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解读共7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23 MB
- 文档页数:76
版权说明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模板!包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包图网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依法要求承担高达人民币50万元的赔偿责任。
该模板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在修改更新模板内容后投入使用。
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网站客服沟通处理。
重大危险源管理安环部版权说明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模板!包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包图网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依法要求承担高达人民币50万元的赔偿责任。
该模板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在修改更新模板内容后投入使用。
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网站客服沟通处理。
04030201事故的根源重大危险源定义及法规重大危险源评估重大危险源管理05重大危险源监测与应急救援版权说明01事故的根源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模板!包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包图网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依法要求承担高达人民币50万元的赔偿责任。
该模板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在修改更新模板内容后投入使用。
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网站客服沟通处理。
版权说明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模板!包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包图网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依法要求承担高达人民币50万元的赔偿责任。
该模板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在修改更新模板内容后投入使用。
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网站客服沟通处理。
事故的根源是什么? 答:能量或危险物质事故的根源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的易燃、易爆、有毒特性危险物质的数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损害版权说明02重大危险源定义及法规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模板!包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化工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的生产实际化分为烧碱装置区和PVC装置区两个单元。
对本公司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的氯、氢气、氯化氢、乙炔、氯乙烯等危险物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1、烧碱装置区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 + q2/Q2 + ... + qn/Qn ≥1 (1)式中: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计算结果:151.15/5+0.3/5+0.5/20=30.315≥1辨识结果:烧碱装置区单元为重大危险源2、PVC装置区重大危险源辨识计算结果:396.3/50+1.54/20+2.95/1+1000/100=12.95≥1辨识结果:PVC装置区单元为重大危险源最终辨识结果**化工烧碱装置区和PVC装置区两个单元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1)、分级原则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 军事设施;c) 采掘业;d) 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 生产场所work site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 贮存区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4.1 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009.03.31发布2009.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辨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的术语、辨识单元的确定、辨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范围内在用特种设备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特种设备:a)未取得许可或者超出许可范围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特种设备;b)国家已经明确要求进行监督检验但未进行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c)检验结论为停止运行、不合格,或者根据检验结论不能继续使用的特种设备;d)改造、维修过程中的特种设备;e)已经报停的特种设备;f)单个使用的气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 8408 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GB/T 12130-2005 医用高压氧舱GB/T 12145-1999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 13591 溶解乙炔充装规定GB 14193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 14194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 17264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 17265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 17266 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 17267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T 19284-2003 医用氧气加压舱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DL 612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 647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HG 2066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蹦极安全技术要求(试行),国质检锅[2002]359号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锅炉定期检验规则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实施细则,津劳锅[1999]166号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174号客运架空索道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2]326号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实施细则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国质检锅[2003]21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2]358号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游乐设施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34号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2]124号游乐园管理规定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108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原则重大危险源辨识原则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旳根据和措施,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旳措施。
1.引用原则下列原则涉及旳条文,通过旳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原则最新版本旳也许性。
GB12268- 危险货品品名表在本原则中引用而构成为本原则旳条文。
在原则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原则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原则2.定义单元指一种(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合,或同属一种工厂旳且边沿距离不不小于500m旳几种(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合。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旳数量,若单元中旳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旳混合物,由于它旳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旳危险。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旳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导致重大损失,对环境导致严重污染。
3.2.2单元内存在旳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 (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相应旳临界量,单位为吨(t)。
4.原则阐明最大量拟定当生产经营单位对单元内旳危险物质辨识清晰后来,那么单元内危险物质旳量也应当拟定下来。
①对于寄存危险物质储罐和其她容器旳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旳量应当是储罐或者其她容器旳最大容积量。
注意这个最大容积量不同于最大实际使用量,这一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在申报表格中进行具体旳阐明。
②对于寄存危险物质储罐和其她容器旳生产场合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旳量应当是目前储罐或者其她容器旳实际存在最大量。
③对于危险物质旳包装存储区来说,危险物质旳量应当是目前实际存在旳物质最大量。
这些数据应当从每天、每季度或者自身规定旳时间段内旳登记状况来获取。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编号:SY-AQ-09840(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重大危险源辨识Major hazard identification重大危险源辨识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安全网的具体悬挂部位: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房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侧边的具体位置。
2、施工临时用电线路通设及三级配电(总配电房、二级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设置。
3、物料提升设备、塔吊、施工电梯、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机具。
4、高度大于2m作业面的具体部位。
5、可能遭受雷击的设备和设施,可能出现地基沉陷的设备和设施,可能出现带电、漏电的设备、机具设施和施工作业活动。
6、在堆放与搬(吊)运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和架体等情况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设施。
7、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处、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的重点部位。
8、需要采取水平防护措施的井道、脚手架、洞口的部位、进料口、卸料、上料平台的部位。
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搭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0、施工现场及毗邻周边存在的高压线、沟崖、高墙、边坡等影响安全的因素。
11、施工中因违反操作规程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因素。
12、经论证确认或在交底中明确的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作业等有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部位或作业活动,其他潜在有可能导致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等诱因)。
13、施工现场及周边的人员通道、入口的部位,施工现场的人员密集作业场所及部位。
重大危险源识别标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危险。
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人伤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使650人丧生、数千人受伤;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 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
1993年8月5日,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损失2亿多元;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
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等概念。
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
对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一、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表1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注:①对于GB 18218各表中出现的物质,其临界量按其确定,GB 18218各表中未出现的物质,其临界量按本表确定,以下各表相同;②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毒性物质分级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贮罐区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文案大全文案大全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贮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二、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表3 库区(库)和生产场所临界量表*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库区(库)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nn Q q Q q Q q +⋅⋅⋅++2211≥1 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三、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附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文案大全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生产场所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生产场所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nn Q q Q q Q q +⋅⋅⋅++2211≥1 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的方法。
中文名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外文名The standard of major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用途属性目录范围编辑适用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不适用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e) 地下储罐。
引用标准编辑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定义编辑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标准说明编辑最大量确定当生产经营单位对单元内的危险物质辨识清楚以后,那么单元内危险物质的量也应该确定下来。
①对于存放危险物质储罐和其他容器的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来说,危险物质的量应当是储罐或者其他容器的最大容积量。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作者:佚名来源: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发布时间:2007-12-7 20:38:16减小字体增大字体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
由政府主管部门或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确定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就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一、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简介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首次建议的重大危险源标准为:(1)可能发生相当于10t氯气泄漏事故效应的有毒物质储存或加工设施;(2)可能发生相当于1 5t可燃气体或蒸汽火灾爆炸事故效应的可燃物质储存或加工设施;(3)储存或加工5t以上性质不稳定、放热反应性高(如环氧乙烷、乙炔和无机过氧化物等)的设施;(4)具有高压能量的设施,如有100bar(1 bar=105 Pa)以上压力的气相反应工艺过程;(5)储存或加工闪点低于22.8。
C,总量超过10000t的易燃物质的设施;(6)储存或加工总量超过135t液氧的设施;(7)储存或加工总量超过5000t硝酸铵的设施;(8)储存或加工的物质若发生火灾事故,其效应相当于1 0t氯气危险性的设施。
《塞韦索法令》附件IlI列出了180种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如果工厂内某一设施或相互关联的一群设施中聚集了超过临界量的上述物质,则将这一设施或一群设施定义为一个重大危险源。
根据《塞韦索法令》提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英国已确定了1 6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200个为一级重大危险源。
1985年德国确定了8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60%为化工设施,zo%为炼油设施,1 5%为大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储存设施,5%为其他设施。
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该标准定义的处理过程是指涉及一种或一种以上高危险化学物品的使用、储存、制造、处理、搬运等任何一种活动,或这些活动的结合。
第一部分重大危险源辨识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煤矿重大危险源内涵及外延与其它工业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存在很大不同,很难由某种危险物质或能量的一个临界量来判定。
煤矿生产环节多、条件复杂多变,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各种影响因素均可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二、煤矿重大危险源的分类煤矿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指以下几类,见表。
表矿井重大危险源分类参考表序号矿井重大危险源危险源分值1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
2 瓦斯高瓦斯矿井;鉴定属于瓦斯矿井,但为高瓦斯管理矿井的。
瓦斯矿井需抽采的。
除上列情况以外的瓦斯矿井。
3 煤尘开采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
开采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的。
4 煤层自燃开采Ⅰ类容易自燃煤层且井下存在火区的;①开采Ⅰ类容易自燃煤层;②开采Ⅱ类自燃煤层且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工艺的;③煤层自然发火期<3个月的。
①开采Ⅱ类自燃煤层的;②自然发火期≥3个月的。
开采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的。
5 水文地质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或奥灰突水系数≥0.1的;②隔水层有断裂构造破坏地段奥灰突水系数≥0.06的;③采(古)空区积水≥100万m3的。
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奥灰突水系数0.06MPa/m≤Ts<0.1 MPa/m且无断裂构造破坏地段的;②20万m3≤采(古)空区积水<100万m3的;③采(古)空区积水<20万m3且开采煤层上距采(古)空区间距<15倍采高的;④评价区域地表存在河流等水体下开采的且开采煤层上距地表水体间距<15倍采高的;⑤同一层煤评价范围内煤层底板低于采空区积水标高的;⑥井筒标高低于100年一遇洪水位(含工业场地上游水库溃坝后洪水位)标高的(包括露天矿)。
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②开采煤层上距采(古)空区>15倍采高的;③地表水体间距>15倍采高的;④井筒标高低于300年一遇洪水位(含工业场地上游水库溃坝后洪水位)标高的(包括露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