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2
- 格式:ppt
- 大小:554.00 KB
- 文档页数:52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优化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门科学。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中国卫生事业性质研究2.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研究3.卫生服务市场及其规制4.卫生总费用研究5.卫生筹资研究6.健康保险制度研究7.医疗服务成本价格与疾病经济负担研究8.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价研究9.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意义:1.适应了中国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2.有利于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3.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卫生领域中的经济规律第二章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
卫生服务需求:是指卫生服务的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先有需要后有需求,有了需要还不一定产生需求,二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需求的被动性2.需求的不确定性3.需求的外延性4.需求的差异性5.需求的发展性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1.卫生服务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3.相关卫生服务的价格4.医疗保障水平5.消费偏好2)人口学因素:1.人口数量2.人口性别3.人口年龄结构4.人口所出环境5.人口文化层次6.人口家庭结构3)科学技术因素4)时间价值因素5)供给因素弧弹性计算公式:略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分类:1.Ed>1,需求富有弹性2.Ed<1,需求缺乏弹性3.Ed=1,需求完全弹性4.Ed=正无穷,需求完全弹性5.Ed=0,需求完全无弹性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Ed>1,卫生服务价格与总收益反向变动2.Ed<1,卫生服务价格与总收益同向变动3.Ed=1,卫生服务价格与总收益无关系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1.卫生服务的可替代性 2.卫生服务的需求强度 3.卫生服务的个人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4.卫生服务的持续利用时间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卫生服务中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用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表示。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优化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卫生经济研究对象:广义:卫生经济现象、卫生经济理论、卫生经济模型、卫生经济政策。
狭义:卫生经济理论。
我国:以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卫生经济问题,从卫生服务的生产出发,研究卫生服务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客观经济规律,探讨这些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形式和特点,以便调整卫生领域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优化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
卫生经济学研究内容:1、关于卫生事业的性质。
2、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
3、卫生事业的需求和供给4、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
5、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
6、卫生总费用与疾病经济负担。
7、卫生保障制度。
8、卫生事业中的所有制、产权及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9、卫生服务的经济学评价。
10、公平、效率与卫生经济政策。
卫生经济学学习意义:1、适应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是卫生改革和卫生发展的需要。
2、有助于认识和掌握卫生领域的经济规律,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
3、有助于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正确执行卫生政策的自觉性。
4、有助于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代表人物代表观点:1、17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献给开明人士》2、19世纪三十年代,艾德文.查特维克——“改善卫生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它所预防疾病带来的效益大于建设医院治疗这些疾病所带来的效益”。
3、1853年,威廉.法尔开始用一个人的纯收入解释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
4、1881年,普鲁士首相陴斯麦着手建立和颁布了疾病与工伤保险制度,并于次年正式建立疾病保险。
5、美国人亨利.西格里斯以“医疗经济学”命名自己的《医疗经济学绪论一文》。
6、1958年美国学者默西金发表“卫生经济学的定义”一文。
卫生经济学1、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service need):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2、卫生服务需求(demand of health services):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需求的形成需要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3、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如果在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在增进必然使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减少,这种状态的资源配置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4、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如果经济上可以在不减少某人效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而提高其他人的效用,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改进。
5、个人卫生支出:又叫直接现金支出,是指个人在接受各类卫生服务时,以现金方式直接支付的门诊、住院、护理以及其他专业性医疗保健费用,其来自家庭可支配收入。
6、医疗服务的价值:是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反映社会物化劳动和劳动力的消耗。
卫生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卫生服务价格的最低界限为医疗服务成本。
7、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由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的综合测量。
计算一给定人群的DALY,就是将该人群的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YLL和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YLD进行综合计算,再以生命年的年龄相对值和时间相对值作加权调整。
8、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映。
9、卫生总费用(卫生保健总支出)Total Health Expenditure ,THE:卫生总费用即卫生保健总支出,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2019年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经济学》在线作业题1.下列哪项不是门诊服务利用指标A.两周就诊率B.两周就诊人次数C.康复D.人均年就诊次数2.关于供给曲线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条光滑的曲线B.曲线向右上方延伸C.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D.斜率为正3.下列哪项不是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A.计划免疫B.妇幼保健C.人均年就诊次数D.康复4. 英国政府对国家卫生服务制度进行改革,提出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政府职能的转变B.权力下放C.加强政府干预D.建立“内部市场”5.关于DALY指标构成说法错误的是A.疾病死亡损失的健康生命年B.因疾病失能损失的健康生命年C.健康生命年的年龄相对重要性D.不考虑健康生命年的时间相对重要性6.下列哪项是定性评价方法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B.专家评分法C.主成分分析法D.因子分析法7.不变投入不包括A.设备B.管理者C.护士D.病房楼8.下列关于特需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服务的需求弹性大B.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会处于极端的萎缩状态C.没有确切的治疗和防病效果D.成本效益差9.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估计方法错误的是A.上下法B.分布模型法C.间接法D.直接法10.风险按经济单位分类不包括A.事业风险B.个人风险C.家庭风险D.企业风险11.医疗服务市场是由三个相关的市场组合而成的,下述哪项不属于三个相关市场的市场A.医疗设备供给市场B.医疗筹资市场C.医疗服务提供市场D.医疗服务要素市场12.下列哪项不是直接疾病经济负担A.门诊费用B.雇佣费用C.在药店买药费用D.住院费用13.原始投入不包括A.劳动B.土地C.原材料D.资本14.医疗卫生服务的划分不包括A.公共卫生服务B.基本医疗服务C.特需服务D.非基本医疗服务15.关于卫生总费用说法错误的是A.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资金筹集的总量B.用于评价全社会卫生投入水平C.不同时期价格直接可比D.通常用当年价格和可比价格来表示16.下列有关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以投资获利为目的B.可更多从事特需服务C.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D.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17.关于市场配置的不足之处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B.产业结构不合理C.市场秩序混乱D.卫生服务利用效率低下18.下列哪项不是定量评价方法A.德尔菲专家咨询法B.判别分析法C.主成分分析法D.聚类分析法19.计算DALY不需要的指标A.疾病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B.平均发病年龄C.持续时间D.病死率20.下列哪项不是实物形态的资本A.资金B.机器C.厂房D.生产设备21.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不包括A.以农村为重点B.中西医并重C.重点加强临床D.坚持预防为主22.政府为提高效率而制定的政策说法错误的是A.制止不正当竞争、防止垄断的政策B.与处理信息对称有关的政策C.提供或资助公共物品生产的政策D.与处理外部性相关的政策23.下列哪项不是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A.治理外部效应B.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C.提高卫生机构的生产效率D.提高卫生筹资的效率24.不变投入不包括A.病房楼B.医生C.设备D.管理者25.疾病经济负担测算主要指标不包括A.疾病指标B.死亡指标C.伤残/失能指标D.构成比指标26.疾病经济负担不包括A.直接疾病经济负担B.间接疾病经济负担C.社会疾病经济负担D.无形疾病经济负担27.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A.公平性和成本B.公平性和效率C.效率和效益D.公平性和可及性28.下述哪项表示单位弹性,反映出供给量变化率等于价格的变化率A.Es>1B.Es=1C.Es<1D.Es=029.下列哪项不是医疗保险逆向选择的后果A.参保者多为低风险者B.失去了风险共担的作用C.保险费较高D.保险机构面临经营风险30.下述哪种方法不是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的估计方法A.现值法B.人力资本法C.支付意愿法D.分布模型法31.下列有关卫生服务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B.存在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C.供需双方的竞争不完全D.供方之间的竞争不存在垄断性32.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方法错误的是A.服务目标法B.需要理论与方法C.需求理论与方法D.效率理论与方法33.下列哪项不是卫生服务需求的一般经济影响因素A.卫生服务价格B.需求者收入C.医疗消费偏好D.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4.供给的主要目的是A.产量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B.产量最大化C.利润最大化D.产量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35.从公平性问题考虑,哪种卫生资金筹集存在垂直不公平问题A.私人健康保险B.社会健康保险C.社区卫生筹资D.现金支付36.均等化标准的高标准是A.保底B.平均水平C.结果均等D.绝对平均化37.下列哪项不是社会风险A.偷窃B.抢劫C.地震D.罢工38.下述哪项表示弹性充足或富有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A.Es>1B.Es=1C.Es<1D.Es=039.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特征A.待遇的不均等性B.服务频度高C.保障过程的特殊性D.保障内容的特殊性40.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分类不包括A.筹资效率B.配置效率C.生产效率D.管理效率41.下列哪项不是美国政府改革医疗服务机构的主要措施A.增强费用意识,遏制费用增长B.改革医疗费用支付办法C.加强立法D.改变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42.在卫生服务领域,政府的反垄断策略不包括A.实现价格管制B.管制医疗机构C.引入市场竞争机制D.增强需方理性选择权43.日本保险学者对各国保险学说流派的归纳不包括A.“损失说”B.“非损失说”C.“多元说”D.“二元说”44.卫生资金利用的主体不包括A.保险机构B.社区C.患者D.公共卫生机构45.下列有关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以营利为目的B.收入用于补偿医疗服务成本C.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D.收支结余可以用于发奖金46.政府在基本卫生服务中的角色定位错误的是A.消费者B.生产者C.提供者D.安排者47.保险按风险转嫁形式分类不包括A.原保险B.强制保险C.再保险D.共同保险48.有关卫生服务供给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不确定性B.被动性C.公益性D.外部性49.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错误的是A.消费者信息缺乏B.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C.卫生服务需求的主动性D.费用支付的多源性50.将卫生服务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分类A.结构性B.根源性C.规模性D.类型学。
第二章卫生效劳需求1、卫生效劳需求的特点及政策意义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少政策意义:医师告知义务、价格公示、DRGS2〕卫生效劳需求的被动性政策意义:采取行政、经济手段标准医生的行为,如推行临床路径,医药分开等。
3〕卫生效劳利用的效益外在性政策意义:政府应鼓舞消费正外部性的卫生效劳,如确保传染病患者得到必要的卫生效劳;限制负外部性的卫生效劳消费量。
4〕卫生效劳需求的不确定性政策意义:需要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排除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风险。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政策意义:采取措施引导和标准消费者的卫生效劳利用行为,如医保报销政策设立三个目录、起付线、自付比例、封顶线等。
6〕卫生效劳需求的刚性政策性意义:政府需要对卫生效劳价格进行必要的干预。
7〕卫生效劳需求的多层次性政策性意义:指导卫生效劳筹资政策2、卫生效劳需求的影响因素:大多数卫生效劳的需求是缺少弹性的,其弹性系数一般在0.2~0.7之间。
不同卫生效劳弹性不同,主要影响因素如下:卫生效劳替代品获得难易程度〔外科、内科〕卫生效劳的费用水平在消费者收入或总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挂号费、CT费)卫生效劳需求的紧迫性、必要性〔必需品。
奢侈品〕卫生效劳延续的时间长短与病程迁延性〔急性病还是慢性病〕3、健康效用的测量方法:让患者在获得特定机构的医疗保健后的预期效用函数为:U=U〔H,Y—P〕U指患者在特定医疗机构获得医治后的效用。
H指患者在得到医治后的预期健康状况。
Y—P在这里是指消费,即用患者的收入减去所支付的医疗费用假定某人J+1个可行的备择医疗机构〔当J=0时是自我保健〕最大预期效用函数为:U*=max (U0, U1,…,U J)U* 指最大效用患者选择机构i ,当且仅当U i >U j j≠i就是要估量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需求的决定因素〔即分析影响就诊单位选择概率的因素〕第三章卫生效劳供应1、供应〔supply〕:是在肯定时间,肯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情愿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或效劳的数量。