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2、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3、背诵第一首诗。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二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9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单元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课学的两首诗,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写法,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挑一首喜欢的背诵。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2.能理解诗歌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手法;3.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4.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
【教学难点】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布置预习,熟读诗歌。
本课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初读诗歌——悟读诗歌——品读诗歌——展读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同学具体学情穿插安排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
一、读诗方法导入这堂课我们要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我们还要讲一个欣赏诗歌的方法。
无论你上这堂课之前喜不喜欢读诗,上完这堂课之后,再给你一首诗,给你一定的时间,你就能读得比别人透彻,看得比别人深。
信不信?“知人论世”。
二、初读诗歌,建立印象请同学们初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介绍:普希金出身极高贵,又有才华,中学读的是俄国最好的贵族学校。
19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比较鉴赏法。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瞬(shùn )息伫(zhù)立荒草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 )解释词语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延续不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愁闷。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19 外国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19 外国诗二首》这一课的内容包括了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和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这两首诗都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学特色,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首诗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针对重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采用讲解法,教师对诗歌的语言、技巧、主题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等资料。
2.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3.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诗歌原文、注释、译文、问题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诗歌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同时,教师对诗歌的背景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及其作品。
19 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
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
(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外国诗两首[学生分析]《外国诗两首》是外国诗歌,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
虽然从字面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诗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实际上这两首诗内容比较含蓄。
在教学中,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人生哲理,开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
[教学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体会选择人生道路的丰富内涵,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初步了解哲理诗的阅读方法,学会用“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方法学习诗歌。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作为自读课文,可以几个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和理解文章。
在教学中可以按“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加强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促进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以促进学生联系实际,以所学来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计]一、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面对生活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今天我们学习《诗两首》,看诗人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怎样思考的。
二、教学过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整体感知教师:我们先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现在请大家自己浏览本诗。
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学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