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35
治失眠(伴抑郁、焦虑)可用的9种中成药(如何选用)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出现了长期失眠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理。
但如果只是偶发失眠,那么使用中成药是比较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今天给各位有需要的读者介绍该如何根据自身的症状选用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中成药。
治疗失眠如何抓主症选用中成药主编/龙一梅1.实证(1)心火偏亢型:以心烦失眠、惊悸多梦,舌尖红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朱砂安神丸【成分】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
图:当归【功效】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应用】1)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憹,舌尖红,脉细数。
2)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精神忧郁症引起的神志恍惚,以及心脏早搏所致的心悸、怔忡等属于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
【注意】1)与碘溴化物不宜并用,因朱砂成分为硫化氯,在胃肠道遇到碘、溴化物可产生有刺激性碘化汞、溴化汞,引起赤痢样大便,从而产生严重的医源性肠炎。
2)腹部怕冷,便稀,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者勿用。
3)因消化不良、胃脘不舒而心悸不安、失眠等忌服。
4)方中朱砂含硫化汞,不宜多服、久服,以防汞中毒。
(2)痰热内扰型:以失眠,多恶梦,触事易惊,心悸不安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安神温胆丸【成分】制半夏、陈皮、竹茹、酸枣仁、枳实、远志、五味子、人参、熟地黄、茯苓、朱砂、甘草、大枣。
【功效】和胃化痰,安神定志。
【应用】适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
【注意】1)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
2)不宜与酚妥拉明、妥拉苏林、酚苄明等α- 受体阻滞剂同用。
3)不宜与洋地黄等强心苷类同用。
4)孕妇忌服。
(3)肝郁气滞型:以情志不畅,心烦失眠,焦虑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解郁安神颗粒【成分】柴胡、大枣、石菖蒲、姜半夏、炒白术、浮小麦、制远志、炙甘草、炒栀子、百合、胆南星、郁金、龙齿、炒酸枣仁、茯苓、当归。
睡眠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睡眠是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缓解焦虑和抑郁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睡眠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并介绍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一、睡眠与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事物的过度担忧、不安和紧张。
焦虑可能导致失眠,而不良的睡眠质量又会进一步恶化焦虑症状。
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的风险,同时也会降低人们应对焦虑的能力。
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质量与减少焦虑症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改善睡眠质量成为缓解焦虑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睡眠与抑郁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消极情绪、失去兴趣和乐趣、精力不足等。
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睡眠问题,包括多梦、入睡困难和早醒等。
睡眠问题与抑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不良的睡眠质量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而抑郁症状又会进一步恶化睡眠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减轻抑郁疗效不佳患者的症状。
因此,通过改善睡眠,可以辅助缓解抑郁症状。
三、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治疗焦虑和抑郁症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睡眠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尽量每天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促进更好的睡眠质量。
2. 睡前放松:在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或泡热水澡等。
放松身心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为更好的睡眠做准备。
3. 睡眠环境: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和黑暗。
避免噪音、光线和干扰,创造一个有利于良好睡眠的环境。
4. 避免刺激物:避免在睡觉前饮用咖啡因饮料或过多饮食。
这些刺激物会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5. 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睡眠质量。
但是,避免在睡觉前进行过激的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四、总结睡眠在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身心健康。
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进行睡前放松活动,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物,适度锻炼,都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临床上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伴有失眠症状。
其中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的共病率最高。
研究显示70% 的焦虑障碍患者伴失眠,而抑郁障碍患者的失眠共病率则高达84.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呈现出双向作用关系,即:抑郁、焦虑是失眠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而失眠患者新发抑郁的概率是无失眠者的3~4 倍,新发焦虑障碍的概率高近6倍,且失眠还会加重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受损加重。
总之,失眠与抑郁、焦虑障碍互为风险因素,在临床上失眠往往先于或者同步伴随抑郁、焦虑症状出现。
曲唑酮在许多国家作为抗抑郁药使用广泛,在精神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用于治疗多种精神障碍和失眠。
鉴于失眠与抑郁、焦虑存在的交互作用,对失眠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更应重视共病的综合管理,2016年《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17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都推荐曲唑酮用于治疗失眠,尤其是抑郁/焦虑伴发的失眠。
为了规范曲唑酮在失眠领域的应用,特编写本专家共识。
一曲唑酮的分子特性曲唑酮(Trazodone)属苯基哌嗪和三唑并吡啶衍生物。
临床将其归为5- 羟色胺(5-HT2 )拮抗剂/ 再摄取抑制剂(SARI)类抗抑郁药物。
该药物可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具有阻断5-HT2A/2C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和组胺受体1(H1 )的作用,也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5-HT 转运体,阻断5-HT的再摄取,见图1。
曲唑酮与各受体的亲和力有所不同。
受体结合谱显示,曲唑酮对5-HT2A受体亲和力最强,1 mg 即可有效阻断脑内5-HT2A受体,该作用较抑制5-HT 转运体的作用强100 倍。
另外,曲唑酮在低剂量时还可有效阻断H1受体和α1受体。
二曲唑酮的药代动力学曲唑酮口服易吸收,不选择性蓄积于任何组织。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2 h(空腹服药1h达峰,餐后服药则需2h达峰)。
食物对其吸收有一定影响,餐后立即服用会增加吸收量,但最大血药浓度会降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会延长。
应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焦虑症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时,药物治疗可能成为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
那么,应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究竟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苯二氮䓬类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
它们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等作用。
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够快速起效,在短时间内减轻焦虑症状,尤其对于急性焦虑发作效果显著。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并且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
所以,这类药物通常被用于短期治疗,或者在其他药物尚未起效时作为过渡性的治疗选择。
接下来是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常见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等。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来发挥抗焦虑作用。
与苯二氮䓬类药物相比,SSRIs 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 2 4 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明显改善症状,但它们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适合长期使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等,但通常会在治疗初期逐渐减轻。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也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同时抑制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提高这两种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浓度。
SNRIs 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与 SSRIs 类似,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头晕、失眠等,但程度因人而异。
除了上述几类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也可用于焦虑症的治疗。
比如丁螺环酮,它是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通过作用于 5-羟色胺1A 受体来发挥抗焦虑作用。
丁螺环酮没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依赖性,但其起效相对较慢。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曾经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药物,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等,目前已较少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失眠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我们知道,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不是只有药物才可以治疗疾病,有些偏方验方也对疾病的治疗很有帮助。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
常在青壮年期发病,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那么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治疗焦虑症的偏方一:银耳莲子汤。
水发银耳200g,莲子30g,冰糖适量。
做法:用烧水浸泡莲子至发软,洗净银耳摘成小朵,一起加入薏苡仁10g,加水煮4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渴、养胃健脾、祛湿补血,滋阴顺气。
银耳莲子汤是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办法。
治疗焦虑症的偏方二:枣麦粥。
枣仁30克,小麦30—60g,粳米100g,大枣6枚。
做法:将枣仁、小麦、大枣洗净,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养心安神。
适用于妇女烦躁、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
治疗焦虑症的偏方三:桑叶猪肝汤。
鲜桑叶200g,猪肝300g。
做法:桑叶冼净,猪肝切片,用清水煲汤,煮约60分钟,用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止咳去热、消肿清血、补肝美肤、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
治疗焦虑症的偏方四:海带绿豆粥。
海带30g,绿豆30g,粳米100g,片糖适量。
做法:先浸泡海带片刻,洗净切碎;绿豆略浸泡后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共煮为粥。
食用:粥成后,加入适量片糖,随量食用。
功效:消暑解毒、利水泄热。
治疗焦虑症的几个偏方都是什么?综上所述,以上是治疗焦虑症的几款偏方,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专家指出,焦虑症患者日常饮食中药避免咖啡因、番烟、酒精、药物等食品,那是因为酒精、药物可能提供暂时的解脱,但隔天紧张又来袭,而且这些物质本身也残害健康。
因此,应该学习如何调适,而不是光靠逃避。
在身心面临紧张及焦虑的迫害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饮食正当。
除了避开咖啡因及酒精,还需远离糖、白面粉制品、腌肉、辛辣刺激的调味料等。
崔松运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经验失眠伴抑郁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在夜间难以入眠,白天则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中医中,失眠伴抑郁焦虑多归于心脾虚弱。
因此,崔松运在治疗该疾病时多采用灵景方,该方具有调理心脾、平衡气血、镇静安神的功效,以达到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目的。
具体方剂如下:主方:灵景合剂组成:黄柏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煨干姜4片、大枣6枚、人参3克配伍特点:黄柏和白术同归心脾经,有清热解暑、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湿、清热安神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虚引起的身体疲乏,同时也可以舒缓焦虑情绪;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大枣则具有调节脾胃、安神补血的效果;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神清的作用,能够改善因脾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和乏力等症状。
辅方:姜枣茶组成:干姜片6克、大枣4枚配伍特点: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大枣则具有调节脾胃、安神补血的效果,二者组合可起到益脾温胃、调和气血的作用,改善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使用方法:灵景合剂:每次3克,水煎服,每晚睡前服用。
姜枣茶:将姜片和大枣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冲泡,每日可饮用2-3次,可在晚餐后饮用。
总结:崔松运采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经验,其特点在于辨证施治,从调理心脾入手进行治疗,达到平衡气血、舒缓情绪、安神助眠的目标。
对于失眠伴抑郁焦虑的患者,该方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失眠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特别容易出现。
失眠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幸运的是我们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这一困扰。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失眠抑郁症的治疗,心理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找到导致他们症状的根源,并提供工具和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症状。
该方法还可以教授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以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
除了心理治疗,药物疗法也是失眠抑郁症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抗抑郁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其中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大脑中的化学平衡,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
然而,药物疗法并非对每个患者都适用,因为它们可能具有副作用,并且对某些人可能不起作用。
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应咨询专业的医生。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对失眠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调整人体内的能量流动来改善心理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经过几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缓失眠抑郁症的症状,并提高睡眠质量。
针灸还有助于缓解身体的压力和紧张感,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失眠抑郁症的重要部分。
定期锻炼有助于释放紧张的情绪,促进睡眠。
避免饮食中过多的咖啡因和糖分,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身体和情绪的激动。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
最后,家庭和社会支持是治疗失眠抑郁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亲朋好友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分享你的感受和困扰,可以帮助减轻情绪压力。
参加支持小组或寻求心理咨询也可以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康复。
总结起来,失眠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障碍。
心理治疗、药物疗法、针灸、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社会支持都是治疗失眠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焦虑症的治疗方案概述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特征为长期或反复出现的过度焦虑和不安情绪。
焦虑症患者往往感到害怕、紧张和不安,甚至伴随着身体上的不适感。
为了有效治疗焦虑症,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管理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焦虑症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焦虑症治疗的基础。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焦虑情绪,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成瘾性。
2.抗抑郁药物:焦虑症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因此有时会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这些药物既可以减少焦虑,又能改善抑郁。
3.镇静催眠药物:对于严重的焦虑症状,有时会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安眠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失眠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和成瘾性。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焦虑症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案:1.认知行为治疗(CBT):CBT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少焦虑。
CBT通常包括认知重构、暴露疗法和行为实验等技术。
2.焦虑管理技巧训练:焦虑管理技巧训练旨在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呼吸控制和应激管理等技巧来帮助患者应对焦虑。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情绪的发作和严重程度。
3.意识观察训练:意识观察训练是一种通过注意力训练来减少焦虑的方法。
患者通过专注于当前的感觉和体验,学会接纳和放松焦虑情绪,从而减少焦虑的影响。
自我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自我管理也是焦虑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自我管理技巧:1.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均衡、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改善焦虑症状。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2]郭川,张利锋,彭智愚,等.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2019,31(6):978-980,985.[3]王迪,程桯,马双雨,等.针灸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9):1927-1932.[4]米亚斯尔,杨昭君,陈红霞.颈源性头痛中西医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11):37-40.[5]李建仲,贺振中.通督正脊术[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王晔博,李红奇,胡雨桐,等.高玉瑃教授重视督脉学术思想的经验[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1):6-9.[7]石乔,李建仲.李建仲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9,51(9):327-329.[8]王旭红,李建仲.李建仲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5):7-8.(收稿日期:2022-04-22)җ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焦黎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2022 75号):焦黎明,E -m a i l :j84307571@163.c o m 第一作者:李益本,E -m a i l :2995279896@q q.c o m 焦黎明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经验撷要җ裴亚妮,欧 雪,焦黎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ʌ摘要ɔ 焦黎明教授认为气郁神伤㊁阴阳失调是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发病之本,治当解郁安神㊁调和阴阳,应用自拟解郁安神汤,同时结合焦氏头针治疗,疗效突出,并佐以西药,协同增效㊂该文介绍焦黎明教授针药并用㊁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经验㊂ʌ关键词ɔ 失眠;焦虑;抑郁;不寐;郁证;头针;解郁安神汤;中西医结合;焦黎明中图分类号:R 256.2;R 2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614 焦黎明,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焦氏头针传承人,山西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㊂焦黎明教授从事脑病的科研与临床工作40余载,建立了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头针治疗中心,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头针在神志病方面的应用,如焦虑抑郁症㊁顽固性失眠等疾病㊂焦黎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寐患者往往不是单纯的入睡困难,大部分伴有焦虑㊁紧张㊁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但患者本身只关注失眠问题,以失眠为主诉就诊,而忽略了精神状态的异常㊂现代医学对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仍存在局限性,抗焦虑抑郁性失眠的药物中短期疗效较佳,但不适合长期应用,且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常出现睡眠阶段改变㊁药物残留效应㊁反跳性失眠和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㊂焦黎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西药的使用,及早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㊂笔者有幸跟随焦黎明教授学习,现将其中西医结合㊁针药并用诊治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经验介绍如下㊂1 病因病机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可归于中医 不寐 郁证 脏躁 等范畴㊂焦黎明教授认为本病具有顽固性㊁反复性发作的临床特点㊂患者常见的病因有:情志不遂,忧郁气结,气郁痰阻,或郁怒伤肝,热扰心神;烦劳思虑过度,心血耗伤,心神不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积不化,痰热内生,胃气不和;心肾不交,阴虚火旺,阴阳失和㊂焦黎明教授认为本病当责之于心㊁肝,核心病机是气郁神伤㊁阴阳失调,盖肝调畅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㊂情志内伤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耗伤心神,心失所养,神魂不安,则产生精神㊁情志病证㊂‘景岳全书“指出: 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㊂ 又因昼精而夜瞑,‘灵枢㊃口问“曰: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㊂ 若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则产生不寐㊂该病病理因素为痰㊁气㊁火,气郁而生痰,痰郁则气阻㊂若痰气交结,痰蒙神窍,或郁而化火,热扰神明,则发为不寐㊂焦黎明教授常以调和阴阳㊁解郁安神为基本治疗原则,酌加清热化痰㊁7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023,V o l.31N o.16行气解郁之品,标本同治,同时配合精神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烦躁㊁焦虑不安的状态,使其精神安和㊂2辨证论治2.1气郁神伤证此类患者多见于青年女性,多由情志不遂㊁忧郁气结所致㊂肝属木,性喜升㊁恶抑郁,主疏泄,调畅情志㊂心属火,心藏神,主神明,‘素问㊃灵兰秘典论“言: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㊂ 心火依赖肝木的涵养,肝木郁则不能生心火,而致心神不宁,神不安则不寐矣㊂症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郁郁寡欢,多思善虑,动则悲怆,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细㊂治当疏肝解郁㊁宁心安神,予以自拟解郁安神汤为主加减㊂气郁较重者,可加郁金㊁合欢花㊁青皮㊁陈皮以行气解郁,兼有和缓心气㊁开达五神之功;悲伤脏躁者,合用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定志㊂2.2痰热扰心证或因肝郁气滞日久,气郁化火,炼液为痰;或因木郁乘土,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或为阳热体质,极易化火生痰,痰热扰心,而致不寐㊂症见不寐,胸胁不疏,胸闷,善太息,烦躁易怒,食少反酸,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㊂治当清热化痰㊁和中安神,予以温胆汤㊁礞石滚痰丸等加减化裁㊂痰热较重者,加胆南星㊁天竺黄㊁瓜蒌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功㊂脾虚而痰湿中阻者加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苍术等以健脾燥湿,食滞胃脘者加木香㊁焦山楂㊁鸡内金以醒脾开运㊁消食化滞,热甚腹满者加黄芩㊁栀子或合用大承气汤以通腑泄热,取 热祛而神自安 之意也㊂2.3心肾不交证火热日久,耗伤阴液,或因素体阴虚,肾阴不足,而致心火自旺,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阳不入阴,水火不济,发为不寐㊂症见心烦不寐,烦热焦虑,心悸不安,五心烦热,或伴有头晕㊁耳鸣㊁健忘,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㊂治当调和阴阳㊁交通心肾,予以黄连阿胶汤加减㊂肾阳虚者,用交泰丸以鼓舞肾气,交通心肾,引火归原;阳亢盛者,加龙骨㊁牡蛎㊁龟甲以重镇潜阳;热重者,加栀子㊁淡豆豉以清虚热㊁除烦,解心中郁结;心火旺者,加黄连清热泻火;肾阴虚者,可配合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清热㊁清心安神㊂焦黎明教授善用安神之品,常配伍远志㊁首乌藤㊁龙骨㊁牡蛎㊁炒酸枣仁等以助安神之功㊂2.4心虚胆怯证劳心太过,多愁善感,重思虑,多疑心,易惊恐,而致心胆气虚,胆属少阳,少阳为枢,若少阳枢机不利,阴阳出入失调,则夜间入睡难安㊂胆调节情志,主决断,司勇怯,当胆失决断无法调节情绪时会导致情绪失调,出现烦躁㊁忧愁等症状㊂‘杂病源流犀烛“指出: 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㊂ 症见心烦不寐,多梦,寐而易醒,胆怯易惊,胸闷气短,乏力倦怠,不思饮食,或伴心悸㊁头晕㊁健忘,舌淡,脉弦细㊂治当宁心定志㊁镇静安神,予以安神定志丸加减㊂心肾不足者,合用孔圣枕中丹以补肾宁心;惊悸甚者,加珍珠母㊁磁石以重镇安神㊂3临证经验3.1创立专方焦黎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专方 解郁安神汤,此方是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的,由柴胡㊁半夏㊁郁金㊁桂枝㊁党参㊁茯苓㊁琥珀㊁首乌藤㊁栀子㊁淡豆豉㊁远志㊁龙骨㊁牡蛎㊁黄芩㊁炒酸枣仁㊁生姜㊁炙甘草组成㊂‘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功擅重镇安神,临床被广泛应用于顽固性失眠㊁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的治疗[1]㊂方中茯苓㊁党参㊁牡蛎㊁琥珀㊁龙骨寓安神定志之意㊂茯苓㊁党参可益气补中㊁宁心安神;牡蛎㊁龙骨相须为用,使心神不乱㊁神魂安定㊂张锡纯云: 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龙为天地之元阳所生,故能安魂;牡蛎为水之真阴结成,故能强魄㊂魂魄安强,精神自足,虚弱自愈也,是龙骨㊁牡蛎,固为补魂魄精神之妙药㊂ 原方用铅丹,取质重沉降㊁镇惊安神之意,但恐其有毒,故用琥珀代替㊂又恐金石之类收敛寒凉太过,佐以桂枝温通阳气㊁鼓舞心神,使诸阴药得桂枝之力而阴阳相配㊁神机有序㊂柴胡㊁黄芩㊁半夏寓小柴胡汤之意,可疏肝解郁㊁调畅情志㊂郁金合柴胡以增强疏肝理气㊁安神解郁之功,远志㊁炒酸枣仁㊁首乌藤宁心安神,栀子㊁淡豆豉清热除烦㊂诸药合用,共奏解郁安神㊁调和阴阳之功㊂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方中柴胡㊁茯苓㊁半夏㊁桂枝㊁龙骨㊁党参㊁牡蛎均具有镇静㊁镇痛作用[2]㊂3.2针药并用焦氏头针由焦黎明教授之父焦顺发所创,是焦顺发教授在继承针灸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中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知识,通过多年反复研究及临床验证后总结出来的,其将头部分为19个刺激区[3]㊂目前研究表明,头针可兴奋大脑皮质,调节血液循环,激活受损脑神经元功能,治疗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促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改善大脑功能,提升理解㊁判断㊁思维㊁情感能力,改善精神情8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感障碍[4]㊂焦氏头针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时施针部位选择精神情感区(在前后正中线旁开2c m ,从血管舒缩区开始向前引4c m ),额叶主要功能与精神㊁语言㊁随意运动有关,刺激与此部位相对应的精神情感区可改善精神情感障碍㊂施针手法方面,采用进针快㊁捻针快㊁出针快的 三快针刺术 ㊂三快针刺术能快速引起酸㊁麻㊁胀㊁痛等感觉,增加刺激量,提高治疗效果㊂3.3 中西医并举 焦黎明教授善用西药,每每用药能精准把控病情,与中医治疗联合,协同增效㊂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焦黎明教授认为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主诉是失眠,所以首先要保证其睡眠质量㊂此类患者病情易受外界的刺激及情绪的影响,多烦躁易怒㊁情绪不佳,若用药后效果不明显,会使其更加消极,甚则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使治疗依从性更差,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得其效㊂焦黎明教授临床发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劳拉西泮联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配合中药治疗,更能标本兼治,协同增效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复合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促使多巴胺的合成及释放,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同时也可改善睡眠质量[5]㊂劳拉西泮是苯二氮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失眠㊁焦虑症㊁抑郁症的治疗,其可通过促进神经系统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分泌,提高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发挥抗焦虑抑郁的作用[6]㊂焦黎明教授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时,一般只给予维持剂量,即每日早晨1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睡前1片劳拉西泮,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减量至停药㊂4 病案举隅患者,女,50岁,2021年6月7日主因间断性失眠伴心烦易怒3年余 就诊于我科门诊㊂患者常年压力过大㊁工作不顺心㊁家庭亦不和睦,3年来间断性失眠,每晚只睡3~4h ,易醒,醒后难以复睡,伴有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曾就诊于山西省白求恩医院,予口服劳拉西泮治疗,停药后症状反复出现㊂近来症状加重,遂来就诊㊂现症见:入睡难,眠浅易醒,不思饮食,情绪急躁,悲伤欲哭,时有心悸紧张,口干口苦,大便干,2~3d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㊂辅助检查: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甲状腺功能㊁性激素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㊂头颅C T 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抑郁焦虑量表结果显示中度焦虑抑郁状态㊂西医诊断: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㊂中医诊断:郁证,不寐,证属气郁神伤㊂治法:安神解郁,调和阴阳㊂给予解郁安神汤治疗㊂方药组成:党参片20g ,茯苓㊁法半夏㊁淡豆豉各12g ,北柴胡㊁桂枝㊁黄芩片各9g ,远志㊁龙骨(先煎)㊁牡蛎(先煎)㊁炒酸枣仁各30g ,首乌藤15g ,琥珀3g ,栀子㊁炙甘草各6g ,郁金24g ,生姜3片,21剂㊂每日1剂,水煎服㊂头针选用双侧精神情感区,配百会㊁神庭㊁印堂,采用三快针刺术操作,飞针刺入,进针后快速捻针,频率达200次/分,直至患者出现针感[4],留针30m i n ㊂每日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㊂西药予每日早晨1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睡前1片劳拉西泮㊂2021年7月15日二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前好转,每晚可睡5~6h ,虽偶尔夜间会醒,但醒后仍能复睡,易怒㊁易哭的情况较前好转,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略数㊂头针治疗已1个疗程,且患者往来不便,停头针治疗,嘱其继服初诊方14剂,改劳拉西泮为半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仍为1片㊂2021年8月25日三诊:患者精神可,每晚可睡6~7h ,易醒症状减轻,可连续睡眠,情绪控制可,纳可,大便溏,舌红,苔薄白,脉弦㊂初诊方去栀子㊁淡豆豉,生姜易为干姜6g ,继服14剂,改劳拉西泮为1/4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继服㊂2021年10月5日四诊:患者精神可,睡眠佳,时有心慌胸闷㊂嘱其继服三诊方14剂后停中药,停劳拉西泮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改为半片,继服1个月,巩固疗效,1个月后可改为1/4片,连服两个月,不适随诊㊂2022年2月5日五诊:患者精神可,睡眠佳,复查焦虑抑郁量表结果显示无焦虑抑郁症状㊂嘱患者停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平常注意适当运动,调畅情志㊂按语:焦黎明教授治疗本案患者紧抓气郁神伤㊁阴阳失调的病机㊂患者因平素生活㊁工作压力过大,致内伤情志,肝失疏泄,肝郁气结,耗伤心神,心失所养,心神不安;郁而化热,故见口干口苦㊁舌红苔黄;疾病迁延不愈,阴阳失调,致失眠焦虑抑郁㊂给予自拟解郁安神汤原方㊂方中柴胡㊁郁金疏肝解郁㊁调畅情志,茯苓㊁党参宁心安神,栀子㊁淡豆豉清热除烦,远志㊁龙骨㊁牡蛎㊁首乌藤㊁炒酸枣仁重镇安神㊂诸药合用,助肝调畅气机,气畅则郁自解,心主神明功能恢复,神魂定则卧自安㊂头针选取双侧精神情感区,配百会㊁神庭㊁印堂以醒脑开窍㊁调和阴阳㊂二诊时患者已初见疗效,睡眠尚可,继守上方,改劳拉西泮为半片㊂三诊时患者诸症向9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 愈,但大便溏,恐寒凉药伤中太过,去苦寒之栀子㊁淡豆豉,生姜易为干姜以温中散寒㊁固护中焦,改劳拉西泮为1/4片㊂四诊时患者诸症悉平,继续立足于解郁安神之法,标本同治,巩固疗效,停劳拉西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改为半片直至完全停药,患者病情未反复㊂5 小结临床中失眠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但其或不重视心理状况,或羞于启齿,导致病情迁延日久而加重㊂焦黎明教授注重患者心理状况和医患沟通,给予患者正性的价值观,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㊂焦教授教授临证擅长抓病因病机,以中药治其本,结合头针治疗精神情感障碍,并佐以西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㊂参考文献[1]张燕,过伟峰,杜琳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J ].中医学报,2021,36(8):1616-1618.[2]何诗婷,曹红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探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22,44(4):48-51.[3]焦顺发.焦顺发头针[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43.[4]任志宏.头针针刺双侧足运感区㊁精神情感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 ].太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20.[5]汪春运.黛力新的临床应用[J ].精神医学杂志,2016,29(4):314-317.[6]李瑛,劳拉西洋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 ].中国医药导刊,2000,2(6):30-31.(收稿日期:2022-05-16)җ基金项目:南京市陆瑾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L J -2017-N J )通信作者:陆瑾,E -m a i l :s f y 027@n ju c m .e d u .c n 第一作者:韩小玉,E -m a i l :1532064479@q q .c o m 陆瑾应用中心消脂埋线法为主治疗腹型肥胖的经验җ韩小玉1陆 瑾2,魏心昶2,吴若莹1,侯瑞涵1,王雪玮1,葛皓裕1(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2)ʌ摘要ɔ 中心消脂埋线法是陆瑾主任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治疗腹型肥胖的特色疗法,其将靶点集中于腹部,对以脐为中心的脂肪层进行多点埋线,并配合爪刺手法,以改善人体代谢㊁化痰利湿㊁降脂减肥,具有见效快㊁患者痛苦小㊁易于接受的特点㊂该文阐释陆瑾主任应用中心消脂埋线法为主治疗腹型肥胖的经验㊂ʌ关键词ɔ 肥胖症;腹型肥胖;中心消脂埋线法;陆瑾中图分类号:R 244;R 2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615 肥胖症是食物摄入过多㊁缺乏体力活动㊁机体代谢改变而致体内脂肪堆积和体质量指数明显超标的慢性疾病㊂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人口日益增多,而其中大部分是腹型肥胖患者㊂目前西医药物疗法治疗腹型肥胖存在一定缺陷,针灸㊁埋线等中医疗法具有独特优势,深受患者欢迎㊂陆瑾,南京市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擅长应用埋线㊁浮针和腹针治疗痛证㊁肥胖症㊁月经不调㊁胃脘痛等内科常见病,以及失眠㊁面瘫㊁耳鸣耳聋㊁头痛㊁面肌痉挛等疑难杂症㊂陆师总结出治疗腹型肥胖的特色疗法 中心消脂埋线法,验之临床,具有见效快㊁患者痛苦小㊁易于接受等特点㊂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于临床记录观察了大量腹型肥胖患者的诊治过程㊂现将陆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㊂1 腹型肥胖概述腹型肥胖是指腹部皮下和内脏脂肪堆积过多[1],故又称中心性肥胖㊁向心性肥胖或内脏型肥胖,以腹部脂肪堆积㊁腰围增大为主要特征,影响患者体态美观和生活质量,危害其身心健康,也是心血管事件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㊂目前中国成年男性腰围ȡ90c m ,成年女性腰围ȡ85c m ,或腰臀比>1.0,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3]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㊁工作与身体活动模式产生变化,肥胖症人群日益增加,肥胖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而腹型肥胖又是其重中之重㊂腹05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
一、引言心悸、焦虑和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们相互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心悸是指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异常强烈,焦虑是指患者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失眠是指患者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差。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供一套综合治疗方案,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案1. 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失眠。
治疗师会与患者共同分析焦虑和失眠的根源,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调整情绪和行为。
(2)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生物反馈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紧张,减轻焦虑和失眠。
(3)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教育,提高患者对心悸、焦虑和失眠的认识,帮助患者正确面对问题,减少心理负担。
2. 药物治疗(1)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可缓解焦虑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依赖。
(2)抗抑郁药物:对于焦虑和失眠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3)抗组胺药物:如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可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3. 生活方式调整(1)规律作息:保持每天固定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2)合理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失眠。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4)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绘画、瑜伽等,有助于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失眠。
4. 中医治疗(1)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用具有安神、镇静、养心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茯苓、远志等。
(2)针灸:针灸可调节人体的气血,缓解焦虑和失眠。
常用穴位有神门、三阴交、内关等。
阿米替林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伴失眠效果观察<em>打开文本图片集目的:观察阿米替林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伴失眠治疗效果。
方法:按入选先后顺序将收治的的82例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米替林联合米氮平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评分。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PSQ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阿米替林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伴失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阿米替林;米氮平;慢性失眠;焦虑抑郁R97B2095-6851(20__)01-046-01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够、时间不足、醒时精神状态差等。
慢性失眠是指定病程大于6个月的失眠障碍,不仅治疗难度较大,而且更容易合并有心理情绪障碍,主要是抑郁和焦虑,降低患者生活治疗,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要采用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我院采用阿米替林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伴失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__年1月~20__年12月收治的的82例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7±7.1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为(2.1±0.61)年。
观察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3±6.78)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为(2.2±0.63)年。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以上;2)PSQI评分≥8分;3)签署患者之前同意书。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摘要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本共识着重阐述了中国成人失眠、抑郁、焦虑的概念、诊断和治疗,以期能为临床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1, 2]。
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3],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
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3]。
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及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
一、概述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一)失眠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edition;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短期失眠障碍(short-term insomnia disorder)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hyposomnia,not elsewhere classified)[4]。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障碍是指抑郁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抑郁障碍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碍[4]。
三)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伴随着身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
焦虑障碍是指焦虑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物质或情境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未分类的焦虑障碍[4]。
二、失眠、抑郁、焦虑的流行病学失眠、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失眠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30%,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3%~5%,女性高于男性;焦虑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2%~5%,女性高于男性[5,6]。
此外,失眠、抑郁、焦虑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是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而抑郁和焦虑也是失眠的危险因素[1,2,7]。
三、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一)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睡眠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环境、睡眠惯、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的失眠。
失眠诊断的标准为: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8]。
二)抑郁的诊断抑郁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焦虑伴发失眠”病例分析病例C女士,42岁,罹患焦虑性抑郁。
在当前SSRI的治疗下,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稳步改善,但存在日间疲乏及体重增加;由于总感到疲乏,患者容易冲他人发火,也拖慢了其工作效度。
问及睡眠情况时,患者诉自己总在半夜醒来,随后数小时内无法再入睡;由于疲劳,患者也停止了身体锻炼。
下一步应如何治疗?讨论失眠在心境及焦虑障碍患者中相当常见,也常成为治疗后的残留症状。
正如C 女士的情况,失眠可显著影响功能,进而成为当前抗抑郁焦虑治疗中一大未满足的需求。
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SM-5中,重性抑郁障碍(MDD)及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诊断标准均包含睡眠紊乱。
一项针对抑郁障碍患者、为期13年的大规模随访研究中,睡眠问题是这一群体仅次于心境低落的第二大常见症状。
与此同时,失眠患者报告抑郁及焦虑的比例也显著高于非失眠群体。
抑郁和失眠呈双相关系,焦虑与失眠的关系与之类似。
研究显示,基线时存在失眠的个体罹患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分别为对照的3.5倍和2.3倍。
另外,抑郁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睡眠结构,如:一、抑郁影响睡眠效能,延长入睡潜伏期,增加夜间觉醒时间(包括觉醒次数及时长)。
二、抑郁可导致慢波睡眠(3期和4期)减少,并影响REM睡眠,包括REM潜伏期缩短、第一个REM期的延长及眼动数量的增加等。
上述睡眠异常还可降低患者对心理治疗的应答水平,并在抑郁缓解期间持续存在,升高复发风险。
失眠对个体的影响▲损害社会功能:无论失眠与抑郁焦虑孰先孰后,失眠均可影响患者的心境及日常活动。
一项国际调查显示,伴有失眠的一般人群中,第二天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晨间疲劳、日间疲乏、注意受损及心境不良,且大部分人认为上述表现已对自己构成了困扰。
对于抑郁焦虑患者而言,伴有失眠症状可进一步升高工作能力下降及功能损害的可能。
▲躯体疾病:失眠可升高一系列躯体疾病的发病风险,包括心脏病、呼吸问题、高血压及慢性疼痛等。
睡眠不足或过多均为体重增加的危险因素:一项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中,相比于每天睡眠7-8小时者,睡眠时长过短(5-6小时)及过长(9-10小时)者体重增加的风险分别升高35%和25%,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升高48-83%及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