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配电设计笔记

供配电设计笔记

供配电设计笔记
供配电设计笔记

20131107 电力线路T接

一般来说,电力线路是可以“T”接的,但具体能不能“T”接,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和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进行验算;

验算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导线的规格和型号,根据负荷的大小和性质,核算导线的载流量,不要发生过负荷的情况;核算“T”接后由于负荷增大,导线压降是不是符合地求;核算线路损耗是不是能够承受等;

你原有设备2*800+2*1600=4800KVA,理论额定电流为I=4800/(1.732*10)= 277A,虽然你现在最高电流是24A,但以后可能负荷会增加(如果不增加就不需要这么大的变压器,应该更换小容量变压器以节能);再增加5000KVA的容量,又会增加I=5000/17.32=288A的电流,一般导线将不能承受近600A的电流;

不知道你是专线还是共用线路,导线截面大小,如果公司离电源变电站比较近,导线截面在240平方毫米以上,不出现过负荷的情况,产要清晰,计量容易,“T”接也是可以的。

20131112 速断脱扣器动作曲线DPNN-C16/1P+N/30mA

断路器速断脱扣器的动作特性曲线。

脱扣曲线分为A、B、C、D、K等几种,各自的含义如下:

A曲线:脱扣电流为(2~3)In,适用于保护半导体电子线路,带小功率电源变压器的测量线路,或线路长且短路电流小的系统;

B曲线:脱扣电流为(3~5)In,适用于住户配电系统,家用电器的保护和人身安全保护;

C曲线:脱扣电流为(5~10)In,适用于保护配电线路以及具有较高接通电流的照明线路;

D曲线:脱扣电流为(10~20)In,适用于保护具有很高冲击电流的设备,如变压器电磁阀等;

K曲线:具备1.2倍热脱扣动作电流和8~14倍磁脱扣动作范围,适用于保护电动机线路设备,有较高的抗冲击电流能力。

如果是微断的话:B型是3~5倍额定电流时脱扣C型是5~10倍额定电流时脱扣D型是10~14倍额定电流时脱扣按断路器脱扣反时限的特性(也就是说过载电流越大,脱扣时间越短),和脱扣特性曲线图(主要是看在多大的电流下多长时间左右脱扣)。然后按用电设备的要求来选用。

一般照明可以选B型或C型(选C型情况更多,属于常用的),动力设备或小型(小功率)电机可以选D型。

20131112 如何划分消防负荷等级和确定其供电方式

划分消防负荷等级并确定其供电方式的基本出发点是:考虑建筑物的结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事故后果等。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对消防负荷等级按照高层建筑类别规定如下:

一类高层建筑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按不低于一级负荷要求供电。消防负荷等级的划分是在参照电力负荷分级原则的情况下划分的。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建筑物、储罐、堆场的消防用电设备负荷等级规定如下:

(1)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库房,其消防用电设备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2)下列建筑物储罐和堆场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供电;

①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30L/s的工厂、仓库;

②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35L/s的易燃材料堆场、甲类和乙类液体储罐或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或储罐区;

③超过1000个座位的影剧院、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每层面积超过3000㎡的百货楼、展览楼和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的其他公共建筑。

(3)按一级负荷供电的建筑物。当供电不能满足要求。应设自备发电设备。

(4)除(1)、(2)条外的民用建筑,储罐(区)和露天堆场的消防用电设备,可采用三级负荷供电

20131112 断路器1P+N,1P,2P的区别

一、1P+N与1P,1P+N与2P的区别:

1.一个是选用1P(单联)断路器,一个是选择2P(双联)断路器

2. 1P+N只有一极有热磁脱扣的能力,而2P的两极都有;

3. 1P+N只有一极有分断能力,而2P的两极都有。正常操作时,两个都是同时分开相线和零线。

1.(1)、1P+N比较适合TT系统,因同时断N线,可以防止断电检修设备时,检修人触及(因外部电源故障引起)N线上的危险电压。

(2)、可能适合住宅内部配电,因一般住户均需二次装修,配电不规范,二次装修时可能会把L、N接错,同时断开可防止以外触电。

(3)、不必担心可能造成N线接触不良,因是单相配电,即使断N线也不会对用电设备造成危害。

2、1P+N也就是DPN,是指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这根接相线极具有正常分断能力(就是用手去断开)和过载、短路等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而这根接中性线极(在断路器上有标识N)只具有正常的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而不具有保护分断功能。它是施耐德C65系列中的一种。而2P是指你所接的不管是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还是两根都是相线,这两极都具有正常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和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施耐德C32、C45、C65都有这种型号。相对来说1P+N比2P要便宜。也就是说2P的应用比1P+N要更广泛一些了。它并不是像上面大伙说的1P+N通

常指漏电断路器。这回明白了吗?普通的插座回路用1P+N完全可以,但是如果你要加漏电的话就不行了,因为DPN(1P+N)的断路器不能拼装漏电保护附件和其它电气附件。它的其它参数为:脱扣曲线为C型(专用于配电保护);断路器的宽度为18mm;额定电流为3A、6A、10A、16A、20A。如果要带漏电你可以选用用DPNK型,DPN N型,DPNvigi和DPNvigi G,DPN N vigi型等,也可以用C65N-C 20A/2P+VE型断路器。

20131203 应急照明配电箱进线WDZN-YJV-5*6

WDZN中各字母分别表示如下

W--无卤

D-- 低烟

Z--阻燃

N--耐火

20140313 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

止并列运行

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并列运行,目的在于保证应急电源的专用性,防止正常电源系统故障时应急电源向正常电源系统负荷送电而失去作用。例如应急电源原动机的启动命令必须由正常电源主开关的辅助接点发出,而不是由继电器的接点发出,因为继电器有可能误动作而造成与正常电源误并网。具有应急电源蓄电池组的静止不间断电源装置,其正常电源是经整流环节变为直流才与蓄电池组并列运行的,在对蓄电池组进行浮充储能的同时经逆变环节提供交流电源,当正常电源系统故障时,利用蓄电池组直流储能放电而自动经逆变环节不间断地提供交流电源,但由于整流环节的存在因而蓄电池组不会向正常电源进线侧反馈,也就保证了应急电源的专用性。

20140414 电影院配电电量

放映设备133KW

■电影放映机用电总负荷86KW(8个厅)

■电影放映机排风风机用电负荷10KW

■混声系统及监控用电负荷8KW

■幕帘机及控制系统用电负荷4KW

■其它设备用电负荷8KW

以上用电负荷总计116KW,再预留15%左右的设计余量,因此总体设计负荷为133KW。

空调220KW

■主机180KW

■空调末端40KW

照明系统124KW

■影厅照明64KW(每厅预估8KW,共8厅)

■办公室、小卖部、售票厅、仓储、机房等所有房间40KW

■走道照明预估20KW

小卖部设备77KW

■展示冰柜3*850W,共26KW

■爆谷保温柜大2*475W,共095KW

■热狗烤架27KW

■玉米片保温柜460W

■冰淇淋机6KW

■爆谷机2*65KW,共13KW

■制冰机700磅121KW

■冷冻柜2*850W,共17KW

■可乐现调机2*5KW,共10KW

■售票机4*15KW,共6KW

■玉米片机1755W

■烤面包机15KW

■搅面机35KW

■烘、蒸机5KW

小卖部用电负荷为70KW,预留10%余量,即为:77KW。

办公设备45KW

■商用电脑主机11*1KW,共11KW

■服务器11*2KW,共22KW

■显示器11*200W,共22KW

■42#等离子显示器11*500W,共55KW

■打印机11*300W,共33KW

■交换机3*600W,共18KW

20150824 配电箱安装高度

配电箱箱体高度600mm以下,底边距地1.5m;600mm~800mm高,底边距地1.2m;800mm~1000mm高,底边距地1.0m;1000mm~1200mm高,底边距地0.8m;1200mm 以上,为落地式安装,下设100mm基础。

以上是国标图籍的做法。

关于星三角启动电流的计算

1,对于正常运行的定子绕组为三角形接法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来说,如果在起

动时将定子绕组接成星形,待起动完毕后再接成三角形,就可以降低起动电流,

减轻它对电网的冲击。这样的起动方式称为星三角减压起动,或简称为星三角起动(Y-Δ起动)。一般大于15KW以上的电机都采用降压启动。

采用星三角起动时,起动电流只是原来按三角形接法直接起动时的1/3。如果直接起动时的起动电流以6~7Ie计算,则在星三角起动时,起动电流才2~2.3倍。

起动电流降低了,起动转矩(启动转速)也降为原来按三角形接法直接起动时的1/3。2,电机三角运行,星形启动,启动电流是三角直接启动的1/3。

可以用:功率÷(3×220×功率因数0.8)得三角运行电流再以2.5倍算出三角的启动电流。在乘1/3就是星型的启动电流。(这个不准确)

3.星角启动的启动电流是直接启动的1/3,直接启动电流一般是额定启动电流的4~6倍(电机样本上能够查到)。额定电流铭牌上有,或者可以根据公式:I=P/1.732×U×COSφ×效率I=P/(380*1.732*cosφ

例如,270KW电机:270000÷(1.73X380X0.8 )=513A

基本是电动机三角运行的额定电流值。(×在乘于倍数,一般是2—2.3倍)。

建议:

上面只是理论数据公式,实际启动的倍数还是要实际观察的,一个是你现场观察一下到底启动电流瞬间峰值有多大,一个是询问他降压后带载到底启动倍数是多少,最好要他厂家提供数据依据,还要说明他提供的数据就以此为依据。这是最好方法,虽然实际降压启动电流计算出来了,还要考虑他带上负载以及启动电流倍数,还是要实际测试或则要求他厂家提供星型降压启动瞬间最大电流值。只有这样才最完美。(因我不知道带载情况,我猜想也有1.5 —2倍)

高供高计和高供低计

1、对于电力计量,我国规定是在电力产权分界点进行计量,这样才最公平。

2、但许多时候,分界点应该设在最不容易出现故障及事故的场合,不能装设电能计量装置,这就出现了计量地点和产权分界地点的分离,所以又规定,当二点分离时,资产所有者应该承担自己产权设备上出现的电能损耗。

3、在供电上最突出的就是小容量高压用户,容量很小,如10kV的315kVA以下,35kV的500kVA以下,可以不建变电站,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如下图所示,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节省10kV设备投资费用,但就是高压侧不能计量,需要将表装在变压器的低压侧,这就是所谓供电、低压计量,简称”高供低计“方式;当然,如果你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加防护等级,可以建配电室,增加高压设备,在高压侧计量,这就是高压供电,高压计量,简称为”高供低计“。

4、对于10kV 电压等级,以315kVA作为划分界限,是因为变压器容量在315以上时,就要设置继电保护了,特别是对于车间配电室,就要设置瓦斯保护了,这时就要在高压加上控制、保护装置,也就是有高压开关柜设备了,既然有了高压设备,就可以在高压进行计量了,还搞低压计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规定了315kVA这个界限。

5、低压计量因为变压器损耗的电能没有计量在表内,表面是用户占了便宜。这时规程规定,高供低计的用户,要在计算电费时,加上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电量,所以并没有占着便宜,许多时候所加的损耗是人为加上去的,许多人认为是加得多。

https://www.doczj.com/doc/7e13458040.html,/link?url=_hvKXxqRmzO2jUL44aG73nCTpy7eYigNJNUNLX ZGSH7WhrURrnI45OF4k8ISLcvAtDY3srJc6M-1RpCu6wmYH_

结构设计笔记

改建工程: 问:使用PKPM软件设计结构时,原有建筑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新加建的为钢结构,在设计时建模时采用建模方式, 是采用钢结构还是结构建模?如果新建采用哪种建模?对后期有何影响? 答:1)从原则上说,这种加建建筑的结构体系混乱,对抗震是及其不利的,也不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一般是不予通过图纸审查的。 但是因为简单实用,安装简便,在个别地区还是蛮流行的做法。 建议你首先分清楚加建部分(钢构)和已建部分(砼框架)的体量关系,哪个从属于哪个;通常做法是以局部从属于整体来定性你的结构类型。如加建的部分很小,则应以砼框架体系为准,反之则要以钢构体系来定性计算。 不知我有没说清楚,希望对你有用! 2)设计时采用钢结构建模,如果是新建还是采用钢结构建模,因为在pkpm中,可以用钢结构模型来计算混凝土构件,但不能用混凝土结构模型计算钢构件。不同的结构,刚度有突变,结构阻尼比不好确定。 施工图上实心柱和空心柱的区别: 实心柱子表示该柱子做到本层平面标高后还要继续向上做。 空心柱子表示该柱子做到本层平面标高为止,不再继续向上。

轴压比 目录 概述 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 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进一步理解为:柱(墙)的轴心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轴心抗压力设计值之比值)。它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中6.3.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柱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u=N/A*fc, 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 N—轴力设计值 A—截面面积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3.6 中的注释第一条: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设计值,与柱子的不一样,不需要考虑地震组合。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机架 (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 称为机械 1.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 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 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 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3.自由度(F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 F =3n (n为活动构件数目)-2P(P L为低副数目)-P H( P H为高副数目)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

度3)虚约束 4.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w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 转副) 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川)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

IV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5. 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 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 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 K 表 示 二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的夹角) 6. 压力角:作用力F 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V c 方向的夹角a 7. 从动件压力角a =90°(传动角丫 =0° )时产生死点,可用飞 轮或者构件 本身惯性消除 8.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I )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圆 柱凸轮(端面) II )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一一构造简单, 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 2)滚 子一一磨损小,应用广 3)平底一一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 速转动,效率高,但是无法进入凹面 川)按推杆运动分: 直动(对心、偏置)、摆动IV )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 (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 凸轮) 9.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 方向之间所夹的 锐角a (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 的法线方向) 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 t l t 2 180 180 - — K -1 -…180 -一' '■ /t2 ■^Ttl

混凝土结构设计笔记

轴心受压螺旋式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截力计算 一、承截力计算公式 《混凝土规范》规定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柱的承截力计算公式为: (7- 1) )(9.0''s y sso y cor c A f A f A f N ++≤α式中 α---间接钢筋对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 50时,取 α=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80时,取α=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 50与C 80之间时,按直 线内插法确定。 — 构件的核心截面面积。 cor A — 螺旋筋或焊接环筋(也可称为“间接钢筋”)间接钢筋的换算截面面积; sso A (7- 2) s A d A ss cor sso 1 π= — 构件的核心直径;cor d A ss1 — 单根间接钢筋的截面面积; s — 沿构件轴线方向间接钢筋的间距; —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c f — 钢筋的抗拉、抗压设计强度; ',y y f f

为使间接钢筋外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对抵抗脱落有足够的安全,《混凝土规范》规定按式(7-9)算得的构件承载力不应比按式(7-4)算得的大50%。 (7- 3) )(9.0'''s y c A f A f N +≤?二、应用条件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考虑间接钢筋的影响而按式(7-4)计算构件的承载力: (1)当/d>12时,此时因长细比较大,有可能因纵向弯曲引起螺旋筋不起作用;o l (2)当按式(7-9)算得受压承载力小于按式(7-4)算得的受压承截力时; (3)当间接钢筋换算截面面积小于纵筋全部截面面积的25%时,可以认为间接钢 sso A 筋配置得太少,套箍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三、构件设计 已知:轴心压力设计值N ;柱的高度为H ;混凝土强度等级;柱截面直径为;柱 c f d 中纵筋等级();箍筋强度等级()。 ' ,y y f f y f 求:柱中配筋。解: 1.先按配有普通纵筋和箍筋柱计算。 (1)求计算长度o l 构件计算长度与构件两端支承情况有关,当两端铰支时,取(是构件实 0l l l o =l 际长度);当两端固定时,取;当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取;当一端l l o 5.0=l l o 7.0=固定,一端自由时取。 l l o 2= (2)计算稳定系数 ? 计算, 查表(7-1)得? b l /0 (3)求纵筋 's A 圆形混凝土截面积为:4/2 d A π=由式(7-4)得: )9.0(1' A f N f A c S -'= ?

结构设计初探笔记

1、建筑物安全等级划分 1.0.8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8 的要求 表1.0.8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 注 1 对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 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及按抗震要求设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重要性系数的取值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规定:对安全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100年及以上、50、5年时,重要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1、1.0、0.9。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规定:对安全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50年以上、50、1~5年时,重要性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1、1.0、0.9 3、设计使用年限 计算结构可靠度所依据的年限称为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1、设计使用年限的定义: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2、设计使用年限的取值: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进行大修加固。 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确定: (1)临时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 (2)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 (3)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若建设单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n P t P α γ C D A B ω P 12δδt h s = 12ωδt h v = 2=a 21222δδt h s =12 1 24δδωt h v =22 124t h a δω=2122)(2δδδ-- =t t h h s )(4121 2δδδω-=t t h v 22124t h a δ ω-=绪论: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器: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统称为机构。构件:机构中的(最小)运动单元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零件:制造的单元。分为:1、通用零件,2、专用零件。 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 3n- 2PL-PH 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 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 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 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 动的从动件摇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 点的力P 与C 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 在原 动件上施加 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 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 与摇杆CD 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 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 表示。2推程:从动件远离中心位置的过 程。推程运动角δt ;3远休止:从动件在远离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远休止角δs ;4回程:从动件由远离中心位置向中心位置运动的过程。回程运动角δh ;5近休止:从动件靠近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近休止角δs ˊ;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移动的距离,用 h 表示。7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δ1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 线图。1.等 速运动规 律: 1、特点:设计简单、匀速进给。始点、末点有刚性冲击。适于低速、轻载、从动杆质量不大,以及要求匀速的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推程等加速段运动方程: 推 程 等减速段运动方程: 柔 性冲击:加速度发 生有限值的突变(适用于中速场合) 3、简谐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四:根切根念: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而把齿根切去了一部分,破坏了渐开线齿廓,如图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形成的原因:标准齿轮: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极限啮合点N 。 不根切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标准齿轮:指m 、α、ha*、c* 均取标准值,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且分度圆齿厚s 等于齿槽宽e 的齿轮。 成型法:加工原理:成形法是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铣刀直接切出齿形。加工:(a) 盘形铣刀加工齿轮。(b)指状铣刀加工齿轮。缺点:加工精度低;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优点:可以用普通铣床加工。 范成法:加工原理:根据共轭曲线原理,利 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加工:(a)齿轮插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外齿轮。(b)齿条插刀(梳齿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齿条。原理与用齿轮插刀加工相同,仅是范成运动变为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c)滚刀切齿:原理与用齿条插刀加工基本相同,滚刀转动时,刀刃的螺旋运动代替了齿条插刀的展成运动和切削运动。 九: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类型:(1)断裂。在机械载荷或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各种热、腐蚀等因素作用),使物体分成几个部分的现象,通常定义为固体完全断裂,简称断裂。静力拉断、疲劳断裂。(2)变形。由于作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使零 1 1PN PB ≤2 sin sin * α α mz m h a ≤ α 2* min sin 2a h z = )]cos(1[212δδπt h s -=)sin(2112δδπδωπt t h v =)cos(2122122δδπ δωπt t h a =

打印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笔记

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考试资料 物理 1、光:光程差nx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 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最小分辨角:1.22*λ/D 迈克尔逊干涉仪:d=k×λ/2『每移动λ/2,望远镜的视场中就有一条明纹通过,若有N条明纹通过,则M2平移的距离即为d』 当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表面时,其反射光是光振动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tanα=n2/n1 e光在晶体中各个方向的折射率不相等,即它在晶体中的传播速度随方向不同而改变。而o光在晶体中各方向的折射率和传播速度都相同。 光轴:晶体中存在一些特殊方向,光沿这些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即这些方向o 光和 e 光的折射率相等,传播速度相同。 2、热:dQ=dE+dA,(*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pV/T=m/M *R=N/N0 *R, E=m/M *i/2 *R*T, dA=p*dV 热机循环:标志着循环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有多少转换成有用功。 卡诺循环:热机效率=1-T2/T1=1-Q2/Q1『T1为高温热源的温度,T2为低温热源的温度。』 熵变:dS=dQ/T 分子质量:u=M/N0(N0=6.022*10^23) 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中,自发进行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总是沿着系统热力学概率(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也就是由包含微观态数目小的宏观态向包含微观态多的宏观态的方向进行。)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并不意味着热不能完全转变为功)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并不意味着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自动" 即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能自发进行,不产生其它影响。) 可逆过程:(外界也恢复原状)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其自发进行具有单向性。 熵增加原理:孤立系统中自然发生的热力学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卡诺循环中,净功与P-V图上的曲线包裹的面积有关,而效率只跟温度T有关。 3、动:速率分布函数:f(v)*dv=dN/N 『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下的任意一块面积等于相应速率区间内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方均根速率v^2=3RT/M 分子的平均速率=v*f(v)*dv的零~正无穷积分。 分子平均自由程、平均碰撞频率与P、V、T的关系。 P=nKT (n=N/V 表示单位体积分子数) 4、波:y=Acos[w(t-x/v)]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点距O点距离x, 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之是同相变化的。当介质元处在平衡位置时,其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大值;当介质元处在最大位移时,其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小值。 波的强度与波的振幅平方成正比。 波的能量密度是随时间周期性的变化的。 驻波的波形特征:两个波节(或波幅)的间距为λ/2,同一段上的各点的振动同相,而隔开一个波节的两点的振动反相。两个相邻波节内各点的振动相位差为0。 化学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齿轮传动【圣才出品】

第11章齿轮传动 11.1复习笔记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和强度计算。学习时需要掌握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分析及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计算载荷及参数选择,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针对三种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由于计算难度较大,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其中的重难点,比如设计计算中,许用应力的计算和选取,齿轮的受力分析等。复习本章时不应以计算为重点,需理解记忆其中要点。 【重点难点归纳】 一、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1.轮齿的失效形式(见表11-1-1) 表11-1-1轮齿的失效形式

2.齿轮设计计算准则 (1)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必须计算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对于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还必须计算其抗胶合能力。对于一般的传动,选择恰当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牌号和粘度。 (2)对于开式传动,只需计算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以免轮齿疲劳折断。 二、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见表11-1-2) 表11-1-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1.误差对传动的影响 (1)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3)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 齿轮的精度按国家标准规定,可分为13个精度等级:0级最高,12级最低。常用的是6~9级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见表11-1-3) 表11-1-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见表11-1-4) 表1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章_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课堂笔记 知识点掌握: 受弯构件是土木工程中用得最普遍的构件。 与构件计算轴线垂直的截面称为正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就是满足要求:M≤Mu。这里M为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设计弯矩,Mu为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是由正截面上的材料所产生的抗力,其计算及应用是本章的中心问题。 主要内容 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理论 单筋矩形戴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T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学习要求 1.深入理解适筋梁的三个受力阶段,配筋率对梁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截面应力计算图形。 2.熟练掌握单筋矩形、双筋矩形和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和复核的握法,包括适用条件的验算。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 1.适筋梁的受力阶段,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截面应力计算图形。 2.单筋矩形、双筋矩形和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 重点1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 (一)受弯构件常见截面形式 结构中常用的梁、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的常见截面形式的有矩形、T形、工字形、箱形、预制板常见的有空心板、槽型板等;为施工方便和结构整体性,也可采用预制和现浇结合,形成叠合梁和叠合板。 (二)受弯构件的截面尺寸 为统一模板尺寸,方便施工,宜按下述采用: 截面宽度b=120, 150 , 180、200、220、250、300以上级差为50mm。 截面高度h=250, 300,…、750、800mm,每次级差为50mm,800mm以上级差为100mm。 板的厚度与使用要求有关,板厚以10mm为模数。但板的厚度不应过小。 (三)受弯构件材料选择与一般构造 1.受弯构件的混凝土等级 提高砼等级对增大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不显著。 受弯构件常用的混凝土等级是C20~C40。 2.受弯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最小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c表示。 3.受弯构件的钢筋强度等级和直径 梁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335;常用直径为12mm~25mm。 板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335、HRB235;常用直径为6mm~12mm。 设计中若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钢筋直径相差至少2mm,以便在施工中能用肉眼识别。 (四)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矩形截面梁h/b一般取~;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间歇运动机构)

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 6.1 复习笔记 主动件连续运动(连续转动或连续往复运动)时,从动件做周期性时动、时停运动的机构成为间歇运动机构。 一、棘轮机构 如图6-1所示,机构是由棘轮2、棘爪3、主动摆杆和机架组成的。 运动原理:主动棘爪作往复摆动,从动棘轮作单向间歇转动。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可靠、棘轮轴每次转过角度的大小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 缺点:工作时有较大的冲击和噪音,运动精度较差。 因此棘轮机构适用于速度较低和载荷不大的场合。 棘轮机构按结构形式分:齿式棘轮机构和摩擦式棘轮机构;按啮合方式分:外啮合棘轮机构和内啮合机构;按运动形式分:单动式棘轮机构、双动式棘轮结构和双向式棘轮机构。 图6-1 棘轮机构 1.棘爪工作条件 在工作行程中,为了使棘爪能顺利进入棘轮的齿底,应满足: 90α?>?+-∑ 其中,α为棘齿的倾斜角,?为摩擦角,∑为棘爪轴心和棘轮轴心与棘轮齿顶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为了使传递相同的转矩时棘爪受力最小,一般取90∑=?,为保证棘轮正常工作,使棘爪啮紧齿根,则有: α?> 2.棘轮、棘爪的几何尺寸计算 选定齿数z 和确定模数m 之后,棘轮和棘爪的主要几何尺寸计算公式如下: 顶圆直径 D m z =; 齿高 0.75h m =; 齿顶厚 a m =; 齿槽夹角 6055θ=??或; 棘爪长度 2=L m π。

二、槽轮机构 如图6-2中所示,该机构是由带圆销的主动拨盘1、带有径向槽的从动槽轮2以及机架组成的。其中,拨盘和槽轮上都有锁止弧:槽轮上的凹圆弧、拨盘上的凸圆弧都是起锁定作用。 工作特点:拨盘连续回转,当两锁止弧接触时,槽轮静止;反之槽轮运动,实现了将连续回转变换为间歇转动。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机械效率高,能平稳地、间歇地进行转位。因槽轮运动过程中角速度有变化,存在柔性冲击,因此不适合高速运动场合。 图6-2 槽轮机构 运动特性系数τ:槽轮每次运动的时间m t 对主动构件回转一周的时间t 之比,有: m 2 = 2-= t z t z τ 其中,z 为槽数,是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 为保证槽轮机构运动,其运动特性系数τ大于零,根据上式可得z ≥3,一般取z=4-8。上式表明,这种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τ总小于0.5,为得到τ大于0.5的槽轮机构,设拨盘上均匀分布的圆销数目为K ,则运动特性系数: (2) 2K z z τ-= 三、不完全齿轮机构 如图6-3所示,在主动齿轮只做出一个或几个齿,根据运动时间和停歇时间的要求在从动轮上做出与主动轮相啮合的轮齿。其余部分为锁止圆弧。当两轮齿进入啮合时,与齿轮传动一样,无齿部分由锁止弧定位使从动轮静止。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笔记

轴心受压螺旋式箍筋柱的正截面受压承截力计算 一、承截力计算公式 《混凝土规范》规定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柱的承截力计算公式为: )(9.0''s y sso y cor c A f A f A f N ++≤α (7- 1) 式中 α---间接钢筋对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 50时,取α=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80时,取α=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 50与C 80之间时,按直线内插法确定。 cor A — 构件的核心截面面积。 sso A — 螺旋筋或焊接环筋(也可称为“间接钢筋”)间接钢筋的换算截面面积; s A d A ss cor sso 1π= (7- 2) cor d — 构件的核心直径; A ss1 — 单根间接钢筋的截面面积; s — 沿构件轴线方向间接钢筋的间距; c f —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y y f f — 钢筋的抗拉、抗压设计强度; 为使间接钢筋外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对抵抗脱落有足够的安全,《混凝土规范》规定按式(7-9)算得的构件承载力不应比按式(7-4)算得的大50%。

)(9.0' ''s y c A f A f N +≤? (7- 3) 二、应用条件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考虑间接钢筋的影响而按式(7-4)计算构件的承载力: (1)当o l /d>12时,此时因长细比较大,有可能因纵向弯曲引起螺旋筋不起作用; (2)当按式(7-9)算得受压承载力小于按式(7-4)算得的受压承截力时; (3)当间接钢筋换算截面面积sso A 小于纵筋全部截面面积的25%时,可以认为间接钢筋配置得太少,套箍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三、构件设计 已知:轴心压力设计值N ;柱的高度为H ;混凝土强度等级c f ;柱截面直径为d ;柱中纵筋等级(',y y f f );箍筋强度等级(y f )。 求:柱中配筋。 解: 1.先按配有普通纵筋和箍筋柱计算。 (1)求计算长度o l 构件计算长度0l 与构件两端支承情况有关,当两端铰支时,取l l o =(l 是构件实际长度);当两端固定时,取l l o 5.0=;当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取l l o 7.0=;当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取l l o 2=。 (2)计算稳定系数 ? 计算b l /0, 查表(7-1)得? (3)求纵筋's A 圆形混凝土截面积为:4/2d A π= 由式(7-4)得: )9.0(1'A f N f A c y S -'=? (4)求配筋率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笔记

1.低副:面接触,包含转动副和移动副。2个约束,1个自由度。 2.高副:点或线接触,例如凸轮副,齿轮副等。1个约束,2个自由度。 3.机构=原动件+机架+从动件+运动副;构成运动机构的条件:原动件+机架。 4.平面机构自由度:F=3n-2Pl-Ph 例1—2 f=3*7-2*8-1=2 注意*习题1—4考点。 5.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F>0;(2)F等于原动件个数。 6.平面连接机构是由若干构件用(低副)连接而成的,又称低副机构。 7.铰链四杆机构分类: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8.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曲柄摇杆;最短杆为机架=双曲柄;最短杆为连杆=双摇杆。 9.无论作用力多大,都不能推动曲柄转动,机构的这种位置成为止点,亦称死点。往复运动构件为主动件的机构,通常有止点。 10.习题2—1 11.凸轮机构:一种常用高副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从动件易于实现较复杂的运动。 缺点:加工比较困难,高副接触,易磨损,多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场合。 11.凸轮机构的分类: 按形状分:盘形凸轮,圆柱凸轮;按从动件形状分:顶尖从动件(易磨损,低速 ),滚子从动件(滚动摩擦,耐磨损,承受载荷大),平底从动件(受力平稳,润滑良好,高速)。 12.齿轮机构类型: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 13.渐开线:一直线沿一圆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轨迹。 14.渐开线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度;发生线为渐开线的法线;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渐开线齿廓上点k的法线与该点的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是该点的压力角;基圆内无渐开线。 15. 16.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的啮合条件:两齿轮分度圆上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17.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实际啮合线段大于等于齿轮的法向齿距。 18.正常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a=20°,ha*=1,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z=17. 19.斜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模数及压力角分别相等,螺旋角匹配。斜齿轮传动平稳性好,承载能力强。 20.基本参数通常取圆锥齿轮大端的参数为标准参数。 21.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两齿轮大端的模数相等,压力角相同,两齿轮的锥距相等。 22.习题4—6,4—7 23.轮系分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 24.自由度为1的轮系是行星轮系;自由度为2的轮系为差动轮系。 25.习题5—1,5—5,5—6,5—7 26.间歇运动机构:将原动件的连续运动转化为从动件周期性运动和停歇的机构。 27.棘轮机构组成:摇杆,棘爪,棘轮,止动棘爪,扭簧,弹簧。 28.机械平衡分类:回转体平衡(刚性,挠性),机构的平衡。 29.带传动的组成: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传动带轮;摩擦型带传动分类:平带传动,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圆形带传动;普通V带分Y,Z,A,B,C,D,E七种;窄V带分SPZ,SPA,SPB,SPC. 30.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传动带张紧在两个带轮上,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 1

服装结构设计上课笔记

10.14 一、什么是服装结构设计以及性质 ①、服装结构是研究以人体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是一门艺术+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②、性质: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结构设计制作在服装设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款式设计延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 二、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平面结构设计(平面构成法) 比例法 原型法 立体裁剪(立体构成法) 三、服装术语 ①、部位术语:⑴肩部 ⑵胸部 ⑶腰部 ⑷臀部 ⑸省道 ⑹裥 ⑺褶 ②、部件术语:⑴衣身 ⑵衣袖 ⑶衣领 ⑷口袋 ⑸袢 ⑹腰头 四、制图工具 ①弯尺 ②放码尺(1英尺=2.45cm ) ③6字尺 ④点线器(纸样辘)⑤皮尺 ⑥2号剪刀 ⑦比例尺1:5 五、制图规范 1cm 2cm 六、制图规则 衣身 衣袖 衣领 七、结构制图常用符号(书:制图与工艺P18) ①、细实线 制图基础线 ②、粗实线 制图轮廓线 ③、虚线 表示里层看不见的线 ④、点划线 对称连折的线 ⑤、双点划线 表示服装的折边部分 八、体型测量 人体观察三个阶段(书:制图与工艺P11-12) 九、人体活动机能与服装放松量 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①、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 功能性 ②、为了容纳内衣需要 ③、为了表现服装形态效果 装饰性 A4 规 规 式 格 结构图

十、面料知识 面料由经纱 纬纱交织而成 十一、服装号型标准(P15) ①“号”:身高(cm)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 “型”:胸围、腰围。胖瘦的依据 “一型多号”“一号多型”“多型多号” ②、5.4系列-上装 5.2系列-下装 “5”表示号的分档数值,“4”表示型的分档数值,“2”表示型的分档数值(腰围)

结构设计重点笔记讲解

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之重点笔记 ☆上部结构的落脚点是基础,基础的落脚点是地基,也就是持力层。☆看勘察报告时,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10ka≈1t/㎡ 1kN≈100kg ☆一般认为持力层土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即18t)的为好土,低于180kPa的土可认为土质不好。 ☆按照地基承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稳定岩石,碎石土>密实或中密砂>稍密实粘土>粉质粘土>回填土和淤泥质土 ☆回填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60~ 80kPa ☆在不危及安全的前提下,基础尽量要浅埋。因为地下部分所占的造价一般是工程总造价的30﹪~ 50﹪,这笔费用是很可观的。 ☆除了浅埋外,还有埋深的上限,就是基础至少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 ☆结合钻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并一次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重点看结束语或建议中对存在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别。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对地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必须要明确提供,责任重大,不得含糊。 ☆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特别注意结束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并且必要时将其转写进基础的一般说明中。这些条款如下: 1.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槽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应妥善选择降

水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降水开始 后须经设计人员同意后方可停止 2. 采用机械挖土时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施工时应控制机械挖 土深度,保留300mm 厚土层,用人工挖至槽底标高,如有超挖 现象,应保持原状,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进行处理,不得自 行夯填。 3. 基槽开挖到位后应普遍钎探,并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共同 验槽,确认土质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4. 基槽开挖较深,施工时应注意,在降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 免影响相邻建筑物。 5. 建议对本楼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观测(此条款多用于加层,扩建 建筑物和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者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基础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与受到临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 到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当然也包括那些 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 特别注意结束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 面下15m 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 ☆ 一般看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质中的局部软弱下卧层,若果 有,要根据自己所做的的基础形式验算一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是否满足要求。 ☆ 梁的高度:主梁 101L 悬挑梁 5 1L ;(梁的荷载较大时,截面高度取较大值,必要时应计算挠度及裂缝宽度,梁的设计荷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构件:独立得运动单元/零件:独立得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与力得、有一个构件为机架得、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得连接方式组成得构件系统(机构=机架(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得系统 注:从力得角度瞧机构与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与机器统称为机械 1. 机构运动简图得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副得种类与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得相对位置以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 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3. 自由度(F)=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为高副数目)(为低副数目) (为活动构件数目)(H H L L P P P P n n F --=23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 3)虚约束 4. 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其它两杆之与(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转副) 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得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 构 II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得对边,则为双摇杆机

构 IV)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5.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得夹角) 得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K表示 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得夹角) 6.压力角:作用力F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方向得夹角α 7.从动件压力角α=90°(传动角γ=0°)时产生死点,可用飞 轮或者构件本身惯性消除 8.凸轮机构得分类及其特点:I)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 圆柱凸轮(端面) II)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构造简单,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得低速机构)2)滚子--磨损小,应用广3)平底—-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速转动,效率高,但就是无法进入凹面III)按推杆运动分:直动(对心、偏置)、摆动IV)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凸轮) 9.凸轮机构得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得力得 方向之间所夹得锐角α(凸轮给从动件得力得方向沿接触点得法线方向)

第3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自学笔记

第3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自学笔记 学习目标: 1.掌握工程结构极限状态的基本概念,包括对结构的作用、结构的功能要求、设计基准期、设计使用年限和两类极限状态; 2.了解结构可靠度的基本原理;熟悉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 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 3.1.1 结构的功能要求 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什么?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满足设计所预期的各项功能。 结构的功能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1.安全性 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间内,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外加变形、约束变形等作用。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结构应能保持整体稳定性,不应发生倒塌或连续破坏而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2.适用性 结构在正常使用期间,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比如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振动,或产生让使用者感到不安、宽度过大的裂缝等。 3.耐久性

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不应随时间有过大的降低,而导致结构在其预定使用期间内丧失安全性和适用性,降低使用寿命。 3.1.2 结构的极限状态 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比如,构件即将开裂、即将倾覆、即将滑移、即将曲屈、即将失稳破坏等。当能完成预定的各项功能时,结构处于有效状态;反之,则处于失效状态,有效状态和失效状态之间的界限状态,称为极限状态,极限状态是结构开始失效的标志。 结构的极限状态包括哪些类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什么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疲劳破坏或者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状态,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后,结构或构件就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表现: (1)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包括疲劳); (2)结构整体或其中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滑移); (3)结构或地基塑性变形过大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4)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中出现过多的塑性铰); (5)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比如细长受压构件的压曲失稳)。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1、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器。 (1)都是人为的各种实物的组合。 (2)组成机器的各种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可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2、机构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运动。 机器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 3、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也是机器的制造单元,机器是由若干个不同的零件组装而成的。 各种机器经常用到的零件称为通用零件。 特定的机器中用到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 4、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一般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也可以是单一的零件。若从运动的角度来讲,可以认为机器是由若干个构件组装而成的。 根据功能的不同,一部完整的机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原动部分:机器的动力来源。 2.工作部分: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 3.传动部分: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 4.控制部分:使机器的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运动,完成给定的工作循环。 5、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力对物体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者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推论1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

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推论 2 三力平衡汇交原理:作用在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依存、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公理中的两个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将保持不变。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约束:能限制某些物体运动的其它物体。 约束反力(反力):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 反力的作用点是约束与非自由体的接触点 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反力的大小总是未知的。在静力学中可以利用相关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 6、约束的基本类型 柔性约束 光滑面约束 光滑铰链约束 固定端约束 7、光滑铰链约束特点:两非自由体相互联接后,接触处的摩擦忽略不计,只能限制两非自由体的相对移动,而不能限制两非自由体的相对转动的约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和活动铰支座三种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