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37.02 KB
- 文档页数:18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西方行政学学说史的LI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西方行政学说从兴起到当下的发展过程,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的学说与理论。
本课程在教材之外,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行政学名著,通过阅读、思考与讨论等方式,对西方行政学说的脉络有基本理解。
2.设讣思路: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在拥有一定学科基础的前提下,深入地分析各个流派行政学说的核心内容,从而揭示行政学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以及不同的解答。
课程内容以时间顺序为纲,针对各个行政学家分别进行解析。
对于每一位行政学家的介绍,都将分为背景、主要思想与评价三个部分。
背景是指相关行政学家提出其学说的主要历史与社会环境,主要思想是相关行政学家的理论, 评价是同行以及社会各界对其思想的认识。
1、背景。
行政学说包括行政学本身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每一种行政理论都立足于当时的背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特定的问题而阐发,因此必须对相关背景问题有所了解,才能够理解特定行政理论的内涵,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2、主要思想。
包括对于行政的整体理解,对于特定行政现象的解读,理解行政行为的视角,以及对于行政体系改善的建议等方面内容。
集中于特定行政学家的主要思想,特别是那些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并拥有持久主命力的思想。
3、评价。
学术在批判中进步,任何理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每一种行政理论都面临着批判。
通过对比相关的行政理论以及其学术批判,可以诱发学生的理论思考,对于理论的思考更加全面。
二、课程目标西方行政学说史作为行政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英语语法课作为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程,其口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论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1)对于行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主要人物与理论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主要行政学理论有大致的了解。
(2)了解行政学所关注的一些核心问题,以及不同流派对于这些问题的解读。
(3)在课程完成之后,形成自己关于行政学理论的见解。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汤惠琴课程中文名称: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Administrative Theories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学,行政学原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黑体五号)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把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使学生打好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各阶段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背景、代表性著作、主要思想以及其特点;并能够运用前人的行政学理论分析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黑体五号)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一篇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学说第一讲: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一、威尔逊生平与著述二、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三、威尔逊的主要行政思想(一)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二)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三)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四)行政学研究的方法论(五)行政的实质(六)威尔逊人事行政与行政监督思想四、对威尔逊行政思想的评价本节重点讲授威尔逊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产生背景及其对整个行政学说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第二讲:古德诺的行政学思想一、威尔逊生平与著述二、古德诺主要行政思想: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一)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思想的进一步阐释(二)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协调途径与方法(三)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改革三、古德诺行政思想的评价本节重点讲授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两分法思想及其对整个行政学界的影响。
第三讲: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泰勒生平与著述二、泰勒当时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作业管理方面(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二)、组织管理方面(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理、例外原理)(三)、管理哲学方面(倡导劳资双方合作,共同追求效率优化)四、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及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影响本节重点讲授泰勒关于管理中的科学精神及其追求效率优化的思想第四讲: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一、约尔生平与著述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二)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十四原则(三)进行管理教育与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三、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本节重点讲授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与管理的十四原则。
前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统非学科化)。
2、1845年法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
3、186568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
(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
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
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多种分段方法:A、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期(19世末20世初)、社会人时期(20世纪20年代)、当前时期(二战后);B、台湾学者(行政学):传统理论时期(X*:190030)、行为科学时期(Y*:193060)、系统理论时期(Z*,1960后);C、夏书章:形成阶段(19世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年代后)、科学化时期(40年代始);D、教材观点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参照众多美国学者之方法),六阶段:1)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年);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3)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年);4)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与应用时期(20世纪60年代);5)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6)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1、提出与创立时期:1887—1918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古德诺:美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泰勒:美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法约尔:法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则)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年这一时期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第1篇一、引言西方行政学说作为行政管理领域的理论基础,对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西方行政学说的核心理论出发,探讨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提供借鉴。
二、西方行政学说的核心理论1.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强调行政组织的合理性和效率,主张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严格的等级制度、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来保证行政组织的有效运行。
2. 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角色,以提高组织绩效。
3. 彼得·德鲁克的科学管理理论德鲁克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通过激励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4. 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将管理风格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乡村型、乡村-都市型、中庸型、任务型和团队型。
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目标和员工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风格。
三、西方行政学说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行政学说的理论内涵。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典型案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2)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
(3)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 模拟实验法模拟实验法是让学生在模拟的行政环境中,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实验场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行政场景。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角色,进行互动交流。
(3)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西方行政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把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既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1.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各阶段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背景、代表性著作、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并能够运用前人的行政学理论分析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4.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考虑到电大学生主要是成人,具有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因此,应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
现代西方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史哲方向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现代西方政治理论领域主要的流派及其学术观点,增强对西方政治理论自近代以来的发展和演变的认识和了解,为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课程的基础内容和要求
1、行为主义学派
学习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主张,了解其对政府行为深刻而独到的分析。
2、分析主义理论学派
学习分析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掌握其对政治过程的分析范式。
3、体系主义理论学派
学习体系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思想,掌握其关于政治事实和政治价值的基本理论。
4、理性主义理论学派
学习理性主义学派从政治哲学和政治道德的层面探讨政治发展而获得的理论观点,掌握其关于政治哲学、政治道德、政治理论与社会目标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三.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体现在增强同学们对西方政治理论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上。
四、习题作业
本课程的习题,是阅读现代西方政治理论学派的代表著作,写出心得体会。
五、教学学时分配。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一、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2.启用时间2016年秋季学期。
3.考核目标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习者对行政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要检测学习者对行政学理论的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习者对行政学理论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4.考核依据本课程考核方案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西方行政学说(第二版)》(丁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2版)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方案是课程考核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
课程考核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即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课程综合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形成性考核相关要求1.考核目的加强对学习者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习者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考核手段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网络考核。
3.形成性考核任务的形式及计分方法形成性考核任务列表4.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要求下面对每次形考任务的题型、题量、组织实施、评分标准以及相关要求进行说明。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考核任务形式:专题讨论考核内容样例:讨论主题:如何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100分)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1章至第6章的内容。
2.组成3—10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任务。
3.采取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网上非实时跟帖的形式,由小组长发起第一个跟帖表明组长身份并组织完成讨论的全过程。
4.每一位学习者都要联系实际准备个人讨论提纲(包括联系实际的例子和个人准备的提纲,不少于500字),个人讨论提纲占此次讨论总成绩的60%,由学习者自己跟帖提交。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是行政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真正进入行政管理学科大门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行政思想,把握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的整体概貌;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对行政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和知识基础有基本把握,还要对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基本了解;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两个维度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及西方行政思想发展的历史脉落,为学生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学思维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积累1.1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行政思想1.2行政学的基本学科体系、知识基础及其学科发展历史课程目标2:能力提升2.1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两个维度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及西方行政思想发展的历史脉落2.2确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学思维,分析和理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课程导引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的学习方法与策略2.教学重难点: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的“思想逻辑运动”与“社会历史运动”的耦合3.教学内容:行政管理的学科体系;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的基本脉络与规律4.教学方法:讲授法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第二章西方行政学的发轫与沿革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与历史分期2.教学重难点:西方行政学的历史分期3.教学内容:西方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历史分期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三章西方行政学前沿+美国行政学的诞生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西方行政学前沿;了解并掌握美国行政学产生的背景;了解并掌握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2.教学重难点:行政学的“美国化”3.教学内容: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生平与著述,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行政学思想述要(关于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关于行政学研究的目标与任务、行政的实质、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行政学研究的方法、人事行政的思想、行政监督的思想、其他思想)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四章政治与行政:古德诺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2.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3.教学内容:一、生平与著述;二、主要思想内容: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对政治与行政应如何协调的途径的探讨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五章管理主义的兴起:泰罗与法约尔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泰罗与法约尔的思想2.教学重难点:科学管理;心理革命;“法约尔桥”3.教学内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六章官僚制理论:马克斯·韦伯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韦伯的官僚制理论2.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现代社会最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3.教学内容:生平与著述;韦伯官僚组织(科层制)思想(核心概念、权威合法化的方式与组织类型分析、官僚制及其特征);对韦伯官僚制的评价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七章行政学专业体系的形成:怀特与古立克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怀特与古立克的行政学思想2.教学重难点:行政学的专业体系;POSTCoRB3.教学内容: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古利克的一体化行政思想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八章古典理论的充实与深化:厄威克+福莱特+巴纳德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2.教学重难点:厄威克八项组织原则;群体冲突的功能;社会系统学派3.教学内容: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原则;福莱特的群体冲突思想;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九章正统理论的批评与转变:西蒙与沃尔多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西蒙行政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沃尔多的综合折衷行政观2.教学重难点:行政谚语;有限理性决策;行政学的价值转换3.教学内容: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沃尔多的综合折衷行政观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十章行政生态学的发端:里格斯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2.教学重难点:三大行政模式分类3.教学内容:行政生态学说的产生背景;三大行政模式分类;对五种主要生态要素的分析;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十一章重归价值与公平:新公共行政学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思想2.教学重难点:回归公共性;3.教学内容: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与批判、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的突破、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十二章市场主义的兴起:公共选择与新公共管理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公共选择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2.教学重难点: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PPP3.教学内容: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十三章拓展与创新: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新公共服务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治理理论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2.教学重难点:多中心治理;话语行政3.教学内容:治理理论的内容和语境的转换;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逻辑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第十四章回归公共性:新公共服务理论1.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思想2.教学重难点: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关系3.教学内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思想来源与概念基础、基本内涵4.教学方法:在线视频+小组研习5.教学评价:课堂小组汇报答辩+小组报告四、学时分配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教学进度表3:教学进度表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20012.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竺乾威:《西方行政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孙耀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6.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7.V.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20008.A.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1.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2.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3.戴维.奥斯本:《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七、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第1-2章2.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小组研讨+课堂汇报):第3-14章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一)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4:课程考核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表(二)评定方法1.评定方法13次课堂小组汇报答辩(60%)+13次小组报告(40%)=100%2.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5:课程目标的考核占比与达成度分析表(三)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西方行政学说史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PublicAdministration课程代码113303101313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时/学分48/3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0责任教师课外学时0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的直接的目的是梳理学科的内在脉络,引导学生进入复杂的公共行政世界,并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公共行政学已经建构出来的可甄别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立场。
本课程在教材之外,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行政学名著,通过阅读、写作与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西方行政学说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internal theoretic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A),provide a guideline for students to enter the complex wor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give further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n distinguishable knowledge hierarchy and methodological standpoint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With reading,writing and discussion training,this course will develop students'basic ability to u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es on complex empirical phenomenon.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科史为主线,辅之以主要学者的思想和观点来展现公共行政学的知识演化逻辑,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描绘出结构化的公共行政学知识图谱。
西方行政学说大纲导言西方行政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行政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然后迅速扩及西方各国的。
公认标志:威尔逊 1887 《政治学季刊》《行政学研究》二、中国古代行政思想1、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其内容比外国同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更为丰富和深刻。
其中,有很多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例如政令统一的思想、权责统一的思想、组织和谐与内聚力思想、组织与效率思想等等。
如中国古代的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行政制度史得以延续的思想源泉,也是中华文明得以沿袭的基础之一. (1)、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行政为民"观;(2)、道义标准观;(3)、厉行节俭、清正廉洁观;(4)、忠于职守、敬业勤政观;(5)、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观。
同时,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也存在一些不足:当时的行政组织思想大多是片断地、不系统的,而且没有对行政组织专门论述,更多的是隐藏在古代思想家的治国方略之中。
2、中国行政学的发展状况:行政学在西方国家产生之后,中国学者很快就予以重视,加以引进和研究。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翻译出版了美国、日本学者的行政学著作。
孙中山参考国外行政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传统提出五权分立思想,中央与地方均权的思想,公开考试、择优选官的思想等。
同时,中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设立行政学课程。
3、从30年代起,中国学者撰写的行政学著作陆续问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后,行政学虽然没有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系统研究,但相关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国家行政却作了有益的探讨。
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广泛恢复了政治学的研究活动,其中包括行政学的研究。
1984年成立了专门的行政管理研究机构。
1988年夏正式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校、成人教育组织均成立了行政学研究或教学机构。
同时,还出版了一批行政学著作和教材。
《西方行政学说》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西方行政学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把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同历史演变中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既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了解行政学说的发展历程,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1.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各阶段主要学派及其代表性人物的时代背景、代表性著作、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并能够运用前人的行政学理论分析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4.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考虑到电大学生主要是成人,具有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因此,应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3学分,课内54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教材和其它媒体教学说明1.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
教材是《西方行政学说》,由武汉大学丁煌教授编写,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教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音像教材根据西方行政学说课程的性质和具体内容,音像教材宜采用录像教材,录制18课时电视录像课,每课时50分钟。
由武汉大学丁煌教授主讲。
音像教材有机配合文字教材,系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附表格)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导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要求:1.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2.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西方科学管理运动之间的关系。
3.了解西方行政学的兴起与西方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4.了解在我国学习、研究西方行政学的意义。
第一编初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第一章威尔逊的行政学说学习要求:1.了解威尔逊其人其事。
2.了解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3.了解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4.掌握威尔逊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威尔逊行政学说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第二节威尔逊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学习要求:1.了解古德诺其人其事。
2.掌握古德诺对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进一步阐释和发挥。
3.掌握古德诺行政学说的以下主张: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第一节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第二节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第三节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第四节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第五节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第三章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韦伯其人其事。
2.掌握韦伯的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的主要内容。
3.掌握韦伯对官僚制及其特征的诠释以及对官僚制利弊的剖析。
第一节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第二节官僚制及其特征第三节官僚制的优点与缺点第四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泰勒其人其事。
2.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三节实行标准化原理第四节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第五节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第六节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第七节实行职能工长制第八节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第五章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法约尔其人其事。
2.了解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3.掌握法约尔一般管理五要素的基本内容。
4.掌握作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核心内容的管理14条原则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第二节管理的14条原则第三节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第六章怀特的系统化行政学理论框架学习要求:1.了解怀特其人其事。
2.了解怀特行政学说的意义、历史地位及其优缺点。
3.掌握怀特关于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观点。
4.掌握怀特行政环境思想的主要内容。
5.掌握怀特行政组织思想的主要内容。
6.掌握怀特行政协调思想的主要内容。
7.掌握怀特人事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8.掌握怀特行政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9.掌握怀特行政法规思想的主要内容。
10.掌握怀特行政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节行政环境思想第三节行政组织思想第四节行政协调思想第五节人事行政思想第六节行政伦理思想第七节行政法规思想第八节行政监督思想第二编演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第七章古利克的一体化行政管理思想学习要求:1.了解古利克其人其事。
2.了解古利克行政学说的优缺点及其意义。
3.掌握古利克行政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节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第三节科学与行政第四节行政组织理论第五节从理论原则到实际应用第八章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原则学习要求:1.了解厄威克其人其事。
2.掌握厄威克对前人管理理论归纳和总结的结果。
3.掌握厄威克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系统化概括的结果。
第一节对前人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第二节对行政管理普遍原则的系统化概括第九章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学说学习要求:1.了解巴纳德其人其事。
2.掌握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组织的本质第二节组织三要素第三节非正式组织第四节组织平衡论第五节权威接受论第六节组织决策论第七节管理人员职能说第十章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学习要求:1.了解西蒙其人其事。
2.了解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3.掌握西蒙行政学研究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4.掌握西蒙行政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5.掌握西蒙行政组织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第二节行政学研究方法论第三节行政决策论第四节行政组织论第十一章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林德布洛姆其人其事。
2.了解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
3.掌握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形成过程第二节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第十二章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麦格雷戈其人其事。
2.掌握麦格雷戈的需要层次说。
3.掌握麦格雷戈对传统X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4.掌握麦格雷戈对传统Y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麦格雷戈人事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需要层次说第二节对传统X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第三节Y理论的基本观点第十三章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学习要求:1.了解沃尔多其人其事。
2.了解沃尔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3.掌握沃尔多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
4.掌握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观。
第一节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第二节论当代行政学第三节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观第三遍深化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第十四章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里格斯其人其事。
2.了解行政生态学的概念及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3.了解里格斯对于行政生态学的理论贡献及其缺陷。
4.掌握里格斯提出的三大行政模式分类及其含义。
5.掌握里格斯对五种主要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
6.掌握里格斯提出的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
第一节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产生背景第二节里格斯提出的三大行政模式分类第三节对五种主要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第四节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第十五章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学习要求:1.了解弗雷德里克森其人其事。
2.掌握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含义。
3.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
4.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5.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
6.掌握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
7.掌握新公共行政学对当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一节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含义第二节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第三节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第四节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第五节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第十六章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德鲁克其人其事。
2.掌握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3.掌握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二节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第十七章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奎德其人其事。
2.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及其必要性的观点。
3.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的要素的论述。
4.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的过程的论述。
5.掌握奎德关于政策分析与政治因素关系的论述。
第一节政策分析及其必要性第二节政策分析的要素第三节政策分析的过程第四节政策分析与政治因素第十八章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学习要求:1.了解布坎南理论的基本评价。
2.掌握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含义。
3.掌握以布坎南的“政府失败说”为主要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第二节政府的失败及其根源第三节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第四编拓展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说第十九章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学说学习要求:1.了解法默尔其人其事。
2.掌握对公共行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
3.掌握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4.掌握法默尔等人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