2=1时,画出x1,x2的恩格尔线,纵轴为收入d,x1,x2 为正常品还是劣质品?普通品还是吉芬品?替代品还是互补品原题之二版[转帖]一,选择题(每题5分)1,一个公司除了支付一亿美圆的中间产品费用,两亿美圆的工资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投入,而它的总销售额是八亿美圆,问其附加值是多少?2,在蛛网模型中,收敛的条件是什么?即需求曲线斜率和供给曲线斜率之间的关系3,下列效用函数中,与u=xy小时的偏好次序相同的是:A,U=(X+5)*(Y+5)B,U=(X/5)*(Y/5)C,U=(X+5)*(Y-5)D,U=(X-5)*(Y-5)4, 凯恩斯陷阱是指证券价格的:A,高位区,B,中位区C,低位区D,无法确定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2,经常项目差额第二定理三,简答题(每题15分)1,既然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成反比,为何资本家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利润率下降,则资本家为何还有积极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四,论述题(每题30分)1,请用AD-AS模型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2,请用弗伦克儿模型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五,计算题(30分)消费者效用函数为:U=(lnX1+2lnX2)/3,X1,X2表示两种商品,起价格分别为P1,P2 消费者的收入为m1,写出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2,写出对X1,X2的需求函数,X1=X1(m,P1,P2),X2=X2(m,P1,P2)3,P1=P2=1,请画出两种商品的恩格儿曲线,该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和需求量间的关系,一般经济学家习惯用纵轴表示收入4,m=10,P2=5,请画出X1的需求曲线,该曲线表示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习惯用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5,分析X1,X2是正常商品还是劣质商品,是普通品还是吉芬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2001年经济学试题[转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生产资料属于劳动对象的是:——A、原材料;B、厂房;C、工具;D、机器设备。
经济学院——就业红皮书(附件)发布时间:2009-12-17 00:00:00 浏览次数:2617复旦大学的经济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经济学教育与科研的重镇之一。
学院现设有经济学系、世界经济学系、国际金融系、公共经济学系、保险学系和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等7个实体教学科研机构。
此外,还设有欧洲问题研究中心、荷兰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风险资本研究中心、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反洗钱研究中心、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国际保险研究所、老年经济学研究所、企业研究所、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等二十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学术梯队完整,教研经验丰富,教学和科研力量在国内经济学界均处于领先地位。
学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全国重点学科5个,分别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和产业经济学,其中西方经济学同时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10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17个,学士学位授予专业5个。
理论经济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及学术机构,以及世界银行建立了固定的资料交流关系;并设有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是欧盟在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资料中心。
学院院刊《世界经济文汇》是国家级甲类核心刊物,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经济学院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涯发展工作。
学院生涯发展办公室设立职业服务中心、绿色服务通道、课题研究中心、生涯咨询与教育中心、生涯联盟五个部门,通过生涯导航讲堂、生涯导航刊物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全方位的生涯发展教育,旨在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资源,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一、经济学院学科环境复旦大学经济学科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始终居领先地位。
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培养水平相当的学校主要包括:北方地区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方地区的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以及中部地区的武汉大学等。
复旦⼤学博⼠硕⼠⽣⼊学参考书⽬历史系博⼠⼊学考试参考书⽬(按报考研究⽅向选读)247史学理论:(1)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北京⼤学出版社(3)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4)海登?怀特《元史学》,译林出版社(5)乔伊斯?阿普尔⽐等《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6)何兆武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7)张⽂杰编《历史的话语》,⼴西师范⼤学出版社(8)⽥汝康、⾦重远编《现代西⽅史学流派⽂选》,上海⼈民出版社(9)刘北成、陈新编《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学出版社(10)陈新编《当代西⽅历史哲学读本(1967-2002)》,复旦⼤学出版社(11)《史学理论研究》杂志389西⽅史学史:(1)张⼴智主著《西⽅史学史》(第⼆版),复旦⼤学出版社2004(2)张⼴智、张⼴勇《史学,⽂化中的⽂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20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4)Ernst Breisach,Historiography:Ancient,Medieval&Moder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245中国古代史:(1)钱穆《国史⼤纲》,商务印书馆(2)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3)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民出版社(4)《剑桥中国史》中译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豪《中西交通史(上、下)》,上海⼈民出版社2008 (6) 周予同主编、朱维铮修订《中国历史⽂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寿彝《中国通史》(多卷本),⼈民出版社1989年以后各年版(8)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民出版社(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民出版社(10)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民出版社(11)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民出版社(12)韩儒林《元朝史》(13)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14)蔡美标《中国通史》第五册(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16)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中国⼈民⼤学出版社2006(17)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18) 吴于廑等《世界史.古代史》,⾼等教育出版社(19)魏晋南北朝隋唐正史外国传的东亚国家部分246中国近现代史:(1)虞和平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三册),江苏⼈民出版社2001(2)武⼒主编《中华⼈民共和国经济史》(上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84历史⽂献学:(1)郑鹤声、郑鹤春《中国⽂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周予同主编、朱维铮修订《中国历史⽂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陈正宏、梁颖编《古籍印本鉴定概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4)邹振环《晚清西⽅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5)邹振环《西⽅传教⼠与晚清西史东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黄苇等《⽅志学》,复旦⼤学出版社1993(8)巴兆祥《⽅志学新论》,学林出版社2004 385专门史:(1)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上海⼈民出版社(2)朱维铮《⾳调未定的传统》,辽宁教育出版社(3)朱维铮《求索真⽂明》,上海古籍出版社(4)朱维铮《⾛出中世纪(增订本)》,复旦⼤学出版社(5)朱维铮《⾛出中世纪⼆集》,复旦⼤学出版社(6)葛兆光《禅宗与中国⽂化》,上海⼈民出版社(7)葛兆光《道教与中国⽂化》,上海⼈民出版社(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复旦⼤学出版社(9)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课堂讲录》,北京三联(10)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共四卷),⼈民出版社1980(11)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民出版社1990(12)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三卷),中国(两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993(13)汤⽤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14)⽅豪《中西交通史》(两册),岳麓书社重印本1992(15)郭湛波《近五⼗年中国思想史》,⼭东⼈民出版社重印本1997(16)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种》,复旦⼤学出版社1985(17)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卷),中华书局1984(18)柳诒徵《中国⽂化史》(两册),东⽅出版中⼼1996(19)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化史》(两册),北京⼤学出版社2008(20)张枏、王忍之编《⾟亥⾰命前⼗年间时论选集》,北京三联书店1960(21)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1-5卷),浙江⼈民出版社1985(22)张静庐编《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23)柯⽂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24)沟⼝雄三、索介然等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中华书局1997(25)列⽂森著、郑⼤华等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6)艾尔曼著、赵刚译《从理学到朴学》,江苏⼈民出版社1995(27)史华兹著、叶凤美译《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江苏⼈民出版社1989(28)张灏著、崔志海等译《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民出版社1993(29)谢⽴中等《⼆⼗世纪西⽅现代化理论⽂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30)⾦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复旦⼤学出版社2001(31)程美东《中国现代化思想史》,⾼等教育出版社2006(32)⾦冲及《⽑泽东传(1893-1949)》,中央⽂献出版社(33)逄先知、⾦冲及《⽑泽东传(1949-1976)》,中央⽂献出版社(34)熊⽉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民出版社1994(35)熊⽉之《上海通史》第1卷导论,上海⼈民出版社1999(36)唐振常《上海史》,上海⼈民出版社1989(37)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民出版社1990(38)《上海通史》第⼀卷总论,上海⼈民出版社1999386断代史:(1)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2)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78(3)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民出版社1977(4)《魏晋南北朝史纲》,⼈民出版社1985(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4(6)⽥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学出版社1989(7)韩昇《隋⽂帝传》,⼈民出版社1998(8)宫崎市定著、韩昇等译《九品官⼈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9)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正史,中华书局标点本(10)⽩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7卷(“中古时期·五代辽宋夏⾦时期”)上、下(分卷主编:陈振),上海⼈民出版社1999(11)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下,⼈民出版社修订版2008(12)周予同主编、朱维铮修订《中国历史⽂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3)钱存训著、郑如斯编订《中国纸和印刷⽂化史》,⼴西师范⼤学出版社2004(14)⽅豪《中西交通史(上、下)》,上海⼈民出版社2008(15)熊⽉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民出版社1994(16)邹振环《西⽅传教⼠与晚清西史东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剑桥中国史系列?明代中国史(18)⽩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分册(19)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20)南炳⽂、汤纲《明史》(上下册),上海⼈民出版社1985 (21)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中国⼈民⼤学出版社2006 (22)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1986 (23)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复旦⼤学出版社2003 (24)何炳棣《明初以降⼈⼝及其相关问题——1936—1953》,三联书店2000 387中国古代专门史:(1)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Thomas Barfield,The Perilous Froutier: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Oxford:Basil Blackwell,1989388中国近现代专门史:(1)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张宪⽂等《中华民国史》1-4卷,南京⼤学出版社2007(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共和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柯⽂《在中国发现历史: 中国中⼼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5)王国斌《转变的中国: 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民出版社1998(6)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3(7)罗志⽥《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8)冯筱才《在商⾔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9)李飞等主编《中国⾦融通史》(第⼀、⼆、三、六卷),中国⾦融出版社2002-2003(10)戴建兵《⽩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中国⾦融史专刊(第⼀辑)》,复旦⼤学出版社2005(11)张徐乐《上海私营⾦融业研究(1949-1952)-中国⾦融史专刊(第⼆辑)》,复旦⼤学出版社2006(12)叶世昌等《中国古近代⾦融史》,复旦⼤学出版社2001(13)吴景平主编《上海⾦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上海财经⼤学出版社2002(14)吴景平、马长林主编《上海⾦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5)吴景平主编《上海⾦融中⼼地位的变迁〈中国⾦融史集刊第⼀辑〉》,复旦⼤学出版社2005(16)吴景平主编《近代上海⾦融组织研究〈中国⾦融史集刊第⼆辑〉》,复旦⼤学出版社2007(17)吴景平、李克渊主编《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融法制建设》,复旦⼤学出版社2008(18)⽯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民出版社(19)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民出版社(20)⾦光耀主编《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1)⾦光耀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学出版社(22)陈锋等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教育出版社2007(23)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24)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2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1—3卷,⼈民出版社1985—1993年(26)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第三卷),⼈民出版社1990、1993(27)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法论》,上海财经⼤学出版社2006(28)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民出版社1992、台湾南天书局1998年(29)⾏龙主编《近代⼭西社会研究——⾛向⽥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0)[美]黄宗智《华北的⼩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31)[美]黄宗智《长江三⾓洲⼩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32)[美]杜赞奇《⽂化、权⼒与国家》,江苏⼈民出版社1994(33)[美]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4)[美]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译本),中华书局2001(35)[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汉⼝:⼀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中译本),中国⼈民⼤学出版社2005(36)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民出版社1989(37)熊⽉之主编《上海通史》(晚清社会、民国社会、当代社会),上海⼈民出版社1999(38)杨念群《中层理论—东西⽅思想会通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39)[法]安克强(Christian Henriot)《上海妓⼥——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0)[法]安克强《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1)[美]魏菲德《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2)[美]魏菲德《上海⽍⼟——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3)[⽇]⼩浜正⼦《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4)[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江苏⼈民出版社2003(45)[美]韩起澜《苏北⼈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6)[美]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常⽣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7)[美]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区域⽹络和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8)佩吉·麦克拉肯主编,艾晓明、柯倩婷副主编《⼥权主义理论读本》,⼴西师范⼤学出版社2006(49)鲍晓兰主编《西⽅⼥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1995(50)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江苏⼈民出版社2004(51)⾼彦颐著、李志⽣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化》,江苏⼈民出版社2005(52)曼素恩著、定宜庄、颜宜葳译《缀珍录——⼗⼋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江苏⼈民出版社2005(53)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权思潮研究》,复旦⼤学出版社2005243世界断代史:(1)汉尼希、朱威烈主编《⼈类早期⽂明的“⽊乃伊”——古埃及⽂化求实》,浙江⼈民出版社1988(2)巴⾥·克姆普《解剖古埃及》,浙江⼈民出版社2000(3)拱⽟书《西亚考古史》,⽂物出版社2002(4)⾦寿福《法⽼——戴王冠的⼈间之神》,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5)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旦⼤学出版社2005(6)R·哈⾥斯《埃及的遗产》,上海⼈民出版社2006(7)玛丽.⽐尔德等《当代学术⼊门.古典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8) 基托《希腊⼈》,上海⼈民出版社?1998(9)吉本《罗马帝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本(10)魏特夫《东⽅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1)黄洋、晏绍祥《古希腊史研究⼊门》,北京⼤学出版社(12)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13)克⾥斯托夫·凯利《罗马帝国简史》,外语教研究出版社2008(14)晏绍祥《荷马社会研究》,上海三联2006(15)卡特利奇, P. (Cartledge, Paul)、郭⼩凌《剑桥插图古希腊史》,⼭东画报出版社2005 (16)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7) 莫姆森, (Mommsen, Theodor), 1817-1903、李稼年《罗马史》(3卷),商务印书馆1994(18)佩⾥·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上海⼈民出版社2001(19)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商务版(20)布克哈特《意⼤利⽂艺复兴时期的⽂化》,商务版(2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版(22) (美)贝内特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第10版英⽂影印版,北京⼤学西学影印丛书),2007(23)⾦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上下册),复旦⼤学出版社2000(24)(美国)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25)(美国)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卷),北京⼤学出版社2007(26)吴于廑等主编《世界通史》(四,五,六卷),⼈民出版社2000(27)(美国)帕尔默主编《世界近现代史》(上中下卷),商务印书馆1988(28)德尼菲·加亚尔等《欧洲史》,海南出版社2000(29)陈乐民《欧洲⽂明⼗五讲》,北京⼤学出版社2004(30)内森·卢森堡等《西⽅致富之路》,⾹港三联书店1989(31)郭华榕等《欧洲的分与合》,京华出版社1999(32)基佐《欧洲⽂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33)吕⼀民《法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4)钱乘旦、陈晓律《英国⽂化模式溯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5)E. P.汤普森著、钱乘旦译《英国⼯⼈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36)⾼毅《法兰西风格:法国⼤⾰命政治⽂化》,浙江⼈民出版社1991(37)李⼯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学出版社1997(38)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6(39)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992(40)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995(41)托克维尔《回忆录:1848年法国⾰命》,上海⼈民出版社2005244世界专门史:(1)[美]亚伯拉罕·海舍尔著,郭鹏、吴正选译,傅有德主编《觅⼈的上帝——犹太教哲学》,⼭东⼤学出版社2003(2) [美]⽶尔恰·伊利亚德著,晏可佳、吴晓群、姚蓓琴译《宗教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 [以⾊列]埃利·巴尔纳维主编,刘精忠等译,黄民兴校注《世界犹太⼈历史:从〈创世记〉到⼆⼗⼀世纪》,中国⼈民⼤学出版社2007(4)王⽴新《古代以⾊列历史⽂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北京⼤学出版社2004(5)亚伯拉罕·柯恩著,盖逊译,傅有德校《⼤众塔⽊德》,⼭东⼤学出版社1998(6)朱威烈、⾦应忠编《’90中国犹太学研究总汇》,上海三联书店1992(7)冯玮《⽇本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本问题研究室译《⽇本外交史》,商务印书馆1980(9)五百旗头真主编、吴万虹译《战后⽇本外交史》(1945—200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0)升味准之辅著、董果良译《⽇本政治史》,商务印书馆1997(11)丸⼭真男著、王中江译《⽇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0(12)有泽⼴巳主编、鲍显铭等译《⽇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龙江⼈民出版社1987(13)泰萨·莫⾥斯-铃⽊著、厉江译《⽇本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00 390中华⼈民共和国史:(1)逄先知、⾦冲及《⽑泽东传(1949-1976)》,中央⽂献出版社(2)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共和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国防⼤学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9-27册历史系硕⼠⼊学考试参考书⽬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1)姜义华等主编《史学导论》,复旦⼤学出版社2003(2)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3)[英]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出版社1985(4)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5)张岂之《中国历史》,⾼等教育出版社2001(6)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学出版社2000(7)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0(8)[⽇]⼭根幸夫《中国史研究⼊门(增订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0(9)剑桥中国史系列(10)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六卷本),⾼等教育出版社(11)[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12) [英]汤因⽐《历史研究》(单卷本),上海⼈民出版社2000(13)[英]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4)[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5)[法]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2 060104历史⽂献学:同060101(1)⾄(9)060105专门史:同060101(1)和(3)⾄(9)060106中国古代史:同060101(1)⾄(9)060107中国近现代史:同060101(1)⾄(9)060108世界史: 同060101(1)⾄(4)和(10)⾄(15)。
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系专业介绍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副主任:胡建绩教授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科发展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
产业经济学系,新成立于2003年6月,在学科带头人、经济学家芮明杰教授的带领下,在2007年历时近半年的国家重点学科考评工作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科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
这是继1988年、2001年两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之后,该学科再次获此殊荣。
第三次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国家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学科设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l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
在职教师1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7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人。
有兼职教师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2人。
学科建设目标: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把握学科国际发展前沿,进行原创性理论研究,出一流科学成果,发展巩固复旦大学特色;同时积极培养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产业经济专业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产业经济学科。
学科发展思路:1)根据产业经济学科国际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对产业经济高级人才的需求,根据复旦大学目前产业经济教学与研究的力量,本学科已经制定了产业经济学科长期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已确定以下研究方向作为本学科长期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即:"价值模块与产业链整合"、"策略行为与规制"、"产业创新与知识网络"、"产业成长与竞争力"。
围绕这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学科组成了由国内经济学家芮明杰教授、郁义鸿教授、殷醒民教授、胡建绩教授、骆品亮教授等为主要负责人的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2)出一流原创性成果,奠定学术地位。
具体要求研究成果以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出版学术专著为主,同时也支持为解决现实产业经济问题提供思路、策略和方案。
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复旦⼤学全球价值链的新变化⼀、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全球价值链(The Global Value Chain,GVC)概念的发展历程⼤致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价值链(Value Chain)、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GCC)、全球价值链(GVC)。
1985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书中率先给出对价值链的解释:价值链是⼀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过程中包含很多不相同但有密切关联度的⽣产经营活动,⽽这些⽣产经营活动⼜是由设计、⽣产、销售及辅助产品⽣产的各个企业承担。
1999年,格⾥芬提出了全球商品链(GCC)这⼀概念。
格⾥芬通过对价值链的研究,发现很多价值链都是由⼀些跨国公司主导,同时,起⽀配作⽤的是这些跨国公司中的某个领导型公司,领导型公司对该价值链的各个价值环节上的衔接和互动发挥重要作⽤。
格⾥芬等认为GCC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先是具体进⾏价值链环节⽣产的企业和⼀些配套企业(如家庭作坊),其次要考虑到社会及政府在价值链环节中发挥的作⽤,最后利⽤国际关系⽹络将⽣产企业与政府等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融⼊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论哪个商品链,其内部具体加⼯流程或环节都可以表⽰为在⽹络关系中的节点或节点集合,⽽这些节点或者节点集合通常都是连在⼀起的;商品链中的节点的集合都可对应具体的⼀系列⽣产环节,包括原材料投⼊、半成品⽣产与投⼊等、劳动⼒投⼊、物流运输、销售、消费和售后服务等内容。
2001年,格⾥芬⼜提出了全球价值链(GVC)的概念,GVC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国际化⽣产在地理和组织⽅⾯的特征提供了⼀种基于⽹络的⽅法,表明动态性是全球产业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其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分布在哪⾥、由谁来创造和如何分配。
联合国⼯业发展组织(UNIDO)2003年为GVC给出的定义是:GVC是通过将⽣产、销售和售后处理等⼀系列过程融合起来,为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商品或服务价值的全球性跨国企业⽹络组织,这⼀系列的过程包括从原料采购、劳动⼒及其他相关⽣产资料的投⼊、半成品的⽣产和再投⼊、成品的销售和运输,直⾄最终消费、售后服务和回收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参考书目1.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冯特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时殷弘:《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年第4期。
4.李景治主编《世界经济政治疑难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唐晋主编:《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美)伊萨卡:《国际合作机制》,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3年7.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8.何方:《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9. [美]约翰•阿奎拉:《决战信息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0.[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12.[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3.[美]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14.[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15.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6.宋新宁: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7.张幼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王列等:《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0.俞可平等:《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胡元梓等:《全球化与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2.王毅:《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极化进程》,《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6期23.时殷弘:《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年第4期。
24.张幼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学林出版社199925.杜厚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6.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27.宋则行:《世界经济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28.(美)伊萨卡:《国际合作机制》,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3年29.杨成绪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史课件——马涛老师本资料源自公开出版物或相关院校内部 由复清发展金融考研咨询社编辑整理导言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经济学是认识或解释经济现象与活动的理论方法•萨缪尔森经济学定义: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经济学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机会成本与边际(增量)分析•理性经济人假定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经济学历史属性:经济学历史属性的含义;经济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经济学范式与功能:提供某种共同理论信念;蕴含独特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共有的概念和文字表述系统;组织功能;•范式转换与经济学革命:旧范式预测能力日渐衰退;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原有分析范式的逻辑空间之外不断发生和积累;新范式蕴含的逻辑空间比原来旧范式宽阔;新范式同思想或知识形态的主流相吻合;新范式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经济学范式发展阶段•前经济学范式时期•古典经济学范式时期•现代经济学范式时期•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在价值理论方面差异:价值由生产过程单独地产生并由劳动或生产过程决定与价值由经济体系诸多过程系统地形成,有物质属性也有精神属性;证伪主义与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证伪主义的论题:理论先于观察,理论是大胆猜测;证伪原则即科学理论和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证伪性是划分科学和非科学分界的标准;•科学知识的增长的四段图式:P1-TT-EE-P2……(P1:问题;TT:试探性解决;EE:清除错误;P2:新问题)•证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驳、批判和革命的过程•萨谬尔森提出一个可操作的经济学理论就是一个可证伪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经济科学是否具有科学性决定于其预言能力,决定于其是否能接受事实证据的检验和证伪;•马克·布劳格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都打上了证伪主义的印记;证伪主义把经济学带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时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强调科学的发展就是一部新谬论代替旧谬论的历史,但新谬论更接近于真理”。
学术会议综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复苏*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市场经济 学术研讨会综述庄起善 田素华 王健整理内容提要 自工业化萌发以来,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曾经独领风骚,而今群起的 新兴经济体 已崭露头角。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牵引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格局也因此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正不得不重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壮大,新兴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记录了2010年8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召开的 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市场经济 学术研讨会上国内专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新兴市场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复苏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中图分类号:F 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64[2010]12 101019 0751* 本综述参考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曹焕、盛婉瑜、陈藤曦、陈莉莉、王帆8月23日所作的研讨会录音记录整理而成,未经与会专家审读。
在此对参与记录工作的各位表示感谢。
2010年8月,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辽宁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国内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云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就 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市场经济 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
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中心主任庄起善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新兴市场经济及其发展、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转型与升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以中国、俄罗斯、中东欧和东亚国家为例对新兴经济体的实例展开具体分析。
一、新兴市场经济及其发展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庄起善教授指出,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型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东亚奇迹的扩展,世界经济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新兴市场经济(e m er ging m arket econo m ies ,E M Es),他们既接棒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却又充分展露着自身的工业化特点。
刘欣(LIU Xin)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千人层)。
办公电话:86-21-5566-4224Email:liuxin_at_fudan_dot_edu_dot_cn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社会分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公平的制度基础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
代表作:2009. “Institutional Ba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 Creating Wealth and Pover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 ed. by Deborah Davis and Wang Fe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007,《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06. “A Power Generation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Issue.(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张 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一、货币化区间与货币化收益11中国之谜:低通胀与高金融增长改革以来,中国实际的金融增长速度令人惊叹,但却没有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
例如,1978—1995年间,中国的货币存量(M 2)平均增速达2512%,而同期GNP 增长速度平均为9165%,零售物价指数平均上升7154%。
与此同时,货币化达到很高的水平,如1995年为105%,而同期美国的水平为59%,英国104%,日本114%,德国70%,印尼40%,韩国44%,马来西亚89%,泰国79%。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 ・麦金农教授(1993)曾对中国与东欧以及前苏联的市场化过程作了详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东与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都出现了迅速的财政下降,如俄罗斯财政收入占GNP 的比重在苏联解体时为40%左右,到1993年即逼近20%(1995年更降至20%以下),中国的财政收入从1978年占GNP 的3418%急剧下降到1991年的1815%(1996年跌至10185%),但只有中国成功地抑制住了通货膨胀压力;而按他所提出的经济市场化的次序,金融增长必须建立在中央财政平衡的基础之上,否则将会被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所遏制。
因此他把在中国出现的“在财政下降的同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与高金融增长”这种现象称作“中国之谜”(P.271)。
21初始条件与货币化区间中国和苏东在市场化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上述差异与各自所具有的特殊的初始条件有直接关系,其中最为显而易见的是,两者在改革开始时的货币化程度差异巨大。
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6a )统计,俄罗斯在1990年的M 2/G DP 达100%,而中国1978则仅为25%(P.21)。
说明俄罗斯的经济在改革初就已经货币化了,而中国经济在改革开始时尚处于低货币化的状态中。
较低的货币化水平原本是经济发展不成熟的反映,可正是这种不成熟却意外地为中国经济改革在最初一段时期内较为成功地推进提供了一个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