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祥林案等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5.13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案件背景余祥林案件是我国近年来一起备受关注的重大刑事冤假错案。
2005年,湖北省宜城市农民余祥林因涉嫌杀害妻子而被判处死刑,同年被执行死刑。
然而,2007年,其妻子杨某突然出现,证明余祥林并未杀害她,而是被冤枉。
此案震惊全国,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公正、人权保障的广泛关注。
二、案件分析(一)证据不足1. 侦查阶段:在侦查阶段,警方仅凭杨某的陈述,就认定余祥林有罪。
然而,警方并未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余祥林杀害了杨某。
此外,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导致余祥林被迫承认有罪。
2. 审判阶段:在审判阶段,法院仅依据杨某的陈述和部分证人证言,就判处余祥林死刑。
然而,这些证据存在严重瑕疵,不足以认定余祥林有罪。
(二)程序违法1. 侦查阶段: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诱供等违法行为,导致余祥林被迫承认有罪。
2. 审判阶段: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导致被告人无法充分行使自己的辩护权。
(三)法律适用不当1. 侦查阶段:警方在侦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侦查,导致证据存在瑕疵。
2. 审判阶段: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导致判决存在瑕疵。
三、案件启示(一)加强证据审查1. 侦查阶段: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应严格审查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2. 审判阶段: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严格审查证据,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合法性、关联性。
(二)保障人权1. 侦查阶段: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严禁刑讯逼供、诱供等违法行为。
2. 审判阶段: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利,确保被告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辩护权。
(三)提高法律适用水平1. 侦查阶段:警方在侦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侦查,确保侦查活动的合法性。
2. 审判阶段: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理,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四、总结余祥林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刑事冤假错案,它警示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加强证据审查,保障人权,提高法律适用水平。
一、背景案例——“少女嫖娼案”概要麻旦旦案2001年初,陕西泾阳县农家少女麻旦旦无故被当地派出所干警带走。
干警逼迫她承认自己有卖淫行为,并对她进行了威胁、恫吓、猥亵、殴打。
在非法讯问了23个小时后,泾阳县公安局出具了一份《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决定对麻旦旦拘留15天。
在裁决书上这位19岁的少女的“性别”成了“男性”,而处罚的理由竟是“嫖娼”。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麻旦旦去医院做了处女检查,证明自己还是处女。
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迫于压力,咸阳市公安局将麻旦旦带到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再次对其做了一次“处检”。
在医院证明麻旦旦仍是处女后,咸阳市公安局才撤消了泾阳县公安局的错误裁决。
麻旦旦认为自己不仅受到了肉体上的折磨,更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于是一纸诉状将泾阳县公安局和咸阳市公安局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500万元。
法院对此案做出的一审判决,除误工和医疗损失费外,受害者麻旦旦仅获得了74.66元的赔偿金,后二审法院同样驳回了麻旦旦要求的500万元精神伤害赔偿和公安局在媒体上公开道歉等诉讼请求。
为什么麻旦旦的50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会被驳回?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国家侵权赔偿法》的规定中排除了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方式的适用。
二、赵作海案1999年5月,赵楼村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无名尸体,赵作海作为重大嫌疑人被刑拘,之后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11年后,“被害人”因患病无钱医治,回到赵楼村。
这起故意杀人案也启动再审程序。
2010年5月8日,河南省法院召开审委会,认为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是一起明显的错案。
13日上午,河南省高院宣布:给予赵作海国家赔偿及生活困难补助共计65万元。
50万元为国家赔偿金,15万元为生活困难补助费。
其中丝毫没有体现精神赔偿由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文尚未实施,法院最终决定给予赵作海生活困难补助金15万元。
三.呼格案案情介绍:2014年12月30日,内蒙古高院决定支付呼格吉勒图父母李三仁、尚爱云国家赔偿金205万余元,其中的100万元为精神损害赔偿金。
佘祥林案与法治理念 (2)佘祥林案与法治理念 (2)精选3篇(一)佘祥林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佘祥林案发生在1984年,佘祥林是当时重庆市公安局的一位刑警队员,因在一起警察局办公室的火灾中盗窃一份公文被抓。
之后,他被控盗窃国家机密,经过一审、二审、复查等多个阶段的审判,最后被判处死刑,并在同年12月执行枪决。
佘祥林案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案件涉及国家机密,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判处死刑是符合法律的;另一方面,有人质疑案件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认为佘祥林并未涉及重大罪行,判处死刑过重。
从法治理念的角度来看,佘祥林案引发了对中国司法体制和审判公正性的思考。
一方面,案件审判中的程序和证据的合法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对司法机关的公正和权威性提出了质疑。
另一方面,案件判决对于法律的严格执行也反映出中国法治建设的初步成果。
尽管案件引发了争议,但通过案件的审判,中国的刑事司法体制还是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了判决,体现了国家对法律的尊重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佘祥林案也对中国后来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案件的审判过程和结果促使中国加强了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建立起了相对独立、公正、透明的司法审判机制。
同时,案件也加强了对法律教育和人权保护的重视,为今后的司法实践和法治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总的来说,佘祥林案在中国法治建设中起到了推动和警示的作用,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公正性和保护人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同时,案件也提醒我们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平衡法律的严格执行和人权的保护,确保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佘祥林案与法治理念 (2)精选3篇(二)佘祥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也是法治理念在中国社会中的体现。
佘祥林案发生于1998年,当时佘祥林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
他被指控贪污受贿,经过审判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教学案例8:佘祥林获国家赔偿【案例呈现】佘祥林,又名杨玉欧,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人。
1994年1月2日,佘妻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杀害。
同年4月28日,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后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写给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申诉材料中,佘祥林写道:此后残忍地体罚毒打了10天10夜,(我)精神麻木,当时只要能让我休息一下,无论什么要求都会答应。
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
4月1日,入狱已11年之久的佘祥林在法警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迈出了湖北省京山县沙洋监狱的大门。
这是其妻张在玉突然“复活”后的第四天,蒙受“杀妻凶犯”之冤达11年之久的佘祥林也重获人身自由。
被准许取保候审的佘祥林要想最终恢复清白的身份,仍待法院一纸重审判决的宣告。
是司法让佘祥林无辜蒙冤,也应该是司法而且必须由法院为他洗刷冤屈。
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
2005年9月2日佘祥林领取近70万元国家赔偿。
【案例点评】在佘祥林案中,我们看到了“疑罪不敢从无”和“法官不愿悔判”等潜规则的存在,理念的冲突是如此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然而严格依据法律程序,佘祥林仍有不少可免于牢狱之灾的机会,却都被一一错过。
其一,是否严格执行了立案管辖,其二,是否严格遵循了证据规则。
其三,是否严格遵循了判决公开。
佘祥林的悲剧提醒我们,司法程序的细节,对于被告人的命运至关重要,要想避免佘祥林悲剧重演,我们首要解决的,就是对立法具体而微的诉讼程序的坚守。
【教学建议】本案例适合用于第二节第二目“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的“法律至上”“正当程序”部分的教学。
本案例也可用于第六章第四节第三目“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中“公正司法”部分教学的借鉴性案例。
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年4月11日上午11时,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派出所接到报案称,在吕冲村附近一堰塘里发现一具女尸浮在水面上,报案的为该村九组组长罗东官和村民程爱平,女尸是程爱平送孩子上学返家的路上发现的。
保存在京山县法院的佘祥林故意杀人案卷宗记载,当天下午2时45分,雁门口镇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
此前,1994年1月20日晚上,佘祥林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张在玉失踪,张在玉的表姐在1月22日报案,但一直未能找到。
1994年4月11日晚上,当时在马店派出所当治安巡逻员的他被带至一家宾馆。
在这家宾馆里,时任京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卢定成告诉佘祥林,‚你的妻子已经找到,是属他杀,你要接受我们的审查。
‛佘祥林的哥哥佘锁林介绍,当时他们并未看到尸体,在问派出所凭什么认定时,警察的回答是,这个不由你说了算,政府肯定没错。
在辨认无名女尸是否为张在玉的过程中,佘祥林及其哥哥并未见到尸体。
当日张在玉的哥哥张在生被警方叫去认尸,看到死者面貌已浮肿难辨,并看到死者身高、胖瘦、头发扎法和妹妹很像,认为死者是张在玉。
张在生曾提及,当时他们提出进一步确认尸体,当地警方以没有办案经费为由让张家出两万元做亲子鉴定,‚不出钱,我们也就相信了。
‛根据案卷记载,下午5时,京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指导员任朝斌、刑警毕超以及技术员李甫泽等赶赴现场。
与此同时,佘祥林已经被警方确定为嫌疑人,当晚即将其带至一宾馆进行审查。
文件记载,当时京山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对佘祥林突审,时任京山县公安局副局长的韩友华任专案组组长,刑警大队大队长卢定成为副组长,成员包括任朝斌、何泽亮、毕超、曾忠、唐开斯、吴中华、李义忠、潘余均等人。
11天后,由京山县公安局法医出具的鉴定书显示,死者系佘祥林妻子张在玉,1993年1月20日晚上从家出走,系被钝器击伤后沉入水中溺水窒息而亡,并从腹内提取有硅藻之类。
4月22日,佘祥林被刑事拘留,4月28日,被逮捕。
从佘祥林案的卷宗中可以看到,1994年4月11日至4月22日,11天的审讯之中,佘祥林供出了四种作案方式。
佘祥林简介1966年3月7日-,中国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人,原是当地派出所治安巡逻员,1998年因涉嫌杀害妻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事后女儿辍学、其母病故、亲友为他上访时曾被扣押,但2005年3月其“亡妻”突然出现,他被无罪释放。
他披露当时认罪因被殴打了10日10夜,事件哄动全国。
大事记1994年4月11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发现一具无名女尸。
认定死者是佘祥林失踪的妻子。
1994年4月,以涉嫌故意杀害妻子为由,公安将佘拘留,并批准逮捕。
1994年10月13日,湖北省原荆州地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佘祥林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5年1月10日,佘祥林上诉至湖北省高级法院,后来被撤销一审判决,将该案发回重审。
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98年9月22日,湖北省荆门市中级法院驳回佘祥林上诉,维持原判,佘祥林随后在湖北沙洋监狱服刑。
2005年3月28日,佘祥林“死亡”11年的妻子突然出现。
2005年4月1日,佘祥林出狱。
2005年4月13日,京山县法院宣判佘祥林无罪。
2005年10月底,因“杀妻”罪名蒙冤下狱11年的佘祥林及其家人,向国家提出1000万的赔偿,最终累计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
佘祥林案的启示湖北京山青年佘祥林1994年10月被法院认定杀害其妻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通过佘祥林的上诉和其家人的上访奔波,后经省高院二审,改判为15年有期徒刑。
2005年3月28日,其妻张在玉突然出现,佘祥林杀妻一案不攻自破,已在狱中呆了近11个年头的佘祥林被释放回家。
这一消息经媒体披露,引起舆论大哗,人们纷纷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佘祥林家破人亡,冤屈入狱?从媒体披露的消息看,事件发生的原因十分简单:佘祥林妻子张在玉突然失踪了,而同时,佘祥林所在的村子又发现一具无名女尸,警方在调查中认定此女尸便是张在玉,而疑凶便是佘祥林。
第1篇一、案件背景余祥林案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冤假错案,发生在1999年湖北省武汉市。
案件主角余祥林因涉嫌杀害妻子而被判处死刑,后经多方调查证实其无罪,于2005年被改判无罪释放。
余祥林案件引发了社会对司法公正、人权保障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对我国的司法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案件基本情况1. 余祥林的基本情况余祥林,男,湖北省武汉市人,原系武汉市江夏区人。
1999年,余祥林因涉嫌杀害妻子被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后经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维持原判。
2005年,余祥林被改判无罪,并获国家赔偿。
2. 案件经过1999年,余祥林的妻子汪秀梅离奇死亡。
经调查,警方认为余祥林有重大作案嫌疑。
在侦查过程中,余祥林被迫承认杀害妻子。
随后,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余祥林死刑。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维持原判。
在死刑执行前,余祥林坚称自己无罪。
2004年,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复查,发现案件存在重大疑点。
经调查,汪秀梅并非被余祥林杀害,而是因溺水死亡。
余祥林遂被改判无罪。
三、案件法律分析1. 证据不足余祥林案件暴露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证据不足的问题。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警方仅凭余祥林的供述和部分间接证据,就认定其有罪。
然而,在案件复查过程中,发现汪秀梅死亡原因并非余祥林所为,证明其供述的真实性存疑。
这说明在侦查阶段,警方未能充分收集和审查证据,导致余祥林被错误定罪。
2. 侦查程序违法余祥林案件暴露出我国侦查程序存在违法现象。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对余祥林进行了刑讯逼供,导致其被迫承认杀人罪行。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余祥林的人权,违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程序的规定。
3. 审判程序存在瑕疵余祥林案件暴露出我国审判程序存在瑕疵。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未充分考虑被告人的辩解和辩护人的意见,仅凭部分间接证据就认定余祥林有罪。
这种做法违背了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裁判原则的规定。
4. 司法不独立余祥林案件暴露出我国司法不独立的问题。
佘祥林案佘祥林,又名杨玉欧,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人。
1994年1月2日,佘妻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失踪,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杀害。
同年4月28日,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后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后因行政区划变更,佘祥林一案移送京山县公安局,经京山县人民法院和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
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
2005年9月2日佘祥林领取70余万元国家赔偿。
1真相大白佘祥林2005年3月28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居民张在玉她突然回家了!她的归家,让当地人目瞪口呆——这表明其丈夫佘祥林杀妻案被判刑15年是错案。
据介绍,张在玉2005年42岁。
1994年1月20日,张在玉因和丈夫佘祥林吵架而失踪。
同年4月,该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的亲属辨认后,被认定是张在玉,经有关部门检测,女尸的年龄、体征、死亡日期与张在玉吻合。
因此佘祥林被公安机关当作重点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刑15年。
据张在玉说,她吵架后离家出走,一路乞讨到了山东,并与山东一男子“结婚”,育有一子。
2005年3月31日,与张在玉一起回娘家的就有她的现任“丈夫”和儿子。
[1]得知张在玉归家后,京山县公安局、京山县人民法院立即调查核实,确认张在玉当年系离家出走,当年在该镇吕冲村发现的女尸不是她。
荆门市委对该案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立即依法纠错。
2005年3月29日晚上,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撤销当年京山县人民法院及该法院作出的两审判决,将该案发回京山县人民法院重审,京山县人民法院决定:对尚在沙洋监狱服刑的佘祥林变更强制措施。
京山县人民法院将依程序重审该案,京山县公安局决定就当年发现的无名女尸重新展开侦查。
2005年4月13日上午9时,湖北省京山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佘祥林故意杀人案,10时30分,审判长宣布佘祥林杀人罪不成立,无罪释放。
著名法学家何家弘探讨佘祥林与辛普生案件1994年是个不平凡的年度,在世界范围有三起重大案件发生。
第一起是佘祥林涉嫌杀妻案。
这个案件中究竟有那些证据存在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是佘祥林与他妻子的关系紧张:据传闻佘祥林与某个青年女子有暧昧关系;在当地发现一起女尸;张在玉的母亲就先入为主,认为那具那女尸就是她的女儿。
先入为主对办案有极大的危害性。
此案定案的根据就是佘祥林的口供,佘祥林作了先后有四种不同的口供,公安机关根据其中的一种口供认定了案件。
佘祥林案件因为其妻十一年后生还,他的冤案才得以平反。
但该起错案至今还给我们留下一个问号:当初发现的那具女尸究竟是谁?她是如何死的?对此,至今还没有一个答案。
第二起冤案是陈国清等人涉嫌杀害出租车司机案。
此案发生在1994年夏天,一名出租车司机被杀死,出租车被抛弃在承德的郊区。
公安机关经侦查,在94年11月时把目标锁定陈国清等四人身上。
然后到陈国清家里搜查,获得一把刀,但现场记录比较粗糙:上面记载是"收到一把带销的刀",到了审讯阶段搜查笔录上的记载就变成"一把匕首"。
物证是刑事诉讼中一种重要证据,对物证的保管很重要,对物证的使用必须做到同一性。
你如何证明所提取的刀就被告人家里提取的刀?刀上的血迹有什么价值?对每一个证据的价值必须认真分析。
血型相同仅是种属认定,还不能作同一认定。
陈国清案件的鉴定书中还存在一处令人难以理解之处:鉴定结论书上记载的时间是9月份,但鉴定书记载提取刀的时间是在10月份某一天。
刀是10月份提取的,但鉴定是9月份做的,你刀还没有提取,如何进行鉴定?在陈国清案件中,对烟头鉴定同样存在问题。
案件发生时间是9月份的某一天,而对样本的提取却是11月份。
比对必须有样本,犯罪嫌疑人是11月份才找到的,公安机关如何在9月份就做出鉴定结论。
然而,公安机关对此解释是,我们把鉴定的时间写错。
收集证据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从陈国清案件中,至少反映工作人员的态度是不认真的、不负责的。
丈夫“杀妻”两度被判死刑 11年后妻子“复活”核心提示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何场村人,系京山县公安局马店派出所原治安巡逻队员,因涉嫌杀死妻子而被刑事拘留。
曾两次被宣告“死刑”,后因证据不足逃过鬼门关。
后被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但在3月28日,被佘祥林“杀害”达11年之久的妻子张在玉突然现身……已“死”了11年的张在玉突然复活”了。
前日她对记者说,对丈夫的遭遇表示十分愧疚。
女子“被杀”11年突然回乡3月28日中午,佘祥林的哥哥佘锁林接到好几个电话,都说张在玉回来了。
为了核实消息,他拨通了张在玉哥哥的电话,当真真切切地得到证实时,佘锁林立刻想到了还在狱中的弟弟,于是,他马上报了警。
当佘锁林夫妇出现在张在玉面前时,张在玉马上喊了江银喜一声“大嫂子”。
江银喜百感交集。
这个时候的佘祥林,从关押到判刑,已经在狱中度过了11年。
丈夫因“杀妻”被判15年据佘锁林介绍,1994年初,弟媳张在玉突然失踪。
双方家人四处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
张家开始怀疑是被佘祥林杀了,因为张在玉患有精神病。
当时,有关佘祥林与某女青年有暧昧关系的传言正闹得沸沸扬扬数月后,一村民在离村不远的窑凹堰边发现一具身体已腐烂得面目全非的女尸。
经过辨认尸体后,张家人一口咬定死者就是张在玉。
这样,佘祥林就成了第一杀人疑犯,不久即被京山县公安机关抓捕。
这一年,佘祥林28岁,张在玉31岁,他们的女儿才6岁。
佘家人始终没有看到死者的真容,他们问派出所凭什么认定时,警察的回答是:这个不由你说了算,政府肯定没有错。
当年,佘祥林被判处死刑,行刑期定在10月1日。
后来,因为证据不足,终于逃过鬼门关。
1995年,佘祥林先被判死刑,后来又因证据不足免死。
1998年6月15日,被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母亲、哥哥申冤也被抓今年64岁的佘父佘树生告诉记者,自从1994年4月儿子蒙冤入狱后,大儿子佘锁林因为弟弟冤案上访,于1995年5月4日被拘留41天。
佘祥林案
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人。
1994年1月2日,佘妻张在玉失踪,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杀害。
同年4月28日,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后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后因行政区划变更,佘祥林一案移送京山县公安局,经京山县人民法院和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
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
2005年9月2日佘祥林领取70余万元国家赔偿。
赵作海案
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有关方面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2010年 5月9日上午,河南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赵作海案件的再审情况,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
河南省高院于2010年5月8日作出再审判决: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
立即派人赶赴监狱,释放赵作海,并安排好其出狱后的生活。
2010年5月17日上午,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并表示对赔偿满意,要开始新生活。
浙江张辉,张高平叔侄奸杀冤案
王某搭车
18号晚上9点左右,他和侄子张辉驾驶皖J-11260解放牌货车去上海。
17岁的王某经别人介绍搭他们的顺风车去杭州。
王某本来是到杭州西站,她姐夫来接她,我们一般到上海,都走绕城高速。
就是一个小女孩,我不放心,我就叫我侄子把她送到杭州西站,结果到了杭州西站没人来接,对方又叫她自己再打的到前家三桥一个某某地方,再与他联系,到那个立交桥让她下车了,我们就到上海去了。
[1]
突然被抓
这之后,张高平和张辉驾驶货车进入了沪杭高速,前往上海。
但几天后,二人却突然被警方抓捕。
原来,2003年5月19号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接到报案,在杭州市西湖区一水沟里发现一具女尸,而这名女尸正是5月18号搭乘他们便车的女子王某。
公安机关初步认定是当晚开车搭载被害人的张辉和张高平所为。
酿成冤案
后在公安侦查审讯中,张高平与张辉交代,当晚在货车驾驶座上对王某实施强奸致其死亡,并在路边抛尸。
2004年4月21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张辉死刑,张高平无期徒刑。
半年后,2004年10月19日,浙江省高院终审改判张辉死缓、张高平有期徒刑15年。
此后,狱中的张高平、张辉均坚称自己无罪。
张高平称,杭州另一起杀人强奸案中的凶手勾海峰系此案嫌疑人。
而张辉称,曾在狱中遭遇牢头狱霸袁连芳的暴力取证。
但是,这些判决,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有的是二人的供述。
不过,张高平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交待”了,但是,在服刑期间,即便是有减刑的机会,他也坚持不认罪、不减刑,坚持自己是清白的。
张高平认为这么多年的经历,熬了10年都没有说过自己犯罪,说过一次给我减刑都不要,要我写个犯罪事实出来,不要说给我减刑,你把我放出去我也没法写。
既然坚称无罪,那么当初张氏叔侄为什么还要做出有罪的供述的。
张高平说,这些供述并不真实,因为在被羁押期间,他遭到了公安部门特别方式的询问。
复审无罪
在监狱中,张高平发现了自己案件的若干疑点,经过他本人及家属的申诉,2012年2月2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立案复查。
2013年3月26日的公开宣判认为,有新的证据证明,本案不能排除系他人作案的可能。
最终,认定原判定罪、适用法律错误,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
至此,此案两名被告因发生在杭州的一起“强奸致死案”被错误羁押已近10年。
真正凶手
杭州市公安局将“5·19”案被害人浙江女大学生王晶晶指甲内提取的DNA材料与警方的数据库比对,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结果:该DNA分型与2005年即被执行死刑的罪犯勾海峰高度吻合。
10年后竟发现,可能的真凶已于2005年被枪决,叫勾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