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遗传多样性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根底,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助于进一步讨论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的保护〕;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第一节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和演化一、遗传多样性含义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不同物种、不同分类单元所拥有的基因库及其所表达出来的遗传构造的不同〕。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间〔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群体〔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换句话说,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遗传多样性根本上包括了下面几层含义:1、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内的遗传变异;个体――种群〔居群〕――物种居群:同种个体在空间上形成不同程度隔离的个体集合。
P=G+E现代达尔文主义1、群体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
种群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根底是遗传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参加,没有自然选择〕,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称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2、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1〕突变: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突变给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假设突变性状被选择,这一突变基因就在基因库中积累增多。
2〕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种群内,基因频率由于偶然的时机〔不是自然选择的原因〕而随机增减的现象。
建立者效应:一个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到另一地区而定居下来,自行繁衍后代,造成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瓶颈效应: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生活季节中,数量有很大的差异,假设某一基因残存的个体多,下一世代繁殖后,这一基因的频率也相应增多,反之某一基因的个体少,下一世代中该基因的频率也相应减少,从而引起种群内部基因频率的改变。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生命发展和演化的基础。
对于每个学习生命科学的人,这些知识都是必须要学习的。
一、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个体、种群或物种之间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是由基因突变和性状的结合而形成的。
1.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组DNA序列中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是点突变、缺失、重度、逆转、倒错或插入等,并且常常是由DNA复制错误或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此外,基因底物的合并也会导致遗传多样性。
例如,在一些动物中,雄性的基因构成是由母亲和雄性寄居蜂提供的DNA混合而成的。
这种机制可以产生具有新的功能和适应性的基因型。
2.遗传多样性的分类遗传多样性可以分为基因型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两种类型。
基因型多样性是指不同个体、种群或物种之间基因组DNA序列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是由基因底物的合并和基因突变导致的。
表型多样性是指同一基因型可能导致表型差异的多样性。
这种变异可以是由于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导致的。
例如,体内基因的表达可能因为不同生物过程的调节而有所不同。
二、物种进化物种进化是指物种的演化和变化过程。
它是由遗传多样性、自然选择和基因漂移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1.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因素导致某些个体的基因型适应于环境并相对于其他个体具有优势的过程。
例如,长颈鹿的颈部演化为长颈是因为有长颈的鹿能更好地获得食物并躲避捕食者的攻击。
2.基因漂移在一个小的种群中,基因型变化可以是随机的。
这些变化会导致某些基因变得更加普遍,并最终达到固定状态。
这个过程被称为基因漂移。
基因漂移与自然选择相比,影响力较小,并可能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
3.基因流基因流是指基因交换和基因混合两种方式。
它会导致物种间基因型的变化。
基因流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让不同的物种之间产生后代,并影响群体结构和物种进化。
三、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教授遗传多样性和物种进化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