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滨江商务区城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4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设计体会1. 引言1.1 项目背景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这一区域是上海市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段,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上海市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
项目地块由政府招标出让,吸引了多家知名开发商竞相投标。
最终,由一家国内著名的地产开发公司中标,开始了商办楼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这片地块的周边已经有不少高端商务楼盘和现代化办公楼,项目背景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务环境中脱颖而出,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商办楼项目。
项目地块所在的滨江区域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景观,设计团队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一个现代化商办楼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绿色建筑。
项目背景旨在挖掘地块所处区域的商务潜力和自然资源,借助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绿色设计理念,打造一个符合当代商务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商办楼项目。
1.2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是本项目设计的灵魂所在,它是建筑师们对于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和理念表达。
在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将"人性化"作为设计的核心理念,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让建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和舒适的空间设计,为用户营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我们注重"绿色建筑"的概念,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融入到项目设计中。
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生态景观等措施,为城市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提升建筑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我们追求"创新"和"时尚",致力于打造一个独具特色、具有未来感的城市地标,引领当代建筑设计的潮流,并为城市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设计理念是将现代城市建筑与人文关怀、环保理念和创新精神相结合,为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赋予更多的内涵和灵魂。
徐汇滨江方案设计1. 项目背景徐汇滨江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上海市的一处重要滨江片区。
该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热门地点。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徐汇滨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为了提升该区域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徐汇滨江方案设计。
2. 设计目标本方案的设计目标如下:1.提升交通效率:通过改善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减轻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流畅度。
2.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滨江区域的环境质量,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
3.丰富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4.保护历史遗迹:保留和修复徐汇滨江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提升区域的历史文化价值。
3. 方案内容3.1 交通改善为提升交通效率,本方案拟采取以下措施:1.新建道路: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布局情况,新建包括主干道和支线道路在内的道路网,合理分流车流压力。
2.优化公共交通:完善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交系统的覆盖率和运行效率。
同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3.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非机动车出行方式。
同时,提供便捷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3.2 环境质量提升为改善滨江区域的环境质量,本方案拟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绿化面积:在徐汇滨江的空地和道路两侧增加绿化带和花坛,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2.河道治理:加强对徐汇滨江的河道清淤和污染治理,保障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3.垃圾分类和回收: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减少环境污染。
3.3 文化活动丰富为丰富徐汇滨江区域的文化活动,本方案拟采取以下措施:1.打造文化艺术中心:新建或改造现有建筑,打造艺术展示、表演和创作交流的场所,定期举办文化艺术活动。
2.举办主题活动:策划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吸引居民和游客参与,增加滨江区域的文化氛围。
上海徐汇宾江商务区城市设计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徐汇滨江商务中心区位于黄浦江南延伸段西岸,用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结合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龙华机场的功能调整,统筹完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地区价值.
【总页数】4页(P58-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产业服务的商务区城市设计——以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 [J], 杨鹏飞;李进
2.浅析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央商务区的城市设计 [J], 何韶颖
3.上海教育信息化巡礼系列报道聚集徐汇:积极推进理性思考——访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 [J], 沈蔚;李立基
4.上海市徐汇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以徐汇中学为例 [J], 冯悦
5.基于精细化治理的街道城市设计以上海徐汇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J], 王林;薛鸣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汇滨江WS5单元商务区城市设计增补附加图则成果公示(公众参与草案1.调整背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世纪性工程。
徐汇滨江WS5单元商务区位于黄浦江南延伸段西岸,WS5单元滨江地块内,是后世博的重要开发热点,用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
徐汇滨江WS3(B)、WS5(C)、 WS7(D)三个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均已获得市政府批准。
现阶段,WS3(B)、WS7(D)两个单元结合国际社区研究和城市设计正在逐步开展规划修编工作;WS5(C)单元则在控详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核心商务区城市设计,该成果将作为增补附加图则纳入现有控详规划,作为指导实际建设的规划条件。
2.调整项目概况1) 规划范围徐汇滨江核心商务区,北至瑞江路、南至龙水南路、西至丰谷路、东至黄浦江;约1.4平方公里用地,占到WS5(C)单元用地的32%。
2) 用地及建设规模总用地约14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约36公顷,城市道路用地约36公顷,可开发用地面积约65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
3) 功能定位避免与老牌的商务集聚区(如陆家嘴、外滩、古北中心等)和新兴商务集聚区(如北外滩、虹桥枢纽、世博基地等)产生同质化竞争。
将重点发展方向定位在商务办公、贸易、科技、航空、文化、旅游等方面。
4) 区域交通—“水陆空”三位一体交通模式充分利用滨江地域特色,打造以游艇营运为主导的水上交通,以直升机客运的商务化、休闲化为核心的空中交通,以道路宽度减量化、道路网格高密化为特色的路面交通;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交通模式。
5) 内部交通—“四层空间”立体交通模式核心商务区内路面交通打造“地上两层和地下两层”的四层立体交通模式。
"以云谣路为核心,在云谣路上空架设空中平台,与两侧地块的商业开发实施“面接”,交通纯人行化,与两侧商业服务设施无缝对接,打造二层公共活动空间。
"地面层为正常的城市路网和交通营运"地下一层则充分考虑加强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联系,为公共步行系统综合设置地下商业,通过商业活动将轨道交通人流引入滨江。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设计体会徐汇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城市区,位于上海市区的南部,是上海市的商务中心之一。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商务楼盘项目,项目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商务建筑的理念,体现了徐汇区的城市发展规划。
该项目的设计体现了对周边环境的尊重和融合。
徐汇区地处上海的开发区域,周边环境已经发展成熟,项目设计需要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又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看到设计师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利用了玻璃幕墙和轻巧的建筑结构,使建筑物看上去轻盈飘逸,同时又与周边环境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没有产生突兀感,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的城市景观。
该项目的设计还体现了对商务功能需求的充分考虑。
商办楼项目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商业和办公需求而建设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商务功能的需求,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商办楼的功能需求,将商铺和办公楼分开布置,使商铺更加开放明亮,方便商家陈列商品和吸引顾客,而办公楼则提供了更为私密和专业的工作环境。
还设有充足的停车位和便利的交通出行,满足了商务建筑的日常使用需求。
该项目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当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建筑设计者,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看到设计师采用了现代的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师还注重了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建筑物在未来的使用中能够进行灵活调整和再利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浪费。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商务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了对周边环境的尊重和融合、商务功能需求的充分考虑,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这样的设计理念将会给徐汇区的商务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推动整个区域的城市发展和建设。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设计体会徐汇区作为上海市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商家的关注。
而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的设计在徐汇区的商务中心地段中备受瞩目。
这是一个商办楼项目,涵盖了办公、商业、休闲等功能,对于提升徐汇区商业地产的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此次的参观和体验中,我对这个项目的设计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该项目的整体设计风格极具现代感。
在规划和外观设计上,体现了简约、大气的风格。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的幕墙设计,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同时提高了建筑的透明度和亮度,也增加了建筑的整体立体感。
而建筑的线条和结构设计上则更注重了建筑的立体美感和空间感,大量使用了钢结构、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使得建筑在整体外观上更加现代、时尚。
在室内设计上,也凸显了现代商务办公楼的特点。
在空间布局上,精心设计了大厅、办公区、商业区、会议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整体规划合理,各区域之间联系紧密。
同时在装饰和家具选择上,都采用了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使整个空间显得清新、明快,让人在办公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放松和愉悦。
该项目在环境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
优美的景观设计和周边配套设施的规划,使得商办楼项目周边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从建筑外立面到周边绿化,从室内空间到室外广场,都能感受到设计团队对于整体环境的用心设计,使得商办楼项目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和谐的商务办公空间。
在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该项目也有着很好的考量。
在办公区域,充分考虑了现代办公的需求,强调了开放、协作的办公氛围。
在商业区域,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商铺类型,吸引了不同类型的商家入驻,提高了商业的多样性和活力。
在建筑设计和设施配置上,也积极考虑了节能、环保等问题,使得整个项目更具可持续性。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体设计风格现代、简约,室内外空间布局合理,环境设计及功能配置完善,综合可持续性考量也很到位。
徐汇滨江建筑方案徐汇滨江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个重要地区,位于黄浦江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徐汇滨江一直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部分,被视为该地区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
在徐汇滨江建筑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独特性和发展需求。
首先,要充分利用黄浦江的资源,打造综合性的滨江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可以包括公园、休闲区和运动场所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选择。
同时,还需要保护江岸线的自然景观,将其作为城市的绿肺,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
其次,徐汇滨江建筑方案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建筑和交通系统。
在建筑方面,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还应该加强建筑的隔热、保温和节能化改造,提高建筑的整体能效。
在交通方面,可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路线,并且提供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
第三,徐汇滨江建筑方案还需要注重社区的发展和人文关怀。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应该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这包括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还应该注重居民的参与和交流,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加强邻里关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主性。
最后,徐汇滨江建筑方案还应该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徐汇区作为上海的历史文化名区,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建设过程中,要保护这些建筑和遗产,保持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时,还可以在建设中注入现代元素,使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展示徐汇区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徐汇滨江建筑方案应该以综合性滨江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社区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
通过合理规划和创新设计,打造现代化、宜居化的滨江区域,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和有品质的生活环境。
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滨江区的优势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上海世博徐汇滨江城市板块(亮化工程)--成功案例资料—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上海世博徐汇滨江城市公共开放板块北视图上海世博徐汇滨江城市公共开放板块南视图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主题建筑:海事塔海事塔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高约41.2米,是徐汇滨江板块龙华地区的至高点,原主要功能为海事瞭望、监控航道安全。
上海世博会前夕,应上海世博会建造办的管理要求,将以海事塔和龙华桥为主的徐汇滨江城市公共开放板块样板段进行了改建和完善。
改建期间的海事塔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将外观进行了装饰性的改造,这个造型是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中国传统瓷器和稻穗为概念,利用不锈钢网架包裹住塔身,展现出中国传统、上海特征和自然状态。
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主题建筑:龙华桥徐汇滨江龙华桥位于黄浦江和龙华港河道交汇处,轨道交通7号线穿越其下。
该桥为世博期间新建建筑,上层桥面为机动车道和有轨电车道,下层桥面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道。
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设计主题:城市写意、不抢占建筑自身特色、夜间却能强烈感知灯光的存在。
利用灯光的衬托唤起徐汇人们的城市记忆,在承载过去、开启未 来的同时更代表了光阴的延续和梦想的放飞。
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设计原则:在东临黄浦江、南至龙耀路、西至瑞林路、北至南浦站的20平方米 的地面和3.6公里的江岸线中,对LED 灯光产品的选用,加以LED 灯 光产品的光线控制特性,在创造出优美夜间艺术效果的同时满足城 市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创新理念。
产品照片产品照片智能LED夜景灯光控制系统,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兼容市面上各种恒流驱动芯片的控制,支持符合国际标准的DMX512和SPI信号的集成控制,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龙华桥装灯后图示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谢谢浙江海威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徐汇区滨江原点大厦商办楼室内装修设计赏析
徐汇区滨江原点大厦商办楼项目位于徐汇滨江商务区C 片区核心区内,东临云谣路,南至龙华机场路,西接云锦路,北靠龙兰路,项目总体定位为高品质的超甲级智慧型 5A 写字楼、附属精品商业,是隧道股份集团目前自持的最大商业办公开发项目。
本项目由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纲建筑设计,华建集团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承接室内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1813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2434.5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4360.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48073.6平方米。
地块东侧设置高度 135m29 层的高层办公塔楼及商业裙房。
西侧为四栋多层办公及一栋公共文化展示建筑,围合出室外庭院和广场。
地下室设置三层,地下一层设置部分商业与地铁站连接。
建筑本身已将企业形象融入其中,在周边同区地块中独具气质。
本次室内设计将建筑理念进一步深化,在体现高档商务国际化办公楼特色的同时,注重与徐汇滨江景观及周边文化资源的衔接。
把企业“实用”、“科技”、“服务”的文化积淀和创造理念贯穿其中,创造隧道股份的“经典门户”,连接企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
本次设计团队将以研究方式入手设计,模拟不同业态使用者的心
理需求,以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升整体空间的环境塑造,进行合理、科学地平面布局,充分满足高效、实用的使用要求。
同时,设计团队还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尽力降低能源消耗,体现生态思想和节能观念,满足绿色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设计体会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地处黄浦江的滨江区域,是上海市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该地块商办楼项目设计体会将围绕着滨江区域的特色和商业发展的需求,打造出一个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该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滨江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周边建筑风格。
该地块位于黄浦江畔,周边是密集的商业楼宇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设计团队在规划建筑外观和空间布局时,充分融入了滨江的水景和绿化,以及周边建筑的风格特点,使得整个项目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
商办楼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商务办公和商业购物的需求。
在空间规划上,设计团队将商办楼划分为商业底层和办公上层,合理规划了商业空间和办公空间的布局,使得商业和办公功能互不干扰,同时又能有效融合。
商业底层引入了多元化的商业品牌和餐饮业态,满足了居民和办公人员的日常生活和购物需求;办公上层则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空间和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便利的服务设施。
该项目设计体会还充分考虑到了城市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
设计团队在规划建筑空间时,将楼宇顶层设计成了休闲娱乐空间,设置了观景平台、健身房、会议室以及休闲娱乐设施,为居民和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便利的休闲场所,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吸引力。
该项目设计体会还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设计团队在建筑材料选择和能源利用上,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建筑具有较好的节能性能和环保性能;同时在绿化和景观设计上,注重了植被的保护和绿化的美化,使得整个项目呈现出了现代、绿色的城市风貌。
徐汇区滨江C单元188N-Q-1地块商办楼项目设计体会充分体现了对滨江区域环境的理解和对商业发展需求的把握,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使得建筑具有了良好的商业氛围和城市形象,同时又兼顾了城市人群的休闲娱乐和绿色环保的需求,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商办楼项目设计。
上海徐汇滨江商务区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of Waterfront
Commercial Area in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徐汇滨江商务中心区位于黄浦江南延伸段西岸,用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
规划结合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龙华机场的功能调整,统筹完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地区价值。
设计理念
规划通过地块的综合利用,将工作和休闲活动组合起来,创造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让人感觉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和美好。
文化娱乐、专业服务、商务办公与零
售商业有效复合,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
通过二层步行台、地面商务商业界面、地
下一层商业空间、地下二层环路系统的建
设,构建立体便捷的商务社区。
保留和重
塑地区航空跑道、机库和航空文化内涵,
建设以航空文化遗迹为主题的滨江空间。
设计构思
规划形成“一带、双轴、三区”的结
构,创造复合、活力、生态、休闲的滨江
商务生活。
结合上海水泥厂的改造,构思
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城市形象;航空
文化历史遗迹与商务广场相融合,设计三
个特色商务广场:航空记忆广场、航空展
示广场、国际商贸广场。
规划实践
PROJECT REVIEW
1
2
图1 龙华水泥厂改造示意图
图2 眺望徐汇滨江绿地
图3 徐汇滨江WS5单元效果图
图4 龙华港河口处标志塔
1
2
3
4
重要节点
『龙耀绿地节点』
龙耀绿地节点是连接云锦路景观带、滨
江景观带和南北商务片区的功能核心。
该节点通过二层步行平台缓解龙耀路对两侧绿地的阻隔,同时便捷地联系云锦路与滨江绿带,将龙耀绿地成为地区内最具活力的区域。
『云锦路节点』
云锦路节点定位为地区的商务集聚轴、航空景观轴,是综合生活、工作、交通、休憩的南北动脉。
云锦路将航空元素作为云锦路绿地节点的主题景观,通过连贯的开放空间和生态绿地、广场空间衔接周边商务地块。
『水泥厂节点』
水泥厂节点的功能开发体现“商、旅、文”结合,将商业开发、旅游景点与文化传承综合考虑。
规划尊重原有水泥厂建筑的
历史和空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建筑的体量关系、空间特点、结构体系等。
保持原有建筑的历史文化气息、空间秩序、形态以及建筑风格。
设计创新
『商务生活与产业文化相结合』商务区规划设计延续地区的历史特征,通过实体保护、空间营造、产业文化植入等措施,建设具有文化内涵和空间特质的商务社区。
『创造商务区宜人的空间尺度』规划提出以100-150米为主的方格路网,并在交通管制上实行单行行驶,提高交通效率,加强慢性交通和空间的宜人性。
同时,商务地块的设计以围合式布局为主,注重商务办公与商业街墙的结合设计,体现工作与生活的融合。
3
4
『建设商务大平台,构建全天候人车分流、低碳慢行的商务社区』
规划除滨江梳状开放空间、云锦路带状轴线开放空间、内部点状开放空间以外,还设计了以高架平台串联地铁、滨江、重要的商务地块的城市公共活动平台系统,构建全天候人车分流、低碳慢行的商务社区。
『建立轨道站点与滨江的公共活动通道』
规划依托南、北两个云锦路地铁站,建立由云锦路通向滨江开放空间的商业廊道,提供休闲的商务氛围,提高滨江可达性。
『地下车行环路有效缓解地面交通』
规划设计地下环路,串联每个商务地块的地下车库,作为市政道路的补充。
地下环路布置在市政道路下方地下二层,与地下一层的公共活动
空间和谐共存,在设计上整体考虑,竖向结合,高效利用空间资源。
『组织滨江有轨电车、自行车休闲道等多种形式的休闲交通模式』
规划在滨江绿地内设置观光性有轨电车线。
有轨电车站点平均间距约800-1000米,结合公共活动区域设置,并考虑公交站点的衔接。
同时根据滨江绿地休闲娱乐的需要,在滨江绿地结合
项目提供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图1 徐汇滨江绿地图2 龙华港河口
图3 徐汇滨江绿地保留的工业遗存图4 徐汇滨江商务区规划理念图图5 徐汇滨江商务区功能布局图图6 徐汇滨江商务区现状示意图
图7 徐汇滨江WS5单元平面设计示意图图8 WS5单元地下环路示意图
图9 徐汇滨江商务区步行系统规划示意图
图10 徐汇滨江地区公共交通规划示意图
5
步行系统和景观系统设置南北向贯穿滨江的自行车休闲道,体现活力滨江、低碳滨江理念。
『滨江水泥厂改造体现“商、旅、文”结合,历史保护与空间重塑的结合』
规划尊重原有水泥厂建筑历史和文脉、空间特点、结构体系等,采取内部更新、部分拆除、功能置换等措施,让工业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实施效果
目前,沿江的景观道路龙腾大道等
重要的道路已建成,滨江绿地北段(龙华油库以北)已改造完成,初步形成了景观优美、人气集聚的滨江环境。
徐汇滨江腹地建设将有序推进,商务区块与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将联动发展,形成黄浦江南延伸段的重要开发亮点与城市新标志。
123
45
6
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