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4.51 KB
- 文档页数:22
中学生物教学中生物多样性教育探讨[摘要]生物多样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新内容。
本文立足中学生物课程的学科优势,试从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内涵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必要性及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生物多样性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内涵生物多样性(biodivelzity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specles diversity)和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ic diversity)。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主要包括形态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dna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既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又直接显示基因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栖息地差异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必要性1、加强生物;样性教育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人类的食物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禽等全部来源于生物;人们穿着的棉织品、丝织品、毛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也直接来源于生物;生物还提供了绝大部分的中药材以及橡胶、紫胶、白蜡、木材、油脂等工业原料。
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依赖于生物,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的仿生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启迪,使雷达、飞机、照相机、风暴报警仪、红外线跟踪仪、电脑等一系列的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生产成为现实。
据记载,自公元1600年以来,共有724个物种消亡。
学习指南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关于家畜育种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畜牧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本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与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技术及畜牧业生产的有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综合应用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繁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对现有畜禽遗传资源的合理保存和利用,并不断创造新的种质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是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
3、重点难点:《家畜育种学》的重点是选择原理,选择指数制订,BLUP育种值选择方法、选配原理,新品系、新品种培育方法,杂种优势利用和家畜育种规划等内容。
难点为个体遗传评定原理与方法,家畜育种规划,这是家畜育种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懂本门课程的关键。
4、学习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多参加生产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家畜育种学》知识模块可划分为三个部分:(1)基础篇包括绪论、第一、二、三、四章,共五个部分。
主要讲授家畜育种学概论,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数量遗传学基础,家畜主要性状遗传,生产性能测定等内容,是家畜育种工作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认识家畜了解家畜,是学习家畜育种的入门和基础,学习时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有关概念、名词、术语及品种形成和发展规律。
学时数占20%。
(2)方法篇包括第五、六、七、八章,共四个部分。
主要讲授选择原理与方法、个体遗传评定、选配方法等内容,是家畜育种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也是育种学中涉及面最广,原理性最强,重点、难点最多的部分。
将选择原理、育种值评定、选配方法贯穿与育种工作的全过程。
在弄清数理统计、概率论、通径分析、线性代数、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家畜育种的实践。
学时数占50%。
(3)应用篇包括第九、十、十一、十二章,共四个部分。
第七章 遗传算法应用举例遗传算法提供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多模型、多目标等复杂系统优化问题的通用框架,它不依赖于问题具体的领域。
随着对遗传算法技术的不断研究,人们对遗传算法的实际应用越来越重视,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函数优化、组合优化、自动控制、机器人学、图象处理、人工生命、遗传编码、机器学习等科技领域。
遗传算法已经在求解旅行商问题、背包问题、装箱问题、图形划分问题等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本章通过一些例子,介绍如何利用第五章提供的遗传算法通用函数,编写MATLAB 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7.1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实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下面函数的最大值:()sin(10) 2.0[1,2]f x x x x π=⋅+∈-,选择二进制编码,种群中个体数目为40,每个种群的长度为20,使用代沟为0.9,最大遗传代数为25。
下面为一元函数优化问题的MA TLAB 代码。
figure(1);fplot ('variable.*sin(10*pi*variable)+2.0',[-1,2]); %画出函数曲线%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NIND= 40; % 个体数目(Number of individuals)MAXGEN = 25; % 最大遗传代数(Maximum number of generations)PRECI = 20; %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Precision of variables)GGAP = 0.9; % 代沟(Generation gap)trace=zeros (2, MAXGEN); % 寻优结果的初始值FieldD = [20;-1;2;1;0;1;1]; % 区域描述器(Build field descriptor) Chrom = crtbp(NIND, PRECI); % 初始种群gen = 0; % 代计数器variable=bs2rv(Chrom,FieldD); % 计算初始种群的十进制转换 ObjV = variable.*sin (10*pi*variable)+2.0; % 计算目标函数值while gen < MAXGEN,FitnV = ranking (-ObjV); % 分配适应度值(Assign fitness values) SelCh = select ('sus', Chrom, FitnV , GGAP); % 选择SelCh = recombin ('xovsp',SelCh,0.7); % 重组SelCh = mut(SelCh); % 变异variable=bs2rv(SelCh,FieldD); % 子代个体的十进制转换ObjVSel =variable.*sin(10*pi*variable)+2.0; % 计算子代的目标函数值[Chrom ObjV]=reins(Chrom,SelCh,1,1,ObjV ,ObjVSel); % 重插入子代的新种群 gen = gen+1; % 代计数器增加% 输出最优解及其序号,并在目标函数图象中标出,Y 为最优解,I 为种群的序号[Y,I]=max(ObjV),hold on;plot (variable (I),Y, 'bo');trace (1,gen)=max (ObjV); %遗传算法性能跟踪trace (2,gen)=sum (ObjV)/length (ObjV);endvariable=bs2rv (Chrom,FieldD); %最优个体的十进制转换hold on,grid;plot (variable',ObjV','b*');figure (2);plot (trace (1,:)');hold on;plot (trace (2,:)','-.');grid;legend ('解的变化','种群均值的变化')使用基于适应度的重插入确保四个最适应的个体总是被连续传播到下一代。
珍奇的动物针鼹教案第一章:认识针鼹教学目标:1. 了解针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针鼹的分布地区和保护现状。
教学内容:1. 针鼹的定义和特点2. 针鼹的生活习性3. 针鼹的分布地区4. 针鼹的保护现状教学活动:1. 引入针鼹的话题,展示针鼹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2. 讲解针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如吻部尖尖、善于挖掘等。
3. 介绍针鼹的分布地区,如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等。
4. 讲述针鼹的保护现状,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威胁。
第二章:针鼹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针鼹的饮食习性和繁殖方式。
2. 掌握针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教学内容:1. 针鼹的饮食习性2. 针鼹的繁殖方式3. 针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教学活动:1. 讲解针鼹的饮食习性,如以昆虫为主食。
2. 介绍针鼹的繁殖方式,如卵生。
3. 探讨针鼹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如擅长挖掘、体温调节等。
第三章:针鼹的分布与保护教学目标:1. 掌握针鼹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2. 了解针鼹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教学内容:1. 针鼹的分布情况2. 针鼹的保护重要性3. 针鼹的保护措施教学活动:1. 展示针鼹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分布范围。
2. 讲解针鼹保护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基因多样性等。
3. 介绍针鼹的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等。
第四章:针鼹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联。
2. 认识到保护针鼹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联2. 保护针鼹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教学活动:1. 探讨针鼹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如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
2. 讲述保护针鼹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第五章:针鼹保护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掌握保护针鼹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保护针鼹的基本方法2. 实践活动:制作保护针鼹的标语、海报等教学活动:1. 讲解保护针鼹的基本方法,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宣传保护针鼹等。
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讨论报告概述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某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基因的差异性。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的适应性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探讨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包括保护自然栖息地、建立遗传资源库以及科学监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保护自然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是维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保护自然栖息地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1. 增加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扩大现有保护区的面积,保护栖息地中的有效生物群落,确保物种的迁徙和基因的流动。
2. 恢复和重建栖息地:对受到破坏的栖息地进行恢复和重建,包括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措施,为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存和繁衍空间。
3. 促进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生态廊道,连接不同的栖息地,促进物种间的基因流动,增加遗传交流,提高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二、建立遗传资源库建立遗传资源库是保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对于保存物种的遗传信息和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遗传资源库可以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1. 采集和保存种子和胚胎样本:对于植物和动物,采集和保存种子和胚胎样本,以保留物种的遗传信息。
2. 建立基因库:通过提取、复制和保存物种的遗传信息,建立物种的基因库,以备后续研究和保护工作的需要。
3. 保护野生个体和养殖种群:保护野生个体和养殖种群,防止野外物种数量过度减少或者养殖物种的品种纯净度下降。
三、科学监测和管理科学监测和管理对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1. 遗传监测和评估: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监测和评估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和基因频率的变化,以了解物种的遗传状况。
2. 制定保护计划和管理政策:根据遗传监测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管理政策,包括限制捕捞量、禁止非法猎捕、控制入侵物种等。
3. 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开展相关的遗传多样性科学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1、动态植物化学:是指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量和质是动态的,并遵循时间层次和空间层次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与物种有关,不同物种有不同种质、不同化学成分,且这些不同与植物的个体发育、生物系统发育地位、环境条件、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调控有关2、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分布特点:(论述)(1)在植物科属中分布特点:有些植物次生代谢禅位于的分布具有专属性,如白头翁属植物中仅有白头翁一种含有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科属亲缘干系相近的植物,尤其是同属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五加科人参属中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皂苷;同种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科属植物中,如小檗碱在毛茛科黄连、小檗科三棵针中(2)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不同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如辣椒素只在辣椒生育生长的后期才在果皮中合成并积累;同一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此生代谢产物也不同,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含量随着植物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采收时期的分布特点:植物的同一药用部分在不同采收期,所含化学成分不完全一样,如胡荽子党果实未成熟时,其挥发油主含桂皮醛和异桂皮醛,成熟时主含芳樟醇、杨梅叶烯;植物不同药用植物部位的采收期不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不同,如根及根茎药用部位,多在秋末春初或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采收(4)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其含量差别较大,如相思树树干基部皮的鞣质含量最高,向上含量渐少第五章资源的评价论述药用植物资源的内在品质评价。
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内在品质是利用价值的基础,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系统进行综合性评价。
1.药用植物资源的化学品质评价化学成分是资源利用的基础,根据植物体内一成分含量或几类成分组含量与植物组织的质量比关系,进行植物资源的品质分类、比较,并结合这一成分的主要用途,作出资源适用性和实用性价值评价。
2.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功效或药理作用的品质评价药用植物资源药理作用具有多靶点性的特点,在选用其主要功效或药理作用方面进行评价时应适当分类,如药理学作用方面分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类植物等。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1、动态植物化学:是指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量和质是动态的,并遵循时间层次和空间层次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与物种有关,不同物种有不同种质、不同化学成分,且这些不同与植物的个体发育、生物系统发育地位、环境条件、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调控有关2、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分布特点:(论述)(1)在植物科属中分布特点:有些植物次生代谢禅位于的分布具有专属性,如白头翁属植物中仅有白头翁一种含有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科属亲缘干系相近的植物,尤其是同属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五加科人参属中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皂苷;同种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科属植物中,如小檗碱在毛茛科黄连、小檗科三棵针中(2)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不同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如辣椒素只在辣椒生育生长的后期才在果皮中合成并积累;同一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此生代谢产物也不同,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含量随着植物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采收时期的分布特点:植物的同一药用部分在不同采收期,所含化学成分不完全一样,如胡荽子党果实未成熟时,其挥发油主含桂皮醛和异桂皮醛,成熟时主含芳樟醇、杨梅叶烯;植物不同药用植物部位的采收期不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不同,如根及根茎药用部位,多在秋末春初或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采收(4)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其含量差别较大,如相思树树干基部皮的鞣质含量最高,向上含量渐少第五章资源的评价论述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内在品质评价。
药用植物资源的内在品质是利用价值的基础,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系统进行综合性评价。
1.药用植物资源的化学品质评价化学成分是资源利用的基础,根据植物体内一成分含量或几类成分组含量与植物组织的质量比关系,进行植物资源的品质分类、比较,并结合这一成分的主要用途,作出资源适用性和实用性价值评价。
2.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功效或药理作用的品质评价药用植物资源药理作用具有多靶点性的特点,在选用其主要功效或药理作用方面进行评价时应适当分类,如药理学作用方面分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类植物等。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简介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1.2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举例说明每个层次的概念和意义1.3 生物多样性的测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介绍不同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第二章:遗传学原理2.1 遗传与基因的概念解释遗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2 遗传信息的传递描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强调DNA序列的变异和重组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2.3 遗传变异的类型突变和基因重组解释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影响第三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3.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解释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理强调自然选择和基因流对生物进化的影响3.2 物种形成和物种分化解释物种形成的过程和条件强调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物种分化中的作用3.3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机制基因流、基因漂变和物种形成介绍这些机制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第四章: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4.1 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与维持解释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强调遗传多样性对物种适应性和进化的意义4.2 物种多样性的遗传基础强调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介绍不同物种中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和原因4.3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强调遗传多样性对物种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介绍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和技术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5.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解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强调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5.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介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评估方法5.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不同保护策略和方法,如保护区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等。
第六章:遗传多样性与生物适应6.1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适应性解释遗传多样性如何影响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强调适应性进化中的关键角色6.2 环境变化与遗传多样性探讨环境变化如何影响遗传多样性介绍环境诱导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的例子6.3 遗传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应对强调遗传多样性在物种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探讨保护遗传多样性的策略和方法第七章:遗传多样性与生物入侵7.1 生物入侵的概念与影响解释生物入侵的概念和特点强调生物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7.2 遗传多样性与生物入侵的关系探讨遗传多样性如何影响物种对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介绍入侵物种与当地物种间的遗传交流和影响7.3 生物入侵的遗传学防控强调遗传学方法在生物入侵防控中的潜在应用探讨基因编辑和遗传改造在防控生物入侵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第八章: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8.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与目标解释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目标强调保护遗传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8.2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介绍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强调不同保护策略的优点和局限性8.3 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技术与方法强调分子标记和基因库等技术在保护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探讨保护遗传多样性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第九章:遗传多样性与生物技术9.1 生物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强调PCR、测序和基因芯片等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介绍这些技术如何推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9.2 遗传多样性与基因资源利用强调基因资源在农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探讨遗传多样性在基因资源利用中的作用和意义9.3 遗传多样性与生物伦理强调生物伦理在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利用中的重要性探讨基因专利、基因保护和遗传资源公平分享等伦理问题第十章:遗传多样性与未来挑战10.1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前沿领域强调基因组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这些进展如何影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10.2 遗传多样性与全球变化探讨全球变化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和挑战强调全球变化背景下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紧迫性10.3 遗传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强调遗传多样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将遗传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纳入政策和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