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睡眠认知行为误区

有关睡眠认知行为误区

有关睡眠认知行为误区
有关睡眠认知行为误区

常见的睡眠认知行为误区

有的患者虽然因为失眠来就诊,但经过医生的询问,发现他们对睡眠的认知是有误区的。

常见的误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忍受失眠,讳疾忌医

很多人听说治疗失眠的药很可怕,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对大脑有损害,宁可忍着也不去看医生。长此以往,患者的体力、精力和情绪的稳定都会下降。原本只是简单的失眠症,但慢慢的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

2、日思夜想,把睡觉当任务

睡眠像吃饭喝水一样,本来是常人一个简单的习惯,但是失眠的病人会把睡眠当成一个任务。从早上就会想,今天晚上几点睡,用什么样的睡姿,睡前吃什么药,一整天都会被睡眠问题所困扰,不停地去思考。可以想象,当他的意识被这种不良思想占据的时候,睡眠质量更不会好。最可怕的不是失眠而是怕失眠,如果一个人特别害怕失眠,他一定有失眠问题。

3、呼噜响,睡得香

打呼噜是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患者还不太注意的问题。有人说自己有失眠问题,但家属发现他晚上呼噜很响、睡得很香。这种现象不是很奇怪吗?

实际上对于这些打呼噜的人来讲,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奇怪。呼噜比较响是由于病人气道比较肥厚,如比较肥胖、脖子比较短粗的患者,在医学上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大脑会缺氧。如果一个人晚上长期处在这种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大脑频繁缺氧,患者会觉得自己根本没睡着,或者是在做梦,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他都知道,长期处在大脑缺氧睡眠障碍的情况下,脑细胞也会受损伤。

对于这类失眠患者,建议同时去呼吸科就诊,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因为单纯的安眠药会加重他的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症会更加严重。

4、玩电脑玩手机,困了再睡

准备睡觉时,大脑皮层应该慢慢安静下来。看电脑玩手机,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会使人的大脑皮层部分兴奋起来,这与进入睡眠的状态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不敢用药,觉得药物都有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安眠药具有依赖性,吃了就停不下来,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现在医药发展很快,很多药物对身体没有依赖性,可以很安全地使用。不能否认,如果没有合理的使用可能会造成依赖,但如果病人定期来看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合理、适量的用药,是不会成瘾的,更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6、随意用药,只要睡着就行

有的患者,随便吃药,看不同的医生,去不同的医院就诊,把不同的药物叠加起来使用,目的是只要能睡着就行,这种方法是万万不可取的。随意用药比不用药的问题还可怕。很多安定类的药物从药理机制上来讲是非常接近的,合理使用一种药物的时候是在使用剂量的区间内,但合并使用相当于超量使用,会给肝脏、肾脏造成负担,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大脑记忆力。

7、不找原因,只求方法

有人失眠了不找原因,只求方法。失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人因为环境的原因,有人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有人因为抑郁症、焦虑症引起失眠。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医生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首先要找原因才能去求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