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平案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案例一张辉、张高平申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无罪国家赔偿案【基本案情】张辉、张高平因涉嫌强奸罪,于2003年5月2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28日被逮捕。
经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4月21日作出一审判决:分别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张辉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张高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4 年10月19日作出二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改判被告人张辉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张高平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张高平之兄、张辉之父张高发不服,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诉。
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张辉、张高平无罪。
2013年5月2日,张辉、张高平以再审改判无罪为由,分别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要求赔偿限制人身自由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近300万元。
【决定结果】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赔偿请求人张辉、张高平自2003年5月23日被刑事拘留,至2013年3月26日经再审无罪释放,共被限制人身自由3596日。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的规定,决定分别支付赔偿请求人张辉、张高平侵犯人身自由权赔偿金65.57306万元。
同时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综合考虑赔偿请求人张辉、张高平被错误定罪量刑、刑罚执行和工作生活受到的影响等具体情况,决定分别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45万元。
至于赔偿请求人张辉、张高平提出的其他赔偿请求,因缺乏法律依据,不予赔偿。
2013年5月1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分别支付赔偿请求人张辉、张高平侵犯人身自由权赔偿金65.57306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45万元,共计各支付110.57306万元,同时驳回两赔偿请求人的其他赔偿请求。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赔偿决定后,赔偿请求人未向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赔偿决定生效。
检察官忆“浙江张氏叔侄冤案”翻案细节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24期见到张高平的第一面就给张飚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其他的服刑人员都会喊报告,但张高平说,我不喊报告,我不是罪犯,我是被冤枉的。
张飚调阅了相关档案材料,发现张高平案细节存在疑点、判决难以成立,很可能是一起錯案……张高平、张辉是“张氏叔侄案”中的叔侄俩。
他们被指控于2003年在杭州奸杀一名未成年的女孩,10年后的2013年,经过浙江省高院再审,改判无罪。
案件平反的背后,有一位“关键人物”——检察官张飚。
“你不要放弃,我也不会放弃”张飚是新疆石河子检察院派驻当地监狱的驻监所检察官。
“张氏叔侄案”中的叔叔张高平被判死缓,在新疆石河子监狱服刑。
在狱中,张飚和这起案件产生了交集。
2007年,见到张高平的第一面就给张飚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其他的服刑人员都会喊报告检察官,我是某某,因为什么事情被判刑多少年。
但张高平说,我不喊报告,我不是罪犯,我是被冤枉的,说完便当场痛哭流涕。
张飚调阅了相关档案材料,发现张高平案关键证据有重大缺陷,案情细节存在疑点、判决难以成立,很可能是一起错案……一次又一次向有关单位发函查找关键证人,一次又一次申请调取关键证据,年复一年,张飚先后5次将张高平的申诉材料、询问笔录和案件调查情况转交到浙江省司法机关。
他对张高平说:“你不要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直到2010年,他给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写了一封。
在信中,张飚详细汇报了张高平叔侄强奸杀人案的案情和石河子市检察院对此案的看法。
这封信引起了高度重视,司法机关启动了再审程序。
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该案原审判决,宣告张高平、张辉无罪。
那天,张高平给张飚打来电话,两个人在电话里都哭了。
张高平说一定要再到石河子去当面感谢他。
但张飚回答,你来一趟要花不少钱,不要来了,不必来……为张高平奔波5年的张飚此时已经退休,最高检“破格”授予了他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他在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改革先锋”。
第1篇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冤假错案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案件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
本文将以张辉、张高平“叔侄冤案”为例,探讨这一经典法律冤假错案的成因、过程及反思。
一、案件背景2003年5月,安徽省蚌埠市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受害者为一名女大学生。
经过侦查,警方将张辉、张高平叔侄二人列为嫌疑人。
2003年12月,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
2004年12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200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张辉死刑。
然而,在执行死刑前,张辉、张高平叔侄均坚称自己无罪。
2005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认为原审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请求依法再审。
200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此案。
二、案件过程2005年7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张辉、张高平叔侄“叔侄冤案”进行再审。
在再审过程中,合议庭发现原审案件存在以下问题:1. 原审认定事实不清。
原审法院仅凭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就认定张辉、张高平叔侄实施了强奸杀人犯罪。
然而,在再审过程中,证人证言存在矛盾,且部分证人证言与事实不符。
2. 原审证据不足。
原审法院仅凭被告人供述和证人证言,就认定张辉、张高平叔侄实施了犯罪。
然而,在再审过程中,发现原审证据存在诸多疑点,如DNA鉴定结果与案件事实不符等。
3. 原审程序违法。
原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取证、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等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2005年8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改判张辉、张高平叔侄无罪。
三、案件反思张辉、张高平“叔侄冤案”是一起典型的法律冤假错案,其成因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1. 司法观念滞后。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法官未能树立正确的司法观念,过分依赖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导致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2. 证据审查不严。
原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证据审查不严,导致部分证据存在疑点。
一个冤案一种思考对张高平案件的思考分析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专业:医学法学姓名:王程志学号:2014144029 摘要:冤案错案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我们可以将原因归于封建体制下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
但在现今文明程度超越旧时代,司法制度力度大于古时候的背景下,冤案错案依旧存在,针对于此,本文从张高平冤案展开论述,发表关于冤案为何一再发生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冤案司法制度张高平一、案情始末2003年5月23日 2003年6月28日 2004年2月 2004年4月21日 2004年10月19日 2013年3月26日张高平案情始末刑事拘留逮捕公诉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再审执行机关:杭州市公安局原因:涉嫌强奸批准机关:杭州市检察院执行机关:杭州市公安局公诉方: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受理方: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罪名:强奸罪刑罚: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审理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罚:张辉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张高平有期徒刑十五年审理机关:浙江省高院裁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二、案情分析(一)相关概念1.强奸罪按照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2.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他以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肉体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为特点,而获得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背意愿进行供述的结果。
所谓肉刑,是指采用捆绑、吊打、电击等各种酷刑以及非法使用各种刑具或器械,直接对受害人进行的肉体摧残;所谓变相肉刑,是指采用上述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对受害人进行身体上或者精神上的折磨,比如:长时间冻饿、罚跪、罚站、日晒、强光照射、不给休息疲劳审讯等等。
张氏叔侄案例分析【篇一:张氏叔侄案例分析】近日报载,安徽歙县张高平、张辉叔侄俩,在坐了十年冤狱后,被浙江省高院宣布撤销原审判决,宣布无罪。
此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起冤案,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张高平再婚妻子因此打下腹中胎儿,与张离婚;其母亲哭瞎眼睛,不能寿终正寝;女儿中断学业;住宅败落;当事人身心收到的摧残可以想见。
问题是,原本没有任何事实和确凿证据的案件,是怎么确定并通过法定程序,最终被坐实成“铁案”的?侦查机关难辞其咎,采用了非法手段进行取证。
警方在关押二人的西湖刑警大队所在地:“不让我坐,站着睡着了,就用烟头烫”。
在市看守所里,牢头”袁连芳早在同一号房等他,同监舍犯人“收拾”张辉后,袁威逼诱引张辉写了下认罪书。
在省看守所,张高平也遇到了牢头狱霸的逼供和诱供,并按牢头的指示抄写了杀人过程。
被害人指甲里残存的dna,分明与被告叔侄无关,但这并不影响警方判断和完成证据的搜集。
本案唯一的证人就是牢头狱霸袁连芳。
据袁向检察官供述承认自己作为狱侦配合警方,他说:“张辉进来的时候已经交代了,我的任务是鉴别张辉说的是否符合。
”这证明了袁的出现是由于侦查人员的指使布置和主动窜通。
神奇的是,这么一个牢头狱霸,居然还千里迢迢跨省协助办成了另一起冤案。
他的作证、出差,这个中程序是怎么启动的?罪犯居然成了侦探助理甚至牧师。
再审中,张辉的辩护律师朱明勇在最后的陈述中痛陈:公安机关抓了无辜者,放走了真凶,导致真凶又杀害一名无辜者,难逃其咎。
是的,如果当初杭州公安系统办案人员不是张冠李戴,而是及时抓住真凶,那么第二名无辜者就完全可以避免遇害。
据参与庭审的人员回忆,出庭检察官最后说,“正义虽然迟到了,但是不会缺席”,“正义就在眼前,历史不会重演”。
本案中冤案制造者动机、行为、后果三犯罪要素齐全,如不追究其渎职罪,以儆效尤,谁能保证这类冤案“历史不会重演”?【篇二:张氏叔侄案例分析】2003年5月28日,侄子承认杀人。
第1篇一、引言法律误判是指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判决结果与法律规定或事实真相不符的现象。
法律误判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
本文将以“张辉、张高平叔侄强奸案”为例,分析法律误判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法律误判问题的关注。
二、案例背景2003年5月,安徽省涡阳县发生一起强奸案,犯罪嫌疑人张辉、张高平叔侄被指控强奸一名少女。
经过一年多的审理,涡阳县人民法院于2004年7月判决张辉、张高平叔侄犯强奸罪,判处无期徒刑。
然而,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疑点,如现场勘查笔录缺失、证人证言前后矛盾、关键证据被篡改等。
三、法律误判过程1. 证据不足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仅依据被害人的陈述和部分证人证言,认定张辉、张高平叔侄犯强奸罪。
然而,被害人的陈述存在诸多疑点,如被害人的伤情鉴定报告与现场勘查笔录不符、部分证人证言前后矛盾等。
2. 关键证据被篡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关键证据——现场勘查笔录出现重大失误。
现场勘查笔录中,被害人陈述的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且存在篡改痕迹。
这一关键证据的失误,使得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能全面了解案件真相。
3. 证人证言矛盾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证人证言存在矛盾。
其中,一名证人曾表示亲眼目睹张辉、张高平叔侄强奸被害人,但在后续调查中,该证人又称自己并未看到强奸过程。
这种矛盾证言的存在,使得法院难以确定案件真相。
四、法律误判的影响1. 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张辉、张高平叔侄被错误定罪,导致他们失去了自由,遭受了极大的身心痛苦。
此外,他们的家人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2. 影响司法公信力法律误判使得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质疑,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担忧。
3. 误导司法实践法律误判可能导致类似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从而误导司法实践。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有必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沉冤录之张⽒叔侄案沉冤录——张⽒叔侄案⼀、张⽒叔侄2003年5⽉18号晚上,张⾼平和侄⼦张辉驾驶皖J-11260解放牌货车去上海。
17岁的王冬经别⼈介绍搭他们的顺风车去杭州。
途⾄杭州某⽴交桥,王冬到⽬的的下车,张⽒叔侄继续前往上海。
2003年5⽉19⽇,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接到报案,在杭州市西湖区⼀⽔沟⾥发现⼀具⼥⼫,⽽这名⼥⼫正是5⽉18号搭乘他们便车的⼥⼦王冬。
公安机关认定当晚开车搭载被害⼈王冬的张辉和张⾼平所为,以涉嫌强奸罪将⼆⼈刑事拘留。
⼆、法院判决2004年4⽉21⽇,杭州市中级⼈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张辉死刑,张⾼平⽆期徒刑。
2004年10⽉19⽇,浙江省⾼院终审改判张辉死缓、张⾼平有期徒刑15年。
三、真凶浮现张⽒叔侄⼆⼈相继转调到新疆⽯河⼦监狱和库尔勒监狱服刑。
狱中的张⾼平、张辉均坚称⾃⼰⽆罪,张⾼平称,杭州另⼀起杀⼈强奸案中的凶⼿勾海峰系此案嫌疑⼈。
⽽张辉称,曾在狱中遭遇牢头狱霸袁连芳的暴⼒取证。
但是,这些判决,没有⼈证,也没有物证,有的是⼆⼈的供述。
2011年11⽉22⽇,杭州市公安局将“5·19”案被害⼈王冬指甲内提取的DNA材料与警⽅的数据库⽐对,发现了令⼈震惊的结果:该DNA分型与2005年即被执⾏死刑的罪犯勾海峰⾼度吻合。
⽽可能的真凶已于2005年被枪决,叫勾海峰。
四、再审判决2012年2⽉27⽇,浙江⾼院对该案⽴案复查。
2013年3⽉26⽇,浙江⾼院的公开宣判认为,有新的证据证明,本案不能排除系他⼈作案的可能。
最终认定宣告张辉、张⾼平⽆罪。
五、国家赔偿2013年5⽉17⽇,浙江⾼院对张辉、张⾼平再审改判⽆罪作出国家赔偿决定,决定分别⽀付张辉、张⾼平侵犯⼈⾝⾃由权赔偿⾦65.57306万元,分别⽀付精神损害抚慰⾦45万元。
以上分别⽀付张辉、张⾼平国家赔偿⾦110.57306万元,共计221.14612万元⼈民币。
六、律师评析冤案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最⼤限度的预防。
张氏叔侄十年冤案观后感最近看了张氏叔侄的十年冤案,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事儿啊,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十年,整整十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张氏叔侄就这么在冤屈中度过了三千多个日夜。
咱先来说说这事儿的经过。
张高平、张辉叔侄俩,本本分分的普通人,靠着跑运输为生。
可谁能想到,一次平常的出车,竟让他们的命运坠入了深渊。
那是一个夜晚,他们拉着货物在路上行驶。
中途搭载了一名女子,可没过多久,这名女子就遇害了。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不知怎么的,张氏叔侄就成了嫌疑人。
证据看起来似乎确凿,他们百口莫辩。
当时的审讯过程,简直让人不敢细想。
据说,各种压力和手段都用上了,张氏叔侄被逼着承认了根本没犯的罪。
他们心里那个冤啊,可没人听他们喊冤。
在监狱里的日子,那叫一个难熬。
张高平无数次在夜里默默流泪,想着家里的亲人,想着自己的清白。
张辉呢,年纪轻轻的,大好的青春就这么被葬送在铁窗里。
他们盼啊盼,盼着有一天能真相大白。
这十年间,他们的家人也没闲着。
四处奔走,为他们申冤。
那是怎样的一种坚持和信念啊!家里的顶梁柱进了监狱,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但亲情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不放弃一丝希望。
张高平的妻子,一个瘦弱的女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想方设法为丈夫申诉。
脸上的皱纹多了,头发也白了不少,但她的眼神始终坚定。
张辉的父母,原本硬朗的身体也被这事儿拖垮了。
他们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了找律师、跑关系上。
每次去探监,看着儿子憔悴的面容,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
再说那些为他们奔走的律师和热心人。
有的律师,为了这个案子,自己贴钱出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
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和不公的司法环境作斗争。
终于,经过漫长的等待,正义的曙光出现了。
新的证据被发现,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张氏叔侄是被冤枉的!当他们走出监狱的那一刻,阳光照在脸上,却照不亮他们心中的创伤。
这十年的冤狱,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还有社会的歧视和误解。
张氏叔侄5.19奸杀案●当事人入狱后,宁将牢底坐穿,拒不认罪减刑;驻监检察官,连续六年为其千里寄送申诉材料,直至退休。
●多年申诉石沉大海之后,在河南一起灭门血案中作伪证的狱侦耳目浮出水面,此“耳目”随即被发现也是“5·19”案中构陷当事人的警方线人。
●早报记者跨越安徽、河南、新疆、浙江四省区近10座城市,于2011年11月21日刊发两篇报道《跨省作证的神秘囚犯》、《一桩没有物证和人证的奸杀案》,揭示了“5·19”奸杀案的重重疑点。
●浙江省政法机关迅速展开复查,通过比对从被害人指甲中提取的DNA样本,发现“真凶”早在2005年即因轰动一时的杭州女大学生被害案而被枪决。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因作案手法相似,“真凶”竟是受冤入狱的当事人在狱中看新闻时就怀疑的“5·19”作案者。
●而当年侦办此案的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调宣传自己在没有任何物证的条件下,通过“突审”将“5·19”案办成了“无懈可击”的铁案。
●当年“多次调派外地协助警方办案”的狱侦耳目,因为立功,被法院两次减刑出狱,出狱后中风偏瘫,境况凄惨。
早报记者鲍志恒发自杭州冤狱十载,张辉、张高平等到了迟来的正义。
2003年杭州发生一起“强奸致死案”,嫌疑人二审分别被判死缓和15年徒刑,服刑已近十载。
2013年3月26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张辉、张高平强奸再审案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
张氏叔侄当庭无罪释放,浙江省高院副院长庭审后向二人鞠躬道歉。
这是今年以来浙江纠正的首起冤假错案。
此前杭州萧山一起17年前的劫杀命案也被曝出另有真凶。
然而“5·19”案的逆转,过程极为艰辛曲折。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多次调派外地协助警方办案”的狱侦耳目,因为立功,被法院两次减刑出狱,出狱后中风偏瘫,境况凄惨。
善心招致冤狱接过家人送来的新衣,除去手铐、脚镣,走出国内最大的监狱——浙江省乔司监狱的那一刻,张高平跳着奔向律师朱明勇,高喊“我们清白了”。
第1篇摘要张氏叔侄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起刑事冤错案件。
本文将从案件背景、法律适用、证据分析、程序违法等方面对张氏叔侄案件进行法律分析,旨在揭示案件中的法律问题,为类似案件的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一、案件背景张氏叔侄案件发生于2003年,涉及河南省禹州市张氏叔侄二人。
叔侄二人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逮捕,后经审理,叔侄二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然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程序违法和证据不足的问题。
2010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此案,最终宣告叔侄二人无罪。
二、法律适用1. 刑法适用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叔侄二人被指控犯有故意伤害罪,但经再审法院审理,认为证据不足,无法认定叔侄二人有故意伤害的行为。
2. 刑事诉讼法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起诉、审判应当依法进行,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张氏叔侄案件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存在诸多程序违法问题,如刑讯逼供、违法取证等。
三、证据分析1. 证据不足张氏叔侄案件的主要证据为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等。
然而,在再审过程中,证人证言出现矛盾,被告人供述前后不一致,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2. 证据合法性存疑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证据的合法性存疑。
如部分证人证言系在刑讯逼供的情况下作出,部分鉴定意见未按规定程序进行。
四、程序违法1. 刑讯逼供张氏叔侄案件在侦查阶段,存在刑讯逼供行为。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2. 违法取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证据的取证程序违法。
如部分证人证言未按规定程序收集,部分鉴定意见未按规定程序进行。
五、结论张氏叔侄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刑事冤错案件。
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程序违法和证据不足的问题。
这起案件暴露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如刑讯逼供、违法取证、程序违法等。
为防止类似冤错案件的发生,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司法改革:1. 加强证据收集和审查工作,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张高平案件发生始末第一篇:张高平案件发生始末张高平是叔叔,张辉是侄儿,安徽歙县人。
十年前,张高平刚买了一辆20万元的大货车,带着大哥的大儿子张辉跑货运生意,“我那车是当时周边6个村里最贵的一辆!”张高平虽然有过婚史,但不到40的男人还是“一枝花”,再娶的妻子才24岁,还刚刚怀上4个月的孩子。
张辉也快要娶老婆了。
从天而降的“5·18奸杀案”,成了一颗炸弹,把他们的生活炸得支离破碎。
案件经过:2003年5月18日,安徽人张辉和叔叔张高平驾车送货去上海,17岁的王某搭车去往杭州。
2003年5月19日凌晨1时许,“二张”先将王某送到杭州西站,王某打了朋友电话,朋友要她打的到钱江三桥。
“二张”为了给王某节省的士费,好心把她送到了离钱江三桥更近的艮秋立交桥,然后从钱塘江二桥上沪杭高速开往上海。
“2003年5月19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接到报案,西湖区留下镇留泗路的一个水沟里面发现一具女尸,下身赤裸。
经公安机关侦查,被害人即前天晚上搭车的王某,而当天晚上开货车的搭载过被害人的张辉、张高平被认定是犯罪嫌疑人。
在公安侦查审讯当中,张辉、张高平“交待”说,当晚在货车驾驶座上对王某实施强奸致死,并且在路边抛尸。
根据俩原审被告人有有罪供述和现场勘察的笔录以及尸体检验报告的情况,2003年6月,公安提请杭州市警察员对二张批捕逮捕。
2004年4月21日经杭州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他们被以强奸罪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
二审改判为张辉为死缓,张高平为有期徒刑15年。
在狱中,张高平始终不承认检察机关所指控的罪行,一直坚称自己无罪,他拒绝“改造”,也拒绝减刑。
最终不仅触动了管教干部,也感动了驻监检察官。
这位现在已经退休的老人,每年都给他写申诉材料,在退休前的一个晚上还在写。
同时二人委托的律师坚决认定叔侄俩无罪,时任浙江大学法学院教师并兼任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的阮方民教授和他的同事李华副教授受委托担任张辉的二审辩护律师。
浙江杭州张氏叔侄案案例分析姓名:陆敬阳学号:2011200378指导老师:刘计划2014/1/7在看完张辉、张高平的冤案纪录片以后,我内心百感交集。
有对于叔侄二人蒙冤十年的同情,有他们终获正义的庆幸,但更多的是对于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待遇的愤懑和对于我国刑事侦查司法状况的失望、反思。
(一)冤案成因可以说,酿成这起冤案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集中在办案人员对于程序正当的忽视。
1.证据(1)定案证据不充分本案证据的合理合法性是最大的疑点,也是导致冤案的直接成因。
在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的一审判决书里,共列出了26条证据来证明张氏叔侄有罪。
有5条是关于死者位置、衣着、死因、遗物等的描述,9条是关于死者王冬行程、通讯等情况的证明,还有9条是关于张氏叔侄户籍背景、抓捕情况、指认现场、货车及侦查实验等相关阐述。
剩下的3条中,一个是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刑侦大队证实从未对张氏叔侄进行过刑讯逼供的情况说明。
第二个是同监舍被关押的一个叫袁连芳的人,证明听到过张辉说他奸杀了17岁的女孩王冬的证词。
第三个是张氏叔侄的口供,他们承认实施了奸杀受害人王冬的行为。
本案中,虽然证据数量繁多,但能直接证明叔侄二人有犯罪行为的证据只有二人的口供。
我国旧刑诉法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即便不是依据法律而是普通人的常识,仅仅根据被告人的交代和同监狱被关押人的证词就认定其有罪并判处死刑,都知道这样的做法与草菅人命无异。
但是当时的办案人员,不管是出于政绩考核的考虑,还是出于打击犯罪的积极性,却表现得如此业余,与他们应有的职业素质和精神操守相去甚远。
除了本案以外,我国另外几起有名的冤案也几乎都是以被告人的口供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还都有不同程度的诱供、逼供现象。
虽然法律有明文规定,但警方、检察官和法官似乎都不以为意。
浙江张高平叔侄案“我连她长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把经过讲给警察听他们都不信,在刑警队里审了我几天几夜,用各种方式折磨我,不让吃饭睡觉,拿烟头烫,往身上浇冷水,把我按到地上让我闭上嘴往鼻子里灌矿泉水,往两个鼻孔里插烟,用毛巾蘸肥皂水往我眼睛里弄……”在刑警队里受尽折磨,张高平还是不认罪,七天七夜做了两份无罪记录,之后他又被送进浙江省公安厅看守所。
在看守所里,开始有人软硬兼施逼他认罪。
“看守所里的犯人打我,警察来说态度好、认罪就不会从严。
我说我没犯罪,被牢头打得受不了,他们写好了犯罪过程给我看,让我抄,我不抄,他们又大打出手。
第二天也是找各种理由毒打,到最后我都爬不起来,逼得没办法,只能抄了牢头写好的杀人过程。
”张高平告诉本刊记者,他把牢头写的原稿偷偷藏起来一张,第二天提审时候告诉警方自己是被逼迫的,还把原稿给警察看,可是这并没有改变什么。
回到看守所,他又被牢头毒打惩罚,受到更严苛残酷的对待。
“牢头让我每天晚上抓50个蚊子才能睡觉,我拖着脚镣走来走去,全都是血。
”他说。
尽管证据明显,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地没有逆转,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终审判决中写的是:“本案中的DNA鉴定结论与本案犯罪事实并无关联。
”2004年10月19日,判处张辉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处张高平15年有期徒刑。
听到判决结果,张高平哭得瘫倒在地上。
他对记者说:“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坐牢,判我无期徒刑的时候我都没有哭,我以为我会被无罪释放,可是DNA结果都证明我们不是凶手,还说我们是凶手,还被判刑,心里实在接受不了,太痛苦了。
”张高平说,在监狱里近10年,他从来都只跟大哥张高发一个人联系。
“除夕晚上打电话,他女儿站在我旁边,他都不跟女儿说话。
”张高发告诉本刊记者。
而张高平却说:“我能跟她们说什么呢,说爸对不起你们?可是我没有干坏事,我以前大年三十都在开车想让她们过上好日子,说我没对不起你们,可我没能把她们抚养成人,还搞个罪名到家里,孩子上学都上不进去。
检察官讲述“张高平案”翻案过程张飚:“能够参与解救一个清白的好人,感到很欣慰”本报记者王雪迎《中国青年报》( 2013年04月03日 07 版)帮助张高平、张辉申述的新疆石河子市检察院原检察官张飚(右)、检察官高晨。
本报记者王雪迎摄因逢人便述说冤屈,不服改造,在新疆石河子监狱每月定期召开的狱情分析会上,狱警甚至总结出了“张高平”现象,这引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驻监狱检察官张飚的注意。
2007年夏,张飚奔赴服刑人员短期劳动改造的三个泉沙漠引水工程工地现场,在沙漠腹地与张高平进行了一次长谈。
那时,张飚的想法只是“稳定犯人情绪”,他没料到,了解越深入越发现,这起2003年5月发生于浙江杭州的叔侄俩“强奸致死案”疑点重重。
为了帮助张高平、张辉申诉,张飚所供职的石河子检察院多次向浙江、河南等地检察院、法院系统发函调查取证,促使案件引发关注。
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高平、张辉无罪。
当天得知消息后,62岁的张飚当即泪流满面,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从事检察官工作31年,能够参与解救一个清白的好人,感到很欣慰!”狱中“桀骜不驯”,引检察官关注与其他监狱不同,新疆石河子监狱关押的大多是由司法部直接调派的刑期长、案情较严重的罪犯,且80%作案地点都在外省。
在张飚看来,张高平实在是一个“桀骜不驯”的罪犯。
2005年5月从浙江监狱调派来的服刑人员张高平用近乎偏执的方式维护着自己的清白,言行举止透露着不服管的姿态,令狱警颇为苦恼。
张高平在石河子监狱的编号是5317,可他从未报过。
不仅如此,凡是涉及改造服刑人员的日常事项,如报告词、思想汇报、唱歌等等,他全不理会。
按规定,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减刑,他也毫不动心。
“我是被冤枉的,不是罪犯为啥要减刑?”张高平反问道,“囚服我不得不穿,服刑人员必须参加劳动改造,我也出工,但我是为了锻炼身体,打发时间,而不是改造!”狱警告诉他:“罪犯必须服从改造,我们是在执行高院下达的终审判决。
3月26日,张高平(左)和张辉(右)无罪释放,【原标题】浙江冤狱事件当事人:误判后孕妻离婚孩子没了冤狱十年,第一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十年来,身不自由,思考却没有停止。
近年来的各种冤案从张高平嘴里说出来,像是他自己的故事。
在监狱里,他一直关心各地发生的冤案,多年的研究,让他嘴里偶尔蹦出来的话,富有哲理。
在再审的法庭上,张高平说:“今天你们是法官、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法官、检察官,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你们的子孙很有可能和我一样被冤枉,徘徊在死刑的边缘。
”在宣判当天,家人专门给他和张辉带了两套全新的衣服,洗个澡,去去晦气。
张高平换上新衣服,很合身,他说这是女儿给他买的,但其实自己并不信这个。
拿到无罪判决书那一刻,他没哭,“我咬着嘴唇不哭,我哭了家人更难受”。
本报记者周喜丰实习生刘沪真浙江杭州报道“我咬着嘴唇不哭,我哭了家人更难受”潇湘晨报:终于走出了监狱,是什么心情?张高平: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我相信这一天会来的。
如果没有枪毙掉我,我就去找勾海峰的家属,我知道DNA 可以通过家属鉴定。
虽然我能出来很高兴,但是我还是有顾虑的,我都49岁了,我不知道回去做什么事情,怎么生活,我身体也不行了,一天到晚耳鸣,眼睛老花,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潇湘晨报:拿到无罪判决书,哭了吗?张高平:我咬着嘴唇不哭,我哭了家人更难受。
潇湘晨报:听说你被判刑以后,你的妻子跟你离婚了?张高平:是的,那时她24岁,还怀了4个月身孕。
高院判决书下达以后,她就来监狱(跟我签字)离婚了,孩子也没了。
潇湘晨报:出来后,会跟她联系吗?张高平:我会寄一封无罪判决书给她,见不见无所谓,我不会打扰她。
我理解她的,她那时还年轻,我知道自己这个案子很麻烦。
我寄无罪判决书给她,也让她在外面好做人,免得人家说闲话。
潇湘晨报:如果没有发生这个事,你现在会是什么状况?张高平:我当时在帮一个电缆厂运货,那时候一年的业务就有几十万,不管大货小货都找我一个人,(我被抓以后)厂里的业务给人家做了,现在人家都买了七八辆车了。
现在外面什么情况我都不知道,在监狱里,我只关心法律案件。
“如果他们重视,2005年就可以把我放了”潇湘晨报:你一直不愿意减刑是吧?张高平:我没法减刑。
我一天刑都没减,(因为)我没犯罪。
潇湘晨报:即使有冤情,像你这么硬气的还是很少的。
张高平:我2005年就在电视上看到勾海峰了,我跟警官反映,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反应,反而把我调到新疆的监狱了,把勾海峰枪毙掉了。
我在新疆又向警官反映,一女警官说:“张高平啊,人家都把你办成铁案了。
”我说:“是他们人为把我办成铁案,不是我犯下铁案的。
”他们没人管,但我还是不停喊冤。
2008年,那个灭门惨案的(被告人)马廷新被无罪释放时,我当时就拿去给警官看,对他说:“这个袁连芳跟我们判决书上的袁连芳是一模一样的,能不能让我把这个寄回家去,给我哥哥嫂子看看,是不是同一个人?”他说:“中国这么大,十几亿人口,同名同姓的人多的是。
”我说:“同名同姓的人多的是,但我是亲身经历,没那么巧合,同是牢头狱霸逼人抄(认罪材料)的,我虽没见过袁连芳,袁连芳是威胁张辉那边的,但我开庭时也听张辉说他是牢头狱霸逼着他抄的。
”我都拿了个信封,还贴了5张邮票,可他们还是没有给我寄,但是他们跟驻监检察官张飚说了,张飚很重视。
潇湘晨报:后来呢?张高平:来了三个人询问我,搞了半天,最后说,我不认罪,把我弄到严管队去。
我在严管队还是不认错。
有一天,监狱长对我说要把我单独禁闭3个月,但1个月后,有一天我在训练,监狱长对副监狱长说把我放出来,我心里就觉得张检察官肯定查出点名堂了。
潇湘晨报:你认为你本来2005年就可以出来的?张高平:2005年我就认定是勾海峰了,如果他们重视,那时候就可以把我放了。
我看到勾海峰杀死女大学生吴晶晶的那个案子,杀人地点在江干区下沙,我们带的那个女孩王某当时下车的地方也是江干区,而且作案手法很像,我就怀疑是他。
我叫我哥哥去问问律师,当时说是没有勾海峰的卷宗,公安看不到,就把我调到新疆去了。
潇湘晨报:你不认罪其实要多受很多苦。
张高平:他们打到我受不了了,我认罪,等他们走了,我恢复过来,我就说不是我们干的。
我脑子里(强奸)这个念头都没有,我在石河子监狱里也说了,别说我强奸了,我就是有这个想法,都会认罪。
“要是刑满之后没被平反,我不会回家”潇湘晨报:在监狱里,你要做些什么劳动?张高平:扫地,给干部倒茶、拿凳子。
别人开始修水利,干体力活,很苦的。
要我干,我说我不干,这本身就不是我的义务。
潇湘晨报:你在里面都学了些什么法律?张高平:没学什么。
法律我是不懂的,但我知道我没犯罪。
这强奸杀人的事,小孩都知道是犯罪的。
潇湘晨报: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跟其他冤案有不一样的地方?张高平:我觉得比他们更冤,因为我们是做好事,本来就想放(王某)在杭州外环线就不管她了,我看她是个小女孩,不放心,才送她(到目的地)的。
南京那个扶老太婆的案子(彭宇案)没我们惨呢。
还有广州那个许霆案,一开始判无期,后来又一个云南许霆案。
我在监狱里,我就关心这些。
潇湘晨报:袁连芳作伪证害了你们,但他自己却被减刑了,如果让你做线人,可以为你减刑,你会答应么?张高平:我不会干这种害人的事情,哪怕立即放我回家我也不会。
他们说只要我把犯罪事实写下来,就给我减刑20个月,我都不要。
还让我写认罪悔过书,写因自己的犯罪给社会造成危害,给受害人家属和自己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我不会写的,这样子放我回家我都没脸,我宁可死在监狱里。
潇湘晨报:你身上还能看得见伤痕吗?张高平:这里,这里,这里(胳膊上还有疤)。
我站在那里想睡觉,他们就用烟头烫。
他们还在我鼻子里插烟,往我鼻孔里灌矿泉水,这是最难受的。
还有用毛巾沾上肥皂水往我眼睛里放,也受不了。
潇湘晨报:如果你没有无罪释放,而是坐满15年出来,你如何面对生活?张高平:坐满了之后我不会回家,我跟我大哥说,平反了就回家,如果不平反,就到北京去。
我也不会去说什么杀这个法官,杀那个法官,我也没有这个本事,我把遗书写好,然后去自杀。
如果15年刑满之后,还没平反,我就走这样一条路。
反正我不回家。
“以后还是会开车带人,但会记住出租车车牌号”潇湘晨报:回家后,家里会准备什么?张高平:他们说会准备酒席的。
我说不需要,不要浪费钱。
我在外面开大货车的时候,他们还在家骑着摩托车。
现在,他们七八十万的小车都买起来了。
潇湘晨报:可能还有人不太相信你们是被无罪释放的,回去之后怎么和村子里的人相处?张高平:我这人度量大。
无罪判决书,你还不相信吗?谁都相信公检法,也不相信你自己说自己没罪。
我能理解他们,我不会记恨他们。
这段时间,我在牢里看《做人的心计》,做人要给人家留余地,就等于也给自己留余地。
潇湘晨报:那你以后还会做好事吗?张高平:我会的,我在监狱里的时候,大家都说劳改犯都不是好人,但有时我也会帮忙,反正没事,我就去帮人家把任务完成。
我看到的人确实可怜,确实尽力了,任务还是完不成,我就去帮忙。
如果那些人一天到晚忽悠惯了,我是不会帮忙的。
潇湘晨报:如果你再遇到这种事情(指有人搭便车),你还会这样做吗?张高平:我会。
如果是我开车带人的话,有直接的地方,我会送她坐上出租车,然后把车牌号码记下来。
我以为杭州市晚上跟白天一样的,谁知道大城市还不如我们这个小地方,你看杭州余杭世纪大道上又发现一具女尸(三张扑克牌),哪有这么乱的?潇湘晨报:你憎恨社会吗?张高平:现在给我平反了,就没有了。
我恨的是那些实施逼供、逼我抄(认罪材料)的那些人,我绝不能容忍,如果他们不叫人写好给我抄,我会这样吗?我这十年都吃尽了苦头,流干了眼泪,但是我的心没死。
我始终坚信法律是严肃、公正的。
[新闻动态]浙江高院:尽快做好国家赔偿等善后工作本报讯3月2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在其官网就张氏叔侄案再审情况进行了介绍。
浙江高院称,原判认定张辉、张高平强奸的事实,主要依据两人有罪供述与现场勘查笔录、尸体检验报告反映的情况基本相符来定案。
经再审庭审查明,公安机关审讯张辉、张高平的笔录和录像及相关证据证明,侦查人员在审讯过程中存在对犯罪嫌疑人不在规定的羁押场所关押、审讯的情形;公安机关提供的张辉首次有罪供述的审讯录像不完整;张辉、张高平指认现场的录像镜头切换频繁,指认现场的见证人未起到见证作用;从同监犯获取及印证原审被告人有罪供述等侦查程序和行为不规范、不合法。
因此,本案不能排除公安机关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形,张辉、张高平的有罪供述、指认现场笔录等证据,依法应予排除,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浙江高院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3月26日,在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后,法院即告知他们有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
张辉、张高平申请国家赔偿后,浙江高院将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尽快做好国家赔偿等善后工作。
丢失的十年再也找不回来3月27日,洗脱冤屈的张高平、张辉在家人的簇拥下,返回到安徽歙县老家。
全村老少夹道迎接,张家购买了两万元的鞭炮,从村头放到村尾。
每一段冤狱背后,都会有一段让人感慨万千的人生转折。
张家也不例外。
值得庆幸的是,63岁的张高发等到了儿子和弟弟无罪释放。
事发那年,张高平38岁,家中老五;张辉27岁,张高发的二儿子。
在歙县徽城镇七川村,张高平原本是一个能人,被捕前一年,他带着张辉开着那辆解放牌大货车,来回于歙县与上海。
那辆大货车花费20余万,还没来得及给张家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叔侄被抓,货车停放了很久,几成废铁。
后来,以6万元贱价甩卖。
上访九年,换成一叠叠的申诉材料、一张张的车票。
张高发深深体会到人情冷暖。
在北京,门卫告诉他,“你找不着人,又没钱,就没希望,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牢肯定坐定了”;找律师,有的开价20万,他付不起,一度准备卖掉房子。
十年间,张高发散去十万家财,尽管在他看来,有的是被骗走了,“都要给钱才办事,这个给一点,那个给一点。
”七川村走上了征地开发的路子,而张高发如今要靠征地款来还债。
他家那栋房屋,建于1993年,现在,家庭状况还不如那年,“你能够看得见的家什都是那年置办的。
”张高发说。
而张高平的房屋,则长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
出事后,张高平的母亲每天以泪洗面,一年住两三次院。
一只眼睛哭瞎了,另一只眼睛仅有余光,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
2009年5月3日,母亲去世。
张高发瞒了两年多。
张高平每次打电话回家,都问母亲好不好,家里人含糊应付:好。
后来有一次,张高平打电话,要跟母亲讲话。
张高发不得不说出真相,电话那头,沉默良久。
张高平没有哭。
被抓前,张辉有一个女友。
他们自由恋爱,女友在深圳的服装厂打工,本来,他们准备在2003年年底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