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教材版高三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83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指南一、掌握时间脉络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跨度较大,事件繁多。
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梳理出时间脉络。
可以将这一时期划分为几个重要阶段:1、 1840 1860 年: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1 1895 年: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同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 1895 1901 年:戊戌变法试图进行政治改革,但以失败告终,随后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1901 1911 年: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
5、 1912 1919 年: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传播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6、 1919 1927 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
7、 1927 1937 年:国共十年对峙,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8、 1937 1945 年:全民族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取得了胜利。
9、 1945 1949 年:解放战争,国民党统治垮台,新中国成立。
通过这样的阶段划分,能够让我们更有条理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二、理解重要历史事件1、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试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虽然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表 5:中国近代史学问点整合表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1840.6—1842.8,鸦片战斗。
鸦片战斗后,中国自然经鸦片战斗期间,林则徐1842 年8 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济开头解体。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到西方的影响。
“洋布”“洋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双方商定等。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世界地理志。
林则徐成为近政治上,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冲突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冲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开头沦为众的冲突,中国进入旧民主晚清半殖民地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1840 半封建社国社会主要表达为“半殖民——会〔1840 地”特征,由于的阶级力1912〕— 1864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担当年〕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头解体。
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萌发。
1851—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 定都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天京、北伐西征、1856 天京变乱、1864 天京陷落〕开头消灭西餐馆,还有面包人。
1853 年冬,太平天国公布《田亩制度》。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1842 年,魏源编撰《海内容:依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人的一种时尚。
一些官员和商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户为单位,不管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依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高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高三学生需要对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潮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些高三学生需要掌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9世纪40年代初,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体制开始被瓦解。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通过走私鸦片破坏中国社会秩序。
此后,中国朝廷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但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战争的经过。
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阶段,从中国朝廷的失败到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领土和利益割让给英国等西方列强。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不仅导致了中国的领土和利益的丧失,还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软弱和落后,激起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觉醒的浪潮。
第二部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这一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民众的苦难,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起义。
此后,起义逐渐发展成为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运动的经过。
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逐渐蔓延至全国范围,最终到达江浙一带,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被清朝镇压下去,但其影响深远。
运动过程中提出的平等、民主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重要事件。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这一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起因是清朝内外压力的增大,以及中国社会各界对于维新的呼声。
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在中国朝廷内提出变法方案,试图推动改革。
总复习----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导入:1、1840年,英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3、1856年,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②政治上: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日益暴露。
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③军事上: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④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这种情况促使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⑤外交上: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①经济上:正当清朝衰落之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
为夺取更多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②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加紧对外殖民统治扩张。
③军事上:坚船利炮,特别是英国海军,装备先进、力量强大、成为当时的“海上霸王”。
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
2、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原因;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近代中国第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856-1860年(时间更正)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60-90年代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末新政1905年废科举;预备立宪;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10.10武昌起义1912.1.1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2宣统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1912.3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承担后勤任务)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1919年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7.23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1922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联1924.1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1926.7出师北伐(打击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1927.4.1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7.15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1927.8.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8.7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1927.9.9秋收起义1927.10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1931.9.18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开端(1932.3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4.1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1935.8.1《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10 长征结束,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6.12.1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基础。
高三历史近现代知识点全面总结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结果: 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清朝内忧外患,民生凋敝。
•兴起: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全盛: 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转折: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背景:内忧外患,自强求富。
•代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为代表。
•成果: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兴办新式学堂。
•评价: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但未使中国富强。
戊戌变法(1898)•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康梁维新思想传播。
•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过程: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1911)•背景:民族危机加剧,革命思想传播。
•领导:孙中山。
•过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
•结果: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政治:军阀割据,政治动荡。
•经济:通货膨胀,民生困苦。
•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民主、科学。
国民革命(1924-1927)•背景:国民党组织发展,国共合作。
•过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
•结果: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抗日战争(1937-1945)•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过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结果: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1946-1949)•背景: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渴望和平。
•过程: 1946年,内战爆发,人民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中国近代史1840-1895·鸦片战争1.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①中外形势的变化②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①鸦片战争②《南京条约》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3.战争的影响4.近代早期的思想解放潮流①新思潮的背景和实质②林则徐开眼看世界③魏源《海国图志》5.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发生原因②过程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④影响·太平天国运动1.发生背景2.前期①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③北伐和西征3.后期①天京变乱②洪仁轩《资政新篇》③太平天国的失败·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①外国商品大量进口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商品化2.洋务运动①兴起②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工业③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的发生①日本的侵略政策②战争的导火线2.战争的过程①丰岛海战②黄海海战3.中日《马关条约》①条约的内容②条约的严重危害③台湾抗日斗争4.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1919(晚清后期和民国初年)旧民主主义革命·维新变法运动1.兴起背景2.产生与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②康、梁、谭、复3.兴起①公车上书②维新运动的展开4.变法的酝酿①康有为的上书5.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①变法的开始②变法的法令6. 戊戌政变①慈禧太后的布局②戊戌政变7.变法的影响·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①起源和背景②性质和发展2.八国联军侵华①八国联军的形成②攻陷北京3.《辛丑条约》·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①孙中山的早期活动和兴中会②同盟会③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④革命党的武装起义2.清朝的预备立宪3.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①武昌起义②中华民国建立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初年1.捍卫共和国的斗争①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②护国运动③护法运动2.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3.①原因②表现3. 新文化运动①背景②兴起③主要内容④影响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西方,反专制反封建;中国,反侵略反专制社会主义革命:反资产阶级【革命类型由其任务、性质决定,不由谁领导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