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71
=========================================================================== 海尔的倒三角“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来源:亦锐营销策划无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丰田的精益管理还是郭士纳的让IBM这头大象来跳舞,一直以来,管理创新的前沿都被西方的管理学家或是知名企业所掌控。
但是,最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企业在逐步实现世界制造工厂转变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的实践,甚至部分企业正在逐步进入管理创新特别是组织创新的最前沿。
海尔的倒三角的组织架构实现“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创新,都带来了国内企业管理提升的示范效应。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战略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反之,组织结构也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因而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从全球范围来看,有五种发展趋势正在企业的内部上演并逐步深化:国际化、信息化、智慧化、交互式沟通和体验、资源整合。
其中与客户接触最多的就是交互式的沟通和体验。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另一面也促成了用户需求的不断成长。
用户需求正在趋向于更加多样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因而企业在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动态竞争环境中,要实现自己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不可避免的也将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组织结构发展正呈现出新的趋势,其特点是:1、组织重心向两极化发展。
一方面,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和复杂;另一方面,在面向服务用户的界面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温情化;2、组织结构外形更加扁平化。
在服务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大前提下,如何保障决策能更快速、有效的进行贯彻和实施,就成为组织层面极为关键的一个难题,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3、组织运作更加柔性化。
"人单合一"与"T模式":海尔的三次改革海尔始终不缺乏变化,从80年代末的日清管理方法到90年代末的市场链整合,一直到2005年的“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组织结构的改革前后进行了40多次,这已不仅是管理模式的改变了,在海尔已上升到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而每次改革不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结构上都达到了唤醒组织活力的目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家电处于“幸福”的供不应求年代,只要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以卖掉,每个厂家所作的事情就是加大产量,而在这个时候,海尔的老总张瑞敏砸掉了很多冰箱,让员工都触目惊心,海尔开始学习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到90年代初期,海尔正式发展了自己的“日清日高”的模式。
日清日高又称“OEC”管理法,可表示为: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有所提高。
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并填写记帐,检查确认后交给班长。
不管几点钟下班,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上自己的名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
当天发现的问题必须当天处理,就是所谓的“日日清”。
OEC模式在海尔多元化扩张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海尔在这个时期所进行的并购,都没有输入自己的资金,而是都是通过输入OEC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实现了多个并购。
随着这种O EC模式的成功,海尔多元化阶段也基本完成,庞大的组织机构开始阻碍海尔的发展,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沟通不畅。
公司各个机构庞大之后,张瑞敏又开始了他第二次变革。
1998年海尔开始了市场链流程再造。
在组织再造上,变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为平化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以努力实现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零距离。
而在人员的再造上,则是将管理人员变成SBU (策略事业单位),即每个管理者都是一个独立作战的经营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自主制定自己的市场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去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
改变过去那种组织与市场的割裂,个人只听命于内部上司,而不去面对外部用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