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成本效益观精选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6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涉及到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和配置。
通过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增加利润空间,提高竞争力。
成本控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更是全体员工的责任。
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也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1. 定价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策略来控制成本。
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合理设定产品的价格,实现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优化物流运输,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供应链的效益。
3. 生产过程优化通过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中的废品和次品率,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4. 管理费用的控制企业在运营中存在各种管理费用,如办公用品费用、人力资源费用等。
合理控制这些费用的开支,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总体成本。
三、效益分析的重要性效益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各项投资项目的效益,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效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项目,避免对于无效项目的不必要投入。
同时,效益分析也可以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效益分析的方法1. 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是指投资项目的投入资金回收的时间。
通过计算投资回收期,企业可以评估项目的回报速度,判断项目是否具有经济效益。
2.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是将未来现金流折现到现在的价值。
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可以评估项目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影响,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高效的成本管理不仅能够让企业更好地掌握自身的财务情况,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本文将从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两个方面探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一、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中一项基本工作。
企业应该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出造成成本大量增加的原因,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1.1 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成本控制制度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
企业应该制订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明确每个岗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职责,以及各项流程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成本控制的考核机制,对成本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2 分类控制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是来自多个方面的。
要想有效控制成本,首先需要将成本进行分类,分别控制。
例如,人力成本、销售成本、资产成本等等。
通过分类控制,不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企业的各个成本项目的使用情况,也能够更好地对成本进行削减和优化。
1.3 管理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要想控制好成本,必须要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持。
因此,企业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不因资金紧张而停滞。
同时,也需要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计划,合理管理企业的现金流。
二、效益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是相互关联的。
在控制好成本的基础上,企业也需要进行效益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为下一步的成本控制提供指导。
2.1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企业决策的重要指标之一。
企业需要进行各项决策前的成本效益分析,以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比如,在进行新产品研发时,企业需要对研发成本、销售预期等进行评估分析,最终确定是否进行投入。
2.2 分析主要收支项目企业的主要收支项目包括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
企业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盈亏状况。
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主要收支项进行预测和计划,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策略。
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效益水平,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成本管理手段,控制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1.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计划。
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计划,明确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重点领域,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计划,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
2.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规划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掌握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分布情况,及时发现成本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效益分析的概念及意义效益分析是指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通过对成本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效益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效益分析,企业可以科学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四、效益分析的方法和手段1.确定决策目标和指标。
企业在进行效益分析时,首先需要明确决策目标和指标,确定决策的重点和重点领域,确保效益分析的有效实施。
2.综合分析成本和效益。
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与效益管理在现代商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企业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而且可以改善企业的效益管理。
本文将探讨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成本控制与效益管理的方法。
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成本,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具体来说,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力提升: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降低成本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利润增长:成本控制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通过降低成本,企业在获取同样收入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 资金利用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利用资金。
通过降低成本,企业可以节约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如技术更新、市场开拓等,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 风险防范: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降低成本可以减少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或竞争加剧时的经营压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提高成本控制与效益管理的方法提高成本控制与效益管理需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设立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指标。
通过设立目标,企业可以明确成本控制的方向,使全体员工在实际操作中都能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2. 成本核算和分析: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成本结构和成本构成,企业可以找出成本的瓶颈和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3. 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企业应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管理方法和合理配置资源来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优化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中,成本控制和效益优化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主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更好的结果。
一、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开支,提高盈利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素,可以帮助公司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1.1 设定明确的预算:制定一个明确的预算是有效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预算应该考虑到公司的业务需求,并包括各个部门的开支。
通过将实际开支与预算进行对比,可以快速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1.2 审查供应链:供应链成本通常占据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通过审查供应链,公司可以找到更经济高效的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此外,优化供应链也可以加强公司在原材料采购和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
1.3 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是公司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控制人员招聘、培训和福利开支,可以帮助公司降低成本。
此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自动化和数字化也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一些重复性和低附加值的人力工作。
1.4 提高效率:透彻检视公司的运营流程,探索提高效率的方法。
通过合理优化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员工的技能培训水平等,可以推动公司运营效率的提高。
二、效益优化成本控制只是一个方面,关注效益优化同样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追求高效和卓越,公司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利润增长。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效益优化。
2.1 技术创新:公司应关注引入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
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并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公司管理层应始终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最新技术的发展,以保持竞争力。
2.2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一个高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及时调整和反馈,公司可以鼓励员工的创新和努力,并推动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
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效益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通过合理控制成本,企业能够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以及成本控制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盈利能力: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盈利能力。
2. 增强竞争力: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控制能够使企业在价格竞争中保持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3.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成本控制,企业能够淘汰低效益资源,并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具有较高效益的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优化运营流程:成本控制需要对企业的运营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和改进,优化流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1. 精确核算成本:准确地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每个环节都进行详细核算,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
2. 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物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产品的维修和质量成本。
3. 优化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寻求价格优惠、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同时,适时采用招标、竞价等采购方式,以获取更好的采购成本控制效果。
4. 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提供员工必要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技能水平。
同时,合理设置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资源浪费。
5. 精细管理生产过程:通过流程再造、标准化操作和质量管理等措施,减少生产中出现的错误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成本控制对企业效益的影响1. 成本控制能够提高产品利润率,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
2. 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增加销售额。
3. 成本控制可以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成本效益报告:成本控制和效益优化策略分析第一节:引言在如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下,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注重成本效益的优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成本控制和效益优化的策略,帮助企业了解如何提高效益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成本控制策略1. 采购成本控制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进行有效谈判,优化采购流程,寻求替代的物料或服务,并利用采购集中化策略来实现成本控制。
此外,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也是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
2. 生产成本控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损耗率等方式,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应合理规划生产计划,避免过度生产,减少库存成本,并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3.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企业可以通过人事成本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例如,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绩效,通过培训和人才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减少员工流失率等。
第三节:效益优化策略1.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组合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组合进行调整,剔除利润低、销售不畅的产品,并加大对市场需求旺盛、利润高的产品的投入。
这样可以提高产品利润率和销售额,从而优化效益。
2. 提升客户体验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可以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从而提升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此外,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解决客户问题也是提高客户体验的重要手段。
3. 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加快产品流通速度,并提高交付准确率。
同时,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提升。
第四节:成本控制与效益优化的挑战1. 技术更新和转型的成本在追求成本控制和效益优化的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技术更新和转型的成本。
创新和引进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可能导致人员培训和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成本增加。
企业经营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种种挑战,其中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
成本控制可以让企业在保证利润的同时降低硬性开支,效益提升则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分别从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成本控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成本控制几乎是每个企业家所面临的困难之一。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成本控制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企业最初的生命线。
即使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也需要不断地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1. 节约用水和用电节约用水和用电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浪费。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可持续性的清洗液和材料,这些清洗液和材料能够节省水和电力消耗。
此外,对厂房和生产线进行合理的照明设计也能够节约用电。
2. 合理采购合理的采购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在进行采购决策时,应考虑从哪家供应商采购、采购的数量、采购的时机等方面进行调整,这些措施可以让企业摆脱过多的库存和过高的销售成本。
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商也非常重要,以免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质量成本过高。
3. 降低人力成本在人力成本的管理上,企业应该尽力控制其人力成本,这一点对于雇佣许多工人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在招聘员工时,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福利待遇,要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控制人力的成本,应让企业的员工能够感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和工作之间的联系。
4. 效率提升提高生产效率也是一项能够节约企业成本的重要战略。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需要优化生产流程、制定严格的效率指标,并考虑引入更高效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二、效益提升提高企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通过不断提升效益,企业可以更好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并改善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
1. 优化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成本控制与效益总结汇报
近年来,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现在我将对此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和精细化管理,我们成功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我们也通过谈判和合作,取得了一些供应商的支持,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此外,我们还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费用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各项费用的增长,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其次,我们在效益提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我们成功地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了销售收入。
同时,我们还通过市场营销的创新和渠道拓展,成功地扩大了销售规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效益。
此外,我们还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功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在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成本控
制的力度,进一步提升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
更好的发展。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管理办法范本标题:《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管理办法范本一、前言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降低成本,企业可以提高利润率,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文将提供一份《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管理办法范本,供企业参考和运用。
二、成本管控原则1.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成本支出经过审批和记录。
2. 精细核算:对各项成本进行详细分类和核算,精准把握每一笔支出的性质和金额。
3. 预算管理:制定年度成本预算,分解到部门和岗位,确保成本目标得到贯彻执行。
4. 成本效益评估: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各项支出对业务增长和利润带来的贡献。
5. 持续改进: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成本管控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成本控制方法1. 采购成本控制- 多渠道供应商比价:寻找多个供应商进行比较,确保获得最低的采购成本。
- 购销合一: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条件和折扣。
-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量,避免资金闲置和库存积压。
2. 生产成本控制- 工艺流程优化:通过精细化的工艺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
-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和保养设备,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停机损失和重大故障。
- 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 人力成本控制- 岗位优化:通过职能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冗余和浪费。
- 培训提升: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降低人力成本。
4. 财务成本控制- 资金优化配置:合理安排资金运作,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增加投资收益。
- 费用审查:对各项费用进行审查和控制,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 税务筹划:合理遵循税法规定,通过合法方式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
四、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1. 高层领导重视:高层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确保成本控制策略得到有效落实。
2. 员工参与与奖励机制:建立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机制,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发员工积极性。
工厂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在工厂管理中,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成本控制旨在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减少成本开支,提高效益;效益分析则是评估生产活动的成果和效能,确保投入产出的均衡和最大化。
本文将对工厂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进行探讨。
一、成本控制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成本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标。
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对各项费用进行全面的计划、预测和控制。
以下是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1.1 精细化核算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和产出产品进行精细化核算,清晰地记录各项费用。
通过细致的核算和对基础数据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异常、资源浪费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1.2 紧密配合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成本,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存货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
同时,也需要与销售、物流等部门进行协同,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高效运转。
1.3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简化生产过程,减少非必要的环节和时间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关注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提高生产能力。
二、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是针对生产活动和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旨在评估其对企业的贡献和回报。
通过对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科学决策和资源配置。
以下是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2.1 投资回收期计算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即项目投资成本与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时间差。
回收期越短,项目的投资回报越快,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也越快。
2.2 成本效益比成本效益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单位投入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计算方式为经济效益除以投入成本。
通过比较不同项目的成本效益比,可以判断其相对优劣,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2.3 经济附加值经济附加值是指净利润与资本投入之间的差值。
采用经济附加值评估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益水平。
一、成本效益理念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
强调节约和节省。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企业的产出等于企业的收入。
因此,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必然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不能为决策提供所需要的正确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
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
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
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
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在工作中,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通过合理控制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通过效益分析可以评估工作的效果和贡献。
本文将从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
一、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控制和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成本,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1.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合理控制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产品价格,增加市场份额。
其次,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浪费。
最后,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成本控制的方法(1)制定预算:制定预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通过预算可以明确各项成本的预期支出,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控制成本支出。
(2)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各项成本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采取节约措施: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来控制成本。
同时,还可以通过采购优惠、降低库存成本等方式来实现成本节约。
二、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和贡献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效益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经营效益。
1. 效益分析的重要性效益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效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经营效益。
其次,效益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最后,效益分析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效益分析的方法(1)制定指标:企业可以制定各项指标来评估经营效益,如销售额、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
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成本效益观作者:邹皓若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32期[摘要]进入微利时代,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盈利的支撑点。
然而,仅聚焦成本控制,往往无疾而终。
原因在于,成本控制的目的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创造利润。
因此,企业实施成本控制时,需要树立以效益创造为导向的成本效益观。
[关键词]成本效益观;成本控制;企业盈利;价值链[DOI]10.13939/ki.zgsc.2016.32.118企业盈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没有利润的企业很难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冲击,成本控制已然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很多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成本运动”。
然而,伴随着成本的降低,企业利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如营销费用的减少,带来市场占有率下降;研发费用的缩减,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怎样的成本控制才是健康的?众所周知,利润=收入-成本;显然,利润的创造不仅与成本有关,还取决于收入的变化;如果成本的降低带来更多的收入减少,其利润反而会下降。
这种仅仅聚焦成本的成本控制,很容易偏离创造利润的目标。
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中,需要树立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成本效益观”,即成本控制不仅要关注成本,还要兼顾效益。
根据“利润=收入-成本”模型,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创造利润:①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企业的运营往往是先有投入、再有产出,所以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存在的。
②收入增加值大于成本增加值。
这种情况描述了在既定的成本投入下,创造出更大的收入,从而使利润增加。
③收入不变,降低成本这种情况则是在收入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成本,以达到利润增长的结果。
后两种情况,就是成本效益观的两大重要思维,即“收益最大化”和“剔除无收益成本”。
1 收益最大化所谓的收益最大化,可理解为在成本的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产生最大的收入;成本效益观认为这是最佳、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思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思维,要先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看何为企业盈利。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效益摘要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生产成本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主权利益最大化,维持和持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保证企业未来再生产的持续,促使企业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企业管理中加强成本控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要在成本发生的事前、中、后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
要建立健全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要从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实施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力求把各种成本要素降到最低;并在事后对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落实奖惩,以促进下一期的成本控制得以有效进行。
[关键词] 成本控制、经济效益、管理制度AbstractIn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ost control in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production cost is the measure of a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 is one of important index. Strengthen the cost management,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be helpful for enterprise sovereignty benefit maximization,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o ensure the future of the enterprise for reproduction, promote th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levels rising.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cost control in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way. The cost to happen in adv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after the cost control. To establish a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sure that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xecutive sex; From the purchasing of materials to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ducts production, comprehensive, whole process control, make the various cost factors to the minimum; And in the later on cost control situation analysis, timely implement rewards and punishment, to promote the next issue of cost control effectively.Keywords: Cost control, Economic benefits, Management system目录摘要 (1)一、绪论 (4)二、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和基础工作 (5)1.1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6)1.2 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6)1.3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法 (8)二、企业成本的事前控制 (9)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实施全员成本控制 (9)2.2 对项目成本费用进行预测与计划 (10)三、企业成本的事中控制 (11)3.1 原材料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成本效益观
[DOI]10.13939/jki.zgsc.2016.32.118
企业盈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没有利润的企业很难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冲击,成本控制已然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很多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成本运动”。
然而,伴随着成本的降低,企业利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如营销费用的减少,带来市场占有率下降;研发费用的缩减,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怎样的成本控制才是健康的?
众所周知,利润=收入-成本;显然,利润的创造不仅与成本有关,还取决于收入的变化;如果成本的降低带来更多的收入减少,其利润反而会下降。
这种仅仅聚焦成本的成本控制,很容易偏离创造利润的目标。
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中,需要树立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成本效益观”,即成本控制不仅要关注成本,还要兼顾效益。
根据“利润=收入-成本”模型,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创造利润:①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企业的运营往往是先有投入、再有产出,所以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存在的。
②收入增加值大于成本增加值。
这种情况描述了在既定的成本投入下,创造出更大的收入,从而使利润增加。
③收入不变,降低成本这种情况则是在收入无
法增加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成本,以达到利润增长的结果。
后两种情况,就是成本效益观的两大重要思维,即“收益最大化”和“剔除无收益成本”。
1 收益最大化
所谓的收益最大化,可理解为在成本的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产生最大的收入;成本效益观认为这是最佳、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思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思维,要先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看何为企业盈利。
从财务会计角度,成本是为生产经营活动所投入资源的货币表现,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本文称之为“会计成本”。
在经济学中,成本被解释为做一件事情所放弃的最大的收益,称之为“机会成本”。
由于切入角度的不同,同样的情景,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得到的结论也完全不同。
假设有A、B、C、D四项投资,其收入、会计成本、利润情况如下:
如表1所示,在会计成本投入一致的情况下,四个项目都是盈利的。
以下再用机会成本重塑模型(见表2)。
由于机会成本是放弃活动中的利润最大值,因此前三者的机会成本均为最后一项活动利润,即400;同时D项目的机会成本是前三者中利润最大值,即C项目的300;此时,D项目是唯一盈利的项目。
因此,站在机会成本的角度,只有利润最大化才能创造盈利;这也解释了“收益最大化”是最佳的成本控制。
这个思维在投资决策阶段十分重要,因为可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各个项目的回报却不尽相同,但实现盈利的项目只有一个,即收益最大的项目。
近几年崛起的时装品牌ZARA,在发现“快速”是行业取胜之石后,为了提升周转效率,不惜血本投资200英里的地下物流网络,最终在行业平均“设计至销售”时间为90~180天的情况下,ZARA实现了平均12天的奇迹,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2 剔除无收益成本
成本效益观的另一个重要思维是“剔除无收益成本”。
对应“利润=收入-成本”模型,即在收入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成本,从而获得利润。
站在机会成本的角度理解,只有最小化不增加收入的成本,利润才能最大化,企业才能实现盈利。
废品损耗成本是典型的不增加收入成本。
白色家电异军突起的LG,便是利用6西格玛标准控制废品损耗率,最终使其废品率大大减少,相应损失成本下降近10万倍,直接转为企业利润;在价格厮杀惨烈的白色家电行业,为自己带来了夹缝生存的空间。
3 几个实施关注点
3.1 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成本决策
成本效益观是以收益为切入点,以“创造利润”为目的的成
本控制思维。
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很好地找到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活动;因此,成本效益观的实施可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
在价值链上,各项活动可分为增值活动、次要增值活动、不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是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的活动,也就是客户愿意为之付钱的活动,包括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货运、销售、售后等。
当然,企业所在行业不同,同样增值活动所带来的收益也不一样。
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寻找到自身的增值点,聚焦成本投入,实现利润创造。
次要增值活动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但却是企业运营和风险防控必不可少的。
次要增值活动以支援和防范性活动为主,如内控管理、质量检验等。
企业在实施次要增值活动时,也要关注其“成本―效益”性,此处的“成本”指的是实施活动的投入,“效益”则是可降低的风险损失;如果成本大于效益,那么还不如不展开此类活动。
不增值活动就是无法给企业带来任何收益的活动,如浪工、搬运、返工等。
对于此类不增值活动,就要使其成本极小化。
需要进一步指出,成本极小化的最好办法,是直接剔除相关活动。
3.2 三个角度看人工成本
人是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企业如何用人,也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很多企业通过核算人工成本,确定其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这样的理念将人视为“成本”,员工只是机械的劳力。
当企业遇到困境时,往往会采取裁员政策,以此降低“成本”。
还有些企
业则将人看作“资本”,认为人是一种投资。
此类企业会像分析资产优劣性及投资决策正确性一样,重视人员的素质以及使用正确与否。
但对素质一般的员工,也会如同落后设备一样被处置。
很多优秀企业将人视为“根本”,它们认为员工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如果能够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每个人都会带来收益。
这一类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也少有裁员的情况,因为它们认为人是“根本”。
从成本效益观的角度分析,视人为“成本”,仅聚焦成本,而忽视收益,不可取;视人为“资本”,只考虑到短期回报,忽视长期收益,实质没有实现收益最大化;视人为“根本”,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其收益最大化,真正创造利润,这也是成本效益观所提倡的。
3.3 全成本控制理念
成本效益观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时,要有全面成本的理念,包括:全要素覆盖、全过程管控、全员参与。
全要素覆盖指成本控制要有全局意识,包括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和内部的作业链。
除了要全局分析各活动的成本收益外,更要重视各个活动间的成本收益关联性。
全过程管控指出成本控制要贯穿企业全寿命周期;尤其在战略制定阶段,就要做好成本规划,因为决策直接影响未来70%~90%的成本。
另外,还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监控体系,比较常见的是设置企业经营内部报表,更好地反映企业运营状态。
当然,
监控体系的建立也要注意“成本―效益”性,因为监控体系本身是次要增值活动。
全员参与要求成本控制的理念不能仅停留在管理层或成本
管理部门,而是要注入每一位员工。
因为成本的落脚点是在每位员工的具体工作中的。
因此,企业需重视员工培训和交流,设立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
成本效益观建立了“成本―效益”的系统思维,是成本控制成败的先决条件。
成本效益观指出,成本控制不能仅聚焦于成本,而是要专注于收益,只有收益最大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利润创造。
成本效益观要求企业重新评估投资决策,运营流程,以及用人观念;只有不断地创造价值,企业才能健康地成长,或许这就是企业的经营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