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高二化学下《醇酚》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95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最简单的酚---苯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苯酚是芳香烃的重要羟基衍生物,本节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让学生认识到多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与制约。
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边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
对有机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几种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希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要求1、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并了解其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3)通过与苯甲醇的对比,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3)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1)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工业含酚物质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珍视生存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观。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苯酚的结构、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以及与醇性质比较的差异。
五、课前准备1. 试剂:苯酚晶体、苯酚稀溶液、浓溴水、氯化铁溶液等。
2. 用品:试管、玻璃棒、角匙、胶头滴管等。
六、教学设计师生双边活动细目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引入展示老师让学生展示苯酚和苯甲醇的结构简式学生表演的形式展示苯酚和苯甲醇的结构简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教室设问酚是又一类烃的衍生物,什么叫酚?【阅读教材并归纳】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构成的化合物叫酚。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完成3-1醇酚的教学习题讲评第一课时:醇;第二课时:醇习题讲解第三课时:酚第四课时:酚习题讲解2、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典型代表物,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方案Ⅰ】复习再现,探究、接受、迁移学习复习再现(情景创设):复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深入认识羟基官能团。
探究学习: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讨论乙醇和水结构的相似点,进而根据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推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规律。
然后开展讨论,对比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反应,讨论小结实验现象。
接受学习: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规律;讲解乙醇的取代反应规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
迁移学习:根据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规律,推测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应规律,推测2?丙醇可能的反应产物;根据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
小结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变化的基团和不变的基团,归纳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规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变化的是—CH2OH→ —CHO,不变的是CH3—,规律小结:醇→醛,即R—CH2OH→R—CHO。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1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醇的结构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学会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
二、预习内容一、乙醇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官能团的电子式二、乙醇的物理性质三、乙醇的化学性质⑴与活泼金属反应观察乙醇与钠的反应和水与钠的反应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⑵消去反应实验室制备乙烯气体应注意的问题?⑶取代反应⑷氧化反应①燃烧②催化氧化③能被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所氧化【自学指导四】w.w.w.k.s.5.u.c.o.m四、醇类1. 定义2.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3. 物理性质:⑴醇的沸点远远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
原因⑵溶解性⑶醇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随羟基数目的增多而原因化学性质:类比乙醇,以1-丙醇为例完成方程式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醇的物理性质2.认识醇的结构特点3.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学习重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二、学习过程问题1:阅读课本乙写出乙醇的三式并指出其官能团: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官能团的电子式问题2:乙醇的物理性质有哪些?问题3:如何从乙醇的结构推测其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一:与钠的反应<1)学生完成实验观察乙醇与钠的反应和水与钠的反应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学生分组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问题实验室制备乙烯气体应注意的问题?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何种杂质气体,如何除去?⑵消去反应问题探究:乙醇如何发生取代反应?⑶取代反应问题探究:乙醇的氧化有几种类型?⑷氧化反应①燃烧②催化氧化③能被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所氧化【自学指导四】w.w.w.k.s.5.u.c.o.m四、醇类1. 定义2.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3. 物理性质:⑴醇的沸点远远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
原因⑵溶解性⑶醇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随羟基数目的增多而原因化学性质:类比乙醇,以1-丙醇为例完成方程式当堂检测1.乙醇的熔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熔沸点高的主要原因是< )A.乙醇的分子量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量大B.乙醇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C.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结合没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的程度大D.乙醇是液体,而乙烷是气体2.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醇可能是<)A.甲醇 B.乙醇 C.乙二醇 D.丙三醇3.下列醇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p0emS8XFeLA.CH3OH B. CH3CH2OH C.D.4.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3,则A、B、C三种醇的羟基数之比为 < )p0emS8XFeLA.3:2:1 B.3:1:2 C.2:1:3 D.2:6:3课后练习与提高1.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p0emS8XFeLA.2—甲基—1—丁醇 B.2,2—二甲基—1—丁醇C.2—甲基—2—丁醇 D.2,3—二甲基—2—丁醇2..催化氧化产物是的醇是< )3.今有组成为CH4O和C3H8O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脱水反应,可能生成的有机物的种数为< )p0emS8XFeL A.3种B.4种C.7种D.8种4.可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p0emS8XFeLA.无水硫酸铜 B.生石灰 C.金属钠 D.胆矾5.在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蒸馏水B.无水酒精C.苯D.75%的酒精6.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硝酸B.稀盐酸C.Ca(OH>2溶液D.乙醇7.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只有①③④8.下列物质的名称中,正确的是< )A.1,1-二甲基-3-丙醇B.2-甲基-4-丁醇C.3-甲基-1-丁醇D.3,3-二甲基-1-丙醇9.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各反应的断键方式可概括如下:⑴消去反应:;⑵与金属反应:;p0emS8XFeL⑶催化氧化:;⑷分子间脱水:;p0emS8XFeL⑸与HX反应:。
醇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表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环节
OH直接与苯环相连的: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
什么相对分子质量相接进的醇与烷烃比较,醇的沸点会高于烷烃呢?这是氢键产生的影响。
点评:
1、本设计是一节中规中矩的边讲边实验的新授课教学,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2、设计中也符合由结构到性质这一化学研究方法。
3、教师在设计中也把醇和酚的结构不同提到这来作了一个教学内容整合。
4、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比较复杂,不建议把醇和酚的结构比较放在这进行。
本设
计应从醇和烷烃的不同对比引出醇的官能团。
然后围绕—OH这一官能团,以断键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实验、分析、归纳总结。
最后由乙醇再推广到其它醇类的性质及醇的分类等。
高二化学下《醇酚》第一课时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欢迎大家来到化学课堂展示酒精灯。
(讲:这是我们做实验用的酒精灯,里面盛装的液体燃料是……酒精,又叫……乙醇。
)(2)展示护肤品。
(讲:在这寒冷的冬季,我们都需要一些护肤品来滋润肌肤。
我们一起来看这款护肤品的成分说明,有丙二醇,还有甘油,又叫丙三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醇。
)[投影]cH3cH2oH乙醇[板书]醇酚一、醇、定义:[投影](我们把这些)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讲述]下面这两种物质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这类有机物称为酚。
我们用—R表示链烃基,连接上—oH就可以表示醇类。
其中,羟基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所以,我们把羟基叫做醇的……官能团。
我们选择乙醇作醇类的代表物。
[板书]2、通式:R—oH官能团:—oH3、代表物:乙醇:cH3cH2—oH结构式:或c2H5—oH[过渡]下面我们以乙醇为例进一步来学习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4、化学性质:[讲述]我们在必修2中学过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投影]2c2H5o—H+2Na→2c2H5oNa+H2↑乙醇钠[迁移]我们将乙基(—c2H5)换成链烃基(—R),就可以得到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和氢气。
[投影]Ro—H+Na→[练习]cH3cH2cH2oH+ca→[讲述]除金属钠外,还有很多活泼金属,如钾、钙、镁等都能与醇发生类似的反应。
[板书](1)醇与活泼金属反应:[投影]展示驾驶员接受交警酒精检查的图片[讲述]这个画面,我们都很熟悉,在生活中交警可以用k2cr2o7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驶,从而维持交通秩序,保障生命安全。
那么k2cr2o7遇到乙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现场演习一次。
每个小组中两位同学扮演交警,两位同学扮演驾驶员,其他同学扮演观众。
[学生分组实验1]步骤:1、请两位交警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约1mL 酸性k2cr2o7溶液,用作检测仪;2、请两位驾驶员分别用A、B两支喷瓶向两只试管中各喷6次液体,模仿呼气;3、振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将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
《醇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德卧中学韦玉榜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研究的是醇类的性质,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过乙醇的性质,选修5中学过官能团的分类,醇类是继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学习后的另一类有机物。
醇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醇类的代表物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学生非常熟悉,由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学生更容易接受。
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
本节课既与前面有机物间存在相互的转化关系,也是学生掌握“类别”概念的关键,同时为以后有机合成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课进一步训练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学会研究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有机化学中的乙醇,对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农村乡镇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选修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有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物感知、分子模型、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理解醇反应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能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提高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的过程中,形成物质性质的多样性跟物质结构相关的辩证认识,反应条件影响反应过程的辩证认识,从而产生积极探索有机化合物的可持续动力。
《醇酚》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醇酚》是新教材选修五第三章的内容,从本节开始研究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同时乙醇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推出醇类的化学性质的通性,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醇的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二、说学生: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及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酒有比较深的印象,其中酒精能燃烧,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除了燃烧还能发生什么反应,学生并不都了解,而且学生对于烃的衍生物认识较为肤浅,对于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还不了解。
三、说教法1.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钠的反应3.通过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由乙醇推导出其他醇类的化学性质的通性.四、教学手段与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乙醇的结构模型、演示实验等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会学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根据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精讲点拨,巩固练习,小结深化,作业布置。
1、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调动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引入新课时我引导学生由优美的诗句进入酒的世界,目的是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成特点“-OH”的存在,引出醇类概念、分类、通式,从而介绍典型代表物——乙醇。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3章第1节《醇酚》(第1课时)word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醇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差不多思想方法,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要注意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明白得,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差不多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差不多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咨询题的能力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同时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有关的规律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3、利用假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咨询题的一样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中差不多对醇的知识差不多有所了解,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把握大部分知识点本节的重点要放在醇的消去反应上。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醇的消去反应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咨询→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1.学生的学习预备:完成预习学案的填写,初步把握消去反应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预备:实验仪器的预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入]据我国《周礼》记载,早在周朝就有酿酒和制醋作坊,可见人类制造和使用有机物有很长的历史。
从结构上看,酒、醋、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物,可以看作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含有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而衍生成的,它们被称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讲述]烃的含氧衍生物种类很多,可分为醇、酚、醛、羧酸和酯等。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由所含官能团决定。
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而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请同学们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的有机物CH3——CH2——OH 学生书写探究醇与酚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点投影交流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讨论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点的物质分为哪几类?第一类—OH直接与烃基相连的:第二类—OH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论或作出什解释?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
同学们不妨试试。
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曲线图;讨论、交流;教师讲解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为什么相对分子质量相接进的醇与烷烃比较,醇的沸点会高于烷烃呢?这是因为氢键产生的影响。
学生结论:同一类有机物如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的。
而在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醇中,所含羟基数起多,沸点越高。
掌握氢键的概念。
思考、交流教师讲解2、醇的命名学生阅读P48【资料卡片】总结醇的系统命名法法则并应用进一步巩固系统命名法投影3、醇的物理性质1)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总结思考与交流教材P49“思考与交流:运用必修2中所学学以致用,CH3CH2OH →︒浓硫酸C170CH2=CH2↑+H2O断、成键的位置和特点。
《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表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教学重点:醇类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醇各类反应的断键位点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通过生活中的醇类引入学生回答体会醇类在生活中应用分析、讨论醇的分类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思维。
投影、讲述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思考与交流一、醇1、醇的分类一元醇CH3OH 、CH3CH2OH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1OH二元醇学生听、看、思考使学生了解醇的分类CH 2 OH CH 2OH 乙二醇 多元醇CH 2 OH CHOH CH 2 OH 丙三醇思考与交流 2、醇的物理性质1) 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总结投影 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为什么相对分子质量相接进的醇与烷烃比较,醇的沸点会高于烷烃呢?这是因为氢键产生的影响。
学生结论:同一类有机物如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的。
而在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醇中,所含羟基数起多,沸点越高。
掌握氢键的概念。
讲解、提问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学生回顾、书写相应化学方程式复习、巩固设问 通过反应我们可以发现乙醇的性质主要是由其官能团羟基(—OH )体现出来的。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醇酚》苯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事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效果,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安排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因此,将本节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苯酚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③理解并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②通过实验活动的参与、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②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苯酚和乙醇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是实验探究式的教学;同时运用了实物模型观察,多媒体视频,flash动画模拟,图片等的教学手段,以及讨论、对比、猜想、实验、归纳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实验药品:苯酚晶体、苯酚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浓溴水、氯化铁溶液。
实验仪器:药匙、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教学模具等。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多媒体展示】观看央视播出的毒奶瓶事件视频【引入】毒奶瓶事件中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成份是双酚A,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提问】双酚A 属于哪类物质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什么是酚呢?在化学上,我们把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二节醇酚第1课时醇◆教学目标1.能说出醇的结构特点并进行分类,列举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等常见醇的应用。
2.能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解释醇类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递变规律。
3.能从化学键和反应规律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证实乙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以乙醚为例,描述醚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醇和酚的结构差异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你知道下列生活用品中都含有哪类相同物质吗?是的,都含有醇类物质。
请观察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差别?苯甲醇上述化合物均可看作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衍生出的含羟基的化合物。
其中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课堂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醇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参考答案:A、B、D【新知讲解】一、醇1.定义: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2.官能团:羟基(—OH)4.醇的命名①选主链:含有尽可能多的羟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②编号: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③其它同烯烃4-甲基-2-戊醇2,3-二甲基-3-己醇2-甲基-2-乙基-1,3-丁二醇5.物理性质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甲醇、乙醇和丙醇均可与水任意比互溶),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思考与讨论】21.上表列举了几种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
请仔细阅读并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低级醇与水任意比互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表3-3中的数据可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的沸点。
这是由于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分子间氢键。
甲醇、乙醇和丙醇均可与水互溶,这也是因为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高中化学教案醇酚教学目标:1. 了解醇酚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醇酚的性质和常见反应;3. 理解醇酚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醇酚的定义和分类;2. 醇酚的性质和常见反应;3. 醇酚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 醇酚的应用和重要性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道具和化学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醇酚化合物和产品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醇酚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1. 定义:醇和酚是一类含有氢氧基(-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共同点;2. 分类:根据-OH官能团的位置和数量,醇酚可以分为伯醇、仲醇、叔醇和单酚、二酚等不同种类。
三、介绍醇酚的性质和常见反应(20分钟)1. 醇酚的性质:醇酚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亲核试剂,具有亲水性和亲电性;2. 常见反应:包括醇酸酸碱反应、醇酚脱水反应、醇酸酯化反应等。
四、探讨醇酚的应用和重要性(15分钟)1. 应用:醇酚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如生产消毒剂、溶剂、防腐剂等;2. 重要性:醇酚是有机化合物中的常见官能团,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实验操作演示(10分钟)进行简单的醇酚性质或反应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醇酚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堂练习与讨论(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醇酚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多加探索和应用。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反馈;2.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醇酚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相关主题的研究和探讨。
高二化学下《醇酚》第一课时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欢迎大家来到化学课堂!
[引入](1)展示酒精灯。
(讲:这是我们做实验用的酒精灯,里面盛装的液体燃料是……酒精,又叫……乙醇。
)(2)展示护肤品。
(讲:在这寒冷的冬季,我们都需要一些护肤品来滋润肌肤。
我们一起来看这款护肤品的成分说明,有丙二醇,还有甘油,又叫丙三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醇。
)
[投影]cH3cH2oH
乙醇
[板书]
醇酚
一、醇
、定义:
[投影](我们把这些)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讲述]下面这两种物质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这类有机物称为酚。
我们用—R表示链烃基,连接上—oH就可以表示醇类。
其中,羟基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所以,我们把羟基叫
做醇的……官能团。
我们选择乙醇作醇类的代表物。
[板书]2、通式:R—oH
官能团:—oH
3、代表物:乙醇:cH3cH2—oH
结构式:
或c2H5—oH
[过渡]下面我们以乙醇为例进一步来学习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4、化学性质:
[讲述]我们在必修2中学过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投影]
2c2H5o—H+2Na→2c2H5oNa+H2↑
乙醇钠
[迁移]我们将乙基(—c2H5)换成链烃基(—R),就可以得到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和氢气。
[投影]
Ro—H+
Na→
[练习]
cH3cH2cH2oH+
ca→
[讲述]除金属钠外,还有很多活泼金属,如钾、钙、镁等都能与醇发生类似的反应。
[板书](1)醇与活泼金属反应:
[投影]展示驾驶员接受交警酒精检查的图片
[讲述]这个画面,我们都很熟悉,在生活中交警可以用k2cr2o7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驶,从而维持交通秩序,保障生命安全。
那么k2cr2o7遇到乙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就来现场演习一次。
每个小组中两位同学扮演交警,两位同学扮演驾驶员,其他同学扮演观众。
[学生分组实验1]
步骤:1、请两位交警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约1mL 酸性k2cr2o7溶液,用作检测仪;
2、请两位驾驶员分别用A、B两支喷瓶向两只试管中各喷6次液体,模仿呼气;
3、振荡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将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
现象:
结论:
[投影]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2)醇的氧化反应
①与强氧化剂作用:
②燃烧:c2H5oH+3o2——→2co2+3H2o
[过渡]同样是乙醇与氧气反应,但在cu或Ag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醇则被氧化为乙醛,我们称之为催化氧化。
[板书]③催化氧化
[投影]
[提问]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乙醇分子转化为乙醛分子的过程中,在分子组成和化学键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乙醇分子失去2个H原子转变为含有碳氧双键的乙醛)[投影]播放制作的模拟动画
[讲述]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动手动脑,将它变成乙醛分子。
[学生活动1]动手变模型
迁移:
[设问]仔细观察,从乙醇到乙醛的过程中,甲基有没有变化?(没有)现在我们把乙醇中的甲基(—cH3)换成烃基(—R),那么催化氧化的产物你会写吗?
[依时备用]
什么样的醇能够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过渡]醇遇金属钠反应生成醇钠,遇氧化剂则被氧化,醇遇酸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来看乙醇遇浓硫酸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
[讲述]请同学们按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3-1
[学生分组实验2]教材51页实验3-1
实验步骤:1、再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洗耳球从长玻璃导管的一端吹气(一定不能吸气!),观察末端试管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2、充分预热大试管;
3、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上升到170℃,让气流依次通过10%NaoH溶液、橙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紫色kmno4酸性溶液;
4、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当观察到明显现象时,盖灭酒精灯;
5、记录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实验]
[讲述]
、为了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我们在大试管上加了一支长玻璃导管,与外界大气相通,可以有效防止倒吸和减少污染;
2、在大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受热时暴沸;
3、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副反应产生的杂质。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投影]
[讲述]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学生活动]分析断、成键位置
[投影]播放制作的模拟动画
[讲述]接下来请同学们拿起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动手动脑,将它变成乙烯分子。
[学生活动2]动手变模型,将“乙醇分子”变成“乙烯分子”。
[板书](3)醇的消去反应:
[依时备用]根据断键位置,分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在结构上除了拥有羟基外,还应具备什么特点?
[过渡]乙醇除了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外,还能与浓的氢溴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投影]与HBr反应
[板书](4)醇的取代反应:
师生共动:分析断键位置,迁移到醇类。
[小结]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
5、用途:
[投影]醇的用途:(1)是重要的化工原料;(2)用作燃料、溶剂、防冻液等。
[小结]学习方法:从个别到一般。
[课后巩固练习]
①
+
k→
②根据断键位置,判断下列各醇,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有(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
)
板书设计
醇酚
一、醇
、定义:
2、通式:R—oH
官能团:—oH
3、代表物:乙醇
cH3cH2—oH
结构式:
4、化学性质:
(1)醇与活泼金属反应:
(2)醇的氧化反应:①燃烧②与强氧化剂作用③催化氧化
(3)醇的消去反应:
(4)醇的取代反应:
5、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