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心悸患者207例iHolter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6.86 KB
- 文档页数:2
动态心电图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价值
刘红源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06(23)3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进行24小时Holter检查.全部患者经病史、体检、常规心电图和体位性低血压试验等均未发现晕厥的直接原因.结果146例患者经Holter检查,55例(37.67%)出现心律失常,25例(17.12%)出现晕厥发作,22例(15.06%)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与心电图RR间期有一定的相关性.25例晕厥患者中,RR间期≥3.0秒者共57次,其中31次发生晕厥;而RR间期<3.0秒者256次,无1例发生晕厥(P<0.01).结论一些不明原因晕厥的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Holter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的病因诊断仍然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总页数】2页(P199-200)
【作者】刘红源
【作者单位】430064,武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R364.14
【相关文献】
1.动态心电图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李国平;蒋丽霞;姚建芳
2.动态心电图与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探讨 [J], 李萍;李俭春;江
时森;宫剑滨;瓮新新;李晖;赵悦敏;朱春林
3.动态心电图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价值 [J], 刘涛
4.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J], 丁小琪
5.浅析动态心电图在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谢晓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明原因发热106例临床分析作者:覃雪英, 陆启峰, 覃后继, 何延专, 黄美金【关键词】发热;不明原因;病因;诊断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为探讨病因,提高确诊率,我们对2003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06例FUO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3年1月~2009年5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患者,共106例。
其中男性59例,女性47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10~82岁,平均年龄(35.6±14.3)岁。
2.诊断标准多次体温超过38.3℃(101℉)的长期发热(至少超过2周,一般为3周以上),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未能明确病因者[1]诊断为 FUO。
3.诊断方法106例中92例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明确病因,获得确诊的方法包括:①血清学和/或细菌学:32例(34.8%);②体液或骨髓:14例(15.2%);③影像学:8例(8.7%);④组织活检:11例(11.9%);⑤手术探查:2例(2.2%);⑥临床经过和/或诊断性治疗:25例(27.2%)。
4.调查方法与观察指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6例FUO病历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各类病因的构成比及发热时间与病因的关系。
结果 1.病因分布 106例FUO中最终明确诊断者92 例,确诊率为86.8 %,排在前三位的病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60例,占56.6%(60/106),风湿性疾病20例,占18.8%(20/106),肿瘤性疾病8例占7.5%(8/106),三者累计占总病例数的82.9%。
感染性疾病中结核病25例占41.6%(25/60),以肺外结核居多。
非感染性疾病32例30.2%(32/106),其中风湿性疾病的比例居多,占65.2%(20/32),其次为肿瘤性疾病占25%(8/32),其他疾病4例3.8%(4/10),分别为药热2例,右肺炎性假瘤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
心悸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尹珍;任香顺【摘要】目的探讨心悸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心悸患者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主要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缺血性ST-T改变.结果 108例患者中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和频发房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16.6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7.40%,缺血性ST-T改变18.52%,间歇性ST抬高9.26%,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85%,间歇性心房颤动1.85%.结论心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率高,给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2【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心悸【作者】尹珍;任香顺【作者单位】延边脑科医院电诊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边脑科医院电诊科,吉林延吉 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心率可快可慢,其中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时无明显的特异性体征[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症状,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由于静息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在增加心脏负荷时,或仅在24小时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
但平时心悸,做静息心电图正常患者,可能突然夜间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亦可能猝死[2],故应临床重视,因此对于心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女69例,年龄29~82岁,平均为(62.12±9.23)岁。
1.2 方法1.2.1 使用DCG-512型12导联HOLTER动态心电记录盒,通过10个电极安放在不同位置,插入闪光卡,开始记录。
300例心悸、胸闷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朱明华;袁美中;薛丽【期刊名称】《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年(卷),期】1997(000)005【摘要】我们对300例主诉心悸、胸闷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
为临床提供对心脏疾患的可靠诊断依据。
现综合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300例均为我院就诊的患者。
主诉心悸、胸闷。
其中男149例,女151例。
年龄≥60岁34例,50-59岁59例,40-49岁83例,<40岁124例。
监测仪器为西德Custo Mega公司生产,双通道连续记录动态心电图仪。
采用常规的MV<sub>1</sub>、MV<sub>5</sub>导联,记录时间为24小时,监测中让患者详细记录一天的生活情况,情绪变化,自觉症状等,将所有心电信息输入compa电脑中,自动进行扫描取样分析。
2 结果【总页数】2页(P283-284)【作者】朱明华;袁美中;薛丽【作者单位】[1]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医院;[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医院222000;[3]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4【相关文献】1.95例阵发性心悸、胸闷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J], 钟伟言2.36例阵发性夜间胸闷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J], 于树君3.一例胸闷、憋气、心悸患者的诊疗思考 [J], 王海彬4.169例胸闷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J], 陈丽敏5.一例胸闷、憋气、心悸患者的诊疗思考 [J], 王海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律失常患者心悸不适的临床分析报告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病症。
其中,心律失常患者常常出现心悸不适的症状。
本报告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对心律失常患者心悸不适进行探究。
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某某性别:男年龄:50岁二、主诉患者主要的主诉为心悸不适。
其描述为心跳过快、有力,伴有不适感或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三、既往病史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既往病史。
此外,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史,与社交饮食和生活习惯无明显关联。
四、体格检查患者体格检查结果显示血压偏高,心率不规则,心搏有力。
其他系统检查结果正常。
五、辅助检查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具体为心动过速,QRS波形正常。
2. 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心搏出力正常。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显示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正常。
六、临床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如下:1. 心悸不适可能与心律失常直接相关。
心律失常引起心脏节律紊乱,导致心跳过快、有力,以及不适感或疼痛的出现。
2. 患者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既往病史可能增加了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这些疾病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心律异常。
3. 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均正常,排除了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七、处理与建议1. 药物治疗:对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不适,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具体药物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心脏功能、心律失常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定期进行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
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盐、油脂和糖的摄入。
3. 注意休息与放松:心悸不适可能会造成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影响心律的进一步稳定。
建议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学习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4. 定期复诊: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通过心电图、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心悸案例
患者,女,50岁,心悸2年加重5天。
近2年来常感心悸,多在劳累、情绪波动时或睡前明显,无胸闷、憋喘,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持续几分钟到1~2小时可好转。
5天前上述症状加重,持续一整天,影响睡眠,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
体格检查:T 36.5℃ P 86次/分 R 20次/分 BP 164/84mmHg,神志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6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双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思考题】
根据以上资料,该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病案解析】
1.诊断依据
(1)患者,女,50岁,心悸2年加重5天。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入院查体BP 164/84mmHg,心率86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3)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2.初步诊断
高血压
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患者出现心悸是室性期前收缩所致。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需要进一步监测血压,行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心脏超声检查、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室性期前收缩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心内科发作性心悸、胸闷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患者男性,53岁,主因“发作性心悸、胸闷2年余,加重3d”入院。
患者心悸、胸闷发作时多伴头晕、乏力及出汗,无黑朦、晕厥,症状持续1〜2min,休息后可缓解。
上述症状频繁发作。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1257个,有1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14次成对室性早搏(室早),有20阵室性二联律和2阵室性三联律;室上性早搏有1284个,有1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ST-T改变。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内径36mm,左心室内径55mm,右心房内径37mm,右心室内径30mm,左心室射血分数62.67%o右心室游离壁心肌变薄,近心尖段有心室游离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室间隔略厚,约12mm,余节段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未见异常。
各瓣膜形态未见异常。
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示:三尖瓣可见少量反流。
此后患者因发作性晕厥再次入院诊治。
入院后查心电图,结果见下图。
:「I—S~I—户LLH J L j TPΛ~'LL T W'""'L:CXJML J LL/V,解析患者的心电图;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最可能的诊断是?心电图要点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胸导联T波倒置(Vl〜V3);右胸导联(Vl〜V3)可见明显的Epsilon波。
病例分析既往24h动态心电图示24h室早>500个,室速发作时心电图示起源点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前壁;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扩大,右心室游离壁心肌变薄,运动幅度减低。
患者曾行心脏核磁检查,结果示右心室壁内未见明确脂肪浸润。
该患者已达到2010年版ARVC诊断标准中3个主要条件和1个次要条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Vcardiomyopathy,ARVC)诊断成立。
中青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__)05-0081-01心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主诉为心跳伴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对于部分不在发作时就诊的心悸患者,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其病因,而24 h动态心电图(h0her)监测就可以弥补普通心电图的不足,对患者24 h的心电活动进行监测,对于有心悸症状者,对照病人日记中所记录的出现心悸的时间与相应时间的心电图改变,可以判断患者的心悸症状是否由病理性心律失常所致。
在临床中,以心悸就诊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近两年,中青年以心悸、胸闷等症状就诊的患者呈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自20__年7月-20__年3月来我院住院及门诊以心悸就诊的常规体表心电图正常的中青年人200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0her)监测,来明确症状与心电变化的关系,协助诊断与用药。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性96人,女性104人,年龄18-40岁,均以心悸、胸闷就诊,并除外近期使用麻黄素、肾上腺紊、阿托品类药物引起的心动过速,常规体表心电图正常。
1.2 方法,采用模拟12导联记录患者24 h的动态心电图,要求患者详细记录24 h中的活动、情绪、症状变化,尤其是心悸发作的起止及持续时间、次数。
通过计算机对心率、心律、ST段改变进行回放,人机对话纠正伪差并对心悸发作时的心电图进行核对分析。
2、结果经过监测该组病例,正常者18例,有心律失常者172例,占总人数的86.0%(172/200),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差别不大(男性为79/96和女性为93/104),其中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上性期前收缩120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上性期前收缩50例;Ⅰ°房室传导阻滞3例;部分患者有两种以上心律失常。
有ST段和/或T波改变者102例,占总人数的51.0%,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差别大(男性为30/96和女性为72/104,P<0.01),其中只有ST段和/或T波改变而无心律失常者10例。
心悸症候分析报告简介心悸,即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是一种常见的主诉。
心悸症候是多种疾病的常见表现,包括心律失常、心脏病、焦虑、贫血等。
本报告旨在分析心悸症候的常见原因和诊断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心悸症候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悸症候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心率过快和心率过慢两种类型。
心率过快的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率过慢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等。
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跳动速度不稳定,造成心悸感。
心脏病心脏病也是心悸症候的常见原因之一。
冠心病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主要疾病,当心脏供血不足时,心脏需要用更高的频率工作来弥补供血不足,引起心悸。
另外,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也会导致心悸症候。
焦虑和压力焦虑和压力是心悸症候的常见诱因。
当人们遇到紧张、焦虑的情况时,交感神经会被激活,导致心脏跳动加快,出现心悸现象。
贫血贫血也是导致心悸症候的常见原因之一。
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减少,导致供氧能力下降。
当身体组织缺氧时,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增加供氧量,产生心悸感。
心悸症候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病史询问是诊断心悸症候的第一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心悸的特点、频率、持续时间等。
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有助于发现心脏杂音、心律不齐等体征。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诊断心悸症候的常用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脏病等问题。
Holter监测Holter监测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方法,通常持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
通过Holter监测,医生可以更容易地发现不稳定的心律失常,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贫血等造成心悸症候的原因。
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
如何缓解心悸症候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缓解心悸症候很有帮助。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和放松。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
盛辉;苑春莉;刘波
【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
【年(卷),期】2007(6)3
【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诊断方法的选择和病因的确定.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FUO患者的诊断方法和病因.结果 316例患者经过血清学、细菌学、体液检查、骨髓检查、组织活检、手术探查,并结合临床经过和试验治疗效果明确临床诊断.其中感染性疾病176例(包括细菌感染134例,病毒感染34例,真菌感染5例,其他3例),非感染性疾病140例(包括血管结缔组织病65例,肿瘤性疾病61例,其他疾病14例).最后仍有46例患者诊断不明.结论对于FUO的诊断应该尽量获得病原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感染性疾病、血管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是FUO发病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4页(P164-167)
【作者】盛辉;苑春莉;刘波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130021,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130033,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肾脏病、风湿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J], 梁燕杏;莫健容
2.10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J], 刘若实;胡金凤;张杰
3.风湿免疫科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 [J], 刘瑾;聂英坤;曾艳
4.28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 [J], 孟银梅;黄敏;刘传苗
5.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22例临床诊断及病因分析 [J], 李仙龙;刘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63例心悸动态心电图分析
赵小利
【期刊名称】《山西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心悸病因,为临床冶疗提供依据,将163例心悸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心率失常检出率动态心电图明显高于正常人心电图(P<O.05),心悸发作与患者敏感性、基础心荦的个体差异相关,与心率失常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明显关系。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赵小利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中心医院0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老年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200例 [J], 江灵芝;章文杰;肖萍
2.心悸人群分布特点及动态心电图分析 [J], 郑璇;李贵;陈舒玲;金铃胆;林宝英;李水珠
3.452例心悸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J], 赵红;韦振东
4.心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分析 [J], 王颖;尤占彪
5.220例心悸与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J], 黄世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伴RonT现象临床意义再探讨李小珠;陈恩;韩瑞琳;肖慧敏;杨法【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09(009)001【摘要】目的再探讨室性早搏伴RonT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动态心电图(Holter)发现室性早搏伴RonT现象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及18例无RonT现象的室早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观察组SDNN、rMSSD、PNN50、HF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或<0.01).结论RonT型室性早搏,即使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其危险程度也高,预后差,应引起临床的充分重视.【总页数】2页(P67-68)【作者】李小珠;陈恩;韩瑞琳;肖慧敏;杨法【作者单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37;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37;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37;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37;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与Q-T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J], 杨苏萍2.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与Q-T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J], 杨苏萍3.室性早搏RonT,RonP现象意义的再探讨 [J], 刘玉瑞;安树章4.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意义 [J], 于雪芳;王广阔;李伦明5.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 [J], 马坚;焦镇;王方正;吴宁;楚建民;方全;张奎俊;姜春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胡思靓;李饶;邓蓉;胡淑华【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8(017)002【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对本科室21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FUO 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躯体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组间比较,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婚姻状况是 FUO 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 FUO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其中年龄大、病程较长、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无配偶是FUO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总页数】5页(P21-25)【作者】胡思靓;李饶;邓蓉;胡淑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海口市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陈长凯; 叶宝飞; 张志伟; 胡万钧2.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姗;陈江艳;廖竹君3.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舒心;周喻;陈晓霞;任群;虞红;涂晓娟4.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 [J], 顾艳楣;庄园;茅欣欣;陈昊洋;沈碧玉5.首发及复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祎坤;王斌红;刘志芬;杨春霞;许晨曦;张克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olter监测无痛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分析
房秋娜
【期刊名称】《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16)003
【摘要】本文对17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Holter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痛性心肌缺
血(SMI)的客观指标观察分析表明:24小时内可有频繁的SIM发作。
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39)
【作者】房秋娜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急救中心,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Holter监测小儿心律失常180例分析 [J], 王秀英;余孝良
2.Holter监测989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J], 徐全升;赵运涛
3.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时Holter监测与心电图、心肌酶及心功能关系的探讨:附152例分析 [J], 孙毅平
4.Holter监测与瞬间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J], 兰涛;张全喜
5.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Holter监测分析 [J], 王天勋;杨萍;何燕;叶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618例心悸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赵宁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7(024)006
【摘要】目的探讨心悸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18例心悸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18例心悸患者中,男性870例,女性1748例.在心电图异常改变的1284例患者中,男性403例,女性881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患者中,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的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悸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心电图异常率高于男性.在窦性心律失常中,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年龄越大,心悸发病率越高.在心悸患者中,心电图正常患者,仍需进一步检查,查找病因.
【总页数】2页(P745-746)
【作者】赵宁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广州5102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226例心悸患者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比较分析 [J], 但平;韩晓光;张淑英
2.心悸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J], 尹珍;任香顺
3.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在心理科不明原因心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 程鲲
4.急诊心悸患者心电图548例分析 [J], 周丹
5.急诊心悸患者心电图548例分析 [J], 周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