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建筑符号
- 格式:doc
- 大小:12.37 KB
- 文档页数:2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是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请你填出A,B,C三图所代表的宗教名称.A ______B. ______C. ______【答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宗教的分布。
【解答】由图可知,图中A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教堂;B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C是佛教的宗教建筑-寺庙。
2.【答题】阿位伯人信仰______教,______是泰国的国教。
【答案】伊斯兰教佛教【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宗教的有关知识。
【解答】试题分析:西亚和北非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佛教是泰国的国教。
3.【综合题文】读世界三大宗教建筑景观图,回答问题:【答题】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______洲,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______。
【答案】亚基督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宗教的分布。
【解答】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
【答题】______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该教教徒的宗教活动多在A,B,C三图中的______中进行(填字母)。
我国的______族居民多信奉此教。
【答案】伊斯兰 C 回【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宗教的分布。
【解答】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该教教徒的宗教活动多在A,B,C三图中C 表示的清真寺中进行;我国的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答题】《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尽磨难。
他们前往西天灵山,取得是______教方面的真经,教徒的宗教活动多在______图所示的宗教景观中进行。
(填字母)【答案】佛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督教的问题。
【解答】《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尽磨难,他们前往西天灵山,取得是佛教方面的真经,教徒的宗教活动多在B表示的寺庙中进行。
【答题】上图所示内容反映了______教的教义。
他们的宗教活动多在______图(填字母)所示的宗教景观中进行。
【答案】基督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督教的问题。
【解答】上图所示内容是基督教的内容,他们的活动多在A表示的教堂里举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考试模拟题(本套试卷供学生2011年清明节假日复习用)姓名:卷首语: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匆匆又匆匆,眨眼间,本学期时间已经过去近一半了。
三天的清明小长假你打算怎度过?在祭奠你的先祖之后,可别忘了你的学习哟!请你认真完成本套模拟考试题,以优异的成绩告慰你的先辈吧!一、展示平台清明节就要到了,请你默写一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二、日积月累1、看拼音写词语Nuïyi duànliàn suànbàn lìzīshūjíaisi piezui lie feng chiluoluo maiyatang Luanpengpng shendanshu yuzhongxinchang shuranqijin jingbingjianzheng yuguanerru2、1、下列带点的字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张灯结(jiē)彩戛(jiá)然而止风华正茂(mào) 卓(zhuï)有成效B.见微知著(zhù) 万象更(ɡēnɡ)新精兵简政(zhânɡ) 肃(sù)然起敬C.养尊处(chǔ)优惊心动魄(pî) 羡(xuàn)慕不已礼尚(shànɡ)往来D.龇(zī)牙咧嘴侃(kǎi)侃而谈不落窠(kē)臼不(bù)拘一格3、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理直气状阴谋诡计置之不理气急败坏()B、脑羞成怒崇山峻岭焕然一新完璧归赵()C、一口同声高瞻远瞩惊涛骇浪无微不至()D、触类旁通群策群力一丝不苟万丈深渊()4、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如果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A、因为所以要是就不管都只要就B、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C、因为所以假如就无论都只要就D、因为所以即使也尽管都如果就三、积累与运用1、文言文我也行⑴《文言文两则》出现了许多文方词“之”其义项如下,请你作合适的选择。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内蒙古,自然风光秀美,文化传统丰富多彩,是一个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是其独具魅力的一面。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一、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边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民族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等,其中蒙古族人口最多,且是蒙古族的发源地。
因此,内蒙古的文化以蒙古族文化为主。
内蒙古的民族文化表现在许多方面,如音乐、舞蹈、绘画、文学、建筑等。
其中,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著名的蒙古族舞蹈有“草原舞曲”、“梅花三弄”、“马头琴舞”等,内容多是表现生产和生活,以及传情达意。
此外,内蒙古的民族绘画和文学也颇具特色。
例如,珂罕画是蒙古族传统的画种,它从古至今一直是蒙古族的文化标志之一。
在文学方面,内蒙古传统民间文学以史诗为代表,如《古尔珂王子》、《铁木真传》等。
二、内蒙古的历史传统内蒙古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地区不断发生着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迁,并留下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历史遗迹。
内蒙古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如赤峰大佛寺、额尔古纳河冰瀑、呼伦贝尔草原、蒙古包等。
此外,内蒙古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如郭沫若、巴雅尔高虎、额尔德尼·巴雅尔喇嘛等。
内蒙古的历史传统同样表现在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方面。
例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那达慕大会、春节、白月明等。
在草原上,蒙古包是蒙古族人居住的特色建筑,也是蒙古族民居文化的代表。
三、内蒙古的特色美食内蒙古的特色美食也是传承着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一部分。
内蒙古的特色美食以肉类为主,如烤全羊、烤肉、烤牛肉等。
此外,内蒙古的奶制品和蒙古糕点也非常有名。
奶制品包括酸奶、奶酪、酥油茶、奶茶等,蒙古糕点则有包子、馅饼、油饼等。
这些美食味道独特、营养丰富,也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一种特色。
科研直通奎论中国传统幌子的形式美陈晏瑾(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4)[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幌子的形式美,即形的程式性、简约概括性、生动悦目性和色的鲜明性与单纯性,材的自然质朴性等形式因素。
认为传统幌子其丰富的形式美学内涵对现代的标志设计和商业文化景观的设计具有相当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幌子;形式因素;形式美[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05)04一0130—02中国传统幌子是古代店铺用来招揽顾客的形象性的行业标记,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传达商品信息、辅助经营和招揽顾客。
作为古代店铺用来进行商品经营、宣传、促销的手段,幌子的美观与否能反映商家的经营状况。
为了吸引顾客,许多商家都重视幌子的加工与制作,因此各种各样的幌子往往在形式上先声夺人,其形象的感染性首先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
1形的渲染形制各异的幌子在造型上可谓琳琅满目。
据记载,中国传统幌子的形制约有上千种,即使在同一行业幌子的形制中,每个店铺在造型的设计上也是各有千秋。
就单一的幌子而言,一般从幌杆、幌挑、幌体到幌坠,通过每一部分形的繁与简、拙与巧、粗与细、雅与俗的组合营造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以此来增强装饰性,招徕更多的顾客。
具体而言,幌子造型的特征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1.1程式性中国传统幌子的形制具有一定的程式性,这种程式性首先体现在其整体构成即基本形制上。
幌子从其陈设方式可以分为坐幌和挂幌,坐幌是固定设置于商铺前地面上的幌子,也称立幌;挂幌是店铺外悬挂的幌子。
以数量最多的挂幌而言,传统的挂幌通常由幌杆、幌挑、幌挂、幌盖、幌披、幌架、幌体、幌座,幌坠…等构成,其中幌体是幌子的主体部分。
从加工和制造上看,传统的幌子基本按照这样的形制程式构成。
当然每个商家结合自己的店铺形式及商品特点,不一定都具备从幌杆到幌缀的每一部分。
但总体上遵循这样的形式,只是在大与小、繁与简、粗与精等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可谓同中求异。
浅谈西安回坊的历史变迁作者:王晗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30期摘要西安回坊由于特色民族文化,现已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符号之一。
这里的回族有鲜明聚居的特性,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经历着有唐以来西安城市的历代变迁。
关键词西安回坊历史变迁商业宗教普遍认为在元代,由于民族融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族”。
他们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核心空间,围寺而居;以经商为主要谋生手段。
西安回坊就是一个著名的穆斯林聚居区,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街区,而且是城市中独特的族群社区。
1唐代——开启穆斯林定居长安的历史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域内外各种交流频繁,通过丝绸之路有可能当时每一个亚洲国家的人都踏进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大量中亚、西亚商人和宗教活动家居住在长安城。
西安回族的来源,目前最接近历史原貌的是马士年先生提出的“四来源说”:(1)蕃客。
唐统治者奉行较为开放的民族和对外政策,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使得一些外国友人定居长安,他们有商贾、贵族、传教者、歌舞艺人,其中部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
他们经营“胡店”“波斯邸”,贩卖宝石、香料、药材等,在唐诗、笔记小说中也多次提到“胡姬酒肆”“毕罗店”。
(2)“牙客”是什叶派穆斯林。
阿拉伯帝国7世纪末爆发武装冲突,什叶派穆斯林失败后被迫向东迁徙,到达中国,成为从事商贸生意的“牙客”。
长安是“牙客”主要聚居地之一。
现在西安有许多回族经营着马、牛、羊、干果等生意,习惯称他们为“马牙家”“牛牙家”。
(3)助唐官兵。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无力调动更多军队量镇压叛乱,一些节度使隔岸观火。
肃宗至德二年向境内民族政权和域外通好国家借兵,“元帅广平王同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向东讨贼。
”助唐平之乱。
后众多官兵留居京城,政府允许他们同唐女子通婚,宝应元年敕建清真寺一座,但此寺虽有记载但无迹可寻。
南靖土楼的介绍南靖土楼是福建省南靖县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南靖土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南靖土楼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境内,是一处以土楼为主体的建筑群落。
这些土楼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南靖县的山区地带。
南靖土楼是由回族人民建造而成的,他们是从中亚地区迁徙至中国的一支民族。
这些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纷纷前来观光。
南靖土楼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它融合了汉族、回族和闽南民居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
土楼的外墙由厚重的土坯砌筑而成,内部则采用木结构。
土楼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中圆形土楼又分为单圈和多圈两种。
土楼的外墙上布满了各种图案和文字,这些图案和文字是土楼居民对自然、宗教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土楼内部的结构也非常特别。
每个土楼都有多层楼梯和走廊,楼梯和走廊的设计使得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进出土楼。
土楼的每层都有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包括卧室、厨房、储藏室等。
土楼的每个房间都有窗户,窗户的设计使得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南靖土楼的建造工艺也非常独特。
土楼的建造采用了传统的砌筑方法,即用泥土和石块交替砌筑。
这种砌筑方法使得土楼坚固耐用,能够抵御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
土楼的内部装饰也非常精美,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绘画和字画,使得土楼更加美观。
南靖土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土楼居民以农耕为生,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
土楼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也非常有特色,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每年春节和农历八月十五,土楼居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庆祝丰收和团圆。
南靖土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也体现了回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南靖土楼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我们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主要民族与地域文化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占据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除汉族外,还有少数民族如壮族、回族、藏族等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
本文将讨论中国的主要民族与其地域文化特点。
1. 汉族及其地域文化特点汉族是中国人口最为庞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
汉族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非常重要,他们的语言、文字、音乐、戏剧、绘画等方面都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族地域文化特点:(1) 语言和文字:汉族使用汉语,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2) 音乐和舞蹈:汉族民间音乐丰富多样,如二胡、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技艺精湛,舞蹈形式独特多样,如龙舞、踩高跷等。
(3) 戏剧和曲艺:京剧被誉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而评书、相声等则是汉族重要的曲艺表演形式。
2. 少数民族及其地域文化特点除了汉族外,中国还有众多少数民族。
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保留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2.1 壮族壮族是中国人口第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的地域文化特点有:(1) 壮族歌舞:壮族的歌舞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著名的“山歌”而闻名,曲调激昂动听。
(2) 民居建筑:壮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以“三面水,一面山”为设计原则,形成了壮族独特的居住风格。
(3) 美食文化:壮族的传统美食有酸、辣、鲜为主要特色,如酸汤鱼、酸汤鸡等,让人回味无穷。
2.2 回族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他们的地域文化特点有:(1) 宗教信仰:回族的文化与伊斯兰教紧密相关,清真寺是他们信仰活动的重要场所。
(2) 饮食习俗:回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习俗,如开斋节时必吃的馕、羊肉等。
(3) 古典音乐:回族传统音乐以西北“回王调”为主,常伴随着乐器如胡琴、筝等。
2.3 藏族藏族是中国民族中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云南等地。
墙材网2019.112019年第11期纯白色的圣殿——大厂民族宫大厂县是邻近北京的一个穆斯林族群聚居地。
当地政府为了复兴穆斯林族群的伊斯兰文化,提升文化生活品质,决定兴建民族文化宫。
它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包括剧场、展览、会议、社区中心等功能。
文化建筑一直以来都是何镜堂院士的“拿手好戏”,大厂民族宫项目无疑是他的又一力作。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是何镜堂院士的建筑创作理念。
在临近北京的大厂县,他用诗意的表现手法,为当地的穆斯林居民设计了一个心灵栖息的场所项目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内,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民族文化宫的建设,打造大厂面向全国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民族宫因此被赋予了多重功能,既是城市文娱中心,更是讲述当地宗教、历史的重要文化场所。
项目所在地特殊的民族构成、历史文脉、宗教信仰,复杂的功能需求与文化地标的定位,无疑都给设计者带来诸多挑战。
“公共建筑的设计,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让人进行交流、交往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何镜堂院士说,“大厂民族宫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向往,同时它也是个家园式的殿堂。
它就是让当地老百姓进行心灵栖息的活动场所。
从这布局来讲是体现一种天圆地方的意象。
外边方,内边圆,有一种融合的感觉。
可以看到我们一圈廊有56个拱,有着56个民族同时向心、融合大团结的象征意义。
”何镜堂院士在项目的设计中,依然贯彻着他“两观三性”设计原Pure white mosque ——Dachang ethnic palace砖瓦纵横412019年第11期则,以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为出发点,在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呈现出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
“清真寺里面很多特色,我们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柱廊,我们用最简单的图案——拱,来表现最纯洁的伊斯兰文化的特征。
这个拱很高,有18m。
每一个拱里边用最简练的伊斯兰文化特点的花纹做成一米见方的格子,很多格组成一个拱的花纹图案,里面是玻璃,外边是金属,看起来就有朦朦胧胧的感觉。
城市文化背景设计元素色彩运用LOGO释义宣传口号Logo1、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是著名的侨乡。
2、莞香是东莞特有的,包括东莞城市的名称也是从莞香莞草来的。
以莞香花作为核心设计元素。
1、反映东莞独有特色。
2、寓意东莞发展轨迹。
3、符合莞人气质。
4、体现莞人精神。
5、代表东莞开放贸易传统。
6、提升东莞都市化品味。
以绿、蓝、红、橙四种颜色作为东莞城市的主色彩。
绿色表明东莞是一个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市。
蓝色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也表达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推动自主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红色体现东莞的城市活力,展现莞人的热情和进取。
橙色表达东莞城市的温馨,传递了莞人对未来多彩都市化生活的期待。
该标识以东莞特有的莞香花为核心设计元素,花簇的组合形式和五花瓣的造型充分体现了莞香花的特征;花瓣造型在莞香花清新柔美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糅合了“”及其拼音字母“Dongguan”等设计元素,造型刚柔并济、充分张力,寓意东莞的多元发展和无限活力。
东莞城市标识设计以绿、蓝、红、橙等四种颜色作为东莞城市的主色彩,以“活力”作为东莞城市核心价值,东莞有三个最核心的内容需要通过“活力”来演绎和传递。
“活力”准确反映东莞的发展轨迹,充分提炼东莞的城市精神,有效引领东莞的未来方向。
“每天绽放新精彩”以“活力”为核心价值进行创作,活力东莞,充满活力,活力每一天,绽放活力每一天,每天绽放活力,每天绽放精彩,每天绽放新精彩。
语言富有诗意和感召力,代表东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活力,对不同目标群体均具有吸引力。
1、杭州是我国东南沿海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
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
包括西湖这样的世界遗产2、七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产丰厚。
1、以汉字“杭”的篆书进行演变,将城市名称与视觉形式合二为一。
2、强调江南建筑元素,微妙地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水等特征。
九年级少数民族知识点少数民族是指在人口中占少数地位的民族群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
其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一些少数民族知识点。
1. 少数民族分类根据人口比例和地理分布,中国的少数民族可以分为五个大的群体:1.1 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在西北地区和西南边疆地区分布;1.2 朝鲜族、满族等在东北地区分布;1.3 壮族、瑶族、侗族、仡佬族等在西南地区分布;1.4 彝族、苗族、布依族、独龙族等在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布;1.5 布朗族、傣族、景颇族等在西南地区和西南边疆地区分布。
2. 少数民族文化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他们的语言、服饰、节日和建筑等都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例如,藏族人民以信仰藏传佛教为主,多居住在高海拔地区,其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民俗特点。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喜欢举办盛大的婚礼和庆典,壮锦和螺钿工艺是他们的传统文化特色。
3. 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其中有些民族的语言甚至不能理解其他民族的语言。
汉族的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仍然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日常交流。
例如,蒙古族的语言是蒙古语,彝族的语言是彝语,藏族的语言是藏语等。
作为新时期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符号之一,这些民族语言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4. 少数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特定的日子里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纪念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展示民族风貌。
例如,春节是中国所有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但在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方式。
端午节是汉族和壮族等民族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包括赛龙舟和吃粽子等。
藏族的新年叫做“洒水节”,彝族的新年叫做“火把节”,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和关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尤其在近些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保护和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许多机构也开始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系统的发掘、征集、保护和整理。
自觉强化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使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繁荣与发展。
一、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及其分类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少数民族在为满足其自身物质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满足其精神需求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中,被本民族所认同(即通过视觉所能感知并在心里所能接受的)且体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切形象符号。
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简单地说就是华夏各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并体现共同心理特征、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可视形象、符号以及风俗习惯等。
“包括外部形式、内部精神以及文化本源。
外部形式指的是用以表达这种元素的载体的外表形态。
内部精神指的是其外部形式及载体外表形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含义。
文化本源指的是这种元素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受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少数民族数千年以来在他们自身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和形成的。
这些色彩、样式以及风俗习惯,往往以相对固定的形式在人们的审美习惯中成为传统并流传下来。
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而且通常也具有识别该民族特征的文化标示作用。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和图形样式往往是最先抓住人们视线的,正是因为少数民族的这些不同的视觉元素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以此来区分各民族之间的视觉差异。
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通过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特有的形态来识别其民族特征。
就像西北回族的白小帽、黑坎肩,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囊坑、麦西来普、热瓦普,具有新月标志的伊斯兰清真寺,哈萨克族的毡房、奶茶,蒙古族的马头琴、蒙古包,藏族的转经筒、酥油茶、布达拉宫等,都是本民族的标示形象。
说到馕,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新疆维吾尔族,说到蒙古包自然而然想到蒙古族,说到转经筒自然想到藏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实际成为各民族的形象代码,是我们通过视觉感受来认知该民族特征的文化要素。
固原钟楼简介
固原钟楼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是固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钟楼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高耸入云,屹立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成为了固原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市民们骄傲的象征。
钟楼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方,采用了明代建筑的典型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钟楼共有五层,高度达到了约30米,外观造型庄重大气。
每层都有窗户,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钟楼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钟台,钟声悠扬,每天都会报时,为整个城市带来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钟楼内部也别具一格,每层都有独特的装饰和陈设,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文化内涵。
楼内设有展览区域,陈列着许多古代钟表和历史文物,让游客们可以近距离了解固原的历史和文化。
在顶层的钟台上,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整个固原市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
固原钟楼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更是固原市的文化瑰宝。
每年,许多游客都会来到这里,感受钟楼的庄严和美丽。
钟楼的存在,不仅记录着固原的历史变迁,也见证着固原人民的奋斗和发展。
它是固原市的骄傲,也是人们心中的文化符号。
固原钟楼是固原市的一张名片,它展示了固原的历史和文化,吸引
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钟楼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固原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无论是固原市民还是游客,都能在钟楼的陪伴下,感受到固原的繁荣和发展。
它是固原的骄傲,也是整个宁夏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绪论单元测试1.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内含了文化一次,这里的文化其含义是:A:知识B:人文治理C:武力征服D:教育答案:B2.以下不属于《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有: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特指精神财富B: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C:人们创造所有产品时的心智活动过程D:考古学用语,具有相同考古特征的遗存的类型答案:C3.有个游牧民族的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总是走?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走么”?妈妈回答说:“不能,我们停在一个地方不走,这块土地会疼的。
”由此可见,游牧民族对待土地的态度是:A:浪费B:蔑视C:实用D:疼惜答案:D4.了解文化的方法,是要: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不但要下马观花,还要观叶、观茎、观根,还要看看土壤、气候、环境、动物、人群。
有一句成语表示是:A:刨树搜根B:蜻蜓点水C:走马观花D:一目十行答案:A5.瑞典人说,“太有钱就是不道德”,这是他们对财富的标准。
因为太有钱了,就意味着:A:对他人的赞美B:对自己的贪婪C:对物质的贪婪D:对自己的吝啬答案:C6.汉族是由华夏民族为核心发展而来,华夏的夏指的是:A:立夏B:夏季C:夏天D:夏朝答案:D7.“一个民族失去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一切就等于面临消亡。
”这是谁说的?A:鄂伦春学者B:鄂伦春诗人维佳C:环保主义者D:鄂伦春女酋长答案:B8.鄂伦春人的生活方式是:A:种树为生B:渔猎生活C:种植谷物D:草原牧业答案:B9.韩国和加纳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基本相同。
但现在韩国依靠文化产业,成为世界第大文化产业大国。
A:10B:14C:8D:5答案:D10.以下对文化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文化是心灵所需B:文化是生活所需C:文化是核武器D:文化是经济发展动力答案:C11.西方“文化”概念,源出于拉丁文culture,其含义有:A:练习、加工、教育B:耕种、居住C:留心或注意、敬神D:修养、文化程度、礼貌答案:ABCD12.文化就是我们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原则。
回族的建筑符号
回族建筑采用的符号是“拱”。
“拱”是从伊斯兰建筑的新月、穹顶、门窗造型中提炼演变而来的。
“拱”作为建筑符号,虽然不是回族建筑所独有,但却是回族建筑普遍具备的一个特征。
传统伊斯兰建筑常用的“拱”的形式有弧形拱、半圆拱、三心拱、S型尖拱、等边尖拱、马蹄拱、复叶形拱等。
半圆拱(同心清真大寺)
S型尖拱(吴忠清真南大寺)
三心拱
弧形拱(兰州西关大寺)
现代回族建筑“拱”的形式更加简洁,与建筑有机结合。
运用的恰当巧妙,可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
银川市新月广场上的回廊和美丽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