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1)
- 格式:docx
- 大小:16.38 KB
- 文档页数:5
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怎么确定?怎么调试?⼀、冷凝温度:压缩机系统的冷凝温度,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时的温度,该温度相对应的制冷剂蒸汽压⼒即冷凝压⼒。
对于⽔冷式冷凝器,冷凝温度⼀般⽐冷却⽔温⾼3-5℃。
冷凝温度是制冷循环中主要运⾏参数之⼀,对于实际制冷装置,由于其他设计参数变化范围较⼩,冷凝温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运⾏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安全可靠性和能耗⽔平。
⼆、蒸发温度:蒸发温度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沸腾时的温度,它与相应的蒸发压⼒是对应的,蒸发温度也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参数。
蒸发温度⼀般⽐所需⽔温低2-3℃。
展开剩余63%蒸发温度在理想状态下即是制冷温度,但是实际运⾏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制冷的温度要稍低3到5度。
三、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般怎么确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根据需要来,⽐如风冷机组,冷凝温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蒸发温度就看你应⽤于什么⽅⾯的,空调的蒸发温度⾼些,冷藏低些,冷冻温度更低,甚⾄在⼀些低温领域,要求的蒸发温度更低。
这些参数没有统⼀的,主要看实际应⽤了。
可参考以下⼀些数据:在⼀般情况下,⽔冷:蒸发温度=冷⽔出⽔温度-5℃(⼲式蒸发器),若是满液式蒸发器,则-2℃。
冷凝温度=冷却⽔出⽔温度 5℃风冷:蒸发温度=冷⽔出⽔温度-5~10℃,冷凝温度=环境温度 10~15℃,⼀般取15。
冷库:蒸发温度=冷库设计温度-5~10℃。
四、蒸发器温度对制冷的影响与调节:蒸发温度等于外界实际温度减去传热温差。
蒸发温度过⾼,蒸发器出来的冷风温度⾼,降温慢,甚⾄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温度。
对制冷循环的影响:过热度⾼,回⽓压⼒低,排⽓压⼒也随着降低,供液管道的压⼒降低,单位流量减少。
这⼀循环使库房降温慢,机器不停的⼯作,磨损⼤,效率低。
蒸发温度过低,要有尺度,如果还不⾄于使机头有潮车现象,库房降温没问题。
排⽓压⼒影响不⼤,排⽓温度降低。
能耗加⼤。
如果蒸发温度过低,超出了底线,回⽓管道带有液体,造成潮车,后果很严重。
空调蒸发器工作原理空调蒸发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蒸发制冷的原理,将热空气转化为凉爽的空气,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了解空调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空调设备,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空调蒸发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空调蒸发器是通过蒸发制冷的原理来降低空气温度的。
当空调系统启动时,制冷剂被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通过蒸发器内的蒸发管道,制冷剂释放热量并蒸发成低温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蒸发器内的风扇会将室内空气吹过蒸发管道,使得热空气与低温制冷剂接触,从而吸收热量并降低空气温度。
其次,空调蒸发器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湿度调节。
在蒸发器内,当热空气与低温制冷剂接触时,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凝结成水滴,从而降低空气的湿度。
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在炎热夏天出汗后感到凉爽的原理,通过蒸发器的作用,空调系统不仅可以降低空气温度,还可以调节空气湿度,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空调蒸发器还可以过滤空气。
在空调系统中,蒸发器内的过滤器可以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异味等有害物质,从而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空调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够保障人们的健康。
因此,空调蒸发器在降温的同时,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总的来说,空调蒸发器通过蒸发制冷的原理,降低空气温度,调节空气湿度,并过滤空气,为人们创造舒适、清新的室内环境。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空调蒸发器,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在购买空调设备时,也要注意选择质量可靠的蒸发器,以保证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使用。
通过对空调蒸发器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调系统的运行机制,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空调设备,享受到清凉舒适的空气。
基于SMPT—1000实验平台的蒸发器控制实验设计摘要:由于过程工业流程相对复杂,生产过程往往伴有高温、高压、强非线性等特性,把生产装置移到实验室进行控制是非常困难的。
SMPT-1000实验平台是运用高精度动态仿真技术将实际工业装置的各种对象特性用数字化手段完整地在小型化半实物实验装置上得到再现的一个实验平台,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工业现场的状况,方便在实验室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实验和研究。
关键词:SMPT-1000;蒸发器;温度控制;工业控制方案一、控制要求及工艺流程本文主要对蒸发器进行控制。
根据“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设计开发型竞赛组”的参赛题目,在浓缩液产量稳定4.63的前提下,保证浓缩液中组分(糖分)维持在7.4%~7.6%的波动范围之内。
所有操作要保证有序进行,工况要保持全程稳定,并要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从生产单元冷态起,按照开车步骤实施全自动顺序控制,保证开车稳步进行,保证系统无扰投运。
蒸发器的工艺流程为:浓缩的稀液由蒸发器上部进入,吸收过热蒸汽提供的热量,稀液中的水分变成二次蒸汽从蒸发器顶部排出,浓缩液从蒸发器底部排出。
二、特性分析1.对象特性分析通过综合分析,蒸发器装置是一个复杂的被控对象,主要输入变量包括稀液输入量、稀液浓度、过热蒸汽输入量等;主要输出变量是蒸发器的液位、蒸发器的温度、蒸发器的压力、浓缩液输出量、浓缩液浓度、二次蒸汽输出量等。
上述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相互关联。
本文主要对蒸发器的温度进行控制,蒸发器的温度主要由过热蒸汽的输入量决定,过热蒸汽输入量增加,蒸发器温度升高,同时蒸发器的温度受稀液的输入量的影响,当稀液输入量增加,会降低蒸发器的温度。
2.被控参数特性分析本文主要对蒸发器的温度进行控制。
温度动态特性的特点:其一,惯性大,容量滞后大,有些过程的时间常数达到十几分钟;其二,温度对象通常是多容的。
由于温度滞后大,控制起来不灵敏,但传统的PID控制方法也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最全干货知识一、蒸发温度:1什么是蒸发温度蒸发温度就是制冷剂从液体变为气体的临界温度,在制冷系统中,指的是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从液体变为气体的饱和温度,一般制冷系统中的蒸发温度是测不出来的,只能用对应的蒸发压力来推导。
2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的关系蒸发压力(低压)越低,蒸发温度也就越低;蒸发压力(低压)越高,蒸发温度也就越高。
可以说,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是成正比变化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两者是对应的,知道蒸发温度,我们就能查表得出蒸发温度的数值。
3蒸发温度的估算在制冷设备调试的时候,我们经常要知道蒸发温度,进一步推算出蒸发压力,然后根据实际的压力,就能判断制冷系统是否有问题;下面是一个经验估值,提供给小伙伴们参考,如下:蒸发温度=环境温度/水温 -(10~20℃);举例如下:例1夏天的空调室内温度设定26℃,我们就可以估算此时的蒸发温度=26-(10~20℃)=6℃,根据温度压力对照表,很容易就查出此时的蒸发压力为0.55Mpa(R22制冷剂)左右;例2-18的冷库,库房温度为-18℃,那么此时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大概为多少呢?蒸发温度= -18-(10~20)=-28℃,根据温度压力对照表,很容易就查出此时的蒸发压力为0.21Mpa(R404A制冷剂)左右;注:这里有小伙伴要问了,到底是减10℃,还是减20℃呢;这里简单归结为;环境温度高时,减去高值(20℃);环境温度低时,减去低值(10℃);4蒸发温度与功率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从T-S图上很明显的看出,如果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降低了,消耗的功率增加了;原因很简单的,蒸发温度降低了,在冷凝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机的压比增大了,而压缩机的功率是和压比成正比关系的,即压比增大,压缩机的功率也增大。
可以如下简单理解:压缩机把5公斤的冷媒压缩到15公斤所用的功率;肯定比压缩机把1公斤的冷媒压缩到15公斤所用的功率大。
5蒸发温度与制冷量的关系从动画中很容易看出,蒸发温度降低,系统的制冷量也会降低;原因很简单:当蒸发温度降低的时候,吸气口的比体积降低,导致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流量也降低了;简单来说就是,制冷剂循环量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也就降低。
冬季冰机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正常值解析一、冬季冰机冷凝温度的正常值冷凝温度是指冰箱冷冻系统中冷凝器排气的温度。
在冬季,冷凝温度通常应在30℃至50℃之间。
当冷凝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冷冻系统中的压力升高,同时也会增加冷凝器的工作量,降低冰箱的制冷效率。
而冷凝温度过低,则可能是由于冷凝器不工作或者冷凝器表面灰尘过多,影响热交换效果。
在正常情况下,冬季冰机冷凝温度的控制应该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确保冰箱的正常工作。
二、冬季冰机蒸发温度的正常值蒸发温度是指在冷冻系统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冬季,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通常应该在-18℃至-23℃之间。
蒸发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冷冻室内的温度不低,影响冷冻效果;而蒸发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冷凝器的传热不足,制冷效果不好。
确保冬季冰机蒸发温度的正常值是保证冷冻室内温度适宜的关键。
三、影响冬季冰机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因素1. 外界温度外界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冰箱系统的工作压力和传热效率,进而影响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正常值。
在寒冷的冬季,外界温度较低,冰箱系统的制冷效果通常会有所增加。
2. 制冷剂冰箱冷冻系统中使用的制冷剂种类不同,对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影响也不同。
不同的制冷剂对于不同的工作条件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3. 冷冻室内的负荷冷冻室内的负荷大小也会影响蒸发温度的正常值。
如果负荷过大,制冷系统的工作量会增加,蒸发温度也会相应升高,反之亦然。
四、调节冬季冰机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方法1. 清洁冷凝器和蒸发器定期清洁冷凝器和蒸发器表面的灰尘和污垢,确保其良好的传热效果,维持正常的制冷效率。
2. 调节系统压力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调节制冷系统中的工作压力,使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保持冷冻室内通风畅通保持冷冻室内通风畅通,避免冷冻室内温度过高,影响蒸发温度的正常值。
冬季冰机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正常值是决定冰箱制冷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使用中,用户需要定期清洁和保养冰箱制冷系统,以保证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确保冰箱的正常工作效果。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试题三及答案一、填空题。
(每题3分,共30分)1、增强防盗功能从两个方面入手增强( )功能和增强汽车锁止功能2、整个汽车导航系统至少有两大功能:一个是汽车跟踪监控功能,主要将已编码的GPS接收装置安装在汽车上,该汽车无论行驶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指示出它的所在方位;另一个是( )功能,车主可以将各个地区的交通路线电子图存储在软盘上,只要在车上接收装置中插入软盘,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该车所在地区的位置及目前的交通状态,既可输入要去的目的地,预先编制出最佳行驶路线,又可接收计算机控制中心的指令,选择汽车行驶的路线和方向。
3、( )系统,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液热量采暖,多用于轿车。
4、制冷循环是由( )、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过程组成。
5、( )是利用汽车在行驶时各个部位所产生的不同压力进行通风。
6、电磁离合器安装在( )上,其作用是控制发动机与压缩机的动力传递。
7、蒸发器的温度控制的目的是( )。
8、蒸发压力调节器(EPR)安装在( )至压缩机入口的管路中。
9、近年来进口轿车上的空调系统大多采用( ),以保证怠速时能带空调稳定运转。
10、( )的作用是储存制冷剂,除去制冷剂中的水分,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应( )A 全部汽化B 部分汽化C 全部液化2、膨胀管式制冷系统中的集液器应安装在( )A 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B 蒸发器与膨胀阀之间C 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3、在加注制冷剂时,如果以液体的方式加入( )A 只能从低压侧加入B 只能从高压侧加入C 从低压侧加入与从高压侧加入都可以4、如果制冷循环系统的制冷剂不足,接上压力表后会显示( ) A 高低压表均显示压力过高B 高低压表均显示压力过低C 高压表显示压力过低,低压表显示压力过高5、如果制冷循环系统中有水分,接上压力表后会显示( )A 压力表在空调起动时正常,过一段时间低压表指示真空,高压表的也降低了很多,过几分钟又恢复正常,如此反复。
空调的工作原理空调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能够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了解空调的工作原理对于正确使用和维护空调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
一、制冷循环系统空调的工作原理基于制冷循环系统,该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
制冷循环系统通过改变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来实现制冷效果。
1.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吸入,然后通过压缩使其成为高压高温的气体。
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释放热量的地方。
通常,冷凝器位于室外,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使制冷剂变成高压液体。
3. 膨胀阀: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流量的装置。
当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流入蒸发器时,压力迅速下降,使制冷剂变成低压低温的气体。
4. 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它负责吸收室内热量并将其传递给制冷剂。
当低压低温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时,它吸收室内的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二、制热循环系统除了制冷循环系统,空调还可以通过制热循环系统提供供暖功能。
制热循环系统与制冷循环系统类似,但是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进行了反转。
1. 蒸发器:在制热循环系统中,蒸发器变成了室内的热源,吸收室内热量。
2. 膨胀阀:膨胀阀仍然起到控制制冷剂流量的作用。
3. 冷凝器:冷凝器变成了室内的热源,释放热量。
4. 压缩机:压缩机仍然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体。
三、温度控制系统空调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通过感应室内温度变化并调节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来实现的。
1. 温度传感器:空调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室内温度的变化。
2. 控制面板:空调的控制面板允许用户设置所需的温度。
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面板将发送信号给制冷循环系统,启动制冷过程。
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控制面板将停止制冷过程。
3. 风扇:空调内部装有风扇,用于循环空气和调节室内温度。
当制冷循环系统工作时,风扇将吹送冷空气到室内。
蒸发温度控制方法摘要:一、蒸发温度控制方法概述二、蒸发温度控制方法的分类与原理1.直接蒸发温度控制2.间接蒸发温度控制三、蒸发温度控制方法的应用1.工业领域2.农业领域3.生活中的应用四、蒸发温度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五、总结与建议正文:蒸发温度控制方法是一种通过调整蒸发系统的工作温度,以实现物质蒸发过程的优化控制。
蒸发温度控制方法在工业、农业和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蒸发效率、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蒸发温度控制方法概述蒸发温度控制方法旨在调整蒸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使蒸发速率、蒸发效果和能耗达到最佳状态。
蒸发温度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蒸发温度控制和间接蒸发温度控制。
二、蒸发温度控制方法的分类与原理1.直接蒸发温度控制:直接蒸发温度控制是通过改变蒸发器的热源或冷却介质来实现蒸发温度的控制。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间接蒸发温度控制:间接蒸发温度控制是通过控制蒸发系统的热交换器性能来实现蒸发温度的控制。
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三、蒸发温度控制方法的应用1.工业领域:蒸发温度控制方法在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蒸发温度,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2.农业领域:在农业生产中,蒸发温度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灌溉、温室栽培等领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
3.生活中的应用:蒸发温度控制方法在空调、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中也有广泛应用,提高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四、蒸发温度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蒸发温度控制技术将朝着高精度、智能化和环保方向发展。
未来蒸发温度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集成化和信息化,以满足不同领域和场景的需求。
五、总结与建议蒸发温度控制方法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自适应PID的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作者:王效陶嗣巍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5年第5期王效,陶嗣巍(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采用参数辨识法建立蒸发器的温度传递函数,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并对蒸发器温度控制过程进行仿真,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对蒸发器的温度控制过程进行实际控制,均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从仿真与实验两方面验证了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控制器。
[关键词] SMPT-1000蒸发器;模糊PID控制器;温度控制;传递函数[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3-0122-02蒸发器的温度控制过程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时变和大迟滞等特性,主要采用常规的PID控制方法。
该方法具有算法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
但对非线性、强耦合、时变和大迟滞控制过程,会出现整定不良、性能欠佳等问题。
模糊控制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控制器,适用于非线性对象,能够获得较高的收敛速度和控制精度。
其优点是不要求掌握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根据人工控制规则组织控制决策表,然后由该表决定控制量的大小,但其控制精度一般不高。
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一、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一)实验装置简介高级多功能过程控制实训系统SMPT-1000是一款将全数字仿真技术与实物外观模拟装置相结合,集多种实验功能于一体的,以工业锅炉为原型的半实物仿真实验装置。
它以工业锅炉和蒸发器为仿真对象,给出了水汽热能全流程动态仿真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过程工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特效,具有仿真成本低,模型准确的特点。
(二)工艺流程蒸发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待浓缩的稀液由蒸发器上部的管路进入蒸发器E1201,吸收过热蒸汽提供的热量,稀液中的水分变成二次蒸汽从蒸发器顶部排出,浓缩液从蒸发器底部排出。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冷名词解释篇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冷是指在城市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系统中使用的车辆冷却系统。
在这些交通工具中,制冷系统起到保持车内温度适宜的作用,确保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冷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压缩机: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压缩制冷剂使其转化为高温高压气体。
2. 冷凝器:压缩机排放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使气体冷却并转化为高压液体。
3. 膨胀阀:将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控制流速和压力,使其进入蒸发器。
4. 蒸发器:高压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车内热量并降低车内温度。
同时,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低压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形成循环。
5. 制冷剂: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和氨等。
制冷剂具有低沸点和高潜热等特性,通过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压缩和膨胀,实现热量的传递和吸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车内舒适度:制冷系统必须能够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对车内温度进行精确调节,以确保乘客的舒适度。
在夏季高温时,制冷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制冷能力,防止车内温度过高。
2. 能效性能:制冷系统的能效性能对于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高效的压缩机和热交换器,以及优化系统控制策略,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性能。
3. 系统安全性:制冷系统需要具备可靠的安全措施,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并防止事故发生。
例如,压缩机需要具备过载保护装置,以避免过热和过载。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冷系统是保障乘客舒适度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提升,制冷系统的设计和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运营需求和环境条件。
篇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冷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为车辆提供制冷技术和设备,以保持车厢内的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通常会经历长时间的运营,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车厢内的温度往往会升高,给乘客带来不舒适的感受。
蒸发器常见的故障与处理方法一、背景介绍蒸发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工业部门。
蒸发器的正常运行对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然而,蒸发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其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从常见故障的角度,详细讨论蒸发器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2.1 气液分离不完全气液分离不完全是蒸发器运行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蒸汽中含有大量的液滴。
这种情况会导致蒸发器内部气流不畅,影响传热效果,同时也可能导致设备的其他问题。
2.1.1 原因•蒸发器的气液分离器设计不合理;•气体进口速度过高或过低;•蒸汽流量过大。
2.1.2 处理方法•通过优化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增加分离效果;•调整气体进口速度,使之适度,避免过高或过低;•控制蒸汽流量,确保在蒸发器容量范围内。
2.2 结垢结垢是蒸发器的另一种常见故障,主要指蒸发器内部管壁上产生的水垢,这些水垢会附着在管壁上,降低传热效率,甚至堵塞管道。
2.2.1 原因•蒸发器进口水质较差,含有大量的溶解物;•操作不当,未定期清洗维护。
2.2.2 处理方法•定期清洗蒸发器,除去附着在管壁上的水垢;•改善进口水质,减少溶解物的含量。
2.3 温度控制失效温度控制失效是蒸发器故障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可能导致蒸发器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设备损坏。
2.3.1 原因•温度控制系统故障;•温度传感器故障。
2.3.2 处理方法•及时修复温度控制系统故障;•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2.4 传热效果下降蒸发器的传热效果下降可能导致蒸汽回收效果不佳,能源浪费。
此外,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2.4.1 原因•换热管内部结垢;•换热管内结垢导致的传热介质流动不畅。
2.4.2 处理方法•定期清洗换热管,除去结垢;•优化传热介质的流动状态,增加传热效果。
2.5 泄漏蒸发器存在泄漏问题,会导致产品损失,甚至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宽带介电谱测量系统的组成实验室选用的测量系统包括低频模块和高频模块两大部分。
其中低频模块为Alpha-A高性能频率分析仪(Alpha-A High Performance Frequency Analyzer);高频模块为安捷伦E4991A射频阻抗/材料分析仪(Agilent E4991A RF Impedance/Material Analyzer)。
(一)测量系统的上电操作下图为电源模块面板图1、上推合上墙上电源开关,合上地面上接线盒电源。
2、合上电源控制面板上右下侧的主控制器电源MAINS(由0位打至1位),启动Alpha-A高性能频率分析仪。
校准和测量都应当在系统启动30分钟后再进行,保证预热的效果。
3、真空泵电源V ACUUM在需要进行温度控制时打开,不需要进行温度控制时不打开。
4、在进行温度控制时合上电源面板左侧的温度控制系统(QUATRO)电源MAINS和加热器电源LOAD,这两个电源开关在不需要进行温度控制时不打开。
MAINS(下)是总电源,内部有10A的熔丝,当发生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源。
LOAD是杜瓦罐中加热器和气体加热器的电源。
面板保险座:当外部杜瓦罐蒸发器、气体加热器、或电缆发生短路时控制面板上的20A断路器工作弹出,此时应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短路故障,进行修理。
故障处理完后,推入断路熔丝开关,熔丝的电阻是2~3Ω。
下图为电源面板上20A断路器正常工作时和短路跳出时的位置图:(二)低频测量模块 Novocntrol -Alpha-A高性能频率分析仪低频模块的主主框架(Mainframe)分析仪为Alpha-A高性能频率分析仪(Alpha-A High performance Frequency Analyzer),配接的是ZGS接口试样单元。
分析仪主框架部分内含正弦波信号源和直流偏置电源、2个电压通道。
上电后,分析仪自动检测端口连接的试样单元,并调整相应的系统功能。
1 Alpha-A分析仪Alpha-A主框架部分的界面图:Gen :为内置在测试接口的信号输出放大器提供一个交流输出信号,在进行增益相位测量时作为信号源。
MVR的流程和控制温度MVR是膜蒸发再生技术的缩写,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回收和废水处理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蒸汽来加热废水,将其蒸发,形成蒸汽和浓缩废液,然后通过冷凝,使蒸汽再次液化,释放出大量热能,供给加热需要,并回收蒸汽。
以下是MVR的流程和控制温度的详细介绍。
1.进料预处理:将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以减少对后续膜组件的损坏。
2.压缩蒸汽供给:通过压缩机将低压蒸汽压缩为高压蒸汽,用于蒸发废水。
3.蒸发器:将废水蒸发为蒸汽和浓缩废液。
蒸发器通常采用内置膜组件的螺旋蒸发器,废水在膜组件内被加热蒸发,形成蒸汽和浓缩废液,同时通过膜组件的选择性透过性能将有机物和溶解物分离。
4.冷凝器:将蒸汽通过冷却器冷凝成液体。
冷凝器中往往还设有附加加热器,用于回收蒸汽中的热能。
5.分离器:将冷凝后的水分离出来,作为回收水或者进一步处理。
6.浓缩废液处理:浓缩废液通过浓缩技术进行处理,可以进一步回收有用成分或者排放处理。
控制温度是MVR系统运行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1.废水加热温度控制:废水在蒸发器中的加热温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有效的蒸发和分离效果。
通常通过调节蒸发器中的加热介质的温度和流量,来实现对废水加热温度的控制。
2.蒸汽冷凝温度控制:冷凝器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速度可以调节冷凝器的冷却效率,从而控制蒸汽的冷凝温度。
合适的冷凝温度可以有效回收蒸汽中的热能。
3.控制回收蒸汽产量和压力:通过调节压缩机的功率和蒸发器的蒸汽产量来控制系统中的蒸汽压力和回收蒸汽的量。
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系统的运行工况,达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
4.废液浓缩度控制:通过控制蒸发器中的蒸发速率和浓缩废液的流量,可以调节废液的浓缩度。
这可以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需求来调整,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废液的浓缩度满足要求。
总之,MVR系统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凝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蒸发和能量回收。
液氨蒸发系统的流程与操作液氨蒸发系统(Ammonia Evaporation System)是一种常用的工业过程,主要用于将液氨转化为气相氨。
液氨蒸发系统通常包括液氨储罐、泵组、蒸发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以下是液氨蒸发系统的流程和操作的详细解释。
1.液氨储罐:液氨储罐通常是一个由钢制成的容器,用于存储液态氨。
储罐通常位于低温环境中,以保持液氨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
液氨储罐的容量通常根据具体需求确定,并且可能配备液位传感器,以监测储罐中液氨的液位。
2.泵组:液氨泵组通常由一台或多台泵、管道和阀门等组成。
泵组的主要功能是将液氨从储罐中抽出,并通过管道输送到蒸发器。
泵组也可以用于维持液氨系统的压力,以确保液氨能够顺利地流动。
3.蒸发器:蒸发器是液氨蒸发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将液氨转化为气相氨。
蒸发器通常由一根或多根管道组成,这些管道都被安装在蒸发器外壳内。
液氨通过管道从泵组输送到蒸发器,然后通过加热的方式使之蒸发。
蒸发器可以采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如电加热、燃气加热或蒸汽加热等。
蒸发器中的液氨将逐渐蒸发,并通过管道输出气相氨。
4.控制系统:液氨蒸发系统通常配备了一个智能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仪表、执行器和计算机等组件。
传感器用于监测液氨的温度、压力和液位等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输给计算机。
计算机根据传感器数据的反馈控制设备,如泵组和加热器,以确保液氨蒸发系统的稳定运行。
1.开始操作前,首先应确保液氨储罐内的液位和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
2.打开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并将液氨泵组启动,将液氨从储罐中抽出。
3.充分检查液氨泵组、管道和阀门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液氨稳定地输送到蒸发器。
4.运行蒸发器的加热器,将加热介质(如电、燃气或蒸汽等)输入到蒸发器中,加热液氨使之蒸发。
5.监测蒸发器中气相氨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蒸发过程的控制。
6.当气相氨达到所需的温度和压力后,可以将其通过管道输送到下一步骤的工序中。
液氨蒸发器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液氨蒸发器水温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液氨蒸发器内部适当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蒸发器的水温。
2. 控制器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PLC或者其他具有控制功能的设备。
3. 控制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或者其他适合的控制策略。
4. 控制回路设计:依据控制策略,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进行连接,通过控制信号来调节蒸发器的水温。
5. 控制参数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运行初期进行控制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6. 安全保护措施:为防止温度过高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可以加入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超温报警、断电保护等。
7. 监测与记录:可以添加数据监测与记录功能,以便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后期分析。
请注意,以上设计仅供参考,具体设计需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设备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
同时,涉及到液氨的安全问题,请确保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遵循相关安全规范,并寻求相关领域的专业指导。
1 设计任务
液氨蒸发器采用出口产品温度为主被控变量,加热蒸汽流量为副被控变量。
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011()(201)(301)G s s s =++, 0.1021()0.21s
G s e s -=+
主、副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1
()0.21f G s s =+, 2()1f G s =
试分别采用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如下:
(1)分别进行控制方案设计,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2)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控制器参数;
(3)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仿真,包括一次扰动和二次扰动;
(4)对不同控制方案对系统的影响做对比分析。
2 整体方案设计
2.1 单回路控制变量的选择
对于被控量和操作量选择的原则,其中,被控量选择的原则是能直接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产量和质量,选择的结果直接影响生产,因此此设计的被控量是温度。
操纵量是克服扰动影响、使系统重新恢复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应该遵循快速有效的克服干扰的原则去选择操纵量,因此此设计的操纵量是加热蒸汽流量。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选择
串级控制系统选择主变量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应尽量选择能直接反应控制目的的参数为主变量;其次要选择与控制目的有某种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单数作为主变量;所选的主变量必须有足够的变化灵敏度。
故在本系统中选择出口产品温度作为主变量。
副回路的设计质量是保证发挥串级系统优点的关键。
副变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应使主要干扰和更多的干扰落入副回路;应使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匹配;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经
济型。
故选择本系统中的加热蒸汽流量为副变量。
又因为外环是主回路,内环是副回路,所以温度调控是主回路。
2.3 控制器的选择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对副回路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只需要有比例环节即可(即P为常数,I=0)。
而对于要求较高的主回路,由于主变量一般不得有偏差,所以主回路一般由比例微分控制(P,I均为常数)。
3 系统仿真与参数整定
3.1 单回路系统的仿真与参数整定
针对设计要求,单回路前向通道中含有主、副控制器及扰动,而调节器一般位于扰动的前面,所以PID调节器在最前面。
设计中副被控变量为加热蒸汽流量,所以其作为反馈作用于输入端
图3-1-1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
由方框图对应得到系统仿真图
图3-1-2 单回路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
仿真整定过程:
首先将PID的参数设置为仅存在比例调节,变换不同的P值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图3-1-3
P=1,I=0,无扰动信号
图3-1-4
P=3,I=0,无扰动信号
图3-1-5
P=5,I=0,无扰动信号
图3-1-6 P=7,I=0,无扰动信号
上面四幅图片可得当P越大时,超调量越大,稳定性下降。
但是震荡频率加快,响应时间变短。
为了保持系统原来的衰减率,PI调节器比例带必须适当加
大。
又因为要使PI调节在稍微牺牲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以换取较好的稳态性能,所以P值不应过大,因此选择P=7。
图3-1-7
P=7,I=0.1,无扰动信号
图3-1-8
P=7,I=0.3,无扰动信号
积分环节的作用除消除系统的余差外,也加大了系统的振荡频率,使响应速度变快。
但是随着I的增大,超调量过大,也调节时间过长,系统动态性能降低,因此选择I=0.1最佳
图3-1-9
P=7,I=0.1,一次扰动信号
图3-1-10
P=7,I=0.1,二次扰动信号
通过反复试验过程,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效果比较理想,控制器参数整定比较合理。
加入扰动以后超调量有所增大,但后面能够达到期望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2 串级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参数整定
针对设计要求,产品温度作为主变量必然处于主回路,蒸汽流量作为副变量位于副回路中,扰动要加在调节器之后,因此得如下图所示框图:
图3-2-1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由方框图对应得到系统仿真图
图3-2-2 串级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
仿真整定过程:
首先将主、副PID调节器设计为比例控制,增益分别为K1,K2,假设扰动均为零,在给定阶跃输入下得到输出响应y1(t),y2(t)。
串级系统的整定比单回路复杂,因为两个调节器串在一起工作,各回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改变主、副调节器中的任何一个整定参数,对主、副回路的过渡过程都有影响,这种影响
程度取决于主、副对象的动态特性、而且待整定的参数比单回路多,因此,串级系统的整定必然比较困难和繁琐。
常用的工程整定方法有:试凑法,两步整定法和一步整定法。
其中一步整定法步骤为: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调节器放大倍数K2,按纯比例控制规律设置负调节器。
本设计中经过多次调试,确定K2=12。
主调节器也先置于纯比例作用,使串级控制系统投入运行,用整定单回路的方法整定主调节器参数。
实验步骤如下图:
图3-2-3
K1=1,I=0,K2=12,无扰动
图3-2-4
K1=5,I=0,K2=12,无扰动
图3-2-5
K1=7,I=0,K2=12,无扰动
由上图可知P越大,系统的响应过程越好,超调量变大,震荡频率加大,响应时间变短。
由单回路控制得知P不应过大,因此选择K1=7。
因为副回路是随动系统,允许有误差,因为副调节器可以不引入积分作用,因此只需讨论主调节器的I值即可。
图3-2-6
K1=5,I=0.1,K2=12,无扰动
图3-2-7
K1=7,I=0.1,K2=12,无扰动
图3-2-8
K1=7,I=0.2,K2=12,无扰动
由上图很明显得知,K1增大震荡剧烈,超调量增大,调节时间变短,震荡频率加快。
而引入积分环节后,超调变小,调节时间变短。
I=0.2时较I=0.1时震荡剧烈,调节时间过长,所以I=0.1。
图3-2-9
K1=7,I=0.1,K2=12,一次扰动(主扰动)
图3-2-10
K1=7,I=0.1,K2=12,二次扰动(副扰动)
图3-2-11
K1=7,I=0.1,K2=12,一、二次扰动均作用系统
加入时间滞后环节后系统的仿真图
图3-2-12
此时系统的参数整定数值为
图3-2-13
K1=0.2,I=0.1,K2=0.3,一、二次扰动均作用
以下为整定过程中各参数变化后的效果
图3-2-14
K1=0.2,I=0.2,K2=0.3,一、二次扰动均作用(含时滞)
图3-2-15
K1=0.2,I=0.1,K2=1,一、二次扰动均作用(含时滞)
图3-2-16
K1=7,I=0.1,K2=0.3,一、二次扰动均作用(含时滞)
主、副调节器共同作用,使得系统响应加快,两种干扰同时作用时,使超调量进一步加大,调节时间变长。
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减小了震荡周期,在衰减系数相同的情况下,缩短了调节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
4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串级控制的副控制器具有“粗调”的作用,而主控制器具有“细调”的作用。
由串级控制器和单回路控制器的仿真图比较可知,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达到要求时,系统对一次,二次扰动的抑制效果不是很好。
若主、副控制器两者相互配合,控制质量必然高于单回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