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计 算讲解(二)
- 格式:ppt
- 大小:652.50 KB
- 文档页数:61
《财务管理》第二章重难点讲解及例题:组合的方差与风险系数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1)计算公式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第-项资产投资比重的平方×第-项资产收益率的方差+第二项资产投资比重的平方×第二项资产收益率的方差+2×两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X第-项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X第二项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第-项资产投资比重×第二项资产投资比重或: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第-项资产投资比重的平方X第-项资产收益率的方差+第二项资产投资比重的平方×第二项资产收益率的方差+2×两项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X第-项资产投资比重×第二项资产投资比重(2)相关结论①当两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1时,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标准差达到最大,等于单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表明组合的风险等于组合中各项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换句话说,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正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完全不能互相抵消,所以这样的组合不能降低任何风险。
②当两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1时,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标准差达到最小,甚至可能是零。
因此,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具有完全负相关关系时,两者之间的非系统风险可以充分地相互抵消,甚至完全消除。
因而,由这样的两项资产组成的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抵消风险。
【例题21.计算题】沿用例题19资料,假设A、B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为-1.48%,计算A、B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资产组合的方差和标准差。
【答案】4.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提示】市场组合收益率(实务中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的平均收益率来代替)的方差代表了市场整体的风险,由于包含了所有的资产,因此,市场组合中的非系统风险已经被完全消除,所以市场组合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或系统风险。
5.β系数(系统风险系数)(1)单项资产的β系数单项资产的β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之问变动关系的-个量化指标,它表示单项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受市场平均收益率变动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就是相对于市场组合的平均风险而言,单项资产系统风险的大小。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借贷记账法与会计分录注:等号左要素,左加;等号右要素,右加。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结论: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1)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
(2)计算公式: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例如:库存现金期初余额1000,本期增加5000,减少4000,期末余额2000。
借初余+借发-贷发=借末余1000+5000-4000=2000(3)变形:倒算期初:借初余=借末余+贷发-借发1000=2000+4000-5000余额之差等于发生额之差:借末余-借初余=借发-贷发5000-4000=2000-1000两和:借初余+借发=借末余+贷发1000+5000=2000+4000(4)丁字账:【例题2·单选题】应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借方2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8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6000元,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A.借方4000元B.贷方8000元C.借方5000元D.贷方5000元[答案]A[解析]应收账款为资产类账户,则该账户的期末余额=2000+8000-6000=4000(元)(借方),因此答案是A。
2.负债类账户的结构(1)贷加,借减,余在贷。
(2)计算公式: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变形: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3)丁字账应付账款期初余额2000,本期增加8000,减少7000,期末余额3000。
【例题3·单选题】应付账款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为1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5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3000元,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A.借方1000元B.借方3000元C.贷方1000元D.贷方3000元[答案]D[解析]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则该账户期末余额=1000+5000-3000=3000(元)(贷方),因此答案是D。
《财务管理》第二章重难点讲解及例题:预付年金终值和现值预付年金终值和现值【★2013年单选题】(1)预付年金终值(已知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年金A,求FA)预付年金的终值是指把预付年金每个等额A都换算成第n期期末的数值,再求和。
求预付年金的终值有两种方法:方法-:先将其看成普通年金。
套用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在最后-个A位置上即第(n-1)期期末的数值,再将其往后调整-年,得出要求的第n期期末的终值。
即:FA=A×(F/A,i,n)×(1+i)=普通年金终值×(1+i)方法二:先把预付年金转换成普通年金。
转换的方法是,求终值时,假设最后-期期末有-个等额的收付,这样就转换为普通年金的终值问题,先计算期数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终值,再把多算的终值位置上的这个等额的收付A减掉,就得出预付年金终值。
预付年金的终值系数和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相比,期数加1,而系数减1.预付年金终值=年金额×预付年金终值系数(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FA=A×[(F/A,i,n+1)-1](2)预付年金现值(已知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年金A,求PA)求预付年金的现值也有两种方法:方法-:先将其看成普通年金。
套用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第-个A前-期位置上,即第0期前-期的数值,再将其往后调整-期,得出要求的0时点(第1期期初)的数值。
即:PA=A×(P/A,i,n)×(1+i)=普通年金现值×(1+i)方法二:先把预付年金转换成普通年金,转换的方法是,求现值时,假设0时点(第1期期初)没有等额的收付,这样就转化为普通年金的现值问题,先计算期数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现值,再把原来未算的第1期期初位置上的这个等额的收付A加上,就得出预付年金现值,预付年金的现值系数和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相比,期数减1,而系数加1.预付年金现值=年金额×预付年金现值系数(在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基础上期数减1,系数加1)PA=A×[(P/A,i,n-1)+1]【例题.单选题】已知(F/A,10%,9)=13.579,(F/A,10%,11)=18.531.则期限是10年、利率是10%的预付年金终值系数为()。
工作量法下如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又称作业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完成的总的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只是规定了“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并未对各种折旧方法做一个详细的阐述。
下面就工作量法的使用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一、前提及适用范围:工作量和平均年限法一样,都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都属于直线法。
但是工作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依工作量均匀损耗,按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在一定期间内固定资产的工作量越多,其计提的折旧也就越多。
这种方法适用于损耗程度与完成工作量成正比关系的固定资产或者在使用期内不能均衡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使用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方式: 1、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单位工作小时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小时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小时 2、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行驶里程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行驶里程 3、按台班计算折旧 单位台班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台班数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台班数 三、当月开始使用当月需计提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都有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间的规定,即当月增加的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这种计提折旧方法,笔者认为主要适用于以年或月为计算依据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又倍余额递减法),为了简化核算,企业对当月月度中间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大二财务管理知识点公式财务管理是一门涉及企业资金运作和财务决策的学科。
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以便能够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资金和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
下面是大二财务管理知识点的一些重要公式。
1. 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公式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提供给资本供应者一种预期的投资回报而需要支付的成本。
它是一个衡量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资本成本 =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比例) + (债务成本 ×债务比例)2. 权益资本成本(Cost of Equity)公式权益资本成本是投资者对于投资企业股权所要求的回报率,是企业为融资所要支付的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其中一个常用的公式是:权益资本成本 = 无风险利率+ β(市场风险溢价)3. 债务成本(Cost of Debt)公式债务成本是企业为了融资而发行债券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成本。
债务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债务成本 = 债券利率 × (1 - 税率)4.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公式净现值是衡量一个项目或投资的价值的一个指标。
它表示一个项目或投资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的差异,计算公式如下:净现值 = 现金流入的现值 - 现金流出的现值5. 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公式内部收益率是使得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一般用来衡量一个项目或投资的回报率。
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公式比较复杂,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试错法或使用软件来计算得出。
6. 风险调整后收益率(Risk-Adjusted Return)公式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是指考虑了风险因素后的投资回报率。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对投资进行比较和评估。
计算公式如下:风险调整后收益率 = 无风险利率+ β(市场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7.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公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用来估计资本成本或权益资本成本的模型。
知识点一:资金时间价值一、概念㈠含义 :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
【例1】银行存款,多出来的利息就是该部分资金在某一段时间的资金时间价值。
㈡利息与利率的概念㈢利息的计算1.单利计息I t =P × i单【例2】假如以单利方式借入1000元,年利率8%,四年末偿还,则各年利息和本利和,如表所示。
【例3·单选题】某公司以单利方式一次性借入资金2000万元,借款期限3年,年利率8%,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第三年末应当偿还的本利和为()万元。
【答案】C【解析】2000×(1+8%×3)=2480(万元)。
【例4】某人持有一张带息票据,面额为2000元,票面利率为5%,出票日期为8月12日,到期日为11月10日(90天)。
计算下列指标:(1)持有该票据至到期日可得到的利息(2)持有该票据至到期日可得本息总额【解析】(1)利息=2000×5%×(90/360)=25(元)(2)本息总额=2000+25=2025(元)或:本息总额=2000×(1+90/360×5%)=2025(元)2.复利计息I t =I×Ft-1【例5】数据如下,按复利计算,则各年利息和本利和如表所示。
◆在方案决策和经济分析中,一般采用复利计算。
◆按期(年、半年、季、月、周、日)计算复利的方法称为间断复利(即普通复利);按瞬时计算复利的方法称为连续复利。
二、资金等值计算及应用◆不同时期、不同数额但其“价值等效”的资金称为等值,又叫等效值。
◆常用的等值计值公式主要有终值和现值计算公式。
㈠现金流量图㈡一次支付终值与现值1.概念终值: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现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通常记作F。
现值: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俗称“本金”,通常记作“P”。
★现值与终值之间的差额是利息。
2.单利计息方式下的终值与现值⑴单利终值:已知现值,求终值。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案2完整版教学目标:1.了解企业投资决策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常用的投资评估指标和方法;3.能够运用投资决策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投资决策的概念和特点;2.投资评估指标的计算和应用;3.不同投资项目的比较和选择。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投资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投资决策;2.如何综合考虑不同项目的风险和回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案例材料,讲义和PPT课件;2.学生准备纸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企业投资决策的概念和重要性;2.提问学生:为什么企业需要进行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投资评估指标和方法(30分钟)1.介绍投资评估指标的概念和常用的指标,如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和投资回收期(PBP)等;2.讲解每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应用范围;3.通过具体案例示范如何计算和应用这些指标。
三、案例分析(40分钟)1.分发案例材料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计算和分析;2.指导学生分析每个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并进行比较和选择;3.引导学生综合考虑不同项目的风险和回报,结合其他因素(如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给出最佳投资选择。
四、总结与讨论(20分钟)1.分享学生的分析结果和思考过程;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出示一些案例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2.教师现场解答并评价答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投资评估指标和方法;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并注重实际应用的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投资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投资决策。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搜集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讨论,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二章财务治理根底【听课讲明】一定要认真听前言,不要觉得延误时刻而跃过。
重点掌握本课程试题特点、应试策略、学习要求。
否那么方法策略不当,白费的时刻更多。
【考情分析】本章分值一般在7分左右。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在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中也经常涉及时刻价值的计算。
本章对理解财务治理的全然原理和理论意义重大,同时本章第一节也直截了当碍事后面多个章节内容的学习以及计算的正确度。
本章选择题的考点包括货币时刻价值系数之间的转换、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标准差和β系数的含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本钞票性态分类等。
【提示】1.本章的讲解接近于根底班,尤其是时刻价值局部,讲解特别具体,因为本章特不重要,是根底性章节,同时考分也不低。
2.本章公式许多,务必理解公式的原理,不要死记公式,否那么轻易自信的犯错。
3.本章的大量公式在以后的章节还要使用,因此不要急于学的太快,力求慢工出细活。
4.不要有畏难心理,按照老师讲解的一步步学习,同时按照老师讲的方法自己做教材的例题,确信能够搞明白。
本章内容第一节货币时刻价值【考点1】货币时刻价值的含义及相关概念一、货币时刻价值的含义货币时刻价值,是指一定量货币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
货币的时刻价值来源于货币进进社会再生产过程后的价值增值。
二、相关概念1.单利与复利:单利始终基于初始本金计算利息,而复利需要利滚利。
2.现值3.年金三、现金流量图1.横轴表示一个从零开始到第n个时刻序列,轴上每一刻度表示一个时刻单位,通常以年表示〔也能够是半年、季度、月份〕。
2.零点表示时刻序列的起点,即第一年初的时刻点。
3.横轴上方的箭头〔箭头都向上〕表示该年的现金流进量;横轴下面的箭头〔箭头都向下〕表示该年的现金流出量。
【考点2】货币时刻价值的计算【要求】重要考点掌握复利现值、终值;年金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尤其要注重内插法以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一、复利的计算二、年金的计算1.现值【例题1·计算分析题】某人每年12月31日存进保险公司2000元,连续10年,其中第三年的年末多存款5000元,设保险公司年回报率为6%,每年复利计息一次,咨询这些钞票在第一笔存款的年初的现值总和为多少?『正确答案』P=2000×〔P/A,6%,10〕+5000×〔P/F,6%,3〕=18918.2〔元〕因此,永续年金现值P=A/i【例题2·计算分析题】李某在成了知名的民营企业家以后,为了感谢学校的培养,决定在母校设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奖学基金,在设立之初就发放奖金总额20万元,该基金将长期持续下往,当前的市场利率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