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咏物诗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9
“咏物诗鉴赏”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物点。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练结合法、方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诗谜)1.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打一植物)2.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一动物)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物体?你为什么知道是它呢?——竹子,公鸡正是因为诗抓住了竹子有节,千枝万叶,不开花;公鸡头上有红冠,清晨打鸣这些事物显著的特点,我们知道了所写之物。
这类诗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一类诗——咏物诗。
二、介绍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等)的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等)表达诗人的理想、志向、情怀的诗歌。
2.主要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3.标题的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形式标志咏(题、赠、赞、赏)+物象,如《咏梅》、《赏牡丹》三、学习《葡萄》原文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1.作者简介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岁中进士,后任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潮州刺史等职,中间几度被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
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育星教育网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例子或身边的例子。
(2分钟)生一:咏,就是歌咏。
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
大家都用心去想了。
不难看出,诗人笔下的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的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的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的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