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40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之小船创作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本课概述●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
同时要从对这些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分析并总结概括出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这几个子目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1954年宪法规定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本课内容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先河,在本单元和建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史对高一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非很高,要注意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课历史名词概念较多;对部分同学来讲容易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增加学习难度,要注意解决。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法,通过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探究回答,启发引导。
2.学法:根据老师创设问题、主动探究、师生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分析,并能得出相应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参照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3.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不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专题四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课程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项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初步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自主学习筑牢基础】一、新中国的成立㈠.背景:1、军事上:基本胜利。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思想上:1949年3月,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做政治报告,内容:⑴. 工作重心: ⑵. 中心:⑶. 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中共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
⑷. 总任务:转变为;向社会转变.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3、制度组织上:1949年9月,会议的召开。
内容通过——《》选举——㈡.时间:年月日新中国成立了。
㈢.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结束了、、和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的国家。
3、确立了以为领导、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4、为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5、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基础和基础。
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成果:通过了《》①内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新中国向过度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和原则。
③性质:是新中国的宪法。
④意义:开创了的全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4年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领导的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习目标]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背景(1)军事基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①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②主要内容①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内容3.意义(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形成: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原因(1)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2.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完善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实施(1)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