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及推广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生物质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本文将就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价值农作物秸秆具有丰富的资源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质能源: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通过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形式,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 有机肥料: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土壤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
3. 化工原料: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化工技术转化为纸张、纤维板、生物塑料等各种产品的原料。
4. 生物退化材料:农作物秸秆中所含有的木质素等成分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生物退化材料,用于替代塑料、降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价值,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纤维素化工利用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进行纸张、纤维板、生物塑料等产品的生产,是较为前沿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通过化工技术的转化,可以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收益。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开发:未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开发,可以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有机肥料技术、纤维素化工技术、生物退化材料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的全面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高效利用:未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将更加注重高效利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进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了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秸秆是农作物生长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常常被焚烧或随意弃置,造成了不少环境问题。
因此,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促进农业生态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途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一、生物质发电技术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电能的一种技术,其中秸秆是其重要的原料之一。
生物质发电技术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低排放等特点,对提高农村能源供给和改善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生物质发电技术中,秸秆先经过破碎和压缩处理,再投入生物质发电设备进行加工。
通过发酵分解过程,在生物质发电设备中会产生一定的气体,可以用来发电,同时也可以用来热水供给,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
二、秸秆堆肥技术秸秆堆肥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与其它有机废物进行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制成有机肥料的一种技术。
相比于化肥,有机肥料含有更为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并且不会污染环境和水质,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秸秆堆肥技术还可以解决部分秸秆焚烧或无序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可以将元素循环利用。
秸秆还田技术指将秸秆直接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再生资源,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通过此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村农荒现象,而且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秸秆燃料制造技术秸秆燃料制造技术指将秸秆通过加工处理、压缩而制成颗粒状的燃料,作为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一种选择。
秸秆颗粒状燃料与传统的燃料比较,在环保方面更为优越,在利用上更为节约能源。
目前秸秆颗粒状燃料生产正在逐步成熟,深受农民的欢迎,将有望在未来成为一种取代化石燃料的主要能源。
综合上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丰收的关键。
《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1. 引言在当今社会,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我国的秸秆资源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秸秆资源,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重要性、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新技术新工艺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重要性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秸秆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改良土壤结构。
而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多为焚烧或者直接丢弃,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更好地发挥秸秆资源的潜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3.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秸秆资源利用率较低,主要集中在生物质能源利用和畜禽饲料利用上。
而在农村地区,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或者堆放,造成了严重的空气和土壤污染。
针对这一情况,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如秸秆发酵堆肥、秸秆生物质燃气化等,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
4. 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
需要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和使用意愿。
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6. 总结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挥好秸秆资源的潜力,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推广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物质废弃物,传统上通常被视为废弃物而处理或者焚烧,从而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开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推广的相关内容,旨在推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利用其生物质资源生产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制品,以及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料生产。
这种综合利用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和能源资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物质能源生产。
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炭等。
生物质颗粒可以用于锅炉燃烧取暖、生物质燃料电站发电等,而生物质炭则可以用于烧烤、园林绿化、土壤改良等方面。
第二,生物质制品生产。
农作物秸秆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质板材、纸浆纸张、生物质建材等产品。
通过适当的加工技术,农作物秸秆可以转化为各类生物质制品,满足建筑、包装、家具等领域的需求。
土壤改良与有机肥料生产。
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堆肥处理,可以生产有机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技术还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
通过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出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
企业可以加大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业化利用。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与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迎来了新机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其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本文对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现状、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
一、滨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1.农作物秸秆产量大滨州市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因此农作物秸秆产量也较大。
据统计,滨州市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其中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要类型。
2.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尽管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管理习惯和技术水平限制,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农民习惯将秸秆焚烧或直接丢弃于田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有部分农民将秸秆用于饲料、覆盖土壤等简单利用方式,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
二、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1.秸秆发电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政策的推广,秸秆发电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综合利用方式。
目前,滨州市已经建成多个秸秆发电厂,将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进行发电。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方式。
在滨州市,部分先进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也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
3.秸秆深加工与传统利用方式相比,农作物秸秆深加工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木质纤维板、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转化。
滨州市的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推动了当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水平。
1.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水稻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水稻收割后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资源。
秸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利用潜力,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对于水稻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秸秆资源现状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主要水稻产区之一,每年水稻丰收后会产生大量秸秆资源。
据统计,东北地区约有2000万亩水稻田,按每亩产量5吨来计算,每年产生约1000万吨的水稻秸秆资源。
这些秸秆资源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会带来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目前,东北地区对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的利用方式包括:作为畜禽饲料、生物质能源利用、菌藻资源利用、秸秆堆肥等。
但是受制于技术和市场发展水平,这些利用方式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饲料利用存在储藏、保存和添加其他饲料配比的问题;生物质能源利用有技术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
以上述现状来看,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1. 政府政策支持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政府将加大对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对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并建立相关的补贴和奖励措施。
2.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水稻秸秆的高效利用,如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利用菌藻资源将秸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等。
3.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综合利用观念的普及,水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未来随着生物质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水稻秸秆资源将会得到更多的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产中产生的一种废弃物,长期以来都是被视为废弃物处理,直接焚烧或填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资源利用的重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逐渐受到了重视。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发展新的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秸秆发电、生物质燃料、秸秆制浆造纸、秸秆成型材料、秸秆肥料等多个方面。
秸秆发电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通过燃烧秸秆发电可以将秸秆有效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秸秆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技术也相对成熟,生产出来的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煤炭燃料,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秸秆制浆造纸、秸秆成型材料、秸秆肥料等技术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可以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变。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导农民将秸秆资源进行集中化、规模化的收购和利用,提高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性。
企业则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生产线,开发新产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参与集体化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将废弃的秸秆资源变废为宝,增加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需要重视环保和资源节约。
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还可以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土壤的浪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秸秆的燃烧和填埋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综合利用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
1.生物质能源利用。
将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通过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方式进行能源转化,可以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和二氧化碳的减排,同时还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土壤改良利用。
将秸秆作为有机肥料应用于土壤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等,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减少化肥的使用。
3.生物资源利用。
秸秆还可以作为生物质基础材料,生产纸张、板材、造纸浆等产品,具有循环利用的优势。
4.动物饲料利用。
将秸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可以增加饲料的纤维素含量,提高家畜的消化率和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
5.污染治理利用。
秸秆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利用秸秆吸附污染物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等,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和利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上,农作物秸秆通常被简单的焚烧处理,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农作物秸秆的焚烧行为,并鼓励农民将秸秆进行综合利用。
本文将从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情况、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式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作物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情况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各地纷纷出台了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的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强调农作物秸秆的禁烧重要性,并对违规焚烧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了对农作物秸秆禁烧的管理体系。
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各地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农民们逐渐意识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重要性,对禁止焚烧的政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支持。
二、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式和效果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秸秆还田、秸秆堆肥、秸秆发酵等。
秸秆还田是一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利用方式。
农民可以将秸秆还田到田间,通过翻耕深埋或者切碎还田的方式,将秸秆中的养分和有机质还给土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为下一季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农民还可以将农作物秸秆进行堆肥,通过发酵堆肥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再次利用于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秸秆综合利用的效果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一些地区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取得了农业生产上的明显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由于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农民在收获农作物后,秸秆处理的工作面临较大的压力,很多农户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技术手段进行秸秆的综合利用,使得大量的秸秆无人处理直接丢弃或焚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推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农作物秸秆是指各种农作物生长后形成的残余物质,包括植物茎秆、叶子、花、果实、根系等。
这些秸秆在过去大多被视为废弃物,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农用地的面积逐渐缩小,农作物秸秆处置成为瓶颈问题。
为了发挥农作物秸秆的经济价值,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持续性,为农民增加收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利用、制浆造纸、生物有机肥等。
其中,惠及最广、效益最高的是能源利用,因为其解决了农民生活用热、用电的问题,反过来还能让农民赚到钱。
1. 木炭化技术木炭化技术是一种将秸秆进行高温热解,转化为炭的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除去水分含量,转变成木炭,使其具有高热值、低排放的特点,具有利用价值。
木炭化技术需要采用先进设备,通常是一个密闭容器,将秸秆放入其中,加热至500℃以上,对传统烟煤炭的替代效应较显著。
木炭酷似木头,可以作为烤肉、烧烤等场所的燃料,且因其热值高,可以作为替代煤的燃料,或者加工成木粉、木板等其他建筑材料。
2. 生物质热能技术生物质热能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原料燃烧制热的技术。
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农作物秸秆压缩成颗粒状,然后直接进行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热水、蒸汽等其他能源,用于民用或者工业生产中。
燃烧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低于以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具有优秀的环保特性。
生物质发电技术则是将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原料降解为生物质能,再将生物质能通过发电设备转换成电能,以实现利用。
这种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村庄电网的建设,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能量供应。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福利除了具有环保效果之外,同时还解决了农村电力不足的问题。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及推广
作者:卫彩琼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8期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阐述了当前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
农作物秸秆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在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
针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有非常多的部门以及专业,在政府方面必须要树立环保意识,提高对秸秆综合利用重视度,加强领导,从行政、经济等多个方面出发,保证农作物结构综合利用得到有效落实,在环保部门方面,需要加大执法力度,针对焚烧秸秆等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农业、农机等部门联合在一起,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有效性,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1.1 直接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有玉米秸秆机械还田、麦秸麦糠覆盖还田等方式,当前我国在农机扶持以及秸秆焚烧方面得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装先进性以及科学性水平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秸秆直接还田面积,部分地区小麦以及秸秆还田面积超过60%。
1.2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使用秸秆饲养家禽,之后将家禽的排泄物以及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料还田,属于一种综合高效的秸秆利用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有秸秆直接喂养、青贮后喂养等,不仅可以喂养鸡鸭等体型较小家禽,同时还可以喂养牛羊等大型家畜。
1.3 秸秆新型能源
秸秆新型能源技术有秸秆气化制气、生活燃料等形式,当前秸秆气化制气在我国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以秸秆作为原料,在缺氧条件下加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秸秆中含有的氧、氢、碳等元素转变为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其他,同时将气体中存在的焦油等物质除去,可燃烧气体燃烧释放热量,用于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同时还可以生产有机肥,降低在环境方面的污染。
1.4 造纸原料
小麦秸秆属于一种优质造纸原料,我国有很多大型造纸制浆企业收购小麦秸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还能实现对小麦秸秆使用途径的有效扩展,避免因为秸秆焚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2 当前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利用宣传不到位
很多农民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法制观念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基层领导以及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虽然当前政府一直强调相关的补贴措施,严禁焚烧秸秆,但是很多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秸秆的回收花费超过秸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导致秸秆回收利用效益很难得到有效提升,仍存在有较为严重的秸秆焚烧情况。
2.2 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不是十分理想
随着农业连年丰收,秸秆数量越来越多,另外,随着当前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有着充足的粮食供应,生活用柴以及家禽饲养方式相应的发生了改变。
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小型纸厂的相继倒闭,秸秆工业用量急剧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秸秆利用渠道越来越少,还未开发出新的秸秆利用方式,最终导致秸秆堆积严重,利用率差。
2.3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虽然国家政府在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所投入的资金支持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较为严重的资金短缺情况,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机具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部分新的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
当前已经出现了免耕播种机、秸秆气化机等机械设备,但是还未能得到全面的推广,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策略
3.1 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
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宣传活动需要注重广度以及方式,保证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可以深入农户,家喻户晓。
在技术推广方面需要与自身的业务特点结合在一起,采取培训班、专家指导等方式,使农民掌握秸秆科学利用等技术,与宣传引导相结合,最终使秸秆的综合利用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3.2 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展秸秆利用渠道
秸秆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利用途径相对较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先进科技的技术优势,选择更高的利用标准,使利用规模有显著的提升。
另外,通过科技进步方式,开发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领域,实现对秸秆利用渠道的有效拓展。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取得十分理想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可以使秸秆综合利用的顺利推广得到有效保证。
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资金份额,支持秸秆化气等技术的开发,提高农民资金投入的积极主动性,将其投资主体性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客商投入到秸秆项目的开发中,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
4 结束语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当前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想要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效性,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技术推广力度,先要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其次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展秸秆利用渠道,最后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这些方式,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解恒参,赵晓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01:86-90.
[2]方放,李想,石祖梁,王飞,常志州,张姗,孙仁华,宝哲,邱凌.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02:228-234.
[3]石祖梁,刘璐璐,王飞,李想,常志州.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06:16-22.
[4]阮建雯,蔡宗寿,余继文,郭兴昱,阮解琼.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研究[J].世界农业,2014,0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